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变化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2 07:48:0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球六度的变化》读后感

如果全球暖化持续加剧,人类将面临灭绝危机。随着地球逐渐升温,到底会发生什么变故?

英国的记者兼环保广播节目评论员马克.林纳斯先生(marklynas)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走遍五大洲,亲眼见证了全球暖化的严重程度。从阿拉斯加的冻土层融化、太平洋岛国吐瓦鲁(tuvalu)即将没入海中、内蒙的沙漠范围不断扩大及秘鲁的冰河日渐消融,到中国因洪水与暴风雨而导致土地遭受侵蚀,林纳斯先生亲自收集的证据,都收录在他以气候变迁为主题的著作《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hightide:thetruthaboutourclimatecrisis)当中。不久之后,林纳斯先生针对人类以石化燃料为主的生活方式对气候、环境及地球上一切居民所造成的影响,大量研读相关的科学证据并做逻辑分析。在出版第二本有关气候变迁的惊世著作《六度的变化:一个越来越热星球的未来》(sixdegrees:ourfutureonahotterplanet),为世人敲响另一记警钟之前,他更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牛津大学的拉德克里夫科学图书馆(radcliffesciencelibrary)遍读数千份经同侪评核(peer-reviewed)的科学文献资料。

作者在第二本着作中,以科学研究与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所获得的数据,以及地球史前气候的研究发现为基础,有系统地重新探讨气候变迁,并描写未来气候更加暖化的情况与所造成的结果。本书也检视了过去自然发生的剧烈气候变迁,并推测全球暖化对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可怕影响。《六度》是根据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于XX年所提出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来编排,以每上升一度为一章逐度探讨,每章都描述温度上升后对地球及生物圈所造成的影响,内容实际且令人不寒而栗。

升温摄氏一度,北极圈全年将有半年处于无冰的状态,而通常不知飓风为何物的南大西洋地区沿岸将饱受飓风侵袭,美国西部居民也将面临严重的长期干旱。假如一夜之間,溫室氣體排放突然停止,這件事會發生的機會肯定是零。大氣層裏已經存在的高濃縮物質仍然意謂著全球的溫度將會增加0.5至1c。地表的氣溫只增加一度,人類的肌膚幾乎感覺不出來,但人類的肌膚是否感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地表的變化,因為全地表的平均氣溫增加一度,將意謂著氣候的巨大變化。

六百年前,當時的世界的平均氣溫就比現在高出一度,而現今美國農業的重心,內布拉斯加一帶,在當時全是沙漠。在1930年代,內布拉斯加又經歷短期的乾旱:表層的土壤被風吹走,而數十萬難民跟隨著被吹走的塵土遷徙到不確定是否會歡迎他們的西部地區。因此,增加攝氏一度的暖化的效應,幾乎不需要什麼想像力。

美國西部將會再度遭遇常年的乾旱,其程度將會比1930年代更糟。特別在內布拉斯加將會再度出現沙漠,還有蒙大拿、懷俄明、與亞歷桑那、北德克薩斯、與奧克拉荷馬州都會出現。塵土與沙暴將會吹過前草原區、農場、道路以及整個城鎮都會被覆蓋,並將白天變成黑夜。

避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一度的機率:0。

升温摄氏二度,冰河逐渐消融,北极熊挣扎求生,格陵兰岛的冰河开始融化,珊瑚礁也逐渐绝迹,全球海平面上升七公尺。到了這個階段,預估將在四十年內發生,XX年發生在歐洲的炎夏將會變成每年發生的正常現象。所謂的熱浪都將會是沙哈拉沙漠一樣的熱度。即使在平常的年度裏,人們都會因為熱衰竭而死亡。

林納斯表示:第一個徵兆將是非常微小的。你大概只覺得有點噁心、頭暈以及心情煩燥。情況也不嚴重,你可能在陰涼的地方躺下來一個小時,喝點水就沒事了。但是XX年8月的巴黎,找不到什麼陰涼的地方,特別是對老人家更是辛苦。當體溫上升到四十一度,體內熱調節的系統就會開始崩潰,不再排汗、呼吸變得淺而急促、脈搏加快、而中暑者可能會休克。除非採取緊急措施為人體降溫,大腦將會缺氧,重要的人體器官會衰竭,此時除非加強急救,否則就離死亡不遠了。而在XX年夏天,巴黎市的急救設施無法挽回超過一萬名市民的生命。停屍間沒有空位,而每晚都不斷有屍體湧入。那一波熱浪大概帶走歐洲兩萬兩千到三萬五千條人命。那一年的農產品也受到嚴重的損害。農夫損失了價值一百二十億美金的作物,單單葡萄牙一國,就得忍受價值一百二十億美金的森林大火損失。義大利的波河、德國的萊茵河、法國的羅爾河,水量都縮減到歷史新低。平底船隨處四散,灌溉與發電的水量都不夠。阿爾卑斯山的融化速度不但創下歷史新高,甚至比1998年的紀錄高上兩倍:有些冰河失去了百分之十的體積。根據哈德利中心的估計,到了2040年,歐洲的夏季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會比這個紀錄更熱。這種極熱的夏天將會導致許多人的死亡,可能會把數字上推到數十萬。農作物在田地裏熱死,而森林將會死亡或者燃燒殆盡。即使如此,這種短期的結果還不是最糟的,從北歐的山毛櫸森林到地中海的長青橡樹,XX年的熱浪讓全歐洲的植物生長減緩,然後完全停止。植物不再吸收二氧化碳,反而開始吐出它。當時歐洲的植物吐出了大約五十萬噸的碳化合物到大氣層之中,大約是全球排放量的十二分之一。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正向回饋,因為它代表了一旦溫度升高,森林與土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會升高。如果這種根基在土地的排放量長期不消減,全球暖化的作用就不可控制了。

避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兩度的機率:93%,但只有在未來十年裏,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減低百分之六十才能達成。

升温摄氏三度,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强烈的圣婴气候现象变成常态,欧洲在夏天将不断遭受前所少见的热浪侵袭,数千万或数十亿难民从亚热带迁徙到中纬度地区。到了這個階段,假設各國政府已經仔細地做好了完全的計畫,而農夫們也改種比較適宜的作物,那麼全球的人類,除了亞熱帶非洲以外,都不會面臨太大的饑荒。然而假如地球暖化超過兩度以上,那麼預防大饑荒的機會,就將如同改變月亮陰晴圓缺一樣不可能。林納斯說:首先是數百萬人,然後是數十億人,將會開始面臨生存的問題。

哈德利中心的科學家,把這個新的回饋作用加入他們的氣候模型裏,其結果充份解釋了林納斯為什麼會寫下:“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句子。全球氣溫增加三度,大概早在2050年就會達成。屆時碳循環即將完全逆轉。林納斯說:植被與土壤將不再吸收二氧化碳,而是釋出它。而這麼多的碳元素進入大氣層後,大氣中的碳濃縮物將會大量增加,到了公元21XX年,大氣中每一百萬份的碳含量將高達250份,再把全球的溫度上推1.5c。換言之,哈德利中心的科學家早就發現了,到了這個世紀中葉,比任何人先前預期的都早,碳循環的回饋作用,將會把地球帶入無法控制的溫室效應之中。

避免全球氣溫升高三度的機會:很低,如果氣溫已升高兩度,並因此引發了土壤與植被的碳循環回饋作用。

升温摄氏四度,海平面上升,并淹没沿海城市;冰河消失,造成许多地区严重缺水;部分南极洲崩解,更加快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伦敦夏天的气温将高达摄氏45度。

避免全球氣溫升高四度的機會:很低,如果氣溫己升高為三度,並因此引發了北極圈永久凍土解凍。

升温摄氏五度,不适合居住的地区不断扩大,供应一些大城市用水的积雪和地下蓄水层出现干涸现象,数百万人沦为气候难民;人类文明可能会因剧烈的气候变迁而开始瓦解,贫民将遭受最大的煎熬;两极均没有冰雪存在,海洋中大量的物种灭绝,大规模的海啸摧毁沿海地区。

避免全球氣溫升高五度的機會:幾乎沒有,如果氣溫己升高四度,而海床又釋出受困的甲烷的話。

升温摄氏六度,温度上升摄氏六度后,高达95%的物种灭绝,残存的生物饱受频繁而致命的暴风雨和洪水所苦;硫化氢与甲烷不时引发大火,就像随时会爆发的原子弹一般;除了细菌之外,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世界末日”的情节正式上演。

避免全球氣溫升高六度的機會:零,如果氣溫己升高至五度,屆時所有的回饋作用將失去控制。

始于2010年末,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云南省内600余万人、360余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31万,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714.78万人,较去年增加46.31%,省政府预测,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分别将达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广西78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在重灾区河池市,15.61万人需到1公里以外挑水,已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7架次。贵州水力发电量减少41%,12座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同比减少41%,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发生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全省84个气象站有77个降雨量列历史最低。四川全省遭遇特重干旱,137个县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数量列有史以来第二高,播撒液氮,人工降雨,缓解旱情。重庆市,作物受旱面积达260万亩,近60万人、40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挑一桶水后要用三次,先洗菜,后洗脚,再喂羊,长江嘉陵江环抱的主城区也面临“守着两江没水喝”的威胁,重庆长江水位日均下降0.2米,出现百年难遇的特枯水位,部分水厂取水情况严峻。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秋冬季节降雨减少伴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陆地海洋间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难以形成降雨。

目前对于气候变迁所造成的影响,许多预言已令人惴惴不安。例如欧洲夏天的热浪已开始影响人类的健康,对老年人尤然。天气变热也导致局部地区的疟疾和其它疾病增加。而全球暖化已使得中国的冰河每年缩小7%,这种现象将对仰赖冰河获取用水的三亿人口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印度方面,由于冰河迅速融化,已迫使七万居民迁离遭海水淹没的洛赫切勒岛(lohacharaisland)。而海平面上升,也使得住在约克公爵岛(dukeofyorkisland)上最低洼处的两万居民于XX年被迫迁徙。在这个脆弱而息息相关的生态与社会系统中,变热的星球也引发了连锁反应,造成粮食与水源短缺,致使越来越多人沦为气候难民。既然我们已经清楚确定这场“火灾”是由人类的相关活动所引发,而且基于理论上的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气温上升,将使我们在十年内就到达“六度”的高峰,因此我们保住这个星球的唯一选择就是立即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六度》这本书为世人敲响了一记清澈响亮的警钟:地球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尤其政治领袖和决策者应尽速实施减碳和减少其它如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措施,催促国际间发起大规模的抗暖化运动,就像「拿起灭火器灭火」一样。由于人类活动对目前气候的快速变迁难辞其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快乐、更健康、更休戚与共的生活方式,使用永续能源、吃素(纯素)等等,以拯救地球。时间不多了,我们要赶紧回头,因为全球暖化的现象已是事实,并攸关这个星球上的一切众生,所以让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帮地球降温。

朋友,今天你给地球降温了吗?

