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心目中的孙中山

发布时间:2020-03-03 17:09: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课程考核•论文

班级:姓名:学号:

我心目中的孙中山

摘要:孙中山,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关键词:革命;起义;同盟会;国民党;资产阶级

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 前一阵看了电影《建党伟业》等革命电影,通过查阅资料让我对辛亥革命又加深了认识,也让我更加了解,认识了孙中山这位“中华民国之父”。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普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寻求救国真理。次年经加拿大抵日本,结识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宫崎寅藏,犬养毅等,并在旅日华侨中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因粮饷不济而遭失败。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曾一度出任全国铁路督办职。“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世凯,宣告失败。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史称“护法运动”。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翌年,因受桂系军阀挟制,被迫去职,赴上海著书立说,撰述《建国方略》。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和 1

《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0年重返广东,次年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组织大本营,准备北伐。1922年因陈炯明武装叛乱,中止北伐,被迫退居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他与时俱进,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1923年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不同是:明确的提出了反帝纲领。)促成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办黄埔军校,指挥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中国的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势力作不懈斗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遗著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等刊行。

革命先驱者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是谁?曾经迷惘,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前行。

是谁?曾经伤势,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民主革命多做一件事。 是他,孙中山,沧海横流,他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他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他是中国民主道路上的先行者。

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又值得无限缅怀的悲情历史,进入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他们内心充满热血,充满雄心壮志,誓要推翻丧权辱国的清政府的统治,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孙中山先生就犹如一盏明灯为他们将前方黑暗的道路点亮,为他们指引方向,带领他们起义,革命。也正是因为孙先生以身作则做为感召,成为那个时代所有有志于改变中国的爱国者心中的偶像,在偶像的感召下,他们也同样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同样道路,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和孙先生一起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

回首过去,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两次革命,一次是辛亥革命,革命的对像是满清王朝;另一场是国民大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其实先生还领导了第三场革命,只不过这次革命的对象不是封建主义,也不是帝国主义,而是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国民党自己。这场对党的革命,以国民党“一大”为历史标志,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以俄为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而成为新的“三民主义”。 这场革命的具体成果,就是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一个“全民党”,建立了统一战线。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其实是不断遭受失败的一生。十次起义失败,二次革命失败,护法运动失败,甚至在二次革命后,偌大一个地球,都竟然没有一块可以让他立足的地方,堂堂的国父,却只能前往地位特殊的台湾,在日本当局的监视下生活。但是,正是由于他第一个奋起战斗并坚持到了最后,正是由于他历经失败却屡败屡战的执着,正是由于他“天下为公”的人格感召,尽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世人都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作为先

2生这革命一生的荣耀。是他,在充满迷惘的晚清末世,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唤醒每一个汉族同胞早已死去的民族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再任人宰割,不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保守顽固的异族政府身上。是他,奔走于世界各地为起义筹款,即使倾家荡产,即使数次身陷险境,即使成为各国不受欢迎的人,即使是孤身一人,他也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去为建立一个真正的属于每个国民的自由的国家而奋斗不息。还是他,在民国肇建担任临时大总统后,却为了共和成功而主动放弃手中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在那样一个满清高压统治的社会情况下,他就像一盏突然亮起的明灯,为那些渴望光明的人照亮了前方黑暗的道路,他就像一个指南针,为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指引正确的方向,他就像沙漠里的绿洲,为人们带来了希望。这种勇气堪称伟大。一个精神领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在于他能够团结多少人在他的身边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他唤醒无数人为革命而奋斗,这个力量是强大的。如果没有孙先生的奋斗,清朝能不能在1911年被推翻都是个问题,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宣传革命,掀起革命风潮推翻满清。尽管他多次遭遇失败,但他并没有被阻碍他的力量所击退,相反的,他越挫越勇。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领导人。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有了孙中山先生在国外所筹得的捐款才能使得那些战斗在前线的革命战士们有充足的武器去攻打敌人。还记得在电影《辛亥革命》中看到的,在广州起义前,孙中山与好友黄兴还在为谁去领导广州起义而争辩,最后黄兴坚持去领导广州起义而孙中山则去国外募集资金。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遇,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对西方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华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先生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超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孙中山的一生都为革命事业奋斗,直到他死时还忠告战友们同盟们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立下的政治遗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这是我心目中的孙中山先生,是革命的先驱者,为人勇敢不畏,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生性直率,更是这个共和国的缔造者!他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会永远记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

我心目中陈奕迅

孙中山

孙中山

我心目中的电大

我心目中的工会主席

我心目中的幼儿教师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

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

我心目中的老舍

我心目中的鲁迅

我心目中的孙中山
《我心目中的孙中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