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作者:林立公

来源:《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5期 来源日期:2009-10-10 本站发布时间:2010-2-27 19:47:47 阅读量:1475次

内容提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已经吸纳半数以上城镇就业人口。在两新组织当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当务之急。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取得很大进展,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低、发挥作用弱、开展活动难等问题。根据对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两新组织的党建经验可总结为: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配合,城市街道一级党组织具体负责,形成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网络。今后应当为两新组织党的基层组织选配合适的支部书记,培养、建设一支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环境的党建队伍,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党建与群众组织建设配合,以服务为突破口,维护各方利益,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加强思想上的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是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取得突破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两新组织;基层组织;党建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通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基层党建工作的一般性战略地位,同时,由于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而产生的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因而,在基层党建的全局当中,两新组织党建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规律性。立足于两新组织党建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汲取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建经验,探索两新组织党建的规律,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发挥新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状况

“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依照国务院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是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等社会组织,不包括下列团体: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国务院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变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公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之一,是当前吸纳城镇居民就业的主要载体。“到2008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8年的74.8%。”“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营个体经济平均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近450万个,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加量的60%以上。”①新社会组织也蓬勃发展,截止2009年9月的统计,“全国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41万。其中,社会团体22.97万,民办非企业单位18.24万,基金会1597个。目前,新社会组织仍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发展。”②新社会组织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明显的组织体系,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两新组织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因此,不仅要通过法律、行政的渠道支持、引导、规范其发展,也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两新组织党建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通过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两新组织在经济社会生活、吸纳就业人口方面的现实作用和发展态势,决定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地位。两新组织的党建是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③。

中共中央始终重视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由于两新组织萌生、发展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在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久,中央就对两新组织党建问题做出规定。1994年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④。1998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0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些文件对于及时总结各地开展两新组织建设经验,推动全国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结构战略性调整纳入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中,并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职责任务写入党章。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实践上,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各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要求,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村(社区)企联建、依托行业协会组建等方式,积极推进在两新组织当中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的开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非公有制单位在岗职工中有党员358.2万名,其中工人163.5万名,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194.7万名。2008年,在非公有制单位中发展在岗职工党员12.6万名,其中工人4.7万名,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7.9万名。238.5万户非公有制企业中, 38.0万户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企业总数的99.4%。8.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 1.2万个单位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总数的96.6%①。上述数据说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两点重大突破:第一,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当中②,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第二,两新组织当中,党员数量扩大、党员发展工作稳定。在200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百分之八十三点三的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一点四,相当一部分企业有党员但没有党组织。”③可见,近年来,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是显著的。

尽管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总体而言,两新组织的党建“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④根据统计数字分析,“非公有制单位在岗职工中有党员358.2万名”,仅占全部7593.1万名党员的4.7%。这与非公经济组织吸纳城镇就业人口74.8%的状况还有反差。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占全部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15.9%。相对于两新组织的发展态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非公有制单位的党员当中,工人党员人数不足一半,数量低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党员数量,需要协调二者比例,进一步在工人当中扩大党员队伍。当前,尤其需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低、发挥作用弱、开展活动难等问题。”⑤

二、两新组织基层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两新组织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产生的新型社会基层组织,还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进程而有序发展。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不断跟上这一形势,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两新组织的党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党在两新组织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党对新的社会基层组织的领导,引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维护两新组织中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当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中国化,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面对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这一崭新课题,重温几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有关党建思想和理论,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成果。“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①“正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才建立了这样一个好的党。”②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基层党的建设的思想,是研究两新组织基层党的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基本观点始终贯彻于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下基本观点对于我们今天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党的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源泉,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障,要顺利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就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毛泽东认为,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成熟的、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要通过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的战斗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普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装斗争是革命的基本方式,在人民军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组织保障。毛泽东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提高连队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使党支部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在企业当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1952年3月23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五反”斗争必须达到的八项目的的指示当中,毛泽东明确要求:“在一切大的和中等的私营企业的工人、店员中建立党的支部,加强党的工作。”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的重要性,他说:“企业跟军队一样,一通到底嘛!党委管思想,管政治,管仲裁(冲突),管人,实行监察嘛!”⑤其次,毛泽东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他尖锐地指出:“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⑥因此,“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⑦思想建党方针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当中,就是把思想入党作为基层组织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和管理党员的一项基本工作,始终注意解决一些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问题。再次,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要依靠一大批优秀的党的干部。这些人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具有为党和民族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最后,党的基层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关心群众生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在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指导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泛建立了基层组织,加强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壮大了党员队伍。通过思想上入党教育,以无产阶级先进思想改造党员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观念,确保党员队伍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恢复了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在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

邓小平的党建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指出:“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不同。”“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①。邓小平党建思想的特色之一就是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一个根本问题而逐步展开和深化。首先,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的论断。“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②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其次,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980年,他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③这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他尖锐地指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是一个重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④。最后,改革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基层组织积极发展的有机结合。邓小平认为,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就要改变包办一切、干预一切的领导形式。各级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之外,应把主要精力用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而把大量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地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⑤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基层党组织要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管理、教育、监督党员,做群众工作,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骨干,真正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基层单位的行政负责人要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同级党组织的监督。

