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安全减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5: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安全减灾

地震作为群灾之首,给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抹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盼望着安宁,更给予防震减灾工作以厚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居住安全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搞好这一工作,不仅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也是时代赋予防震减灾工作的光荣使命。更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地震监测预报还不过关,特别是短临事件还未取得突破之前,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则是能主动的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是震灾预防环节中最直接、最经济的工程性防御措施,成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过“震前防御不仅比震后救灾更经济,而且更人道”。这充分说明了抗震设防对提高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抓好这一工作,才能真正掌握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权。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一、抗震设防的现状。

抗震设防要求是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也就是说,它是根据地震地

质、地震活动性、工厂场地条件、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承担的风险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建筑物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适应于建设工程设计使用的同地震发生概率水准相适应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为了确保建设工程安全质量,从98年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各省、市都相应出台了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市、县也制定和完善了政府规范性文件,从事建设工场抗震设防工作走上了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轨道,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建设不设防的不良现象,与此同时,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又将地震部门确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明确了各级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保证了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防震减灾特别是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科学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其工作已由单纯的监测预报业务上升为“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政府职能,其管理也有以单一的地震部门为主扩展到全社会共同参与、面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服务的新格局。尤其是随着我国西部打开发展流的推进和经济与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城市化高度集中,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防震减灾问题更加关注,抗震设防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减轻灾害损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城市抗震设防工作只是在曲

折中发展,广大农村的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才刚刚起步,而频繁的地震大多数就发生在农村,地震损失最大、最明显的是房屋,而大量未经严格设防且安全质量无法保障的建筑,特别是简陋民房始终是一个危及生命的重大隐患!因此,基层防震减灾工作要把抗震设防作为重点,特别是加强农村建房抗震设防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抗震设防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应当引起全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和高度重视,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影响和制约这一工作开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是:

1、防震减灾事业没有真正纳入规划,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目前,防震减灾工作还没有上升为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只停留在平时监测,有震应急,震后重建的一般性工作上,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综合防御、预警应急、社会管理、政府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没有从根本上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长远安排。北京市从04年7月开始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备案审核,但也只是与审批部门进行的工作衔接,存在着被动应付的消极现象。

2、管理不规范,抗震设防没有真正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界限不清,执法责任不明。由于本市上下没有建立与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规章和制度,特别是没有明确各建设管理部门的相互职责及其协作关系,从而出现职能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的现象;二是建设市场

混乱,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类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自筹资金、个体投资、民居建房等建设项目,计划、建设等部门没有纳入审批,所以,在客观上也无法全面掌握在建项目,造成在一些地方、一些项目管理上混乱状态;其次是抗震设防审批程序本末倒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抗震设防审核本应在项目论证之初、设计之前介入,并将抗震设防要求应用到抗震设计中的一项前置性工作,但是,由于管理混乱、各职能部门没有建立相应基本建设联审程序,从而使抗震设防要求没有完全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造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无法进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而形同虚设。出现先设计后设防或者是只设计、不设防的无序状态。三是一些建设管理部门对抗震设防工作认识不清、存有偏见。认为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就是在执行抗震设防要求,将本应前置的抗震设防要求与抗震设防要求下的抗震设计规范混为一谈。或者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干预和限制地震部门行使正当职能。四是建设单位负责人员安全意识差,震灾防御法制意识淡薄,加之地震系统内部执法程序上不完备,执法人员政策水平低,执法监督不力,使抗震设防的社会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解决办法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搞好这一工作是全社会也更是我们防震减灾工作战线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我办在开展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面,针对不同层面,确定不同内容,有计划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搞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其次是加大《防震减灾法》的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形式,把国家有关抗震设防工作的法律法规宣传到基层,宣传到千家万户,让他们学习掌握政策,明确责任义务,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同时,要不断强化系统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抗震设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全体人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为依法加强管理,推进震害预防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宣传当中,群众积极参与,观看展板,索要宣传材料,所有参观群众都增加了对地震知识的了解,逐步使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形成一个由地震部门主抓,全社会共管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抗震设防行为。依法行政,依法实施防震减灾职能,首先是要建立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健全包括防震减灾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制度在内的一系列配套的法律体系。为规范抗震设防行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抓好震灾预防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须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在城市规划中要严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进一步完善工程

抗震等设防能力;进一步明确各级地震主管部门的执法地位,严格界定抗震设防工作的范围、程序和标准。

3、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真正将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计划、建设等设计项目审批管理的部门,应按防震减灾的规定和职责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地震部门做好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执法工作。同时地震部门应主动与计划、建设等相关部门进行衔接,积极沟通,争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严格基建管理程序,实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审准入制度,对市、县地震部门的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审批权予以保留,要把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基本建设审批的必要环节。地震办公室为确保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科学合理地使用建设投资,今年编写并联合四局共同签发了《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实施办法》,从而为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执法监督管理,确保抗震设防工作顺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一方面,对依法行政,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规范防震减灾行为,建立防震减灾工作新秩序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确立了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活动中的主体执法地位及其监督职能,赋予了地震部门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权利。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开拓地震部门在防

震减灾工作中的新领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是摆在广大地震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抗震设防的内同和方法也不在不断充实改进,一方面建筑物构成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大,建设工程创造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为客观上拓展抗震设防工作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领域和外延提供了机遇,我地震办公室抓住时机,今年加强了自身执法力量,使执法人员增加至四人,从而更好地履行防震减灾法赋予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与监督的职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对抗震设防要求法制化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氛围,共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不断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抗震与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问题研究[推荐]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管理办法

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抗震设防类别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浅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安全减灾调研报告
《浅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安全减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