推荐第2篇: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后感

公管1101

1110020102

朱嘉赞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会浮现书中的各个关键词:政治秩序,政治衰朽。共同体,政治制度。政治参与度,现代化,现代性,公民政体,普力夺政体等等,不断在脑子里梳理各个词之间的关系。

本书以“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他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他们的政府有效程度”这句话开始全书的论述,指出拥有政治共同体的国家政治制度比较稳定。作者赞成李普曼的观点“最大的必需品莫过于被统治”,我也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这句话强调了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只有拥有有效能的,有权威的,合法的政府才能更好的,虽然我们强调自由民主,但有时候被统治比全民自治更更稳定社会,发展政治。

文中说道,*和动荡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在我看来这应该这就是政治的供需不平衡吧:社会满足不了大众参与政治的需求,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落后于经济基础。

书上有些观点对我原来的观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比如说作者认为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目标,在二者的进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管是以往的自我感受,或者是高中政治课本教给我的都是经济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的良好发展促进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亦然。阅读作者举的例子,我还是不要赞同他的观点,还是觉得政治与经济有关系,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再比如“政府的建设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这句话给我很大触动的,可能生活的时代环境有关系,中国政治的现状:政府权威大,权力集中,让我们一直着眼于如何通过限制权威,分散权力来稳定社会,而忽略了要在现代化国家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的大前提必须是先存在权威,如果缺少了权威,政府办事就会受制于人,不能很好的运用国家机器为公民谋取公共利益了。

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功效。书中介绍了政治制度化的几个判断识别条件:适应性-刻板性(算年龄、组织领导人换代的次数、职能);复杂性-简单性、自主性-从属性、内聚力-不团结。按照作者的标准,我对照中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化进行分析,觉得中国政治制度化具有适应性:组织存在了六十多年,现在是第四代领导人领导,只能比较齐全;复杂性:拥有庞大的下属组织,高度专门化水平;自主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内聚力:组织内部能够相互协调。

“政治制度具有道德和结构两个范畴”,这个观点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的政治是不道德的观点不同,亨廷顿认为政治也是有道德的成分的,他说道德需要有信赖,信赖包含着预测性,而预测性有要求存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作者还举了美国和苏共中央委员会赋予公共利益以实质性内容的政治制度的例子,说明了人民需要有道德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说,对于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同样适用的真正上策不是那种能确保民主或寡头本身最大限度膨胀的政策,而是能确保他们能最长久地延续寿命的政策。这说明了制度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想要是政治制度长久稳定,就必须处理两者的关系。“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好处的对国家也有好处”这句话很有意思,这说明的也是通用这个企业个体的利益得到实现的同时,对整个国家的公共利益也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政客们说,上台后往往发现许多事情和竞选时“看起来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政府机构利益要求的一种表现。这个描述很形象,是在野和当朝两种看问题的视角,这也是有些政党在竞选之初凭借某些政策吸引选民使之成功执政,但是上台后受到种种因素阻碍,没有实现竞选时的承诺,最后执政满意度下降,退出执政的队伍的原因。“政府机构的合法性和权威并非视其在大多程度上代表人民的利益或是其他什么集团的利益,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区别其他所有组织的自身利益。”说的也是这个政府执政之道吧。

作者还帮助我们区分了现代化与现代性,指出现代化是达到现代性的过程,现代化途中容易产生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还将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废,流动机会,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理清关系,特别指出腐化问题,我觉得这个对现在社会有比较强的社会意义。文中说道“一切法律都会使某个集团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个集团最终就变成潜在的腐化根源”,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在法律体系建设过程中该如何平衡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呢?确保各个社会势力之间的相对公平,既不过分打压,也不过分贬低,最大程度减少腐化的可能性。

作者说肃清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降低衡量公职官员行为的准则,临一方面要使这些官员的行为大体向此中准则看齐。我觉得这一方法就是一种政治思想,权术的一种体现,做事比较灵活,有点儒家“中庸”的感觉,准确的把握两者的分寸,拥有政治的敏感度和相当的政治头脑。

书中描述的不稳定政治,堕落国家的情况就是马基雅维利所说的腐化国家的具体表现,它们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但这并不仅仅只靠马基雅维利所说的“权术”就可以解决的,更需要高度制度化的政体来巩固。在我看来《君主论》主要是马基雅维利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对统治者如何运用权术统治国家进行论述,而《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则是研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讨论政治参与度,政治制度化对社会政治的影响,认为政治衰朽和政治发展一样可能发生,如何采用更有效用,更合理的政治方式来实现真正的政治稳定。

总的来说第一章是全书的总论,作为主要观点,后面的章节是对第一章具体的论述与分析,像第二章讲的是政治现代化,将美国与欧洲进行比较,介绍了现代化的三种类型,权威的合理性,特别介绍了都铎制度。第三四章介绍了政治的变迁及普力夺社会,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碰见的各种政治问题。作者不管是对稳定的民主政体的赞扬,还是把普力夺社会等做作为反面的例子,它旨在强调美国的历史经验并不适合用来理解目前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各种政治制度不论意识形态,只要符合当时的时代发展要求就是好的制度。

总的来说我觉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亨廷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周密的证明,引用大量古代哲人的名言,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站稳了脚根。解释了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现代化与现代性,改革与革命,政治参与度与政治制度化等等。

总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政治制度这回事。

推荐第3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我深有感触。原来,自己心目中的母亲河竟是一条祸河!

原来可以和江淮流域媲美的黄河,因植被缺少,人口增多,人类疯狂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等种种原因,而变化了。两千年间,竟决口了1500次,改道26次,折磨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关于黄土高原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一则新闻。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类无限制开垦土地,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悲惨后果。现在,黄土高原已经光秃秃的了;可谁又能想到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呢?风一吹,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弥漫大地,经过一波三折,这座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到了地狱。

黄河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因为人们的恶行,开始残暴起来。据资料显示,黄河原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这里生活是因为这儿气候温暖,景色秀丽,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可现在呢?这一切已经荡然无存,从古至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黄河会年年冲破堤坝,残害无辜人民。作为一个中华人民,看着母亲河的种种变化,怎能无动于衷呢?

这一残酷现实,反映了人们破坏森林的严重后果。在此,我想向全世界呼吁:“如果再不行动起来,保护森林。毁灭的不只是黄河,整个美好世界也会变得荒无人烟!”

推荐第4篇:变化

情书给了我最大的勇气,让我为爱情为狂!--www.daodoc.com题

michael

事情发生在九九年夏天的一个晚上——。

和往常一样,军区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活动中心。

“喂!小女孩儿”我情不自禁地叫着那迎面走来的女孩儿,凝视着她我感到了一种无比温暖的熟悉但同时也有一股陌生的寒气正徐徐向我逼近,毕竟由于年龄的不同我们已经三年没见面了。这时的她也正注视着我,我们彼此对视谁也不说话,最后实在忍耐不住的我大胆地上前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她立刻投来了惊讶的目光并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知道!”

露出了女孩子特有的神秘感,也许她真的生气了。毕竟三年前我们还是无所不谈的好友,而今我却连她的名字都忘记了,这在情理上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不过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还是告诉了我她的名字,不一会儿我们便又像原来那样聊得火热——

还是在那棋牌室,还是在同样的座位。这一切就像导火索一样引爆了我儿时的回忆,过去的她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稚童,就像一颗炸弹见人就发脾气。但今天的她变化实在太大了——她长高了,成熟了,脾气也小了许多。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话题也在发生变化,从三年前的校园新闻到今天的国家大事,我们有无穷的共同语言——

正当我们谈得投机时一个七岁左右的孩子正端着两盒五子棋从她身边走过,只听“哗啦”一声,小孩子手中的棋子全部撒在了地上,全场一片安静我和周围的小孩子们都投去了嘲笑的目光,只有坐在我对面的她慢慢地蹲下身子仔细的捡起零散的棋子,她左手捡白棋,右手捡黑棋小心地分清后再递给那小孩儿,我被这一场景深深的感动了,我的感动不是在于她的乐于助人,而是她的变化。记得三年前同样的场景她只说了一句“看着点!棋子弹到我了!”

