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林巧稚传》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林巧稚传》有感

协和妇产科主任林巧稚在众多妇产科医生心中是一座丰碑,于我也不例外。从协和妇产科现任主任郎景和教授的诸多纪念文章中,我了解到林大夫一生朴实睿智,谦和善良,热忱负责,始终用一颗母亲般悲悯的心灵接纳救助向她求诊的病人。每每看到这些纪念文章,我就感觉自己的灵魂也一次次得到了洗礼。但这只是林大夫一生的少数碎片,我想走近她,我想了解她的全部。于是,有幸拜读了张清平撰写的《林巧稚传》。

我怀着虔诚的心灵游弋在林大夫曾经生活的年代,跟随她一起走过若干的春夏秋冬,我体味着她的“医者父母心”,感受着她对病人的怜惜和悲悯,她像一个救赎女性病痛的天使,始终怀着诚挚的信念,在现世人生中与病人共度苦难,承担责任。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5岁那年,母亲死于宫颈癌。母亲去世时,年幼的巧稚在风雨中哀哀地哭泣,没有人会想到,日后,母亲的这个女儿会成为专门为女人解除痛苦的医生。

14岁那年,巧稚在岛上受礼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在英国教师玛丽卡琳小姐的言传身教下,巧稚不但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而且玛丽老师端庄文雅、认真严谨、谦和热情的品质也影响了巧稚。那时,每到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女生们都去教堂做义工,为教友们提供帮助,这种热心公益、愿意为公众做事的习惯,林巧稚保持了一生。 20岁那年,协和医学院在全国招生。之前,巧稚读了许多使徒列传,他们平生的业绩,就是四处行医治病、传播福音。在解救人们肉体的痛苦时,又拯救了人们的灵魂,她觉得,再没有比当医生更符合她的心愿了。

协和医学院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投资中国的慈善事业。从选址、建校、招生都有极高的标准。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查尔斯•柯立芝负责主要设计,许多修缮过故宫的老工匠参与了修建,主要的建筑材料和设施都是从美国运来。协和就是要培养高精尖人才。

那一年,协和医学院招生,全国报名500多人,只录取25人。巧稚考试时一路过关斩将,可是在她最有把握的英语笔试考场内,她为了救护突然晕倒的女学生中断了考试,她以为自己必定落选无疑,但监考老师专门为协和写了一份报告,赞美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得当,表现出优美的品行。而且其他课程成绩都不错,学院决定录取她。 1921年9月,林巧稚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之后的8年,她凭着满腔的热爱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顺利通过了各门考试。“男同学考100分,我要考110分!”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学风让林巧稚在校表现特别突出。1929年6月,巧稚毕业了。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毕业证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且,林巧稚还获得了“文海奖”。而这个奖项每届毕业生只授予一人。

那一年,她被聘任为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书明确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今天看来,这样的聘约是如此的违悖人伦,但在当时,国外的教会医院,也有相同的契约。选择这样的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放弃婚姻和家庭。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所以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尽人情的门坎。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而林大夫就是她们之中最优秀的代表。

基于扎实的医学知识功底和勤于动手能力,以及她对“治病救人”使命的理解,巧稚在工作中开始独当一面。看看她的生活轨迹吧。 1931年,升任总住院医师,她是该职位的第一位女性,也是妇产科职位最高的中国医生。而当时协和的高职位几乎清一色是美国人或英国人。

1937年,被聘为妇产科副教授。无数紧张忙碌的日子,她都是陪伴病人度过的,诸多的疑难杂症病人在她手里重又获得新生。

1939年,被派往美国学习。1年后结束学习,即将回国。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胶着状态,许多欧洲人都奔向美国,以林巧稚的资历和能力,可以在美国任何一家医院得到很好的工作,但她却义无反顾回到了千疮百孔的祖国。

1941年12月8日,日本占领封锁协和。拘押了院长及美籍高层管理者,门诊被关闭,住院患者被迫出院,学校停课,教职员和学生被迫离校。

协和,北京城里的“国中国”,成了苍茫世界中的孤岛。

林巧稚离不开她的病人,她选择了留在北京挂牌行医。

东城东堂子胡同10号的四合院是林巧稚和亲人们租住并且行医的地方,妇产科门诊的开业,让林巧稚接触到了北平城区的下层妇女,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在这里,她见到了众多的患有反复妇科炎症、经久不愈的性病、各种占位病变的妇女,这些女人健康被蚕食,尊严被摧毁,幸福被磨蚀,她们平时有病能拖就拖,能扛就扛,扛不住就去药店抓几幅药,大医院从没进过,协和更是连想也不敢想。如今协和的医生成了她们的街坊,说话和气、医术高明,还总是想着替她们省钱,林巧稚处方用药,不但倾注了她的经验和智慧,还倾注了怜惜和悲悯。

遇到产妇行动困难,她就到产妇家里出诊。面对贫穷无助的病人,她不但不收诊疗费,还拿自己的钱给产妇买营养品。

无论是达官贵族家的娇小姐、阔太太,还是平民百姓家的劳动妇女,亦或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暗娼或妓女,林大夫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精心为她们治疗。日复一日面对永无尽头的疾病,她总是和悦地接纳、善待每个人。在这里的工作持续了6年,患者一共8887名。

1948年5月,协和医院复院。林巧稚担任了协和妇产科系主任、教授,再次回到忙碌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谙政治的林巧稚拒绝了多项社会活动,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工作中。她是妇产科大夫,见多了各种身患性病的女人,她痛惜那些先天梅毒儿,痛恨污秽的娼妓制度,对新政权清除社会丑恶的气魄和力量感到了强烈的震动。她开始关注共产党。并且开始相信共产党是能够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政党。

她依旧在门诊看着永远也看不完的病人。这其中也有邓颖超和张洁清,高级领导人的夫人们为了革命事业出生入死,要不到自己的孩子,林巧稚被深深打动了,而这些夫人们也被林大夫的认真负责、谦和近人,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的品质所吸引。

在我的脑海中常常闪回这样的场景:一身素色修身旗袍的林大夫,看上去高贵脱俗、干练洒脱。她穿行在病房和门诊,她给病人送去慰藉,她为病人掖被角,给那些贫穷的妇女支付医疗费用,给流产的病人买营养品„„她自己没有孩子,但她亲手接生了5万孩子,每一个她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Lin Qiaozhi’s Baby”她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她做了一辈子的住院医生,她说过床头的电话是她惟一的伴侣。多少白天黑夜,多少雨雪交加,多少风雷闪电„„只要是电话一响,林大夫必然会出现在病人身边。她说:“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已经把自己融进了医疗事业,即便在弥留之际,嘴里喊的还是“快!快!拿产钳来!产钳„„”而在她百年之后,毕生积蓄的3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她最爱的孩子们——医院托儿所。

她所有的特点和魅力都集中在对人的关爱上。她倾其一生付出自己,只为了众多女人的幸福。高山仰止,林大夫以她传奇而不凡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医。

她的精神时时激励着后来者,去践行那句箴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林巧稚在考场上

林巧稚的名言[优秀]

读《宋美龄传》林博文有感

读传有感

读《朱镕基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传有感

读刘少奇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林巧稚传》有感
《读《林巧稚传》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