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律与社会工作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法律与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 080165

英 文 名: Law and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 置 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 后 置 课: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 学 分:2学分 课 时:32课时 主讲教师:许芸

选定教材:花菊香.社会政策与法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的选修课之一。本课程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介绍与社会工作有关的法律基本知识,讨论社会工作在法制社会中的作用和角色,社会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手段。结合典型个案,讲授社会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法律关系的调整,以及不同案主群及其权益的法律保护等问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同学的法学素养和法学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守法、懂法和用法。另一方面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服务需要出发,帮助社会工作专业同学了解和理解有关弱势群体保护、社区组织和管理、社会团体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居民权益有一些基本的和概括的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运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线,以学生自学并与教师互动学习和讨论为主体,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授。通过案例分析和记录片或影片的赏析,使同学们更直观得理解本门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对于各种弱势群体法律基本理论,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活动;在社会中,关心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对于侵害公民权利的情况,并能从法律的角度认识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绪论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法律的基础知识,并理解社会工作与法律的关系,社会工作在法制社会中的角色与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实质

本质: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专业。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方法、内容、对象、目标、价值等

1、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Profeion):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社会工作是一种关系(Relationship): 助人关系:有求助者和助人者;

3、社会工作是一种过程(Proce):助人的过程重于助人的结果;

4、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Occupation):社会有需求,而提供“社会”服务。

三、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四、社会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国际化。

第二节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特征:法律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二、法律的职能

1、政治职能

2、社会职能

三、法律的渊源

法律的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四、法律制定的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议论。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第三节 与社会工作有关的法律

一、有关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

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福利的法律法规

三、有关社会工作代理或服务的法律

四、社会工作者法律,开展社会工作时的法律准则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法律的关系

一、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

二、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受到法律保护

三、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运用各种资源

四、作为政策的倡导者,要求及时制定各种合理的政策和法规 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学法、懂法?

2.社会工作者与法律工作者在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时,所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 3

第二章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基本理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对了解弱势群体,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度,并掌握对于弱势群体保护可采用的方法,并理解对弱势群体专门立法的要求和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和基本特征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二、弱势群体的分类

1、生理性社会弱势群体

2、心理性社会弱势群体

3、社会性社会弱势群体

三、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1、经济上的低收入性

2、生活上的贫困性

3、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4、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第二节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几种类型

一、软性保护

二、弹性保护

三、刚性保护

第三节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社会支持系统内容

1、政府支持系统

2、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支持系统

第四节 对社会弱势群体专门立法的要求和目的

思考题: 1.妇女属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2.请同学们课后注意收集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的案例。

第三章 残疾人权益保障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残疾人的身心特征,熟悉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内容,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权益受侵害的残疾人的案例,并对残疾人展开社会工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残疾人概述

一、残疾人的界定标准。

1、缺陷。

2、残疾。

3、障碍。

二、残疾人的分类

视力残疾、听力和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如果一个人同时患有上述两种或以上的残疾为多重残疾。

三、残疾人的数量

四、残疾人的心理特征

1、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征:内向平稳型,如“盲人算命”。

2、听力残疾人的心理特征:外向型,如“聋人犯罪”。

3、肢体残疾人的心理特征:外向型、支配性高、顺从性低。

4、意外伤害致残心理特征:五个发展阶段:情绪休克期、否定期、抑郁期、依赖期、适应恢复期。

5、智力残疾人的心理特征:情感朴实、情绪不稳定。

6、精神残疾人的心理特征:复杂。

五、残疾人在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上存在的困扰问题。

1、自我形象问题。

2、自我了解问题。

3、个人隐私问题。

4、人际关系问题。

第二节 残疾人权益保障内容

一、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原则 平等、参与、共享。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目标

1、对残疾人而言是:消除障碍、平等参与、全面发展。

2、对健全人而言是:消除歧视、净化心灵、与你同行。

3、对全社会而言是:消除偏见、实现平等、文明进步。

三、对残疾人各方面的权益保障

总则、康复保障、教育、劳动就业权益、文化生活权益、福利、环境、婚姻与家庭保护、6 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分析。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特征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1、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或功能补偿

2、教育:享受权利和挖掘潜能

3、就业:维护合法权益

4、婚姻和家庭生活:通过咨询、介绍、辅导等方式,建立婚姻关系或更好地调试家庭关系。

5、倡导和社会预防:改善生活环境,消除歧视和不平等。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

四、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现状 录像:《月亮的小孩(白化症)》 思考题: 1.各种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有何不同的身心特点? 2.如何理解“残疾人正常化”理论? 3.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何特殊性?