但是现在的她却和原来完全不同,她现在的行为甚至使我怀疑我面前的人是不是我儿时的那个伙伴,心里还在想着而我的手却悄悄溜到了地面不由自主地捡着棋子,而且还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着越捡越快,是的,我感觉到了,是她身上的能量在引燃我体内的发动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撒满地面的棋子就捡完了,那个小朋友说了一声谢谢就害羞地离去,我们又开始谈天说地——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正视着她,发现她的脸上不再有稚童的气息,而是完全的成熟并远远的超过了我!晚上我们一直聊到散场才回家,我觉的今天的收获太丰富了。

现在我已经是快初中毕业的学生了,但上次的事始终在我心中浮现,而且我体内的发动机从上次发动至今从未熄灭过,我想以后也不会。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会让它马力更加强劲!

推荐第5篇:变化

变化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我们身边的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着,在不断地变化,在不断向高科技前进。

双休日,我在家整理房间时,发现床下放着四双长筒胶鞋,两双大的,两双小的,我想了又想,两双大的一定是爸爸和妈妈的,小的有一双肯定是我的,有一双是我弟弟的,但我们什么时候穿过这种长筒胶鞋呢?它们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我拿着胶鞋问妈妈,“你不记得了吗?这雨鞋以前你常在下雨时穿。”妈妈说道。

听了妈妈的话,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早我小时候,周围到处都是泥巴路,在这泥巴路上走,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到下雨天,路上就到处是稀泥,又滑又脏,很难走,长筒雨鞋防水防滑,又不怕脏,我每次都穿它上路。那时我总是一边费劲地在稀泥地里“跋涉”一边想,这路要是好走一些多好啊! “嘀---嘀---”窗外传来的汽车喇叭声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出来,现在这泥巴路早已修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路,再也不用为下雨不好走路而担心了。

我们身边的环境在不断改进着,在不断变化着,有朝一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

家乡的变化

今天,我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妈妈说:“今天是星期天,带你去奶奶家玩吧!”我想了想说:“我才不去呢!那里那么脏,我才不去呢!”妈妈说:“你还不知道吗?现在家乡变化可大了,你还是去看看吧!”我最后还是答应了妈妈,因为我挺无聊的,也有点想小学时的好朋友了,但我始终不相信妈妈,心想:唉,怎么可能会改变呢!再说就算改不了,又能变多少呢?真想让妈妈无话可说,好,决定了,明天去看看吧!

终于,我等待已久的日子到来了,我和妈妈坐车子来到了乡下,我们下车了啊!家乡变化真大啊!原来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水泥路,我还没走一会就觉得累了,但是,我并没闲着,忙着到处看看,啊,原来的土房子变成了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我又看可看周围,原来臭得不得了的厕所变得特别干净,我还正看着,妈妈打断我说:“别看了,咱去奶奶家吧!奶奶还等着我们呢!”我就跟着妈妈在路上走着,我对妈妈说:“妈,怎么还不到啊!”妈妈说:“糟了,我忘记你奶奶家在哪里了,怎么办啊?”我们正着急时,我仿佛听见有人在叫我,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奇怪了,怎么会啊!爷爷年纪那么大,怎么还会骑摩托车,我问爷爷:“爷爷你什么时候学会骑摩托车的?”爷爷说:“现在时代在变化,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对呀!老人也有很棒的一面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

推荐第6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

目前,我市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课程的改革,每位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实施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则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必须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转变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的变化》这本书从教师小传——案例——访谈录——案例评析——我的回应,层层剖析,清楚地叙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和风趣幽默,给人以启发。课程已经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古人云:“乐思方有思泉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思维就会被激活,被巩固,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的变化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课程”是前辈教师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教学心得中吸取精华,同时也借鉴了国外教育研究成果。从这本书中我们可发现,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心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到的,也不是在新课程提出后才有的,是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加上个人创造性的加工得到的。这个社会上,教师就得教他们懂得关注社会的发展,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以往只顾埋头苦抓教学成绩,无暇顾及“社会事”的工作方式,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有选择的带入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适应现代社会。

《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的变化》中提到了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比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学生评价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等观点,这些新课程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 “人性化”的理念,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们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社会,适应孩子,引导孩子们学会终身受益的技能。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使命。所以,教育要去适应社会需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新课程要培养的正是这方面的人才。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教师队伍总体的水平参差,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师范教育又相对滞后与新课程的要求,而一线教师队伍长期受到以前教育制度的影响。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推荐第7篇:中国幼儿百科全书——天气的变化读后感

参加喆妈的试读活动,得到一本《中国幼儿百科全书》,是中午爸爸帮忙收的快递,中国幼儿百科全书——天气的变化读后感。晚上玮玮下幼儿园回到家,看到书,就问谁给她买的?爸爸说是他买的,玮玮大致翻了一下,很喜欢,对爸爸说:“谢谢爸爸,你咋知道我喜欢这样的书啊?”爸爸的回答是:“因为你是我的闺女呀!”

其实对于百科全书之类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玮玮都比较喜欢。就之前买的《法布尔昆虫记》吧,感觉很是枯燥的,玮玮爸爸还说估计她看不了,先放起来等大了以后再看吧。可实际等玮玮看到以后,拿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中午吃饭才肯放下书本。同样的拿到这本《中国幼儿百科全书》,玮玮也是同样的喜欢,不时的跟我说:“妈妈,你看!这就是彩虹!”“妈妈,你看!这就是云朵!像不像棉花糖啊?”……

《中国幼儿百科全书》是专为3-6岁儿童打造的中国第一套原创彩图版百科全书,是一套能看、能听、能说、能画、能玩的童书,是一套幼儿和家长共读互动且可以反复阅读的童书。该书延续《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的编撰理念——中国特色的原创的图书知识与儿童本位的编辑方针,全书从儿童的阅读特点和兴趣出发,采用开放式框架,大场面图设计,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入手,帮助引导幼儿快乐地积累关键验,促进幼儿动脑和思维的发展,读后感《中国幼儿百科全书——天气的变化读后感》。 第二辑推出10册,本书是其中的《天气的变化》。

这本书共分为13个部分:地球的被子——大气,风从哪里吹来、天空中的表情——云、春天,天气很温暖、天空降落的水滴——雨、天空中的彩桥——虹、夏天,天气很炎热、台风来了,快跑、秋天,天气很凉爽、冬天,天气很寒冷、冬天里的天使——雪、天气预报、宝宝找一找。

现在大部分时间我都是陪着小美的,听到她说也只是“嗯”“嗯”的回应着,等我空下来陪她一起看,发现这本书真是不错,很能吸引小朋友。里面不仅能读,能看,并且还穿插了“儿歌,给家长的话,家长讲故事,宝宝找一找”等环节,更有效促进了亲子阅读的效果。

很多时候,陪着孩子读绘本,我都是按照文字通篇读下来完事儿,很少会想起跟孩子一起互动一下,针对书中的内容延伸一下,让孩子思考一下,和孩子一起动动手啊什么的。另外我这生完孩子三年傻,我这正处于特殊时期,脑子实在也想不出什么新意来。这本书就弥补了这些不足,比较适合我这种“懒妈妈”!比如我抱着小美陪玮玮的时候,小美不让坐,我就可以抱着她一边给玮玮读着儿歌,一边站着抱小美。O(∩_∩)O~两全其美啊!

看到这里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玮玮就开始背起古诗来……

这里的“宝宝你说说”,“妈妈你说说”,便于引起孩子的思考。让读书更富趣味性。

“宝宝说儿歌”让孩子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放松一下下。

这里的“宝宝找一找”很得玮玮喜爱,我们一起玩游戏,一起找隐藏在画面中图案。

推荐第8篇: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形势读后感

阅读都阳和王美艳《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形势》一文。

1.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的基本观点、估算方法及其结论。(字数1000字左

右)

本文主要是分要素人口预测法,从教育水平、性别、年龄、有效供给和劳动参与几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总结其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对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可能对劳动力供求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并论证人口老年化给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以及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从人口因素入手。

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劳动供给的约束更具刚性,因此,人口变量是一个更稳定、不容易对短期的价格信号产生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了更清楚地阐述对应于经济增长产生的劳动力需求变化,我们进一步观察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的变化情况。由于快速的人口转变,目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正经历着急剧的下降。考虑到就学时间的延长而导致的新加入劳动年龄人口的人群劳动参与率低的现实,新增

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会对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局面产生更大的影响。结合劳动力需求由于经济总量扩大而不断增长事实,我们就不难理解“民工荒”为什么愈演愈烈。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一局面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增量分析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在最近几年农民工短缺的现象会频繁出现,以及是否由短期因素所主导。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供求关系的边际分析,并不是只针对农民工群体,而是从劳动力市场总体供求进行观察的结果。可以想见的是,由于供需双方在增量上的差异,必然需要从现有的劳动力存量中弥补劳动力短缺的缺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观察到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持续上涨的原因。

从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构成看,劳动力供给的存量资源分别来自于两个部分。其一,是继续挖掘农村劳动供给潜力;其二,挖掘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潜力。而只有当市场的工资率高于保留工资时,这两个存量部分的劳动力的供给才会增加。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将就如何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政策,挖掘劳动供给潜力做进一步的讨论。

由于不同队列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个人特征和劳动供给行为上存在不同的特点,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对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以及队列变化效应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来观察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和质量产生的影响。

在退休制度保持现状的情况下,总体的劳动供给形势会因为临近退休年龄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而更加趋于紧张。同时,退休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生产性人口和赡养人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开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不仅会对养老保障制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2.在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基本态势的判断,有哪几种观点,试举出各自代表观点及其证据(2000-3000字)。

(1)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开始逐年小幅下降且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速率开始加速

