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的教学研修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是一位教师

在无数平凡和不平凡的职业中

我拥有宝石般闪亮的职业— 我骄傲,我自豪,我庆幸

我是一个老师!

在无数奉献和进取的篇章中 我拥有金子般闪亮的一页— 我骄傲,我自豪,我庆幸

我是一个老师 我把神圣而崇高的理想之灯

在我的心中点亮

高高挂在我的头顶

让它燃烧我的诗意和激情 让它照亮我的心灵和行程

让它点燃我的机智和活力 让它升腾我的恒心和爱心!

我是一个老师 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 让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

让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

让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

西潘联校陈玉柱

谈谈教师的终身学习

以前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从教 师所 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讲,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必然比学生要多、要深、要广,并且更为熟练和精通,但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教材上的内容却是固定的,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局限于教材的“水”仅是一桶死水。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能够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与此同时,学生也能由此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自己有责任、也有机会为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另外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学并非是单纯为了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以知识传递为手段来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因此,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教育,并且学会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上。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组织,不但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融会贯通,能够得心应手地将真理呈现给学生,而且要善于在讲课中留有余地、巧妙设疑,给学生留下疑问和思考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真理,使学生得到的这一碗水也成为活水。要达到这一境界,单靠丰富的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富有爱心和教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并具有努力付诸实施

的责任心。因此教师除了要终身学习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广泛阅读,涉猎各种知识领域,尤其要注重学习经典原著,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当然,对小学教师来说,社会实践经验也是自己业务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拥有的不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源源长流的小河。而这条小河的源头活水,只能来自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西潘联校陈玉柱

我要做一名好教师。

一、激情,是教师尊崇高尚师爱的出发点。

教育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需要教师饱含激情,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在大灾大难面前突显大爱和大勇。玉树地震,危难时刻,人民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而不是自己。保护学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人民教师用伟大的师爱面对灾难,展示了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师爱高尚,点燃着教师的激情。

二、激情,是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以用数量衡量出成效的工作,因为工作周期长,需要细心和耐心。我们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我们要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学生,使孩子们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孩子们体会学习的快乐时,才能激发我们教师的合作创新意识,创新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激活了教师的教育生命力。教学成效,激发着教师的激情。 教师只要是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上,以人为

本,精益求精,必将迎来事业的成功,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

西潘联校陈玉柱

导学案的收获和体会

近年来我县统一使用导学案,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团队的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心情是舒畅的。同时,我也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它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自己还有疑惑的地方。

5、导学案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

从分析教材到三维目标的确定,从导学案的编制到预习效果的反馈,从课堂的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与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交流,不断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西潘联校陈玉柱

提高计算能力之我见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计算题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自己经过再三的研究,终于有了自己一套方法,现和同仁位一起研究。

一、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记忆深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在教学法则时,还可以将法则编成简单易记有趣的顺口溜,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也更方便了。

二、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题目,组织一些有趣的计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训练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开火车回答、抢答比赛、小组接力、判断改错等。以上的这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才会真正取得效果。

三、首先要强化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检查“题抄错了吗?”、“是什么运算?”等等。其次在设计练习时,要有

意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四、熟记常用的数据,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

西潘联校陈玉柱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一留心观察一下身边的点点滴滴,就可以发现,其实数学也是很简单的。

就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爸爸妈妈去存钱了,存入银行几年后,再去取,那么我们就要计算一下利息的了多少,就用我们六年级下册的公式就是本金x利率x时间=总钱数。这样就可以算出我们应该取出多少钱了。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想去某个地方旅游了,就要算好去这个地方的路程,就用我们现在刚刚学的比例尺,在地图上找到比例尺,在两出地图上化的距离,套公式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样就可以求出实际距离了。

这就我们生活中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这句话说得真不假呀!

西潘联校陈玉柱

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之我见

“互动”这个词眼对于我们教师并不陌生,我们都知道互动的形式可有很多:有文字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材料和学生的互动,等等。可是有效的互动并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那么怎样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呢?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的习惯。要想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必须了解学生喜欢倾听怎样的声音和语言风格。每个教师的语音素质和语言风格都不尽相同,根据观察本班级学生的喜好,教师可以调适自己的语音特点,激发学生对倾听的兴趣。因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生的主观的愿望有关系。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对于倾听内容的喜好也不相同。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简单的,富有韵律的动态的语言;高年级的孩子们喜欢富有逻辑性的故事,它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事物内在的联系,而且喜欢学者大人模样说话。中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既需要逻辑性同时也需要故事的情景性作为依托,他们往往不能分清艺术和现实的区别。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用不同的语调。

其次,在选择教具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执教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倾听的兴趣,保证有效互动的产生。

再次,就是课堂问题的设置,设置问题要做到“巧,精,趣”。

数学课的师生互动就是一种思维的交流。所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发现。

西潘联校陈玉柱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习惯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进而思考:我们能解决哪些方面的装修?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角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

西潘联校陈玉柱

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提问机会,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的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平时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意识:

1、加强师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才能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2、引导观察,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3、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思考方法。

西潘联校陈玉柱

我的研修感悟

我的研修感悟

我的远程研修感悟

研修感悟

研修感悟

研修感悟

研修感悟

研修感悟

研修感悟

感悟研修

我的教学研修感悟
《我的教学研修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