邓小平上述党建思想提出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同样需要处理好党的政治领导与两新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⑥

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他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象地表达了在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影响。他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层组织都淡化了,总书记就要变成空头司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情况。以国有企业为例,随着厂长负责制、承包制等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推广,“一部分企业在改革中对党的组织进行了比较大的撤并,使党组织的形象、权威受到了一定削弱。”①针对这一类情况,江泽民指出:“党的基层组织不大抓不行了,不大力加强建设不行了。”②因此,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讲话当中,他提出要抓紧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任务,集中、系统地论述了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思想。他指出,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③凡具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都要建立党组织,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培养一批适合在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要根据非公经济组织产权关系实际,来确定其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组织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讲求实效。党组织要团结、教育、引导私营企业主,使之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这些思想成为推进两新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 (四)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指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十六大以来,几次中央全会都对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④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两新组织当中的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其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做好在两新组织当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选好、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⑤。 早在1997年,胡锦涛就开始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出论述。1997年12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针对企业所有制改革给党建提出的新问题,胡锦涛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2000年12月,在全国“三讲”教育工作总结会议上, 2002年9月,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胡锦涛都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要求。胡锦涛关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想包括以下要点:第一,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也是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①第二,在各类新经济组织当中都要抓紧建立、健全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租赁、承包了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原国有、集体企业中的党组织不能取消。在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凡具备条件的,都要抓紧建立党的组织。”②积极开展党的工作。第三,在新经济组织开展党建是一个新领域,要从其所有制等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他指出:“要本着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③“面对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新情况,各级党委要努力探索从各类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办法。”④第四,明确了新经济组织当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及其基本工作内容。“无论在何种企业,党组织都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都要在自己的活动中体现党的先进性,都要切实管理、教育、监督好党员,都要关心职工、做好群众工作。”⑤胡锦涛的这些要求,对于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上述党建思想深刻地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加强其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地在社会基层组织当中建立党的组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员思想入党,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成为党的战斗堡垒,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的设置、工作内容与活动方式的选择要从其所在社会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合理安排,以取得实效,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新组织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加强两新组织基层的党建,才能发展和巩固党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才能筑牢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调动各方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总之,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党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成为我们探索两新组织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规律、解决两新组织基层党的建设工作面临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三、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基层组织党的建设的思想为我们探索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形成切实有效的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机制,还需要及时总结各地开展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各地方在开展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践当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依据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所掌握资料的研究,并借鉴其他有关研究成果,笔者将其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配合,城市街道一级党组织具体负责,形成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网络

关于在两新组织当中开展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中共中央组织部2000年7月21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规定,“社会团体党组织(包括临时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其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社会团体党组织的建立,并领导其工作;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领导确有困难的,可由社会团体挂靠单位等有关党组织负责社会团体党组织的建立,并领导其工作。”①中共中央组织部2000年9月13日印发的《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的村、乡镇、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企业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也可直接由所在地(市)、县(市、区)党委领导。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成立县(市、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工作委员会,作为县(市、区)委的派出机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②

上海、北京、重庆三个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先后建立了从事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直辖市一级领导机构,成为推动当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力组织保障③。其中,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成立的时间较早,实际工作效果也引人瞩目。在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之下,各区(县)、街道、居民区分别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机构、社区综合经济党委(党总支)以及“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联络站,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完整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在这一从直辖市到社区(街道)的领导体系当中,社区(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党政配合,构成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直接推动力量。1999年6月,上海市浦东区潍坊社区(街道)率先成立了嘉兴大厦新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在嘉兴大厦的企业呈现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以人数少、规模小的中小企业为主,其中,私营、中外合资、外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其职工占职工总数的近70%④。联合党支部的建立,使大厦的党员获得了及时、方便参加组织生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支部成立后,着手建立了联合工会、团总支、妇女工作联合会等群众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各群众组织结合大厦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国家经济形势、政策方面的专题讲座等活动,为企业和职工解决具体困难,增强了党组织在大厦的凝聚力、吸引力,发展了新党员。据2007年统计,上海市“楼宇党建工作覆盖率为98.5%。”⑤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社区(街道)于2002年8月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该中心本身的性质也是属于新社会组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其登记管理机关是普陀区社团管理局,业务主管部门是街道办事处。2003年4月,社区党工委在上海市率先建立了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总支,为社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搭建了组织平台。其工作重点是帮助符合条件,但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尽快建立各种形式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实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党组织健全,隶属关系明确的社会组织,在不改变原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同时参加社区新社会组织党的活动。

