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梦 孙中山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的中国梦\"主题作文写作素材之民族复兴篇 孙中山

孙中山:中国要“在地球上占第一强国”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四最”民族。他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世界最文明之民族,也是世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孙中山认为,作为世界最优秀民族一分子的中国人,一定要有驾于西洋人和东洋人之上的大志气。他说:“因为我们的土地广,人民多,中国人天生的聪明才力,比较西洋人、东洋人都要好得多。我们国家改造好了,中国强盛,还要驾乎他们之上。中国人所享的幸福,也当然在西洋人和东洋人之上。大家为国奋斗,造成世界上第一个好国家,才是大志气。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要立这种大志气。”

1924年6月23日,孙中山在一次谈话中说:二千年前,中国甚强,不独雄踞东方,且威震欧洲。然中国既强,即以和平主义教训世界,彼教各国弥战,营和平生活,但当中国宣传此种教训,他国正在准备巨大陆军海军,遂成今日之结果。彼等见中国地大物博,为商业上之大好市场,而武备缺乏、文弱不振,遂划分其土地,各占一势力范围。孙中山从“群雄争逐”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历史的教训,揭示了兵力强盛与立国安邦的关系。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之国”,孙中山制定了气势恢弘的军事纲领,在今天看来,我们仍能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孙中山在纲领中提出:“训练国防基本军事人才三千万计划,训练国防物质工程技术人才一千万计划。”1912年10月26日,孙中山在南昌军政学联合欢迎会的演说中说:今而后深望诸君发愤为雄,研究军学,使四万万同胞均有尚武之精神。当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孙中山的计划是训练4000万国防基本军事人才和国防物质工程技术人才,占总人口的1/10,体现出了这位政治家的军事气魄。

【延伸阅读】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民权初步》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

孙中山廉政故事

李文奇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领袖,1912年他视察山东时,曾在高密留下过光辉足迹,更第一次提出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现已广泛流传的名言。

1912年8月,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邀请,已于4月1日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9月9日,袁世凯发布命令,特提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孙中山于9月10日同北京政府商订铁路经营事项,并阐述自己的政见。17日,孙中山离京启程前往山东。9月26日,孙中山到达他关心已久的齐鲁之邦,亲自视察这里的革命情况,接见各界人士,发表演讲,不遗余力地宣传实业救国。

青岛的政、学、商等各界人士,得知孙中山在济南视察的情形,纷纷邀请孙先生到青岛。但驻青岛的德国当局,惧怕孙中山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宣传,不同意接待孙中山。曾经长期在青岛进行革命活动的老同盟会员、中国国民党山东支部领导人徐镜心和刘冠三(高密籍)等,赴济南向孙中山先生转达了青岛各界的盛情邀请。当孙中山先生闻知德国驻青岛总督的拒绝态度时,便说:“我本来不准备去青岛,既然德国侵略者不喜欢我去,我就非去不可。”获悉在德国当局统治下的青岛人民为此进行过不懈斗争的情形,孙中山万分感动,当即决定绕道青岛南下返沪。并颇有感慨地表示:“这次北方之行,虽然访问的城市不少,到青岛去,还是唯一的一个受异邦统治的地方,分外需要好好进行考察。”

