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历史复习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3: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共同纲领》 ;采用公元纪年;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旗:五星红旗;。

二、1949.10.1举行开国大典。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进入现代史。1950.10进军西藏,1951 .5西藏和平解放。1965.9西藏自治区成立。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1、整顿经济秩序措施:打击银元投机;敞开供应,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整顿经济证明:人民政府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国家。毛主席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2抗美援朝:原因: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入侵中国台湾海峡,轰炸中国东北。1950.10 .志愿军开赴朝鲜。邱少云,黄继光等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体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3、土地改革:1950 .6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过渡期总路线:1.1953年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简括为“一化三改造”2.主体:工业化 3.“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957年底超额完成。

二、“三大改造”:

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3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4年9 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

4、5课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

一、三面红旗:

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但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2、大跃进:在农业上发起,后扩展工业领域“大炼钢铁”。

3、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则: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二、国民经济调整:

1、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1964年底1965年初在三届人大上,周恩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

三、“共和国的脊梁”:

1、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2、“两弹元勋”邓稼先:

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第6课 文化大革命

一、时间:1966.5开始------1976.10.6粉碎四人帮结束,长达10年内乱。

二、1971年林彪叛逃,客观上宣告*破产。 第7课 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12月。

2、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3、意义: 会议做出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此全会揭开序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始。

2、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

3、中共十三大:1987年(1)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系统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确立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4、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5、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第8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一、农村改革: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揭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省份:安徽。

4、农村改革的前提条件:坚持集体经济。

5、方式: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6、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二、城市改革:

1、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

2、国企改革第一步: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的探索与试点。

3、国企改革第二步:提出城市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国企改革的第三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一、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4月中央决定开发开放

上海,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带动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C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1.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2.1979.7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7.3对《刑法》作了修改,1997.10.1施行至今。3.1986.4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4.1987年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12课 民族区域自治

1、22我国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顼基本国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国家统一领导。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

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后又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自治区。

4、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

1、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 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1984.12.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7.1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一次成功实践。

三、1987.4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 《联合声明》 1999.12.20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又一次成功实践。

四、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14课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之

一、海、空军的建设:

(一)背景: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军事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民党残余军队仍在负隅顽抗;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止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军事包围。

(二)海军:

1、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

2、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3、海军有东海、南海、北海舰队。

(三)空军:1949年8月组建第一支飞行中队;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四)海、空军相继建立的意义:初步实现了人民军队有单一的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导弹部队: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2、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

3、战略导弹部队的任务:战略核反击。

4、中国发展数量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1、新时期我军战争准备的基点:打赢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2、因此要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军队

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2)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3)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会议获得圆满成功。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翻开中国外交史新的一页。

三、中美关系发展的政治原则:三个联合公报。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轨道。

2、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建交的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1979年

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3、1982年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

第16课 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国际关系显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创立,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同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冷战结束后,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各国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为此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沙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氢弹爆炸成功。标志我国跨入核先进国家行列。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

二、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三、1973年10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四、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提出跟踪世界水平,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被称为“863”计划。

五、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196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到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计算机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 。 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

1、建国初期“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工农开门”

2、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77年,在邓小平主持下恢复高考制度。

第20课 文化艺术和体育

一、文化艺术的繁荣:

1、“*”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2、“*”期间:文艺备受摧残。

3、改革开放后:文艺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1、1973年,中国恢复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加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3、27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林。

4、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

三、根据“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1、劳动就业突出的表现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渐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2、就业制度的变化:从“统包统配”到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3、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4、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关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5、新时期,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落实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变迁:由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

2、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长。

3、提前消费、休闲生活等等也正在成为新的时尚

.

八年级历史复习

八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八年级历史复习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分类复习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八年级最全的历史复习文档

八年级历史复习材料
《八年级历史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