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 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1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高考典例:

例1(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讨论分析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提示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例2(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提示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例3(20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1 周德清○

2。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提示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

一、二两句对偶,

三、四两句对偶,

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 “学”扇。

3 例4(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用草覆盖。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赏析】

吴西逸其人,生平不详。但从他留下的四十七首小令中,仍可寻绎勾勒出一个轮廓:他“走遍天涯”(《游玉隆宫》),曾在杭州、大都两地逗留过;也曾为求功名而到京师“趿履谒侯门”(《京城访友》);从他《自况》:“利名场上我情疏”,《殿前欢》:“归计寻张翰”,“往事南柯”等句看来,他可能作过小官,但很不得志,为此甚怀不平,曾“此情时拍阑干”(《闲题》)。终于,他看破世情,摒弃功名:“不羡青云选”,“身不入麒麟画。”(《殿前欢》)从此隐居林泉:“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声不到衡扉。”(《山居》)而这首词则为其归隐前后所作。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内容亦可分两层。前四句:“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写向往归隐的缘由。春残花谢,触景伤感,听杜鹃声声,叫道“不如归去”;秋寒月冷,霜降叶落,看燕子南归,亦令人长叹月圆人不圆。无知禽鸟尚能“倦飞而知还”,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岂能不为思乡而愀然动容,归心似箭呢?况且世道险恶,时不我容,人情淡薄,炎凉难堪;而风光景物,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光阴似箭,岂可继续为名利而风尘奔波,离故乡而蹉跎岁月呢?由“春花”,“秋月”兴出光阴似箭、韶华易逝之叹;由“杜鹃”、“归燕”兴出人情淡薄,不可久留之情。前两句写景起兴而有声有色,后两句抒情取喻而兼用夸张。两两合璧对,四句连璧对,然三四句中分嵌“似”、“如”二虚词,句法又异,有整齐中见错落之妙。可见,看似平淡自然,实经匠心锤炼。

往下八句写田园隐居生活,又可细分两小层,第一层次中的四个五字句:“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夏,秧肥数顷田。”写归家务农的物质生活。“留下买花钱”指离开繁华闹市。古时城市富家皆有买花习俗,而不惜挥霍千金。自居易《买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一束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苏轼《牡丹记叙》亦述“州人大集,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趱入”即赶紧走入,状其归田之迫切。割茅苫房,种桑纺织,栽秧施肥,这便是山村田园之乐。四句用铺陈手法,以“留”、“趱”、“苫”、“肥”四个动词,连续写出归隐过程和田园劳动。其对偶形式和句法的整中寓变与首四句相近。结尾四个长短句:“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是第二小层,写归隐的精神生活:农事之余,则读书写诗,以诗酒自娱。特拈出陶潜、杜甫,是因前者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志爱清静淡泊(“冷淡”),正是作者意欲效仿的;后者虽未隐居,亦弃官避乱,且毕生坎坷潦倒,正与作者处境类似,易生共鸣,加上其清词丽句,历来为文人所同好,故抄之以赏玩。这四句句法两长两短,又用隔句扇面对,亦工稳自然。

此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之纯乎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试看其对偶之精工多样,句法之整而寓变,比兴之巧妙自然,铺排之饱满淋漓,则可知平淡实来自艰辛。《太和正音谱》评吴词“如空谷流泉”,颇中肯綮。

4 课堂总结:上面咱们一起结合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了诗歌修辞手法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鉴赏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结合诗词内容,明确修辞手法;第二步,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下面进行达标训练。 ..........板书辞手法结合诗词内容,明确修达效果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表

当堂达标: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2、拟人: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5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3、夸张: 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南 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区别: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6 分析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答案: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6、双关:

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7、通感: 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8、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马致远《汉宫秋》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这首曲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9、反复: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0、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船”。 [例]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这首诗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中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明”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最为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样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使诗歌的主题同悠久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来,深化了全诗反战的主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后精炼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教案

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艺之修辞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