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怀斌同志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杨怀斌同志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来源:时间:2009年04月23日

根据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关于开展“一把手蹲点调研”活动的通知》(邯建组办〔2009〕2号)要求,我于3月16--20日进驻大名县西付集乡西付集村蹲点调研。在短暂几天的实地调研中,通过座谈、走访、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与西付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小学校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困难户等各层面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了解掌握了该村基本情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民风民俗、社会治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通过蹲点,让我深深地感触到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非常感谢党的“三农”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我个人获益匪浅,感触良多。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付集村基本情况

西付集村位于大名县东南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部,距县城较远,地势平坦,全村现有耕地2010亩,村民1800人,其中党员41人,“两委”班子健全,共有10名成员。主要农作物是种植小麦、玉米和少量花生,可以说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地和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30%,人均年收入1000余元。该村公益性基础设施落后,除了程控电话已经开通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当前,村民生活虽不富裕,但社会稳定,民风纯朴,热情好客。

二、西付集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付集村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说是现阶段帮扶村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一个缩影。较为突出的有:

(一)道路不畅。村内次干道宽3.5米、长2000余米,十几年以前曾经硬化过,因排水困难,造成1500米长的路面损坏严重,高低不平、宽窄不

一、坑坑洼洼,即使是晴天也不便通过。

(二)饮水困难。该村有吃水井2眼,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其中1眼井已经抽不上来水;另1眼井距村较远,只有50米深,且水质不好,含氟量较高,影响着村民身体健康,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夜间照明设施不具备。经村民反映和实地勘察,村内街路均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村内一片漆黑,夜晚出门还得带上手电筒,导致村民夜间出门不便,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

(四)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全村2010亩农田,靠40眼机井浇灌,但没有一条标准的水渠,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尤其是干旱季节,虽然抽水机井利用频繁,但效益非常低下,导致生产成本加重。

(五)村民生活环境较差。一是普遍农村因整体规划滞后甚至没有,村民建房杂乱无章,分布无序,门路不畅,尤其是沿路经济带秩序混乱,“五无”(无规划、无标准、无监管、无土地证、无房产证)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二是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填埋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环境日益恶化。三是缺少文体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尚未健全,文化生活较为匮乏。上述现实情况在我市其他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存在。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按照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和要求,我通过对大名县西付集乡西付集村及其他县农村的调研,有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一)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调研,我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以真正唤起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进一步用好用足党的“三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转变作风,鼓励支持基层干部带头致富。二是运用身边致富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给回乡务工人员搭建平台,发挥其技术、信息等优势,增强农民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邻里亲朋之间“婚丧嫁娶”方面的礼尚往来,也是村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要在农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转变观念,克服攀比,大力提倡、鼓励和支持新事新办。比如,邻里亲朋之间“婚丧嫁娶”事情一律不随礼、不入席,这样每年可节省不少农民不必要支出。

(二)以制定农村发展规划为关键。规划是事业发展的先导,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帮扶村建设将无从着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已经绘就,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是关键所在。县、乡两级政府要从每个村的实际出发,尽快制定适合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同时,要加大对村内和沿路经济带环境卫生的整治管理力度,设置垃圾固定存放点,可以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安放在适宜的地点,对全村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呈现出文明生态村的新气象。

(三)以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为支撑。公路通,百业兴。乡村公路是农村最主要的出行通道,是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农村公路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虽然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实施多年,但不少农村内的主次干道没有硬化。就西付集村来说,乡村公路建设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逐步予以完善。目前,要解决的就是修建一条路基宽3.5米、长1500米的村内通往田间的公路,解决农业生产运输和村民出行难问题。

(四)以建设农田水利和饮水工程为重点。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根据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对《政府工作报告》草案作了7处修改,其中把“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改为“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把“农田水利”放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落实好这项战略政策,按照现代化农田示范基地的标准和要求,在各级政府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广大村民和社会力量投工、投劳、投资,比如西付集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合力建设好2010亩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改“灌溉式”为“喷洒式或滴水式”浇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改善村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为让村民早日喝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目前急需为村民打一眼300米深的水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安装自来水内线管网。

(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使绝大多数农民走向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一是在促进西付集村农民持续增收问题上,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扩大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亩产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种植业养殖业专家、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为村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三是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打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

(六)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改革和调整国民经济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突出城市支持农村,积极实施对农村的倾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增加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从西付集村“两委”班子来看,配备齐全,比较合理,

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农业专业知识缺乏、思想观念滞后、待遇偏低的问题,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提高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据对其他县、村了解,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只有2名正职每月才有200元补助,其他班子成员没有补助,相比在外打工人员每月上千元收入不成正比,由于待遇低或没有补助,一定程度上是兼职工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应适当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可与其业绩挂钩,充分调动起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计划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两委”办公设施建设。在为村“两委”办公室配备6张桌子、18把椅子的基础上,对现有“两委”办公大院的围墙进行重建,同时硬化、绿化办公院落。

(二)解决夜间照明问题。初步设计一次性投资为该村安装60盏路灯,解决村民晚间出行难问题,同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三)帮助成立“农村互助基金会”。协调县扶贫办帮助该村成立“农村互助基金会”组织,在村民自愿入会的基础上,由县扶贫办一次性注入资金10万元,近期落实;在良性运转的基础上,下半年力争让县扶贫办列入计划,2010年上半年再注入资金10万元,使其总资金达到25万余元,以解决村民扩大种植业、养殖业资金贷款难问题。

(四)扩大种植规模。将现有的30亩温室大红桃扩大到80亩,在基本物资上,积极协调县扶贫办给予支持。

(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寻求市、县两级有关部门支持,积极为该村协调筹措打井、修路资金。

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

驻村蹲点调研报告(推荐)

.4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某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驻村蹲点调研工作方案

村蹲点调研报告

驻村蹲点调查报告

进村蹲点调研报告

X村蹲点调研报告

杨怀斌同志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杨怀斌同志驻村蹲点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