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农村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农村的变化

[摘要]:

中国农村全面改革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人居环境等6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改革;农民;变化;需求

[正文]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党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农村改革帷幕拉开。1982年通过的“六五”计划推开了农村全面改革,而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因此1980年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全面改革的正式开始。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此后连续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2004-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方向,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一、中国农村的变化

(一)政治

1、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村民自治为重要特征,包括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体系。

2、农民民主意识逐步增强。20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推进了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

3、农民权益得到重视和保护。对农民平等权利的保护,特别是对农民工与城市职工之间平等权利的保护,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实行征地制度改革,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国家继续加大建设用地监管力度。

(二)经济

1、国家重视三农,大力支持和扶持三农发展,投入比重逐年增加。2006年完全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2007年国家对种粮农民两项直接补贴总额达到427亿元。在继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同时,正侧重构建有效的机制。

2、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1983-2006年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以及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均逐年下降,而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逐年上升。

3、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全国粮食总产量2007年比1978年增加了77%,棉花产量增加271%,增加9倍多。2007年农村

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扭转了1999-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下滑的局面。2010年粮食全国粮食总产量54641万吨,增产2.9%,再创新高。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增收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

5、农村产业和劳动力就业格局发生变化。1983-2005年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和劳动力就业格局迅速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

6、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在增加,土地纠纷事件增多。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

7、农村生产经营制度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耕地延伸到林地。自1978-1983年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0年后中央又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

(三)教育

1、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减轻农民负担。从1995年起,中央政府开始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7年,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课本费,还对学生住校费用给予了补助。从2008年9月1日起,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从2004年起,由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50万人,转移就业220万人。农业部决定从现在起用10年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十一五”期间,将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等一系列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

3、农村成人教育得不到重视,投入严重不够。2008年5月,云南省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云南省三个县市开展调查和调研,发现对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没有一个部门和乡镇列入财政和本部门经费预算,平时开展的活动主要是依托项目和任务指标,各部门包括成技校、农广校也都没有专门的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云南省大部分成技校在改革的浪潮中都被并入中心校,基本变成“三无学校”,即“无组织结构、无人员配备、无经费投入”。

(四)文化

1、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近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仍相对滞后,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机构运转困难都是将来要解决的问题。

2、国家逐步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也加快了步伐。近年来,广电总局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解决全国共9700多万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中国相关部门正在农村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农民健身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程”等多项文化支农工作。

(五)医疗卫生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2007年,中央在全国范围里推开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要求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健全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保障五保供养对象权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农民得到实惠。2002年开始在全国部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国家对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了工作力度,截至2005年9月底,中国内地已有20个省、区、市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已有9.25亿人次获591亿元人民币补偿。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适当增加农民个人缴费,规范基金管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

(六)人居环境

国家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更加方便,据统计,1978-2000年的23年间,农村公路里程从59万公里增加到103万公里,增加了44万公里。中国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同时实现路通车通。通讯更加发达,“十五”计划中“95%行政村通电话”的电话村通工程,解决了偏远农村电话零的突破,中国农村通信发展目标将为“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大了对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中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我出生在农村,家是在广西合浦县公馆镇的一个小村庄。一条小河,蜿蜒曲直地贯穿了整个村庄。

我惊叹家乡的变化,感慨世界发展速度之快。还是党的政策好,“新农保制度”的实施让更多老人过上了好日子,帮助他们解决了基本生活费的难题,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社会繁荣成果。“家电下乡”更是让更多人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医疗保险”的实施,让看病花钱不再成为难题,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让更多贫困孩子,重新踏上了上学路······这些都是党为百姓们办的实事,不仅解决了民生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全面进步。而且让我们村中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听爸爸说:他们那一代像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村里人烟稀少,不过才几十户人,村民生活非常困难。住的是土瓦房,整个房间灰土土的,窗户上糊的还是麻头纸,屋里光线暗不说,一到雨天,屋顶上滴滴答答的四处滴水,家里的大小盆盆罐罐都用来接水。当时只有土路,一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吃的是粗粮,蔬菜很少;穿的是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老大穿不下老二穿,老二穿不下老三穿„„记得小时候非常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给做新衣服。可是现在,一年中会时不时地添件新衣,不仅穿得暖了,而且穿得好了,也时尚了。从质量到款式,从一般到名牌。原来的土路也变成了平展的柏油路,村里的大街小巷都用水泥硬化,四通八达。如今,家家户户都骑上了电动车、摩托车,有的年轻人还买上了小轿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由原来的几十户人家增加到一百多户,几乎每家都是平顶楼起,一层的,两层的,三四层的,有的还建起了围墙,空余的

地方种上些瓜果蔬菜什么的。记得小时候村里只有一两家有黑白电视,晚上的时候全村人就聚集在一起看一些革命电影,比如地道战,飞虎队之类的。现在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彩电,还有液晶的呢。走进屋子,布局竟是欧式风格:柔软的沙发,立式的空调,便捷的电话机„还烧起了管道液化气、用上了自来水和电饭堡。村民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在家里享受幸福生活。街上,一家家商店鳞次栉比,店门口,摆着音响放着流行歌曲,大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任你挑选。

说起吃来,我还隐隐约约记得,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虽然我们不像父辈们那样吃不饱肚子,但是一年到头也很少能吃到猪肉,或是饺子。只有到过春节的时候,才买几斤猪肉,包一顿饺子。平时吃的都是自家腌制的萝卜干、咸菜,可是现在可以天天吃肉,不仅猪肉,鸡鸭鱼什么都有,而且一年四季新鲜蔬菜还不间断。

小时候,在书上看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喝水水自流”,觉得那是一个遥远的童话。当时电灯倒是有,可限电不说,还经常停电,家里老点着个昏暗的煤油灯。电话也只是在村大队见过,墙上绑着啤酒瓶大的两个电池,打电话时拿起话筒摇上一通,要哪里,还得让话务员给转接。如今不但村里户户装上了电话,而且大部分人腰间还别上了手机,足不出户就可联络万家。家电一应俱全,电脑已经走进不少百姓的家中,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耕种地全部用的是拖拉机,石碾和石磨成为历史文物了。家家安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吃了。

以前农民伯伯在耕种时节一听到鸡叫声就立马起床,简简单单地吃过早餐后,牵着牛,扛着犁,戴上草帽来到“田”字形的田野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耘。而如今大部分村民都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拖拉机式的犁操作起来容易而且效率高。

回想过去,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富民强;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人民会更加安康!

发展总也同样存在一些坏现象。例如:昔日清澈透底的小河,早已被镇上的人们排放的生活污水,堆放的生活垃圾污染,成了黑乎乎的臭水了。新建外资厂的上排放大量废气,我乡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如今麻雀少了,鱼也死了,反是人们的口袋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杨树上的害虫多了。这种种告诉我们应让发展与保护并存,我们不仅要快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同样我们应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作者叶昌.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j)

2.作者董洪霞.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j).

3.温家宝: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j).农化新世纪

4.李昌平,贺雪峰.在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看新农村建设[n].

5.申端锋,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n]

中国农村变化之感受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中国农村自治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注意加快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文化产业研究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

中国农村的变化
《中国农村的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