假定总合生育率水平在未来维持 1.4 的低水平,在预测的时间区间内(即 2050 年之前),城市化进程仍然按照过去 10 年的速度推进。在这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下,我们假设城乡间具有不同的人口增长速度,但全国的总合生育率为 1.4 的情况下,预测未来 40 年总人口及各年龄组人口的变化趋势。在上述假定下,预测的结果表明,总人口在 2024 年达到峰值,13.91 亿人。如果将总合生育率水平假定为 1.6,则总人口将在 2029 年达到 14.20 亿的峰值。到2020 年,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将下降到 9.74 亿,2030 年下降到 9.35 亿,2050 年更将下降至 7.35 亿。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到 2013 年达到最高值,为

71.9%。随后,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到“十二五”末期缓慢下降到 71.4%;2020 年下降到 70.2%;2030 年下降到 67.5%;2050 年则仅为 58.3%。

2007 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由前一年的 1491 万,大幅下降到 894 万,并由此开始较长时期的单调下降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741万。回顾整个“十一”时期,除了 2009 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以外,其他年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短缺,而且,总体上呈不断严重的趋势。

2017 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首次出现负值,即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将开始减少。也就是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时间大致出现在“十二五”结束之后。纵观整个“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较之“十一五”期间进一步下降到 312 万。2020 年,的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较之上一年将减少 280 万,2030 年减少 964 万。

(2)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内部最年轻组和最老年组出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30 岁以下的最 年轻组别,2011 年占劳动年龄人口的 1/3,到“十二五”末期将下降到 31.2%,2020 年下降到 27.6%。到 2030 年,年轻劳动力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 1/4。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老年龄组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1 年 51 至 64 岁组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 21.3%,到“十二五”末期将上升到 24.0%,2020 年上升到 27.9%,2030 年上升到 32.2%。到 2050 年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将非常严重,30 岁以下组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至 22.3%,50 岁以上组的比重上升至 37.2%。

其次,相对于年轻组和老年组此消彼长的关系,31 至 40 岁年龄组和 41 至 50 岁年龄组的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未来 20 年里将保持相对稳定。在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中年劳动力的比例相对稳定构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该年龄组别的劳动力不仅具有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参见图 4),他们的劳动参与率也是各年龄组的劳动人口中最高的。2011 年这两个年龄组所占比重分别为 21.7%和 23.9%,到 2020 年分别为 22.3%和 22.2%,到 2030 年分别为 20.0%和 23.0%。从 2011 年至 2030 年,31 至 50 岁的劳动力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基本维持在 42-46%。

由于不同队列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个人特征和劳动供给行为上存在不同的特点,劳动年龄 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对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以及队列变化效应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来观察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和质量产生的影响。

其一,劳动参与率随着年龄的变动有显著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图 4 是根据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绘制的分年龄劳动参与率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从该图观察到,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现出明显的倒 U 型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教育部门(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本世纪的扩展,刚刚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因为就学,只有很低的劳动参与率;而 50 岁以后的劳动年龄人口,由于接近法定的退休年龄,劳动参与率则逐步下降。具体来说,16 至 24 岁年龄组的平均劳动参与率为 55.9%1,25 至 49 岁组平均为 88.9%,50 至 64 岁组平均为 60.7%。

(3)农村就业数量过于高估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趋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 量,或者说农业就业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根据现有的统计,农村劳动力中仍然有近3 亿在农业部门就业,占就业总量的 38%。比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仍然有大量的劳动力要转移。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由于统计制度的原因,农业就业数量被高估;另一方面,考虑农村劳动力的人口统计特征,尤其是人力资本特征,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生产需要。我们在本节先着重分析第一个方面。

目前的农业就业总量统计仍然采取全面报表统计的方式。应该说,这种调查制度在城乡

明显处于分割状态、几乎不存在劳动力流动的计划经济时期,是相对可行的调查方式。因为 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以计划为基础的,不同的群体就业有清晰的界定。 由于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基层单位统计农业劳动力的成本低,通过各级单位层层上报就业 数量也是可行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就业的非农化趋势逐步增强,农业就业统计遇到了巨大挑战。从 1980 年代中期的乡村工业化大潮,到随后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流动,带来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加上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小,兼业化的就业方式几乎成为大多数农户的就业方式,给农业就业统计带来的困难就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通过逐级上报的方式统计就业数量,很难得到关于农业就业的准确统计。例如,国家统计局根据住户调查资料推算,2010 年到乡镇以外从事非农工作超过 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 1.53 亿。同时,兼业化的就业方式几乎成为大多数农户的就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清晰地界定劳动力在什么产业就业几乎不可能。在农户成为农村经济基本经营单位的情况下,农户之间存在劳动力配置的异质性。因此,以农村集体为单位,填报农业就业情况,会在加总的过程中,丢失反映农户劳动力配置差异性的信息。

(4)未来低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维持在现有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教育制度保持不变,人力资本投资维持现有水平的话,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也会由于队列效应而提高。当前50至64岁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改革开放以前接受教育,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很低。这也是目前农村尚有大量人口,但劳动力短缺却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可以预期的是,到 2020 年,目前 50 至 64 岁组的劳动力大多将退出劳动力市场,而目前 40 至 54 岁组的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明显高于高龄组的受教育水平,忽略各年龄组死亡率差异对各组别平均受教育水平所造成的细微影响,这样我们将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向下移动两个年龄组,以预测 2020 年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我们同时假定教育部门的发展维持现有水平,也就是说,未来低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维持在现有水平。

3请对上述基本观点逐一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1500-2000字)

从经济学的角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资本、技术水平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程度。在短期内,技术水平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即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如下影响:

1、我国劳动力工资上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将不复存在根据供求原理,动力供给量的不断下降必然造成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由于将来我国劳动力供给量逐渐下降,这就必然造成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发生供求关系的变化,这将导致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这与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吻合的。

长久以来,正是由于我国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推动了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由于劳动力的供给量下降,我国正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失去劳动力优势。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许多企业已经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例如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这将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过去3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占较大比重且持续增大的历史为我国带来了人口红利期,这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目前我国已经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特征,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殆尽,由此将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2、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对企业发展造成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老年

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养老保险的制度来说就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为制度而缴纳养老保险费甩的人数将减少。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离退休人数急剧增加,离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此外,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在退休年龄不作调整的情况下,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必然导致企业支付的养老金年限随之延长,给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巨大压力。

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产生所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削弱了我国产品尤其是沿海地区制造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成本优势。长期以来低成本劳动力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是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最大优势,而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势必将削弱这种优势。由于我国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和国际同类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使我国沿海出口型企业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下降又会减少企业对科技研究、技术进步的投入,导致企业竞争力迟迟无法跟上国际领先水平。从长期来看,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巨额养老金问题、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不容忽视。

3、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价格水平,易产生通货膨胀。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速度飞快,我国劳动力平均价格和工资总额不断上升。由于我国人均工资水平的飞速上升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较大的比重。例如:在采掘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高达33%;在商业饮食业中。该比重在33%左右;在食品制造业中,该比重为15%左右。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将直接影响到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利润水平,尤其是那些竞争较为激烈、利润空间小的中小型企业;同时,为了保持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生存空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势必带动产品的价格水平的上涨。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分布在采掘、服装、餐饮等一些关系到国民日常生活的产业中,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又将会推动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上涨;随着物价的上涨,就业人员将会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如此循环下去,极易产生通货膨胀螺旋,影响社会总体物价水平,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推荐第9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

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潘合俊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师的角色与以前比较而言要有所转变。今年暑假里我认真拜读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书中新活的例子打动了每一个一线的教师,其中一些深沉的思考,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本书采用访谈录的形式,通过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的介绍,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作了情境化处理,每一个案例前有教师小传,案例后是问答形式的访谈录。回答的问题鲜活的、切实的、访谈录之后还有详细的案例分析。书中描述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例,给我感触良多。发现这里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师都是学生们所爱戴、尊敬的;都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都能与同学们交心的;都能点燃希望的老师。他们的人格是那样的让人敬佩,他们的教学理念是那样的让人浮想联翩,他们的教育教学机智让人心服口服。

通过学习《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这本书,使我发现新课程环境下对教师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新的定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研究型”和“专家型”层面上。其基本素质一是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二是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些老师能让学生记住许多年,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三是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创一种崭新的教学风格,且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同时,从他全部的教学实践和言论中,可以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立的教学风格。四是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源”,并在教学活动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五是有可贵的创新精神。首先观念上应创新,变“少数学生撑门面”为面向全体发展,变“单向培养”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传播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

通过学习《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本人对师生关系有了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认识。“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无论高段学生还是低段学生,他们对自己喜

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差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位学生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年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第三,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要有些质的变化,要努力做到:

1、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角色的转变并非不需要知识传授,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既是新角色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3、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者和开发者。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社区,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社区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

教师要善于把本学科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结构,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不断提高自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4、教师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实践者发展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由基础教育者成为教育学习研究者,从他人成果的消费者,变成为自身成果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从本书实例中的教师身上我感受到:要想成为学生尊敬,喜欢的教师,必须有令人敬佩的人格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令学生肃然起敬,心悦诚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转变思想,要“脱胎换骨”而不“因循守旧”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做出我们应尽的职责,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推荐理由:

这本书在教师行为的层面上,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了它的冲击力。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的变化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本文从新课程环境下对教师的价值取向的新的定位,师生关系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的具体表现以及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质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细致的阐述,剖析的比较实在,利于今后更好的进行角色定位,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推荐第10篇:祖国变化

祖国的变化

祖国经过65年的风风雨雨,有了很大的变化。 汶川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伟大力量。地震震倒了许多房屋,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困难的热情,让人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

六十多年来,中国13亿人口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有灾难来临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人也会变成小烦恼。我们手挽手,克服一切困难。

我要深情地对祖国说一声:“祖国,我为你骄傲!”