第四章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课时分配:6课时(实践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未成年人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能够熟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对未成年人开展工作。

7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未成年人概述

一、未成年人的界定

二、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

三、未成年人问题现状

四、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第二节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内容

一、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1、权利能力

2、行为能力

3、基本权利

4、基本义务

二、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未成年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权利能力的获得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行为能力指未成年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的获得受年龄限制。

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内容

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等。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1、在犯罪形式上看的特点

2、在犯罪手段上看的特点

3、从犯罪的身份、年龄来看的特点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1、家庭原因

2、学校原因

3、社会原因

4、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1、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教育

2、教育未成年人自我防范 反“引诱”:防止自己违法犯罪。

反“侵害”:防止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侵害。

四、社区矫正

第四节 未成年人社会工作

一、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1、个案辅导

2、小组工作

3、家庭恳谈

三、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社会工作

课程实践:去秦淮区的“诚爱”青少年社区矫正基地参观。 思考题:

1.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和特点,以及分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理解社区矫正。

第五章 老年人权益保护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对于老人生理变化及心理特征;了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老人问题和老年人的需求;熟悉并能运用对于老年人保障和福利的相关法律;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关怀老年人的理念,并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老年人概述

一、老年人的年龄

1、生命年龄

2、生理年龄

3、心理年龄

4、社会年龄

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

1、生理衰老

2、心理老化

3、社会交往变化

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二高三大”:高速;高龄;老人数量大;老年抚养比大;地区差异大。

四、当前我国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老年人权益保护内容

一、总则

二、家庭赡养和扶养

三、社会保障

四、参与社会发展

五、法律责任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工作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1、老年人困难的帮助

2、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撤退理论

2、活动理论

3、替换理论

4、连续理论

5、社会化理论

6、标签理论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记录片:《老年痴呆症老人服务》,分析。

11 思考题:

1.老年人权益易受侵害表现在什么方面? 2.当前我国如何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3.社会工作如何应对当前老龄化社会提出的挑战,有何作为?

第六章 妇女权益保护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内容,并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并思考社会工作从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针对不同的案主采取不同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妇女权利的发展

一、传统妇女的地位和权利

1、礼法规范: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2、经济地位:律法剥夺女性的财产继承权。

3、婚姻地位:包办买卖、一夫多妻、“七出”制度。

4、受教育权:女子无才便是德。

5、政治权利:政治无权,依附政治。

6、身体权利:畸变的身体。

二、妇女运动

1、20世纪上半叶,国际妇女运动第一次高潮。

2、20世纪60年代始,国际妇女运动第二次高潮(三次妇女大会)。

三、中国妇女的解放过程

第二节 妇女权益保障

一、《妇女权益保护法》内容

1、总则

规定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 (1)男女平等的原则。

(2)对妇女权益实行特殊保护的原则。 (3)逐步完善对妇女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 (4)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的原则。

2、政治权利

3、文化教育权益

4、劳动权益

5、财产权益

6、人身权利

7、婚姻家庭权益

8、法律责任

二、新《婚姻法》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三、家庭暴力浅析

1、新《婚姻法》中对家庭暴力的解释

2、家庭暴力的原因

3、家庭暴力的影响

4、家庭暴力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5、对于家庭暴力,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

13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二、有关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

1、宏观指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社会性别观点。

2、具体指导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

记录片:《结婚》、《离婚》 思考题:

1.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预防和处理? 2.设计离婚妇女、单亲母亲、受暴妇女的小组工作方案。

第七章 城市农村贫困人口权益保护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贫困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有所关注,并体会对待城市、农村贫困人口,社会工作如何介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贫困概述

一、贫困的含义

二、划分贫困的方法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14

三、贫困的现状

第二节 城市贫困人口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城市贫困人口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

1、原则

2、对象

3、标准

4、审批

5、保障金的发放

6、管理和处罚

第三节 农村贫困群体权益保护

一、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及其贫困问题的特点

二、我国农村反贫困行动概况

三、农村五保制度

第四节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介入

一、个案辅导与小组工作 个案辅导:扶贫先扶志。

小组辅导:青年人小组、贫困子女小组、妇女小组等

二、反贫困与社区发展

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和互助精神,最终目标是解决社区居民贫困、失业、居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三、减贫和社会计划。

反贫困社会计划基础是国家公共资金,它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改善社会不平等状态。

15 观看记录片:爱德基金会扶贫项目。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贫困”、“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概念的含义?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如何进行审批和审核? 3.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社会日益增加的贫富差距问题?

