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8: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摘 要

如果说《西游记》是一部唐僧师徒的集体奋斗史,倒不如说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悲剧史。他生活在独裁统治的社会底层,要想改变自己和猴子猴孙的社会地位就得反抗,但他的反抗遭到了统治集团的强力镇压,最终以失败而结束。被压五行山,为求自由不得不拜唐僧为师,保护他上西天取经;被带紧箍咒,为求生存不得不听命于唐僧,接受他的教诲。最终,他丧失了纯真的自我,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伦理教化的思想。性格本真的异化成为了孙悟空最大的悲剧,六耳猕猴之死,象征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悲剧

I

On The Tragedy of Sun Wukong

HUANG Quan-zhong

Abstract Journey to the West is more a personal tragedy of the Monkey King than a collective struggle of Monk Tang and his disciples.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autocratic society, Sun had to fight against it to change his and his descendants’ fate.However, his resistance against the authorities’ repreion ended in failure.Having been trapped under the Five Finger Mountain, he became Monk Tang’s disciple for freedom and accompany him to the West; Confined by the spell of the Guanyin Bodhisattva, he had no choice but to obey his master, to listen to his preaches and to lose himself finally.Instead, he was brainwashed by ethics and morals.It’s a tragedy that the Monkey King’s real personality was stifled.The death of the Six Ear Monkey symbolizes the end of the former Monkey King.

Key words:\"journey to the west\"

The Monkey King

tragedy

II

一、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1

(一)对现实的奋力反抗,最终被统治所镇压 ...................................1

(二)性格本真的异化 ......................................................2 1.叛逆精神不复存在,爱憎分明受到挑战 ..................................2 2.封建伦理思想吞噬了原本纯真的自我......................................3 3.“六耳猕猴之死”代表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 ............................4

二、生存环境的黑暗是孙悟空个人悲剧的根源 .....................................4

(一)统治者专制独裁,愚弄百姓 .............................................4

(二)统治者昏庸腐败,任意妄为 .............................................5

(三)统治者任其属下为非作歹,残害百姓 .....................................6

(四)统治者任人唯亲,互相勾结 .............................................6

三、小结.....................................................................6 参考文献.....................................................................8 致 谢......................................................................9

III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所讲述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部小说虽然大部分都是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如何克服种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但纵观全篇小说,倒更像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史。从他的横空出世到他的学有所成,再到他的人生奋斗,最终到他的彻底毁灭。说到孙悟空的彻底毁灭,不禁有人会问:孙悟空明明是修得正果,何以毁灭?不错,孙悟空是修得正果,但他所修得的正果其实正是他毁灭的结果,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肉体上的毁灭,而是一种灵魂本真的毁灭。当我们换个角度重新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会发现这部小说其实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悲剧史。

一、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一)对现实的奋力反抗,最终被统治所镇压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说道:“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光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27

1【1】反抗的过程越是艰辛,给我们的悲剧感就越是强大。孙悟空从一出生就开始反抗,他先是

反抗生老病死,继而反抗统治者的独裁统治,但他的反抗最终难逃失败的结局。孙悟空虽然是天生石猴,但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依然受到生老病死的约束。当众猴还沉醉在无忧无虑的喜宴之中时,他却掩面悲啼,意识到:“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2】4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历尽千辛万苦,漂洋过海,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四处求仙问道,幸遇菩提老祖,传他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当他重返花果山时,已过二十余载。他学得一生本领归来后,为保花果山不受欺凌,下东海龙宫索取金箍棒,为保子孙不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下地府勾销生死簿。

孙悟空对生老病死的反抗,却遭到了统治者的严重不满,因为这威胁到了他们的独裁统治,接踵而来的是对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和打杀。孙悟空为了改变自己的和猴子猴孙的社会地位,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接受了天庭的两次招安,但统治者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才实施的招安,不可能真正接受他。当他发现弼马温只是一个养马的小官时,一顿臭骂之后,愤然推案离去;当他发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没有请他时,他才知道自己在天庭根本没有任何地位,为了出尽心中这口恶气,他毁盛会、偷仙丹。经过两次的招安失败之后,统治者决心将其抓获处死,正面交锋再次展开。孙悟空独自一人对抗十万天兵天将,毫不畏惧,但他一人始终是力单势薄,被天庭抓获。天庭为了处死他,想尽了一切方法,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孙悟空,于是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大闹天空,把那天空闹的鸡犬不宁,吓得各路神仙魂飞魄散,

1 使得玉帝不得不差人去请西方如来前来支援,至此孙悟空对天庭的反抗达到了顶点。

西方如来的到来并没有让孙悟空带有任何的退缩,他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哪方善士,敢来止往刀兵问我?”