第11篇:铁合金厂变化

转换思路找出路 突破难点求发展

——铁合金厂旧貌变新颜

铁合金厂是建于五十年代的老企业,虽曾有过往日的鼎盛,但大部分的经历是在跌跌撞撞、曲曲折折中进行,并入济钢以前,产品老化、人员结构不合理,企业等兼并、职工等调动、干部在‚撞钟‛,企业负债率高达200%以上,企业已频临崩溃的边缘。并入济钢后,虽然为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由于存在着大量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部分人员的劳动关系较难理顺,形成济钢唯一一批待岗富余人员,每年的奋斗目标一直是减亏额的多少,集中了许多难点和焦点问题,虽说经多方努力,2003年扭亏为赢(利润额为

2.3万元),呈现出质的进步,但企业仍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蹒跚行进,不时会遇有险滩暗礁,灭顶之灾随时可迎面而来。

铁合金之变

如今,铁合金厂已是突出重围,旧貌变新颜。

截止今年10月份,铁合金的财务报表显示:营业收入为3900多万元,利润总额在56万元以上,外部市场收入720余万元,外部货款回收率110%以上,分别完成总公司三档目标的118.9%、448.9%、133.6%、111.7%。

到铁合金厂视察工作的总公司领导们对铁合金厂的变化深有感触:来到这里首先有两点最大感受,一是环境面貌变化很大,二是职工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变化。总公司有关职

能部门到铁合金厂业务往来的人员也称赞不已:审计人员说,今年的赢利额是突飞猛进,前所未有,其它同志说,铁合金厂大变样了。

观念一变天地宽

今年以来,铁合金厂在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首先从观念的转变入手,适时提出振兴铁合金事业的发展战略:围绕适应市场变化,借助济钢的高速发展,大力实施‚管理治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文化立企‛,把创新融于战略的整体推进过程,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郭洪卫厂长说:‚人才、资金、市场、技术这些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我们都很欠缺,常规的发展思路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天上不会掉馅饼,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发展,必须依靠企业全面创新,成就自己的未来。‛

面貌一变精神爽

走进铁合金厂,一股清新之气迎面而来,让人为之眼前一亮。昔日直冲大门的破旧房屋已不见踪影,换之而来的是设计精巧的花园,里面各种花卉异彩纷呈、争奇斗艳,花园之中修有鱼池,大小不一的金鱼在池中时隐时现,游去自如,喷泉点缀在花园中,银色的水柱错落有至,让人赏心悦目,其整体氛围使人强烈地嗅到济钢风范,感到济钢特色在铁合金厂呈现出小荷一角。

据铁合金厂团总支书记贾珂介绍,这个花坛是铁合金厂

的干部职工、团员青年利用节假日、休息日自己动手修建起来的。走进厂区,道路整洁,车间厂房粉刷一新,规划有序,‚可尊、可信、共创、共赢‛、‚每天从求新开始‛等企业理念置于道路两侧和厂房墙壁,直观醒目。车间内,各种物品摆放整齐,职工们身着统一的济钢工作装在忙碌着,他们精神贯注、神态自如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和他们谈起今年厂内情况时,眉宇之间透着掩饰不住地喜悦之情:今年厂里效益好,每人月平均能领1200元以上,好的时候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我们工作很顺心,感到越来越有奔头了。

在厂区中心地段,有座外观醒目,色彩亮丽的小型建筑非常吸引人们的目光,走近一看,‚公厕‛二字赫然入目。当记者与郭洪卫厂长座谈时说起此事,他认真地说:‚吃喝拉撒看似小事,其实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尽力为职工办好。‛有一职工插话说:‚从前上一趟厕所要脚踏五行砖‘翻山过海’,着实不易,这件事真办到职工的心坎里去了。‛办到职工心坎里的事还不止这一件,如今该厂的职工公寓已初具规模,虽谈不上什么高档次,但也清洁整齐,里面还修建了浴室,每天定时开放,让劳累了一天的职工在这里清身爽体、消除疲劳。加强食堂管理,提高饭菜质量,让职工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把昔日的卫生死角改造成形态各异的小花坛。这一件件小事,看似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地让职工们感到心清气爽、心情舒畅。

措施一变人气旺

铁合金厂整体面貌的变化得益于该厂四项措施,即环境治理、职工培训、凝聚力工程和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谈到职工培训,郭厂长深有感触地说,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在现场恰巧碰到该厂正在举办市场营销培训班,专门聘请总公司销售公司的专业人士授课,据这位同志讲:‚铁合金厂强化市场营销知识培训这一招着实切中要害,抓得非常准。‛铁合金厂的职工们说,今年以来针对生产经营和拓展市场的实际需要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今年1至10月份平均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参加培训,培训已成为我们职工的一项福利待遇,我们受益很大,很愿意参加。

说起凝聚力工程,郭厂长说:‚夯实这项工程的基础是切切实实地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夏季雨水大,职工的家属楼由于年代已久,出现了漏雨、雨水倒灌现象,当郭厂长得知此事后,当即冒雨率有关人员到现场实施维修,职 工们为此制作了锦旗,纷纷要到总公司‚上访‛,被厂领导阻止了。这个‚上访‛和昔日的上访真是有天壤之别。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厂共救助困难职工8人、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5人,走访患病、困难职工117人次,并为离休干部登门报销医药费,重大节日发放各种福利等。

与此同时,该厂还下大力气解决大量复杂的历史遗留问

题,首先对‚两不找‛人员进行统计在册,逐一根据不同情况对其妥善管理和安置,对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的下岗富余人员全部召回培训,经考核后返岗,济钢唯一一批下岗人员重新纳入整体管理序列。

退休职工王树茂代表广大职工写出一封感谢信,信中说了八件事,件件说的都是厂领导心系职工的实情实事,现只把小题目列出:‚瑞雪中的问候,吃什么东西都忘不了咱,想职工所想,改变厂容厂貌,看水情、知民情,最大的安慰,带领便民服务队去厂宿舍服务,关心职工生活、提高职工收入。‛信中没有华丽的词汇,字里行间只有真实的情感,职工们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他们的心从越走越远到越贴越近,凝聚力工程的实施功不可没。

管理一变效益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句话非常适合铁合金厂的管理之术。‚铁合金厂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必须从转变职工的观念入手。‛郭厂长如是说。怎么样转变观念呢?‚首先要让全体职工沐浴在济钢文化和济钢特色的普照之下。‛为此,该厂每个星期翻录总公司一周要闻综述,组织全体职工集体观看,把《钢铁工人报》发放到班组,以班组为单位学习阅读,从中了解济钢的大政方针和经营动态,定期要求每个人、每个班组、每个车间及科室写出学习体会,他们还通过演讲比赛、大讨论等形式组织职工深入学习李长顺总经理提出的

‚十个新观念‛,加深理解,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职工们深深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要想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靠脚踏实地的干。

‚把职工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起来以后,关键要用一种机制来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抓基础管理。‛这是郭厂长治企的又一心得。该厂抓制度、抓安全、抓教育、抓环境‚四抓管理法‛抓出了厂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抓出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全面提升,抓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他们大力开展‚管理效益月‛和‚质量安全月‛活动,组织基层干部历时三个月学习省经贸委推荐的《企业基层管理实务》,出台了《济钢铁合金厂职工行为规范手册》、《铁合金厂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合同和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一位车间主任感慨地说:‚这半年顶我十年的学习内容。‛

在生产经营上,该厂以‚市场工程和人才工程‛为支撑点,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抓好工艺技术改进,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出7个冷拔系列新品种,铸钢产品调整合金成份开发6个品种,一批高附加值、摆脱季节限制、市场和利润空间大的新型产品脱颖而出。他们还延伸产品深加工,在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在冷拔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研发了气保焊丝这一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该厂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企以才治,业以人兴‛,这是厂领导班子的共识。针对职工年龄和知识层次不合理的现状,该厂引入灵活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各人才56人,对原有管理和技术岗位进行调整,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现今的铁合金,不仅变‚靓‛了而且变‚壮‛了,变‚富‛了。今年以来光固定资产这一块就投资80多万元,超额完成总公司指标,实现了保值增值,这些项目包括改造上马工艺生产线,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大中修改造,配备自动化办公设备等,职工收入平均增长60%以上,目前企业整体气氛高涨,一个上下同欲、奋力拼搏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该厂党委副书记王兴国深有体会地说:‚过去职工在等,现在职工还在等,‚两等‛同字意不同。过去等来了消极和失望、无奈和疲惫,现在等的是抢抓机遇、等的是大干快上,等的是美好憧憬!‛

谈到铁合金的变化,郭洪卫厂长说:‚我们只是在创新求变的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铁合金厂之所以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是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及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厂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讲,铁合金厂的发展之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今后要坚定信心,上下同欲,迎难而上,求变创新,使铁合金厂不断地脱胎换骨,强身健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12篇:家庭生活变化

家庭生活变化

近几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和睦、环境优美、校园换新颜,而我家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原来刚上小学那段时间,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带我上下学。早上,我们要早早地起床,抓紧时间,早出门。放学回家,也已经很晚了,上班上学都靠自行车,速度慢,不安全。下雨下雪时,要避免在路上打滑,要避免车轮陷进雪堆,还要时刻小心来往车辆。现在,妈妈买了车,每天都开着车去上班,开着车接送我去学校、上课外班、放学,开车的出行速度很快,可以省去我们全家不少的时间,而且我们在路上行驶又比较安全。每天不用像以前一样早起忙碌,使我有更充足的精力去学习新知识;等我放了学,也可以很快回到家里写作业,令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温习功课、进行课外积累。现在比起以前,我家出行变化很大,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让我们上班上学能更加的方便。我家通信也有很大变化。原来,爸爸妈妈买的手机虽然都是最新版本,但是比起现在的手机来,用途很少,只能接收短信、打电话、听音乐、玩游戏。而现在,他们的新手机功能增加了不少。不但能上网、下歌,而且短信改成触摸发送,打电话也变为语音版。老师布置作业查资料,不用回家开电脑,可以随时随地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网,就连我自己,也有了一部ipad2的手机。现在我们家里有两台数字电视,而在原来,这两台电视常常因为信号不好、用时久导致图像不清。一遍遍请电器店里的修理工,又一遍遍坏掉。后来我们安装了歌华有线数字电视,频道多,有八百多个台,图像很清晰,不仅能够回放没有看到的节目,提前预定,还能用电视上网、炒股、听广播、点歌。现在和以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在娱乐休闲方面项目更多、变化更大。我家生活的各种变化,方便了我们,满足了需求,这是因为我家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速发展。希望在未来,我家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变化!

