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国土资64号

发布时间:2020-03-02 16:06: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国土资[2007]64号

建宁县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地籍管理工作以增强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目标,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国土资源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全县工作大局,较好地完成了地籍管理“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全县实现了土地登记全覆盖;全面开展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得到落实;地籍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地籍成果资料管理得到加强。为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地籍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市关于《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地籍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战略目标,立足我县县情和现有地籍工作基础,以土地产权管理为核心,以土地更新调查和地籍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地籍管理规范化、数字化、系统化、法制化建设,充分发挥土地产权优势和地籍管理的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全面提高地籍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地籍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以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二、目标和任务

(一)规划目标

“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在地籍管理实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现代

1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构建地籍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统一分类、统一调查、统一登记和统一统计,保证土地数据真实和土地产权清晰,提供全面、优质、便民的土地登记可查询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地籍地政统一管理,地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0年,全县地籍管理要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1、初步建成“权责明确、归属清晰、保护严格、依法流转”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要在2008年完成更新调查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土地数据,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县互联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到2009年城镇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100%,村庄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95%。

2、配合做好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大力推进土地统一统计制度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与统计部门确定的要求,认真做好农用地统计上报工作,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3、应用新技术,推进土地登记体系建设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土地管理基础平台,强化地籍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和纽带作用,加强地籍成果应用,促进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紧密联系,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4、加强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继续以强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和地籍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地籍规范化建设活动,在“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创省级地籍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

(二)主要任务

1、构建现代土地产权管理制度。一是进一步健全土地登记制度。在推进依法土地登记的基础上,根据《物权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认真研究制定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细则,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资料查询制度,扩大土地登记查询社会化服务范围;加强地籍档案管理,规范具体操作程序,健全公开查询办法。落实地籍信息查询收费政策,严格执行收费有关规定。二是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发证成果。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已登记发证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重新核对。对权属界线面积发生变化的及时予以变更,对历史遗漏的或新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要组织进行调处,调解不成的由县级已上人民政府依法进行裁决。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置换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登记、变更、建档办法。及时做好土地变更登记,促进城乡地籍地政统一管理。应用土地抵押登记资料,逐步开展土地抵押风险监测。三是进一步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

制。要成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争议调处工作;加强土地权属调处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调处效率和办案质量。积极研究基层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经费解决途径,为基层依法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创造条件。

2、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于2007年12月前提交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成果;在抓好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相应增补调查内容,做好地类标准衔接工作。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查清每一块土地的地类用途、权属、面积分布状况,建立集影象、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调查成果及时更新机制,实现土地资源数据、图件的适时更新。二是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库工作。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在2008年完成县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库建库工作。建制镇地籍调查和建库工作要在2009年前基本完成。三是适时推行城乡统一的土地统计制度。在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后,以现有工作为基础,基层土地统计增加权属、建筑物、耕地坡度、农业用地、基本农田等内容,和统计部门共同发布数据,为经济形势分析提供基础依据,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3、构建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一是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体系和地籍信息系统。根据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要求,应用统一标准软件,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体系,实现登记信息的异地查询、信息共享、逐级汇总和分析。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加强地籍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地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管理。二是建设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工作,建立以地籍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平台。在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上,以地籍信息成果等为依据,为审批建设用地、修编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基本农田、查处违法用地、规范土地产权交易等业务工作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4、构建地籍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认真对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内容及标准》确定的包括管理体制与作风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确权与争议调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与地籍档案管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九大项120多个内容和标准,逐项进行对照检查,规范落实。并在自查基础上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自评和接受上级考核,争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省级达标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把科学发展贯穿于地籍工作全过程,促进地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要从“以人为本”思想出发,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去思考问题、把握大局,做到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相结合,重点工作与一般任务相促进,统筹考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二)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各项工作落实。继续实行政府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地籍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量化具体考核标准,定期对照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惩措施。加强对地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制定切合实际的地籍管理工作计划,合理设置地籍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积级争取经费,加大地籍基础工作投入。要积极争取政府及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根据地籍管理目标任务安排相应的资金。要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地籍事业,拓宽地籍管理经费渠道。

(四)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严格把好进入关口。配齐配强地籍管理人员,重视发挥村级土地协管员作用;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继续执行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考试制度,鼓励地籍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在时间、经费上尽可能提供保证。抓好行风建设,在土地登记窗口深入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不断提高地籍人员政治业务素质。

建宁县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地籍管理十一五规划

抄报:市国土资源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人大办

政国土资64号

建国土资35号

国土资发

循国土资()256号

云国土资398号

国土资电发

烟国土资函

三国土资155号

皖国土资94号

国土资发219号

建国土资64号
《建国土资64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