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一、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

先死,已死身不埋。——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

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

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

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1、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19世纪上半期。清朝的闭关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而鸦片走私却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答: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3、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答: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

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二、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

胜利

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

洲。„„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

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

答:英国、法国圆明园

(2)材料二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一条约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答:《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 从上述材料的史实中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或我们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其他类似内容)

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 筐子,等着

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1) 文中提到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答:“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

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

园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答: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退让,满足英法的

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

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

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

五、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

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答:“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策略和方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收复新疆是自卫战争,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

答: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④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

答: 俄国;后来中国通过军事进逼和外交努力,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政府

收回伊犁地区; 1884年。

六、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

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

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

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

(1)你知道材料表述的是什么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为了摆脱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二个。

答: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写出其中二个即可)

(3) 场运动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你举例说明此结果。

答:没有(1分),洋务运动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再次失败,所以洋务运动没有达

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分)

(4)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答: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七、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

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答:甲午中日战争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2分)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八、材料一: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

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闻举国延诤,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

材料二: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太强,孰轻孰

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均摘自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材料一中,“与日本议和”是指什么历史史实? 答:签订《马关条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办法是什么?答:变法图强

(3)这次“上书”的结果和影响如何?

答:结果失败,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答:《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是指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⑶此运动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发起冲击。

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①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后主要经历了哪四次重大运动?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一位)

答:李鸿章、张之洞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黄兴等;陈独秀、李大钊等 ③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答: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④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⑤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

历史诊断:下面是有关辛亥革命的一段文字,请找出4处错误并改正。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宜昌发动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12年为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

答、宜昌——武昌;大总统——临时大总统;人民共和国——民国;1912年——1911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八年级历史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