六年级:仝欢

第13篇:家乡变化

家乡变化 二年级马心怡 家乡变化真是快, 童声齐力唱祖国, 你也唱,他也唱, 人人赞歌唱祖国。 马路广,公路宽, 条条大路平又坦, 条条马路通致富。 你植树,我植树, 人人植树换天地, 天也蓝,水也清, 红梧创业新天地。 你奋发,我努力, 大家齐心把恩报, 改变红梧旧面貌, 童声再唱祖国好。

第14篇:变化作文

变化

马路边,公园里,几乎无处不生长着一种极普通的树——槐树。

春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大地刚刚从、沉睡中醒来,万物吐露生机。槐树醒了,伸了伸胳膊,动了动腿,打了个哈欠。槐树抽出新芽,那芽绿得那么清香,那么鲜艳,那么可爱。它无声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信息。在那甘甜的春雨的滋润下,芽渐渐长成嫩绿的叶片,叶片绿得像翡翠似的,一阵春风吹过,满树的小叶片动了起来,非常好看。这时,槐树如带上了一顶美丽的绿色冠冕。孩子们在树下快乐地玩着,女孩子从树上轻轻地折下一片叶子,折成一朵小花,戴在头上,比谁的好看。

夏天,槐树的叶子变得更加鲜亮、翠绿,像绿色的海洋,把大地装扮得更加美丽。高的、矮的,远远望去像起伏的碧浪,即看不完,也看不厌,真让人感到亲切于舒服。那一株株披着庞大的、郁郁葱葱的绿色树冠的槐树挡住了炎热的阳光,树阴是那么的密、那么的浓,阳光只能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星星点点的金色光斑。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但是青年们依然在树下野餐。他们有的人在弹琴,有的人在唱歌,还有的人在为他们伴舞。好不热闹。

秋天到了,绿色的叶子也变成了金黄色。几场秋雨过后,雨水把叶子洗得透亮,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瑟瑟的球风拂面吹过,清新而又凉爽,真让人心旷神怡,槐树的叶子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一只只枯叶蝶飞过,留下一道道长痕。他们在田野里散步:丈夫、妻子和儿子。后来他们决定走小路。丈夫蹲下身来,背起了儿子,而妻子则是牵着儿子的手。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做得很仔细,他们加起来,就是这个秋天。

冬天下雪了,这些雪卧在枝头,温暖而安详。微风吹来,树枝像少女摆动着娇嫩的身躯,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犹如天女散花,而树干巍然不动。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安详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他们的头发跟雪一样白。它记录了老人们一生中的每一份感动和每一个瞬间。看呀!他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四季的变化,周而复始,年年如此。槐树因为这种变化而精彩,人们也因为这种变化而变得更精彩、更幸福。

第15篇:家乡变化

家乡变化星期六,妈妈带我来到了奶奶家,下车后,印入我眼帘一切让我不敢相信: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记忆中的家乡。小时候,一听说去奶奶家,说实话,我心里是不太愿意的,那里的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有一次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下大雨,泥泞不堪,我们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本来准备带球好好踢一踢的,可是老天爷不帮忙,这样子,没得两三天是好不了,唉,计划赶不上变化呀!

如今,那难走的羊肠小道再也看不到了,到处是纵横交错的大马路,路上行人有说有笑,车辆来来往往,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再看看奶奶家的房子,以前的小平屋不见了,高大的小洋楼耸立在那儿,真是气派。以前,他们那里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漫天飞舞,还有许多讨厌的蚊蝇,现在,人们都自觉得把垃圾扔进统一规划的地方,到时有工人来收理,所以空气就更新鲜了,爷爷开玩笑地说:“现在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家用电器样样俱全,家家都是小康生活了。”“咦”,我突然看到门前有一个小洞,好奇地跑去看看,奶奶告诉我这是一口井,冬暖夏凉,这是地下水,我拿来旁边的小桶准备打水,奶奶笑着对我说:“不用这么麻烦,”只看她轻轻一开水龙头,身后机器发出嗡嗡的声音,水就从水管里流出来了,好神奇啊,奶奶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说:“这个机器叫水泵,只要在它上面安装一个接口连着自来水管就行了。”我听了恍然大悟,呀,连这个也是现代化啊!奶奶摸着我的头说:“以前你还是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现在都比我高,成大人了,都在变嘛!”奶奶的一席话让我感触很深。

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勤奋努力,所以家乡的变化很大。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第16篇:中考变化

解读北京中招名额分配新政:一般初中\"跃龙门\"机会翻番

以清华附中等校为例 优质高中不只“示范高中”

根据规定,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即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这“城六区”,各区以优质高中为单位,将本校2014年统一招生计划的30%分配到区域内初中。

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即门头沟区、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平谷区、延庆县、燕山区,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参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办法执行。所以,可以说今年本市在全市范围都推行优质高中名额30%分配到初中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优质高中”的范围由各区结合本区实际确定,并不仅限于“示范高中”。据了解,部分区县计划将“近三年平均录取分数高于示范高中最低录取线的学校”也纳入优质高中范围。

各区所有初中均可参加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招生。

按在校人数比例分配名额

每所学校能获得多少个“分配名额”?为体现机会均等,分配原则是:根据各初中校初三毕业生占全区初三毕业生的比例,计算出名额分配计划数。

例如A校有初中毕业生100人,而A校所在区总毕业生人数为1000人,那么A校获得“名额分配”计划的比例就是10%。假设该区所有优质高中总共能够拿出50个名额供“名额分配”计划使用,则A校可获得50个名额的10%,也就是5个名额。

影响

优质高中 生源质量不会大幅降低

以清华附中(优质高中)为例分析。

2014年该校招生计划380人,其中含外交部子女班15人、清华子弟班60人。按30%测算,该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92人。

清华附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中,预计分配给优质高中初中部33人,占36%,分配给其中初中学校59人,占64%。

我们预测清华附中生源质量将不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原因如下:一是“名额分配”录取时,将形成两个队列:优质高中初中部学生队列和一般高中学生队列。因清华附中属于排名靠前的优质高中,考生志愿应排在平行志愿的前列,因此均会选拔到两列学生中的分数相对较高的考生;二是提前招生和统一招生两个批次的考生依然按照原来的考生分布呈现,该校依然可以选择到优质生源。

一般高中 生源质量将会相对降低

以二龙路中学(一般高中)为例分析。

2014年,初步拟定该校招生计划120人,与上年持平。2013年二龙路中学普通班录取分数线463

分,择校录取线460分。2014年西城区初中毕业生略有减少,同时进入优质高中的学生增多,预计一般高中校的生源质量相对降低,对于这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优质初中 升入优质高中机会不减

以北京八中初中部(优质初中)为例分析。

2014年北京八中初中部有升学资格的毕业生336人,预计获得“名额分配”招生计划31人。该校考生参加中考后,将有31名考生被“名额分配”录取到优质高中,其他考生将通过提前批次和统一招生批次参加录取,根据分数情况录取到优质高中、一般初中或其他学校。

因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所增加,“名额分配”比例的提高对提前录取和统一录取批次计划规模影响较小,对于北京八中初中部考生来说,一是考生将享受到31个“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学校考生的9.2%),进入优质高中就读;二是其他考生继续争取提前招生和统一录取的机会,对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北京八中初中部考生来说,2014年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不会减少。

一般初中 升入优质高中机会翻番

以二龙路中学初中部(一般初中)为例分析。

2014年该校有升学资格的毕业生84人,“名额分配”招生计划24人,预计该校将至少有24名考生考入优质高中就读。而2013年该校仅有5人考入优质高中。从上述数据看,“名额分配”政策的调整将大大提高一般初中学校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引导这些学校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对于下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与名额分配的优质高中校

首都功能核心区

和城市功能拓展区(60所)

东城区(12所)

二中、五中、十一中、五十中、五十五中、一○九中、一六六中、一七一中、广渠门中学、汇文中学、东直门中学、景山学校

西城区(14所)

四中、八中、十三中、十四中、十五中、三十五中、六十六中、一六一中、铁二中、育才中学、回民学校、师大附中、师大二附中、师大实验中学

朝阳区(14所)

八十中、陈经纶中学、日坛中学、和平街一中、九十四中、十七中、工大附中、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华侨城黄冈中学、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三里屯一中、东方德才学校

海淀区(13所)

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一○一中学、十一学校、八一中学、中关村中学、交大附中、理工附中、二十中、北航附中、进修实验学校

丰台区(5所)

十二中、丰台二中、十八中、十中、首师大附中丽泽分校 石景山区(2所)

九中、苹果园中学

城市发展新区

和生态涵养发展区(23所)

门头沟(2所)

大峪中学、首师大永定分校

房山(1所)

北师大良乡附中

昌平(4所)

昌平一中、昌平二中、昌平实验学校、育新学校 大兴(2所)

