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议国学与高校廉政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1: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议国学与高校廉政教育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盘古、女娲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古至今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精髓,即国学。高校是文化聚集、传播之地,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政建设后备军的培育之地。在高校推国学展廉政教育是必然和应然之趋。

关键词:国学 高校 廉政教育

一、理论概念

(一)国学内涵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

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释义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可以说是自清末民国初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比较通用的定义。【1】

(二)廉政教育

廉政,顾名思义,是指清廉为官,廉洁从政。据文献记载,“廉”字最早见于《周礼》:“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洁,六曰廉辩。”西周时期,就这样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平治官府,亦称“六廉”。

高校廉政教育就是要以古之清廉精萃为基石,以八荣八耻、八项规定、五条禁令和三项纪律为准神,开展以国学廉政知识、理想信念、党政党纪、国学廉政意识、纪律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高校里的教育管理者、教职员工、大学生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走向国学廉政道路。尤其是为大学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他们走好清廉奉公人生路,为处于新改革新变化新时期的转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国学与高校廉政教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挖掘国学中的廉政思想和文化,是推进廉政教育创新的一种尝试,是拓宽廉政教育内容的一种积极探索,是寻求接地气方式、让廉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改革之举。高校是高端人才集聚之地,中国优秀文化建设基地、传播之地,也是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条战线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和主力军的蕴育地。[2]所以高举国学之旗,深入高校开展廉政教育很有必要。

(一)静而明志透以廉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宁静致远,人少一点私欲就等于少走一些弯路,有一颗静且坚韧的心,人生路才走得稳走得远。如今纸醉金迷、喧嚣躁动的社会,拥有一颗宁静之心实乃不易之事。在部分高校出现了十分浮躁之心以致走向了损廉损公悲剧之路。有些辅导员、班主任甚至领导干部在学生的评优、评奖、班团干部选拔、发展党员、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中, 不是本着平等、民主、竞争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而是靠个人印象,个人关系, 甚至个人利益来决定;有的教师为了职称评审、晋级晋职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有的教师虚构实验数据,凭空捏造科研成果有的导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忙于个人的科研和事业,对学生指导不够,把学生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成果享用等。学生耳染目睹发生在给他们“谆谆教导”的领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身上的种种腐败现象,必然对自己的廉政信念产生动摇,也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埋下心理道德的祸根。所以必须在高校进行国学之静以致远教育以透析其清廉奉公之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中国传统国粹教授我们要以两袖清风、勤简素朴态树立高远纯洁的志向。只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自己的意志追求。有了高远意志,就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也可远离腐败的陷阱。在高校中,目前存在“重术轻德”的倾向,缺乏对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追求;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考试时靠作弊蒙混过关;有的言行分离,为达到个人目的给老师送礼送钱;有的对社会公平性产生怀疑,认为学习好也没有用,只有靠社会关系,靠经济实力,才能到好单位就业等。如果我们不断加强大学生“明志”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强化敬廉崇洁观念,不断增强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修德洁身,防微杜渐,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二)愤而知耻至以廉

顾炎武作《廉耻》: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古语有云:“俭以养德,廉以立身”。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义廉耻”亦是君子之道。

在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此乃国之文化精髓之一。“八荣八耻”是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自2012年12月4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八项规定”、“五条禁令”和“三项纪律”,切实加强廉洁自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自觉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这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校,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以“八荣八耻”为纲,树立“知耻近乎勇”的正确人生追求。

(三)洁而修身达以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及由古至今的贤良君臣行为中,无不以修身为已重任,以达国之康泰。廉是一种境界,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洁是一种品质,不要人夸好颜色,直流清气满乾坤。国学中古代帝王开展廉政建设的思想、理论、学术观点,对我们是一种启发,对工作是一种指导和借鉴。洁身自好、修心养性告诫我们要廉洁奉公、克己清廉、淡泊名利、本性为公、勤政为民。对于为官者是否清廉,不能只“听其言信其行”,而应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古代特别强调“以俭养德”。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一步一步走向腐化堕落,最后沦为阶下囚,都经历了从“奢”到“贪”的过程。在高校里开展国学之洁而修身,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真性情,把社会中腐败贪污行贿之念扼杀在校园之襁褓中,为构建下一代社会主义廉政自律的接班人垫下坚固之基。

高校国学教育现状与学科属性研究

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

我与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

大学生与廉政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

浅议国学与高校廉政教育
《浅议国学与高校廉政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