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1]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8: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

永善县团结中学

尚丽华

一、导入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内容,使学生联想到诗人,引出课题 “年少有为、辞亲远游、官至翰林、力士脱靴、贵妃磨墨、赐金还乡、仗剑去国、青莲居士、诗仙、狂放不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些让你们想起了谁?

二、教师引导学生简说出诗人生平及此诗的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意境神奇异彩、瑰丽动人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李白于唐代天宝元年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由于权贵的排挤被玄宗赐金还乡,内心十分愤慨,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钱别行人他赋诗一首,名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体悟诗人强烈的精神苦闷和狂放不羁、追求自由的情感。(重点)

2、背诵全诗,积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

杯销愁愁更愁”等名句。(重点)

3、学习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而洒脱的情怀。(难点)

4、把握李白诗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相结合,以读引悟,以悟助读。借助视频、图画等加深对诗作的理解与感悟。

三、预习要求

1.根据注释理解诗作以及诗中的典故。 2.查找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

四、教学结构

听读诗—诵读诗—品读诗—回味诗-课堂练习

五、教学环节

(一)听读诗

1.看课件,听读本诗。听出轻重、节奏、感情。

(二)诵读诗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2.学生齐声朗读诗歌。

(三)品读诗

1、画出诗中体现诗人心绪变化的字词,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明确:烦忧、逸兴、愁、不称意、弄扁舟等词体现了诗人心绪的跌宕变化。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展示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李白的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起了强烈的精神苦闷。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两次。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感到心情舒畅:“走吧,我们一起去高楼酣饮,喝个痛快淋漓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由极端苦闷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

高潮过后是什么呢?我们凝神期待,屏息倾听,听到的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的精神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中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那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诗人从幻想的高空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长流不息的宛溪水,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有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散发弄扁舟”(教师在图上添画一叶扁舟)

5、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散发弄扁舟”的归隐生活吗?(学生自由回答)如:

生:从他的生平中可知,此后他曾参加过永王李粼的幕府,在他61岁的时候听说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还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所以他以后很难一直归隐。

生:他接受的是儒家“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思想,可知他的归隐只能是暂时的。也许某一天他会把孤舟系上航帆,像《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在图上添画帆的图形。(请同学添画白帆)

小结:这才是李白。感情如风,变化无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矛盾、痛苦,感情起伏跌宕,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体现了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烦忧。 4.看看这幅画中还能添画什么内容?(图见后文) 秋雁、明月、高楼(请学生说出添画的内容)

6、前文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提到,表明是白天,后文又说“欲上青天览明月”应是入夜之景,饯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明确:白天。因为下文说的是“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诗人的想像,是一种虚实相映的写法。

(三)回味诗

归纳本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主题:

这首诗抒写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2、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有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 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

(五)课堂小结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

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

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四、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酣高楼( ) 清发( ) 逸兴( )不称意( )....明朝散发( )扁舟( ) ..2.解释下列词语

高楼:

;蓬莱:

;清发: ;逸兴: ;散发: ;扁舟:

五、拓展阅读

①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完成下列三题。 ②③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知识延伸

1、建安七子: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酒中八仙: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教学设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打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上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推荐)

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教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课堂练习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