大兴一中、兴华中学

通州(4所)

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永乐店中学、通州三中

顺义(3所)

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杨镇一中

怀柔(1所)

怀柔一中

密云(1所)

密云二中

平谷(3所)

平谷中学、北师大平谷附中、北师大平谷附中一分校 延庆(1所)

延庆一中

燕山(1所)

北师大燕化附中

第17篇:人力资源变化

2018年,我认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会面临一些新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l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效用将会相对削弱。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规划的工作会依然存在,但是规划的周期应该缩短,超过5年期以上的所谓规划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因为五年之后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预期可能会有巨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VUCA时代过于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引领作用,很可能导致HR工作走向僵化,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l 管理重点下移,人力资源“特战小分队”的作用日益突显。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管理的链条太长,对一线需求及变化的响应速度太慢或者不能真正满足其需求。HRBP的出现,体现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的工作重点下移,但是个体的HRBP往往发挥的作用有限。而美军适应现代战争的“特战小分队”模式,把更多的战斗决定权给小分队以满足随需而变的作战要求,完全可以借用到我们人力资源的模式创新中,不要局限于固定的人力资源部或者三支柱模式,而是随时根据需要组建“人力资源特战小分队”,短平快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l 人力抢夺将更加激烈,招聘与留人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抢夺战,招聘工作必须要提高主动性和狼性,坐等人才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激励措施来吸引人才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怎样留住公司现有的人才,让他们增强归属感和持续合作的意愿,也要对现行的管理体系,尤其是激励、培训与发展通道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不断创新。 l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会有所偏移,心理学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在更多操作性工作进入智能化替代后,人力资源部门和从业者的工作重点会更加关注人的内在需求满足,人力资源部门和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更多地需要将心理学的技能和方法运用于员工的互动和管理中,因此,人力资源部门的核心组织能力会发生调整。 l 个性化管理方案将更为普遍,真正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HR管理不再是以企业和HR部门为主导,企业制定的选育用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也不再象以往那么刚性,在人才越来越稀缺且行业变化无常的VUCA时代,单一固定的制度、方案很可能成为管理的障碍,而是必须因人而异、因需而变。同时,在人力资源工作中,会更加强调员工的参与、互动,从而真正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

总之,我认为:人力资源工作必须提供更加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以精准、快捷地满足人才与企业业务发展的要求,是2018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趋势。

第18篇:变化管理制度

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在人员、时段、三工、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一、人员变化

(一)增加新工人

1、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2、由区队技术员组织学习相关工作面规程及在用措施,不少于72学时,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井下施工作业。

3、由区队安排签订师徒协议,以师带徒,同工同酬,督促其尽快熟悉技能确保能够独立上岗作业。

(二)离岗返岗人员

1、离岗返岗人员是指“六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十天及以上人员。

2、离岗返岗人员上岗前,必须由区队技术员传达学习在用措施(如有新规程需要学习要一并学习),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3、区队分管领导或班组长必须向其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

(三)借调人员

1、本专业内借调人员由借用单位组织学习规程、措施,并经考核后,方可上岗作业。

2、跨专业借调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好后,方可上岗工作。

二、季节变化

针对冬天寒冷,我矿井筒内结冰的情况,我矿在井口修建了井口房,配备了加热风的设备,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三、时段变化

(一)重要节假日

1、必须安排至少一名管理干部负责值班。

2、区队队长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关键部位不失控。

3、对重点工程要有区队领导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把关。

4、停产检修或规定长假期间如有必须重点工程作业则需要有区队管理干部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把关。

(二)生产班关键时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接班时间,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验收员、安全员加强检查验收,把住安全关。

四、三工变化

区队和班组每天要进行排查,变化内容按性质分级列表记录,排查人员有签名。

(一)工艺变化

生产现场工艺变化,由技术人员及验收班组成员进行分析,提出预案,并由技术员根据现场情况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和考试。

(二)工序变化

生产现场工序变化,由区队队长进行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三)工具变化

使用的工具发生变化,经由当班班长进行组织协调,如有缺失,及时上报区队补齐,现场工具使用人员必须正确操作及施工,现场工具使用人员有权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工具。

五、环境变化

生产部门管理人员要对工作面进行超前分析可能出现变化的问题,有针对性措施,明确责任人,并分析记录。

(一)施工环境变化

1、采煤技术员负责组织职工进行新的规程、措施学习和考试,并传达相关措施。

2、施工前,各工种岗位必须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正常生产必须有区队干部跟班。

(二)地质条件变化

1、工作面出现地质变化时,现场跟班干部向公司调度室和单位值班领导汇报,单位要及时向职能部门汇报。

2、采煤技术员根据现场会议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3、采煤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4、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分管总工程师汇报,总要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形成纪要。

5、安全监察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三)单项工程施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分管总工程师以上领导牵头,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参加,对其进行会审,并形成纪要。

2、施工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所有参加单项工程的人员进行学习,考试合格。

3、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会审批准,签名确认。

4、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现场管理,坚决执行“四不干”原则,确保所有单项工程安全可靠。

5、施工单位向安全生产部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6、施工现场明确指定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第19篇:新农村变化

新农村变化

随着时间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什么事情都在改变,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新农村建设,它是最能体现国家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政策。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伴随自己人生的成长也见证了农村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家家户户都新建的楼房,各种高档电器也搬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村的生活已经在彻底的改变着,生活质量也在迅猛的提高,城乡差距已经逐渐在缩小,往往有些地方,由于政策的倾斜,农村的生活比城市更让人觉得舒适、享受。

谈到农村的变化,就说说一个典型的例子吧!当然这个例子是自己身边的例子,因为只有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自己才有深深的体会与感悟。我家以及我的家乡、我的家人以及我的乡亲们。在以前;我家还是和奶奶们一起生活的,虽然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很温馨,但是那么多人住在一起,房子又那么简陋,往往没有那么多如人所愿的地方,矛盾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家中更是什么电器也没有,洗衣要靠人工,做饭也要人工,更令人头疼的就是在秋收季节,在那炎热的夏天收割的事情还是人工,这要是现在谁还受得了。时至今日,什么都在进步,科技也是日新月异。那些辛苦的事再也用不到人工了,实现了机械化。现在我的家,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可以算是小康了吧!家里该有的电器差不多都齐了,在外劳作也有了专门的收割机服务提供,生活不知道多方便呢?在不久以前自来水也连到了我家,虽说是比城里的发展晚了一点,但是承蒙国家政策的照顾和支持,农村也在一步步富裕起来。

对国家来说: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颁布,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以及给新农村带来的改变,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的支持,对农民的关怀。是的,农村发展是来晚了一点 ,以前对农民的照顾是少了一点,但是晚来的总比没来的好。作为一个国家,任何事都要考虑,都要研究,若想改变什么可以说不难,但是也绝对不会简单。就如建设新农村来说,建设新农村这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处理的不好后果就会很严重。首先要让农民接受这个政策难,要让这个政策在全国农村地区都实 施更难,要让新农村建设在整个农村地区起到作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作为国家要考虑的太多,要做也太难,但是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以及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农民的生活,一切为了农村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民的安居乐业。

对农民来说:新农村建设时惠民的好政策,在现在广大农民都知道了,也都乐意接受了,但是事情开始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政策一开展起来就受到农民的关注与支持,在加上农民本身的素质就比较低,对新事物不容易接受,认为是骗人,慢慢地,村民在村支部以及党员的领头情况下开始有点不情愿的听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要求,当自己接触到了新农村改革,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后,觉得其实这个政策也不错,不像别人说的是骗人的。似乎对自己还有点好的用途,最后变不情愿为乐意,现在对农民来说,新农村建设时他们走向富裕的第一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原来国家并没有忘了我们农民,原来国家知道广大农民的疾苦。

农村与城市的比较

以前的农村和城市那是天壤之别,城市在广大农民心中就是繁荣、昌盛这些耀眼词目的象征;而农村在广大城市居民的心中那就是满目疮痍这些词语的代表。在农村,人人都向往着城市,向往城市生活,奋斗了一生也只为离开农村,离开这贫穷的地方;在城市,人人都不愿提起农村的生活,也许是知道农村生活的苦不堪言,也可能自己就是从农村辛苦出来的,又怎么可能再回去。

就这样,渐渐地,农村、城市差距越拉越大。

而现在,城市在广大农民的心中已经是人们忙忙碌碌,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好这样一幅画面;农村在广大城市居民心中就像是一个个陶渊明那种对桃花源的向往,在那里没有喧哗、噪音,只有鸟鸣,在那里没有破烂的地方,只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可口的农家饭菜,那是放松心情的佳地。

这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功劳,是它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让农民从此奔上了小康。

第20篇:家乡变化

家乡变了!

今年我回了几趟老家,让我感悟很深,今非昔比了。以前死气沉沉的家乡,现在变得生机勃勃。我看见现在的家乡,不仅欣喜若狂,还有一点自豪。

我的家乡比较偏远,也很贫穷。人们住的都是土房,走的是泥泞的路。人们的思想比较落后,只知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现在路变成了柏油路,房子也变成了楼房。还有些大客户来到我们这儿,开公司、建工厂,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我的家乡也像北京那样雄伟,那样美丽。晚上,变成了灯的海洋,还有许多光彩夺目的广告。还有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小河,蓝蓝的天空,各种迷人的景色。

春天,家乡被染成了五彩缤纷。远远的就能闻见淡雅的花香和草香味。一片片、一朵朵的花瓣和花,远看就像无边无际的花海。夏天,绿树成荫,太阳红的像一个大火球,把家乡染成了红色。文静的荷花也开了,荷叶簇拥着它,听到人们称赞它是仙女,它的脸上露出来两个小粉球。秋天,家乡变成了黄色,到处都是零零散散的树叶,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到了冬天,家乡又被染成白色,地上都是雪白的棉被,大山暖和极了,许多棉被都被它霸占了。

我永远都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 老房子,你在哪里? 我在这!