【2】40

他丝毫不把如来放在眼里。也许,他只是不知道如来的厉害,但他的反抗依然在继续,直至被压五行山,他伟大的反抗才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二)性格本真的异化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给悲剧下过一个精辟的定义:“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191-19

4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作者就是把孙悟空纯真性格的毁灭展示给我们。在目睹了玉皇大帝所领导的神仙统治集团对孙悟空的招安失败以后,西方如来统治的佛仙集团充分吸取教训,他们意识到要想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己所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是佛祖安排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并利用孙悟空的纯真骗他戴上了紧箍咒幻化而成的嵌金花帽。从此,孙悟空只得呆在唐僧身边,受制于唐僧,受唐僧教化。最终将原本一个敢于斗争、爱憎鲜明、嫉恶如仇、桀骜不顺的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斗争受约束、充满伦理教化思想的为封建恶势力所利用的封建卫道士。

1.叛逆精神不复存在,爱憎分明受到挑战

孙悟空敢于斗争的精神在《西游记》中表现的淋淋尽致,小说从头到尾,孙悟空都表现的异常英勇。但我们必须将他的斗争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取经前的斗争,一部分是取经时的斗争,这两种斗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孙悟空取经前的斗争是自由的斗争,他不受任何人或事的拘束。他敢于藐视一切封建权威。他不满阎王掌握生死,就闯地府,他不满天庭招安,就搞破坏。他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称他“皇帝老儿”,他不畏惧天庭势力,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他敢大闹天空,他敢对如来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孙悟空取经时的斗争是不自由的斗争,他是带着镣铐跳舞。他的斗争受到唐僧的约束,受到紧箍咒的约束,受到如来统治集团的约束。直到后来,他完全被封建伦理思想所吞噬,他不再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甚至竖起了捍卫封建权威的大旗。

孙悟空大闹天空之后最终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足足被压五百年,饱受日晒雨淋的煎熬,为求自由,他不得不拜唐僧为师,并护送他上西天取经。从此,他的斗争开始受到唐僧的约束。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孙师徒二人遭强盗打劫,孙悟空为保护唐僧加上他本性就是嫉恶如仇,遇见强盗就毫不留情地抡起金箍棒将他们通通打死了。唐僧见此情形,就责怪孙悟空不该乱杀生,将孙悟空说教了一番。这时候孙悟空虽然受到唐僧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力是很小的,他一气之下便离唐僧而去。孙悟空之所以再次回到唐僧身边,

2 是因为他对如来的五行山还心有余悸,当他在回来的路上碰到观音菩萨时,他慌得忙施礼。但自从唐僧骗孙悟空带上紧箍咒之后,这种约束力就真正形成了。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便痛得竖蜻蜓、翻筋斗、面红耳赤、眼胀身麻,不得不跪地求饶。

在唐僧师徒四人的这个小集体里,唐僧实际上就是封建权威的代表。孙悟空与唐僧之间存在了巨大的矛盾。唐僧自以为是,听信谗言,专制独裁,不管孙悟空做的对与错,只要孙悟空没有按他的意愿做事,他就念紧箍咒,甚至是赶走孙悟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饱受紧箍咒之苦,终于将白骨精打死现出了原形,好不容易还自己一身清白,只因八戒的一句谗言,唐僧便又念起了紧箍咒,最后赶走了孙悟空。但随着取经的深入,孙悟空慢慢地放弃了自我,放弃了自由的斗争,渐渐向唐僧靠拢,向封建权威靠拢,自此他斗争的矛头不再指向封建权威。

孙悟空嫉恶如仇,他无比憎恨那些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对它们无不是除之而后快。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中孙悟空不仅抓了豹子精,还烧了妖怪的洞穴,叫它彻底断根。可见他对这些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是多么的憎恨。但当他不再藐视一切封建权威时,他爱憎分明的界限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中孙悟空本没打算留赛太岁活路,怎奈赛太岁是观音菩萨坐骑,只好饶他一命,甚至连对赛太岁的惩罚也在观音的劝说下彻底作罢。这要是以前的孙悟空,才不管它是谁的坐骑,直接一棒打死,但现在的孙悟空却做不到,他受制于封建权威,见是观音菩萨的坐骑也只好手下留情,这使他爱憎分明的界限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封建伦理思想吞噬了原本纯真的自我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他从出生就生活在花果山,他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他保留了最纯真的自我。他敢做敢为、嫉恶如仇,不受任何约束,直至被压五行山,被戴紧箍咒,随后不得不跟随唐僧上西天取经。从此他纯真的自我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充满伦理教化思想。这在孙悟空对待唐僧的态度上表现的极为明显。孙悟空曾三次被唐僧赶走,从这三次被赶走时孙悟空的态度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正在慢慢被封建伦理思想所浸染。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僧怪孙悟空乱杀生,孙悟空受不得人气,按不住心头火,说了句“老孙去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任何的不舍之意。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第二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时,唐僧就要敢孙悟空走,但孙悟空以紧箍咒为由强行留了下来。他之所以不肯离去,是因为他知道一旦他离开,师父就有危险,而他必须要保护师父。到第三次打死白骨精,虽然白骨精现出了原形,但唐僧听了八戒的谗言并相信了,便再次要敢孙悟空走,孙悟空苦苦哀求,但他却念紧箍咒