第八章 失业人群权益保护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失业问题,并能够理性分析和思考。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概述

一、失业定义

二、失业率

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三、失业的原因

1、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

2、城镇登记失业、下岗失业人员越来越多。

3、农村的大批量劳动力进城务工。

4、大学生就业问题严重。

四、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5、制度性失业。

五、三次失业高峰

第二节 失业人员权益保护

一、失业保险制度

二、失业救济制度 思考题:

1.分析当前我国失业问题。

2.思考如何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第九章 城市边缘群体——农民工权益保障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与同学一起探讨农民工的话题,分析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的方面,及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工概述

一、农民工的界定

他们的身份是农民,而职业是工人。

二、农民工的形成原因

三、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总体人口特征

四、农民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2、发挥“反哺”功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3、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民工权益保障内容

一、农民工权益受侵害表现

1、人格歧视

2、权利保护歧视

3、职业歧视

4、生活

5、交往

6、教育等等

二、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的原因

1、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的现状。

2、雇佣双方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农民工处于不利的境地。

3、保障力度不够。

4、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5、社会救助制度系统疲软。等等。

三、农民工权益保护内容 思考题:

1.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的方面有哪些?

18 2.分析农民工未来去向?

第十章 社区组织与管理法律法规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社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开展社区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社区

一、社区建设

二、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是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三、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性质:区域性、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

四、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

第二节 农村社区

一、农村社区概述

农村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的社区单位。

二、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的特点: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

三、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3、民主管理

4、民主监督 思考题:

1.社区在当前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 2.如何实现社区自治?

第十一章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其医疗事故的处理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并理解社会工作在医务中的作用,掌握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一、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主体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规定

3、造成患者的人身伤害

4、主体行为违法和患者人身伤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主体存在过失

二、处理医疗事故应对遵循的原则

三、医疗事故的分级

四、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五、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六、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七、医疗事故的赔偿

第二节 医疗社会工作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患者的需要及服务 思考题:

1. 医疗纠纷如何解决?社会工作怎么介入?试举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有关社会工作机构代理与服务的法律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社会工作机构代理与服务的法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团体管理法令

一、社会团体的概念和特征

1、定义: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特征

(1)由多数会员组成。一般必须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或者在既有个人会员又有单位会员时会员总数在50个以上。

(2)社会团体是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

(3)是非营利性的,这是社会团体与公司相区别的地方。

21

二、社会团体的登记范围和活动原则

1、登记范围

2、活动原则 (1)合法合理原则 (2)非营利性原则

三、管辖

双级登记、双重管理:即由民政部门(登记主管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管理。

四、登记

1、成立登记条件

2、程序

(1)申请筹备(2)筹备的批准(3)会员大会的召开和成立登记的申请(4)登记申请书的审查和登记的批准(5)登记的备案。

五、监督管理

第二节 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介绍

一、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

二、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

三、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

四、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五、南京“诚爱”青少年中心

思考题:

1. 社会团体在社会中发挥了怎么样的功能? 2. 到一个机构观察,写一篇报告。

22 附 录:参考书目

1.杨心语.法理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许江.法律基础教程[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教出版社,2005.4.[美]威廉姆.法利等著,隋玉杰等译.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阎青春.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出版社,2002.7. 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时事出版社,2000.8.张和清.弱势群体的声音与社会工作介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贾桂生.残疾人维权常用法律手册[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0.葛洪宪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救济理论与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1.周振想.青少年法规解读[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2.赵新.老年权益法律保护问答[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3.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龄委.以案说法——老年人权益保护[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4.杨遂权.新婚姻家庭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1.15.索颖等.女性法律知识手册[M].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16.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多吉才让.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1.18.张宣等.国外城市社区救助[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9.王邦佐.居委会与社区治理——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 20.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社会工作法律基础[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1.John S.Wodarski等著,侯静译.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22.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3.童星.世纪末的挑战:当代社会问题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时正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Beulah R.Compton & Burt Galaway(1994).Social Work Procees.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27.Wilson, Suanna J.,Field Instruction: Techniques for Supervisors.New York: The Free Pre, 1981.

执笔人: 许芸 2005 年9 月

审定人: 2005年 9 月

院(系、部) 负责人: 2005年 9 月

24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

思想道德与法律复习大纲

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中级)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变化

社区社会工作期末复习大纲

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大纲

法律与社会工作大纲
《法律与社会工作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