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习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8: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田家炳基金会“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

学习计划

根据《贵州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选派中小学校长参加教育部“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2016年培训项目》的通知,经市、区教育局推荐,本人有幸参加该项培训活动,为了使本人在这次培训中有所收获,特拟定本次培训学习计划:

一、本地农村基础教育办学现状

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侗族乡位于碧江区东南部,距铜仁市城区39公里。与湖南省麻阳、芷江两县及铜仁市万山区接壤。瓦屋乡地处武陵山脉大后方,地势复杂,村民居住散落。全乡辖5个行政村(共72个村民组),总人口约11400多人,总面积115.25平方公里。瓦屋中心小学是瓦屋侗族乡唯一一所中心小学,建于1975年(从瓦屋初级中学分列出来),位于瓦屋乡街道旁,距乡人民政府100米左右,学校占地面积约7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8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580平方米,图书八千多册。现辖一个教学点。

瓦屋中心小学现有在职教师31名,其中女教职工14名,本科学历16人,专科学历13人,中师(含高中)2人;本学期在校学生459人,共12个教学班。随着当地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布局进行了不断调整,以乡中心校实施寄宿制办学为主,村级设立教学点,到目前为止,全乡已经撤并了六所村小,现五所村小已经自然消失。近几年来,全乡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导致学校留守儿童人数也不断增多,经摸底调查统计,本学期我校留守儿童109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3.7%。住宿生105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2.9%。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发展观管理学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是瓦屋小学的管理策略。实施寄宿制以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学生住宿楼、学校运动场、体育器材、学生食堂、实验室、图书室、班班通等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得学校基础设施及育人坏境得到很大改善。 2012年学校建立了乡村少年宫,根据教师知识结构和所学专业及特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本次培训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第一单元: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1、专题报告:①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专题报告:①全面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②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研讨:校长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4、专题报告:①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②小班教学

5、现场参观教学。 第二单元:创新学校管理实践,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1、校长讲坛:唤醒农村学校教育,重塑农村教育尊严;专题报告:校园安全与相关法律问题。

2、专题论坛:信息化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艺术教育讲座。

3、观看现场教学。

4、爱国主义教育。

5、典型案例:薄弱学校兴校策略与发展途径;交流。

三、今后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又叫普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所谓“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育体制上说,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二是从人的发展方面说,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生存与发展,应当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基础教育上来, 处理好教育与杜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求基础教育发展既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国情,更要重视当地的实情,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 吸收当今全国各地先进理论必须择优。近几年来, 学校虚心学习和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加以运用和实践,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对各种先进理论的吸收借鉴从来都应是一个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二,学校教育改革必须立足本土。近几年来,碧江区教育局根据当地基础教育现状,宏观立定了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推进步骤,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虽然城乡基础教育得以均衡发展,但是碧江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也是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存在的原因。因此, 我们不能脱离当地的现实而盲目地谈理想化的教育, 相反, 必须从当地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去构建新世纪学校基础教育发展的蓝图。

第三, 要保持一元与多元的共存。中国地域广大、文化底蕴不尽相同,各地区教育问题差别很大。仅就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而言, 就面临着多元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基础教育改革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而不能一刀切。

遵循了发展规律再来考虑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到底是什么?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还有学者认为:教育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系统,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问题。可见,它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那从基础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管理结构体系,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观。教育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不是固步自封,与时俱进地创造新的理论与实践。但教育观念的改变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管理者与教师的自身原因阻滞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对于在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教师而言,自满、守旧心理是导致转变观念困难的根本原因。让他们舍弃轻车熟路的教学方法而进入未知的不确定状态,使他们感到惶恐,再加之平时的斐然成果,这种放弃既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做法使教师感到难以适应甚至痛苦,他们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由此导致了教师新课改的意识淡漠,新课改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进而造成新课改意识与守护心理的悄然置换。

形式化的培训是导致不能转变观念的直接原因。培训是领会新课改精神、诠释倡导者意图、组织宣传发动的最佳途径。可是,由于参训人员层次单

一、培训过程形式化、阶段性培训运作缺失等原因,导致对新课改精神理解的缺位。没有理解就谈不上认同,没有认同的理论观念就是没有活化的抽象符号,而没有实践意义的抽象符号是不可能转变为指导实践的观念的。

由此可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具体策略如下: 重视培训管理,促成教育者对新课改理念的心理认同。首先,参训人员层次要全面。不能只侧重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对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更重要,他们直接关系到对新课改的指挥和保障,关系到新课改理念能否被正确、深刻地阐释和传播。此外,也不能忽视对教辅、后勤人员的培训,他们也是化解社会压力的一支生力军。只有统一认识,才能聚成一个力量核心,为新课改创造有利的业内环境。其次,镶嵌问题意识,对新课改理念正本清源。增强教师参与新课改的自觉性的指导原则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其实际做法是先改变教师对传统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析和反思,这种剖析和反思立足于现实教育实践;进而阐释新课改的理念,这种阐释的根基源自对现实教育实践的观照。这就要求培训人员有精湛的理论素养和宽厚的实践基础,能深能浅。为此,培训者要清楚培训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培训者的思考,更多的是要收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归位于理论,才能帮助教师处理好上位理论与下位实践的关系,让教师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理论不再抽象。如果理论培训仅狭隘地界定其任务导向,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再次,培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培训要侧重阶段性总结和反馈,介绍经验、纠正重大偏差;不定期培训要侧重及时解决新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为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理论支持。所以,管理者要建立畅通的反馈运作渠道,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法改革的热潮再次掀起。新的实验层出不穷,外国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在此时大量传入我国,发现法,暗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研讨法,目标教学法等。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在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逐步单纯模仿的局限,教学法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总之基础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同时,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更好的看到和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景及重要性。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回学校,经过探索,在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中加以运用,以求我校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铜仁市瓦屋中心小学:刘洪尧

2016年10月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