3 以威胁,孙悟空在紧箍咒的威逼下,无奈只得离开。但他离去时,非要对唐僧拜上一拜,以报师恩。唐僧不肯受,他便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唐僧下拜。回到了花果山他还依然牵挂着唐僧,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孙悟空又因为打死了强盗而被唐僧用紧箍咒逼走,但他却去而复返,恳求唐僧让他继续西行取经。但唐僧不听,以紧箍咒相逼,孙悟空没法只得离开,继而竟然来到观音处诉苦,他望见菩萨,便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从孙悟空这三次对唐僧赶他走的态度上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脑子里逐渐充满了孝的观念,充满了等级的观念。

3.“六耳猕猴之死”代表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

在唐僧第三次赶走孙悟空之后,一个六耳猕猴出现了,打伤了唐僧还抢走了行李。这个六耳猕猴到底是何人?为什么偏偏在唐僧赶走孙悟空之后出现了呢?如来也未能说出这六耳猕猴的来历,但我们却能从这六耳猕猴的身上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那就是过去的孙悟空,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孙悟空。唐僧不识好歹,屡次赶走他,不让他西行取经,修成正果,还骗他带上紧箍咒,饱受疼痛之苦,这要是过去的孙悟空,回来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六耳猕猴拥有与孙悟空一样的相貌,一样的本领,以致只有如来才能够辨别出来,这是不是就像当初只有如来才能降服孙悟空?如来用金钵盂罩住六耳猕猴,当初孙悟空不也是被如来一掌压在五行山下吗?这种种相似之处,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这六耳猕猴就是过去孙悟空的原形。

但这过去的孙悟空却被现在的孙悟空打死了,他还劝如来不要可怜他。第五十八回“二心扰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孙悟空这样说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2】384-38

5这是孙悟空对自己过去的否定,六耳猕猴的死亡象征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现在的孙悟空已经彻头彻尾地被改造成了一个不断向封建权威靠拢的封建卫道士。

二、生存环境的黑暗是孙悟空个人悲剧的根源

孙悟空生活在神佛统治的世界,在神佛统治的世界里一切都以他们说了算,他们掌握着世间一切的生老病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择手段,互相勾结。他们愚弄百姓,任意妄为,任其属下为非作歹。

(一)统治者专制独裁,愚弄百姓

孙悟空出世时,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皇大帝,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

4 南天门观看,得知是一风化石猴,便觉不足为异,因为这不足以威胁他的统治。但当孙悟空去东海取得金箍棒,下地府勾销生死簿之后,玉帝便急忙召集各路神仙,共同商讨降服孙悟空之法。最后依太白金星所奏,实行招安政策。但玉帝为了维护其统治,不可能轻易让孙悟空这个下界妖猴融入统治阶层内部。前后的两次招安,实质是对孙悟空的敷衍,为的是防止他再生事端。玉帝这般愚弄孙悟空,也难怪他最终做出大闹天空之举。

第一次招安,玉帝欺孙悟空不懂天庭官衔品从,而封他一个弼马温的养马官职。当孙悟空知情后说到:“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门而去。

孙悟空受到第一次招安的愚弄,回到花果山竖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要求玉帝封他为“齐天大圣”。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下界收服孙悟空,但都被孙悟空一一打败。正当玉帝准备再次添兵缉拿孙悟空之时,太白金星再次提出招安政策,奏请玉帝依孙悟空所意,封他一个“齐天大圣”,但只是加他一个空衔,有名无实,不与他管事,不与他俸禄。孙悟空第二次受到招安,来到天庭,如愿当上了“齐天大圣”,玉帝怕他无事生非,给了他一个打理蟠桃圆的差事。孙悟空在天庭过得也还算逍遥自在,每日喝酒交友,但当他发现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邀请了各路大小神仙却没有邀请他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再次被玉帝所愚弄,“齐天大圣”不过只是一个虚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于是,他大闹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仙丹,走出南天门回到了花果山。