哦!你变成了高楼大厦。 红色墙,白屋顶。 真漂亮!

泥土路,你在哪儿? 我在这!

哦!你变成了柏油马路。 红绿灯,闪闪亮。 多好呀!

小山坡,你在哪儿? 我在这!

哦!你变成了大公园, 花儿红,草儿绿。 真美啊!

家乡的变化

以前的家乡人们住的都是矮小的旧瓦房,缺衣少食,街道马路尘土飞扬,游玩休闲没有一个好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看,家乡处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丰衣足食了,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穿上漂亮的衣服。走上宽阔的柏油马路,人行道上绿树成荫,花坛里鲜花盛开,超市里吃的、用的、穿的什么都有,任你挑选。彩电、冰箱、电脑、空调应有尽有,还有的开的是小车。休闲广场四面八方都有,还有公园和体育广场,人们在那里乘凉、翩翩起舞、锻炼身体,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我爱美丽的家乡,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广东的揭西县,家乡的变化。爸爸常说家乡的变化很大。妈妈说以前老家的路很难走,都是一些泥巴沙子路,有句话说:“山道弯弯到农家。”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就逐渐走向富裕了。1981年,小山村就通了电。

黑白电视机就进入了平民家庭了。又在2003年时,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也开通了。前几年家乡铺了一条水泥路到家门口,进出的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小山村也与外界的联系多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精呀。

近几年来,我也感觉到家乡在变化,家乡的变化(http://1.unjs.com)。以前的平房大多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长太快了,许多外出的人开着豪华的车子衣锦还乡。以前农家的砖瓦房如今剩下不多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得豪华气派。回想20年前时,有些人还吃不饱,如今要啥有啥。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了。”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

每当我看见高大的建筑物、清澈见底的小河、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的时候,总会想起我小时候的家乡……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泥泞的小路,每当下雨,走那条小路总会滑倒。时候的家非常简陋,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就漏水漏得不得了。原来家乡的小河非常臭,也非常的黑。人们都不敢往哪里去。现在我家乡的小河非常的清澈,河里也有很多的小鱼小虾。我经常到小河里去抓鱼摸虾,非常好玩。河的旁边也有很多的垂杨柳,我也经常爬到茂密的垂杨柳上面和同伴们一起玩捉迷藏。在树上闻着清香的柳叶,让我陶醉在其中。不过我有时候爬树的时候也会摔下来,摔得我好疼好疼的。我也经常坐在小河旁边呆呆地望着小河,看着垂杨柳,总会想起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我小的时候,最想要的礼物就是电脑。可是以前家里很穷,买不起电脑。可是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幻想。家家户户都买了电脑和电视,也都盖起了新房,住进了新的小区,家乡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我小时候家乡的人非常不文明,动不动就打人、骂人。违法的事也非常多,也没人管。可是到了现在,不文明的人少了、违法的事也少了。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也多了起来。看,高素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刚想到这里,垂杨柳发出的清香让我从回忆中醒了过来。我以前的家乡和现在比起来差别可真大呀!

我爱我家乡,爱家乡的善美,也爱家乡的纯洁、和真诚。

家乡变化真大呀

在暑假的时候,出于对电脑的喜爱,我就乘车去乡下我哥哥家。透过车窗,我看见满山遍野的花草。心里觉得奇怪:这里以前不是荒山吗?问旁人才知道现在在搞绿化。这时我才知道家乡有了变化。

下了车,我先去了舅舅家休息。下午两点,我打算步行去哥哥家,有几里路。我想起以前坐车去,那路上这里一个坑,那里一个坑,把我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所以我还是决定走着去。舅舅说:“我送你去吧。现在的路好跑车了。”我半信半疑地坐上摩托车。一路上很平坦,再也不是以前那条路了,我从心里跳出了一句话:哈哈,老路下岗啦。

一路上,我看见了一座座工厂在山中立起,看来有不少企业在这里投资。

到了哥哥家,我本想马上去玩电脑,可是看见池塘里的鱼了,我忍不住想去抓。我把鞋一甩,跳到了池塘里。哇!好多鱼,我和鱼儿大战了几十回合,结果就抓住了几条小鱼,我看没什么用,就把它们放生了。 晚上,哥哥叫我去接水。我跑到井口准备打水的时候,哥哥笑了:“家里有自来水,你到井边来干什么?”“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如今的乡下也像城里一样方便了。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家乡变化

六年前,我被爸爸、妈妈带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广州去上学,平时他们都很忙,都没有时间带我回家乡,今年春节的时候,妈妈放假了带着我回来过春节。一说要回家了,我真有点迫不及待。

我和妈妈坐了很长时间的车,终于到家了。下了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我和小伙伴们六年前栽的那棵树,瞧瞧,都长成参天大树了,枝叶很茂密,也很翠绿。那时,我和小伙伴在门前玩耍,玩了一会儿,我们都觉得无聊,小伙伴提议:“不如我们在门前种一棵树吧!”我的头点得像个小鸡啄米一样。说干就干,我们拿来一个小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坑,把小树苗放进去,嘿!不大不小刚刚好,把土盖上,给小树浇点儿水,小树乐得直摇头。

第二天,我来到了昔日我和伙伴们玩耍的小树林,看见眼前熟悉的一切,我想到了以前和伙伴们在这里烧野米饭的情景。我们先找来小铁铲,挖了个坑,又找来几块砖头,放在里面,把准备好的大锅放在上面,拿点枯枝败叶当柴火,最后放上豆子,火腿肠,竹笋和肉,再把淘洗好的米饭放进去,点上火,就可以了。过了一会儿,打开锅盖,一阵清香味扑鼻而来,同学们闻到这味道马上被吸引来了,都抢着要,不一会儿,野米饭就被分光了。看到伙伴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在心里乐开了花。 我又去了我的母校,听别人说,我的母校变化很大。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母校,我的心跳得更快了,步伐也加快了许多。离母校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第一眼就看见了校园内水泥路两旁的绿化带,一棵棵小树被辛勤的园丁修剪成了蘑菇形状的了,又似一把把绿绒大伞是那么引人注目。放眼望去,是宽阔、美丽的操场,操场是红绿相间的,操场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跑道。昔日的那个狭小的操场已不存在,母校的变化真大啊!

唉!时间过的真快,我好想留住这一刻,好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

家乡变化

我的老家xx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老家的道路全是土,车一过灰尘便乱扬,更倒霉的是下雨天,道路上全是泥,一不小心就遭殃了。路边没有树只是一些光秃秃,高低错落的房子,一刮风,灰尘乱扬,还有很多的塑料带,在空中飞舞,空气质量很差。现在老家换然一新,以前的土路铺上了水泥,水泥路两旁的绿化带中间凸起,路两边也栽上了树,还有垃圾桶这样一下雨,水不会往中间聚集,而是向两边的树坑里流进去,即交了树又不使路中间不渝上水,这不是两全其美?遇到刮风天气也不会有塑料带在空中飞舞,而是被送进了垃圾箱,这是为垃圾准备的,还有路边的房屋,也被修理的平平整整,人们也越来越注意环境卫生,人们也不再往地下吐痰,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早上人们可以听见鸟儿婉转的叫声。道路变得更加顺畅,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相信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1 我的家乡在xxx,是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春天,樱桃成熟了,家家户户门前的樱桃树上挂满红红的樱桃,就像一颗颗珍珠。夏天,草莓成熟了,一颗颗红红的草莓在绿叶中等待果农去采摘;黄黄的香瓜,又大又圆的西瓜,让你吃个够。

秋天,稻子,玉米,大豆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上一地的金子。 满地的花生,满树的板栗、核桃都等着人们抢收呢。 家乡的茶叶,香菇,木耳也很有名。

还有风味小吃:豆腐干、饼子馍、麻辣烫、烧烤、腊肉等。 石泉真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我的家乡2 我的家乡在xxx,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春天,家乡的草坪上,小草探出了脑袋,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花草树木都像刚醒来一样,给家乡增添了许多生机!

夏天,家乡绿树成荫,一棵棵松树、柏树枝叶茂盛,就像撑开的一把把大伞。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绿色的凉棚。清清的河水倒映出两岸的青山,漂亮极了!

秋天,果子、稻子都成熟了。真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冬天,小草都变黄了,远远望去,像一块黄地毯!梅花独自开放 。

家乡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爱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3 我的家乡在xxx,石泉的风景名胜可多啦!闻名中外的燕翔洞、洞内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风光秀丽的后柳水乡,中坝大峡谷,莲花湖等吸引许许多多的游人来游玩。

石泉滨江公园碧草如茵,仿生态的垃圾桶,极具人性化的休息凳,雄浑大气的石雕,生机盎然的白杨林,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碧绿的江水,源源不断,空气清新,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美丽的石泉,我爱你!

家乡的变化

以前的家乡人们住的都是矮小的旧瓦房,缺衣少食,街道马路尘土飞扬,游玩休闲没有一个好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看,家乡处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丰衣足食了,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穿上漂亮的衣服。走上宽阔的柏油马路,人行道上绿树成荫,花坛里鲜花盛开,超市里吃的、用的、穿的什么都有,任你挑选。彩电、冰箱、电脑、空调应有尽有,还有的开的是小车。休闲广场四面八方都有,还有公园和体育广场,人们在那里乘凉、翩翩起舞、锻炼身体,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我爱美丽的家乡,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变化读后感
《变化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