上海市建立社会工作党委,立足社区(街道),形成系统的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网络,把社区建设与两新组织党建相结合,把支部建在楼宇、建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适应了两新组织人员流动性大、组织本身不稳定、党员人数少的特点,实现了在社会基层组织广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对“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的基层党建思想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二)采取系统措施,为两新组织党的基层组织选配合适的支部书记,培养、建设一支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环境的党建队伍,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①这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两新组织当中的党组织肩负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所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等任务。同时,两新组织又是具有显著自身特点的社会基层组织。“首先,‘两新’组织的决策权、管理权、分配权等各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决策层包括业主手中,党组织难以过问和干预;其次,‘两新’组织特殊的生产规模和管理方式,使党员的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再次,‘两新’组织决策层社会政治文化、社会政治心理和社会政治态度差异性较大,员工的社会流动性和分散性较大、雇佣思想较浓厚,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②两新组织是党的建设工作的新领域,如何在两新组织这一特殊的具体环境当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完成党章所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所肩负的政治性任务、自身建设任务和群众性工作的任务,要依靠党务工作者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实践证明,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能否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拔、培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其开展工作提供政治、经济方面的制度性保障,是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的必要条件。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在实践当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具有借鉴意义③:首先,抓好“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队伍源头建设。突破单位、地域、体制的限制,充实“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队伍,有针对性地在“两新”组织内部培养和发现一批适合从事党务工作的优秀党员业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两新”组织外,积极物色有较高党性观念和党建工作水平的人员,创造条件推荐、支持他们到“两新”组织中担任管理或业务工作,并任党支部书记。其次,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专题讲座,发现、树立典型,开展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再次,拓展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后备力量。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两新组织党群干部人才库。最后,各级党组织切实关心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事业发展,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坚强后盾,使他们能够理直气壮地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

(三)以服务为突破口,使得党的建设工作成为促进两新组织良性发展、维护各方合法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政治保障,从而赢得两新组织业主、流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支持,增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维护各方面合法利益既是两新组织当中党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在两新组织当中普遍建立党组织,并取得党的建设工作实效的基本方法。首先,服务群众,保护职工利益是两新组织党组织赢得群众拥戴的根本所在。在两新组织当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只有维护在两新组织当中的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才能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组织只有坚定地维护两新组织当中的广大职工的利益,才能把他们团结在周围,引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在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过程中,党组织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对两新组织的业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遵守国家法律、尊重职工权利的自觉性。上海市浦东区潍坊街道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通过开办“老总读书会”等形式积极影响新经济组织业主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对职工利益起到切实维护作用①。其次,以服务为切入点,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是赢得两新组织决策层和业主支持的有效方法。在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立、开展党的工作的起步阶段,这一作用尤其突出。一些两新组织业主对在其组织内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缺乏积极性,甚至抵制,是两新组织党建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一些业主认为,在其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会减少员工工作时间,影响其经营活动,减少其收入。实际上,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包括其自身利益在内的各方利益,地方党委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当中就是要通过实际措施使他们认识到党组织的这一作用。以第一个建立社区(街道)新社会组织党总支的上海市长寿路街道为例,其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总支之所以得到社区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支持,就是因为社区(街道)党工委把社区建设与新社会组织党建相结合,把提供社区服务与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相统一,开展“社团看社区——热爱我们的家园;社区看社团——推动社团发展;社团进社区——共建两个文明”的活动,帮助新社会组织融入社区,实行街道向社区内民办非企业单位购买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制度,这一类工作增加了社区内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使它们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服务,又极大地发展了自己,从而培养了新社会组织对社区的认同感,认清了党组织及其工作是自己发展的动力,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总支在各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队当中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力保障②。

(四)党组织要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结合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围绕其生产经营等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设健康、和谐、富于创造精神的文化氛围,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苏南地区昆山市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昆山“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建设、共青团建设、妇联建设的模式,开展党群共建工作,做到了党群共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③。他们在“两新”组织中大力推行“支部加工会”的工作模式,昆山市委提倡在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中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一肩挑。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紧扣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开展活动,促进企业发展。在“两新”组织党群共建工作中实施凝聚力工程,从各方面关怀职工。党群组织积极协调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工作。“两新”组织党群组织还积极协调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主动向政府职能部门争取企业在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开展“两新”组织优秀党员、群众满意的好党员的评选活动。开展“两新”组织文体活动,增强“两新”组织相互间的了解,丰富党员、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结语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我们要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两新组织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越来越成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当务之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日渐成熟,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吸纳的城镇就业人口日益增加。同时,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广泛存在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例如,在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合法权益受损等问题,往往与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力有关。能否在两新组织当中普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使这些党组织和党员切实发挥作用,是关系到党能否成功应对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保持先锋队性质,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而严峻的课题。当前,两新组织中工人党员所占比例低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认为,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的要求对于当前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①,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基本方法。扩大两新组织当中工人、农民党员数量,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要条件。两新组织当中的党员来自不同阶层,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组织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他们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既是培养其党员意识、促进其党性修养,激发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必然要求。在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党组织的有利形势下,应当不失时机地推动这两方面工作,以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并为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在两新组织中普遍地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有效开展党的工作。应当积极发展党员,坚持保证其思想上入党。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在两新组织当中履行职能的途径和方法,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两新组织的政治核心,成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者简介:林立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两新组织、平安建设

“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团建

两新组织工作计划

服务“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工作总结

两新组织工作总结

试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试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