(二)统治者昏庸腐败,任意妄为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有两大统治集团,一个是玉皇大帝统治的神仙集团,一个是西方如来统治的佛仙集团。这两大统治集团的统治者都昏庸腐败,任意妄为。

首先,我们来看看玉皇大帝统治的神仙集团。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致旱,孙大圣劝善施”,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凤仙郡,但见郡中惨状“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2】572-57

3【2】

21如是推倒公案,打出天

后来得知,造成这等惨象仅仅只是因为郡侯在献供斋天之时,与妻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推到供桌,泼了素供,唤狗来吃了。玉帝就为此而惩罚凤仙郡,在披香殿立一米山,让鸡去吃;立一面山,让狗去舔;置一金锁,让灯去烧。待鸡吃完米山,狗舔完面山,火烧断金锁,方才给凤仙郡下雨。身为玉皇大帝竟然这等昏庸,只因郡侯一人的无意冒犯,便任意妄为,三年不给凤仙郡下一滴雨,完全置世间苍生于水火而不顾。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如来统治的佛仙集团。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

5 如”,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方大雷音寺,来到了他们所向往的那片西方净土,然而,那片净土并不干净。他们见过佛祖之后,佛祖命阿傩、伽叶二尊者引唐僧师徒四人至珍楼,传授真经。阿傩、伽叶二尊者引唐僧看遍经名,不忙传经,却对唐僧要人事,唐僧无人事可给,他们就传无字经书。找如来评理,如来不仅不责怪阿傩、伽叶二尊者,反而义正言辞地对唐僧师徒说到“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当佛祖再次命阿傩、伽叶二尊者将有字真经传与唐僧之时,二尊者仍问唐僧要些人事,唐僧无奈取了紫金钵盂奉上。都说西方乃一片净土,没想到也是这等腐败。

(三)统治者任其属下为非作歹,残害百姓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里面有很多妖怪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或家童,它们偷了主人的宝物下界作怪,残害百姓。这不禁让人们产生怀疑,难道那些神仙连自己的坐骑跑了都不知道?就算不知道,却为什么偏偏每次都是孙悟空快要将它们打死的时候,这些神仙就知道了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们并不是不知情,而是任其为非作歹,等到孙悟空快要将它们打死时,他们才不得不出面收服它们。最让人可恨的是,这些神仙对他们的下属所做的事不但没有一丝自责,反而处处维护它们。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孙悟空与赛太岁一场恶斗之后,快将赛太岁烧死之时,观音菩萨出现了,救了赛太岁,原来这赛太岁乃其坐骑金毛犼。菩萨知道其中原委,但她却不加以阻止,任其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悟空见是菩萨坐骑,本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打他二十大棒,再叫菩萨带走。菩萨却为其庇护,悟空只好彻底作罢。

(四)统治者任人唯亲,互相勾结

唐僧师徒四人中,唐僧到底有何德何能当其他三人的师父?论武功,他手无缚鸡之力;论法力,他毫无法力可言。他不辨忠恶,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他听信谗言,多次赶走孙悟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了孙悟空的师父,孙悟空师兄弟三人要想修成正果,必须得依靠他,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只是因为他属于统治阶层。

统治者不仅任人唯亲,他们还互相勾结。在观音的指导之下,唐僧成功地骗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咒,从此孙悟空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三、小结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孙悟空反抗了,但在强大的封建权威面前,他的反抗是徒劳的。尽管他神通广大,他也无法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推倒压在他身上的那座大山。孙悟空的反抗失

6 败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显得无能为力,他选择了放弃,接受了封建权威的教化,从此跟随着他们的步伐,慢慢地走向了自身的彻底毁灭。最终,孙悟空修得了“正果”,用灵魂换来了斗战胜佛的称号。他不再有反抗之心,他心甘情愿为如来统治集团服务,为封建独裁统治服务。过去的孙悟空已经彻底毁灭,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个唯命是从、等级观念分明、循规蹈矩的圣佛形象。

7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3]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卷一)[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郭有明.论孙悟空形象悲剧意蕴的广度与深度[J].名作欣赏,2010,(17).[5]周冰.从“猴”到“人”的悖论——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异化悲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6]关四平.从紧箍咒管窥孙悟空的内心世界[J].明清小说研究,2009,(2).[7]孙笑仙.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矛盾冲突[J].沧桑,2010,(12).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季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谨对给我莫大帮助的季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

孙悟空形象

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推荐]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论孙悟空艺术形象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

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