9月28日早晨7时,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龄及刘冠

三、徐镜心等人的陪同下,孙

中山先生毅然踏上从济南东去青岛的列车。在途中,刘冠三与孙中山并肩而坐正谈话时,突然遇到两名德国人来晋见孙中山。刘冠三打算站起来迎接,孙中山先生掣其衣襟,暗示他不必起立。德国人告退时,刘冠三又要站起来送别,被孙中山使眼色止住。德国人下车后,孙中山对刘冠三说:“帝国主义者是缺乏理性的,你越对他恭敬,他就越看不起你。”孙中山简单的几句话里,却蕴含了浓浓的民族自尊之情,令随行的人都频频点头赞许,感到深受教益。列车快到高密车站时,刘冠三提议在高密停车视察,孙中山高兴地答应了。事前,刘冠三已经通知国民党高密分部负责人、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县农会会长侯芝庭,组织有关人员到车站迎送孙中山先生。列车进站的时候,侯芝庭与几十名学生早已经列队等候。因为将要见到自己一向敬仰的孙中山先生,参与迎送的人员都很激动,现场很安静。孙中山先生身穿深色西服,在刘冠三及另一名随从人员的陪同下下车,与侯芝庭等主要迎送人员一一握手。随后,孙中山先生从学生队列前缓步走过,频频招手、点头,含笑走回车厢。

在孙中山先生的随行人员上车之后,侯芝庭也跟随他们走进了车厢。刘冠三向孙中山介绍了侯芝庭的姓名和职业等情况,孙中山先生连声说:“坐!坐!”接着,孙中山叫人取出一张自己的全身照片,亲笔题写了“高密同盟会留念”,落款署“孙文赠”。同盟会已经于当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但最初一段时间内,党内外一直习惯于沿用旧称同盟会。当时,侯芝庭双手接过照片,激动地对孙中山说:“我也随总理去青岛吧!”孙中山回答说:“不必,学生学业要紧。”侯芝庭想了一下,又提了个要求:“请总理给我们留几句训言吧!”孙中山手摸额头,考虑了一会儿,深有感慨地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孙中山先生启程赶赴青岛,把“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留给了高密,更留给了高密学子。孙中山对视察山东的结果比较满意,据在上海的国民党党报《民立报》当年10月4日报道,10月3日回到上海后,孙中山对北方之行评价说:“北京安谧异常……鲁、晋两省现状亦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他的高密之行在内。

侯芝庭一直珍藏着孙中山赠给高密同盟会的照片。1927年,侯芝庭在北京任职,被奉系军阀抄家,照片不知去向。侯芝庭先生一直谨遵孙中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在高密及北京等地任职时努力为人民做事,日伪时期坚决拒绝出任伪职,并积极支持共产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常委兼办公室主任、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劳动就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孙中山先生在高密告诫青年学生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应该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他素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图个人的升官发财为耻,所以,当侯芝庭请他留下训言时,他考虑到侯芝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有感而发,深思熟虑之后才说了这句话。当时,限于时间紧迫,孙中山未能将这句话的意思展开细说;同时,由于德国青岛当局持反对态度、东去青岛的情况不明朗,大家心事重重,随行人员也未能将这场谈话记录下来。侯芝庭对孙中山的这次会见终生难忘,高密政协和青岛政协的文史资料均收录了他的回忆录,如实地记录了这次会见的情形。

随后,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孙中山不断地对“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的意义进行补充和完善。1916年8月17日《在杭州督军署宴会上的演说》中,他指出:“凡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接着,他于1920年7月26日在《〈新疆游记〉序》说:“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对“大事”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这是一种观念革命,用意在勉励革命同志踏实做事,彻底做好对社会有益的事,以谋求大众幸福。他对青年学生们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

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在演讲的最后,孙中山更是着重做了强调:“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至此,“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得到完整、准确的诠释,并由此闻名于世。(来源:《人民武警报》)

孙中山感动世界的语录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其博爱、慈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深深地感动了世人。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

4.政治良否,视人与法。

5.顺天意,应潮流,合人情。

6.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

7.感化人最要紧的就是诚。

8.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有能力为千万人服务时,就要为千万人服务,当有能力为千百人服务时,就为千百人服务,只有能力为一二人服务,就尽力为一二人服务。

9.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0.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1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12.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13.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14.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15.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16.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17.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来源:语文报青春阅读版)

孙中山的中国论

孙中山

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之论孙中山

孙中山中国伟人基督徒之一

评价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之孙中山

孙中山演讲

孙中山名言

孙中山教案

中国梦 孙中山
《中国梦 孙中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孙逸仙孙中山 中国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