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九)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九)

讲究表达 增加文采

表达包括语言、结构、技巧等项。

一、构思要“出新”

“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这里讲“出新”,主要是指能给人一点新鲜感,最好能做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知道,考场作文不是赛跑。赛跑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号令一响,只比速度。高考作文虽是同一话题作文,却像舞蹈比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编排动作,就得有自己的一套,给人以新鲜感,甚至让人眼睛一亮。

构思出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写作角度的出新的就以2003年的高考作文来说吧,写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深浅正误之间的关系,你说“不要以感情亲疏看事物”、“拨开感情的叶片”(都是作文标题,下同),我偏说“爱,所以美”,“情人眼中出西施”;你说“爱,所以美”,我偏说“冷眼”;你写“眼中的水”是“柔美”的,我却说“水是残暴的”、“狡猾的”,“水,因你而美”;你写“微笑面对”,我却写“另一种哭泣”(指为某明星坠楼而死哭泣);你写“爸爸眼中的我”,我却写“猫看”(以猫的亲身体验看人,看人的价值判断)。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多面体,横看成岭侧成峰“。构思,就要寻求到”符合题意的具有某种独到之处的表达角度,而不是故意“抬杠子”。

二、学用一句话开头

不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许多考生文章的开头都来一个“顺水推舟”,复述材料的内容。这种“顺水推舟”法说的全是“废话”,“言不及义”。要逼着自己把最要说的话在开头,用最简明的语句说出来,“先声夺人”,让阅卷者不能不注意,不能不“刮目相看”。

说到这一点令我想起了1986年一位考生作文的开头。当年作文的话题是“树木·森林·气候”。当许多考生复述材料或大谈“个人服从集体”之时,这位考生这样写道:“不错,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正像一株树木不能改变气候一样,但是,我要说,如果没有每个个人作用的发挥,集体的力量等于零。”你看,其见解多么辩证,其表达多么简洁、鲜明、有力,以至18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开头,能不让文章得高分吗?

让我们再看2003年的几篇文章的开头: 《屈原之输》:我曾认真地想过,如果,只是如果,屈原是一楚王的儿子或是兄弟,我们今天是否还有粽子吃。可叹。 《公鸡做官》:哈!我家祖坟让我冒出了这么一来青烟,我也做官了!虽然只管三只鸡,但“官不在小,有权则行”嘛! 《放下感情的叶片》: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殒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与死神作殊死搏斗时,我们才咒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拨开感情的迷雾》:感情,如同一阵从天而降的迷雾,遮住了多少前瞻的视线,暗淡了多少探寻的目光。今天,我要仰天长叹:感情,请你收起。

这几篇文章的开头的方 法和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点却是鲜明的,节合题意,扣住主旨,简洁明白,富有感情色彩,因而是很能引起阅卷者注目的。

善始者,事成半。

三、分段不宜过粗过细

一些考生的文章分段过粗,常常是开头、结尾各一段,中间一段,这显然是过粗,但现,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但现在主要的倾向是过细。有的考生800字的文章要分到十七八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形式像散文诗,内容却不是。分段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既要考虑表达的需要,又要顾及内容的相对完整性。不该分时却分了,必然破坏文章的结构,破坏文章内容的表达。鸡零狗碎,不可取。

有一篇题为《放正心灵的天平》的文章,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五段,每段的开头是这样的: 放正心灵的天平,心中接受到的才是真正的世界„„ 放正心灵的天平,心中享受到的才是完整的甜蜜„„ 放正心灵的天平,心中创造的才是完整的美丽„„ 放正心灵的天平,需要一视同仁的爱„„ 放正心灵的天平,需要没有差别的罚„„

这篇文章用排比的方法来写每段开头的一句,读来不觉得单调、重复,原因是作者在排比中有着相当自然的递进。既有感情的递进,更有思维和观点的递进,在表面相似中,蕴含着观点的深化。看得出作者在分段上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虽然我们文章的分段并不一定都要追求这种形式,但在分段中反映出文章内在的层次,显示出在排比中推进的写作思路,这是应当借鉴的。

进一步说,对于表达能力不很强的考生来说,用“段首标其目“的写法是可行的。

四、结尾不要装腔作势

历来文章讲究“豹尾“。高考作文虽然来必能达到这种境界,如果考生能有这样的意识,就不能小看文章的结尾。但是,高考有不少作文的结尾喜欢装腔作势。写议论文很想借此来造成一种气势,其突出的表现有发号召的,有说一些连自己也不太相信的空话、套话、大话的。2002年写“心灵的选择”,有一名考生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时时面临选择,只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选择,选择才有意义有价值。”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正确的,但他完全不像一个中学生说的话,很有点“干部腔”,不是小干部的“腔”,而是大干部的“腔”,很有点苍白无力。

结尾处理要冷静,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不要过于重复;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人思考,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求得解难释疑的帮助。总之,诚恳、自然,引人思考为上。2003年,有一名考生在题为“品味芳香”的议论文是这样结尾的:“纪伯伦说过,认知是天使的眼泪,落在对着月光歌唱的蚌中形成了珍珠。我愿自己感情的洪流,化作名贵的香木,在烈火焚烧中显出浓厚的认知之香。”有一篇题为《逼供》的记叙文是这样结尾的:“我惶恐,又好像明白了什么。连清官都难于在亲疏中辨真伪,更何况我父亲!”这样的结尾不是很好吗?

五、努力提高语言能力

说到底,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有一篇题为“奶茶”的作文,用了一个很普通的故事来演绎“感情的新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一个叫静的女孩因为曾唱过李阿姨店里的奶茶,对李阿姨有了好感。于是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就轻易否定了别人店里本来也不错的奶茶,舍近而求远。但这篇文章读来就令人觉得很有味。你看,“璐指着不远处一个小小的奶茶店,火辣辣的阳光立刻倾撒在她的胳膊上,她急忙收回去。”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把天气的炎热写得真切可感。“璐的嘴唇更是干得像皱着的花瓣,红得厉害。”这样的比喻多么准确、精彩。“静看着璐,突然觉得有点对不住她。”这样的结尾多么含蓄,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努力提高语言能力,基本要求是“说清楚”;说真切、说透彻,说出情味来,是高标准的要求。在语言上,一定要有追求。一句普通的话,能否换一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点?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整一下句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以不可以来一点铺陈渲染?可以不可要以来一点排比增强一点气势?可以不可以来一点设问、反问?可不可以来一点口语、熟语来陈述?

总之,提高语言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虽然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我们有所追求,有所行动,语言能力不断提高是可以实现的。

六、练习

1.一位古诗人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一位哲人则说:“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根系深广的人。”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在生活中,人们心里都装有各种“根”的故事,有着关于“根”的感情。请以“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应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 ②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 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 ⑤题目自拟; ⑥不少于800字;⑦不得抄袭。

2.老农把一匹高大的白马拴在一个细而短的木桩上。有人担心地说:“它不会跑掉吧?”老农哈哈一笑,“才不会呢!”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时,就拴在这个木桩上。起初,它撒野地想从那木桩上挣脱出去。可是,那时它的劲太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就再也不跟本木桩斗了。有一回,我故意把饲料放在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叫了两声,脑袋就蔫了,„„你说它多乖!

一根形同虚设的木桩居然使得一匹高大的白马服服贴贴。细细想来,良多启发。请以“木桩与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同上题。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老师)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字形

题讲座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座 现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

高三复习课讲座《辛亥革命》

2003届高三复习讲座(世界史)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天津五中 特级教师 杨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9)·鉴赏表达技巧

届高三语文复习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九)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