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

发布时间:2020-03-02 23:55: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合肥市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

一、政策规划先行工程 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的实施意见,编制出台合肥市《关于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导合肥市公共交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进行《合肥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为公交都市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研究制定公共交通监测评估与长效机制、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场站综合开发制度、城市交通信息共享制度、服务水平评测制度、公交成本规制制度、票制票价制定制度,为公交都市建设提供政策机制保障。

2.编制完善发展规划

完成《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合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合肥市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等规划修编,加强各级规划之间衔接,统筹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合肥市快速公交线网和公交专用道网络专项规划、合肥市公交都市发展及建设规划、公交都市建设白皮书、公交线网优化、慢行系统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等规划的研究。

3.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加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逐步推进“以公交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轴,以车站作为城市的发展节点”的土地发展模式,进行居住、商业、办公、公共设施等土地的高强度混合开发,构建紧凑型城市。

(1)加快中心城区轨道站周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做好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战略规划,保证总开发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尽可能多的居住和就业集中在高品质公共交通沿线,做好火车站、高铁站、城市中心广场区、体育中心地区等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交通枢纽周边土地整备,为轨道交通站点高密度、混合开发创造条件,同时控制非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用地。

(2)完善组团内部功能结构,促进居住与就业的平衡 合理调控新建城市组团的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配备,完善其就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促进组团内居住与就业的平衡,减少潮汐式通勤交通。

(3)TOD社区新建、改造示范工程

选择轨道交通

1、2号线城市外围站点作为试点,探索“站场+社区”的TOD综合开发示范点。以站场为中心,对周边一定范围内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在解决交通建设资金问题的同时,优化城市布局,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第一轮轨道建设计划,到2017年,投资361.5亿元,建设完成并开通运营轨道交通

1、2号线,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56.6公里,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主要客运走廊,缓解长江路、马鞍山路等城市骨干道路交通压力。

第二轮轨道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设4条轨道交通线路,即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共计约134.8公里,预计总投资约883亿元。

2.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建设

实施老淮南铁路线及十八公里铁路专用线的改造,通过西部连接线及东部连接线将两段线路连接形成环形网络,并向滨湖新区拓延,有轨电车网将有效连接合肥站、合肥西站、合肥南高铁站、老城区、滨湖新区,将对轨道交通(地铁线)形成更加有效的互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3.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

2013年~2017年,在繁华大道、紫云路、锦绣大道、包河大道、望江路、潜山路、临泉路、铜陵路、马鞍山路、黄山路、阜阳北路、蒙城北路新建12条快速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200~250公里,为主城区与周边组团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务。

4.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到2017年,新建高铁站、合肥综合客运枢纽站、客运西站、滨湖汽车站以及客运东站,改建合肥火车站,并将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设施与其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5.城市公交枢纽场站建设 (1)换乘枢纽站

利用现有资源升级改造三孝口公交枢纽,迁建大兴公交枢纽,新建高新区公交枢纽、店埠公交枢纽等17个公交换乘枢纽站。到2017年公交枢纽场站总规模达到18.9万平米。

(2)停保场

建设完成张洼、北城、滨湖新区南、滨湖新区北、高新区、肥东、肥西7个公交停保场,总规模达到63.9万平米。全市公交保养场数量达到14个,总面积将达125万平方米。

(3)首末站

确保新建3万人以上的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将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的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至2017年,新建、改造客车厂、太湖路等30个公交首末站,总规模达到16.3万平米。

(4)港湾式公交站点

加强对建成区的部分公交站点进行港湾式改造。对新建或改扩建城市道路同步实施港湾式公交中途停靠站的改造。2013年~2017年全市范围内主干道公交港湾站设置比例年均提升2%以上,至2017年达到60%。

三、公共交通提速工程 1.城市道路畅通

加快推进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徽州大道与高铁南站衔接、高铁片区路网等工程建设,启动胜利路、二环路畅通工程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建设。到2017年新改建城市主干道路43条,总长200公里。新改建城市次干道、支路117条,总长150公里。

2.公交专用道设置 结合道路改造、新建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在临泉路、潜山路、阜阳北路、蒙城北路、铜陵路、繁华大道、南二环路、北二环路、东二环路等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至2017年,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由现在的34.1公里增加到200公里,为合肥公交运营效率整体提速创造条件。

3.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

在长江路与徽州大道、桐城路、金寨路、环城路、长丰路、梅山路、青阳路、西二环路,徽州大道与红星路、庐江路、芜湖路、黄山路、太湖路、望江路、水阳江路,金寨路与红星路、庐江路、芜湖路、黄山路、太湖路、望江路、水阳江路,阜阳北路与环城路、沿河路、五河路、淮北路、凤台路、北二环路,蒙城北路与环城路、沿河路、五河路、淮北路、凤台路、北二环路等34个城市主要交叉路口,设置公共汽电车优先通行的标志信号。实现主干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设置率达30%。

四、运营服务提升工程 1.常规公交优化

功能层级优化。打造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主干线+次干线+支线”三级公交运营服务网络体系。至2017年,开通公交线路总数达到240条,其中主干线90条、次干线80条、支线70条。

网络结构优化。结合未来合肥市将要构建的“1331”组团的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对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城市公交线网密度,降低重复率。至2017年,城市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线路重复系数控制在2.6以下。

运营服务优化。提升公交通达性,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填补新建城区、开发园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公交盲区,对滨湖新区、北城区、高新区、经开区、职教城等重点区域增加公交供给,提升公交便捷性和舒适性,提高公交吸引力。

2.支线公交服务

拓展支线公交服务网络。到2017年新开通20条支线公交线路,城市外围开发区支线公交线路达到50条,总里程达到400公里。 3.城乡公交服务

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要求建设和改造市区与周边重要乡镇之间的城乡客运班线。建立“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公交网络新机制。到2017年底,新开辟肥西方向5条、肥东方向4条、长丰方向4条,形成“环+放射”的城乡公交线网布局。

4.特色公交服务 (1)旅游公交

开通合肥~三河、合肥~紫蓬山、合肥~忠庙等旅游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200公里。

(2)通勤公交

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相互协作的机制,根据其集中出行的特点,采取大站快车、直达车、区间车等生产组织形式,满足特殊的出行需求,使公交服务更加多元化。通勤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150公里。

(3)夜间公交

2013年,组织市公交企业对夜班公交线路客流调查,摸查市民夜间的出行需求,研究制定新增夜班公交线路方案,并适时开通夜班公交线路试点。至2017年,在试点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夜间出行需求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大夜间线路的覆盖面。

(4)微循环公交

伴随城市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和道路微循环工程,开通二环内微循环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100公里。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5.增加公交运力投放

到2017年投放各类公交车辆共计4386标台,其中净增2550标台,报废1836标台,届时伴随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将开通运营,万人公交车车辆保有量从11.2标台提升到18标台(含轨道交通)。

五、公交一体化整合工程 1.网络服务一体化

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线网整合,通过调整、取消、新增等方法,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线网和快速公交线网相衔接的30条公交线路,促进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线网有机融合。

2.基础设施一体化

市内公交之间接驳换乘设施。与轨道、快速公交建设同步完成常规公交接驳换乘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内部公交一体化衔接。

城乡公交接驳换乘设施。通过加快建设上派、职教城、岗集、撮镇、花园路、义城、大兴、滨湖等城市外围公交枢纽,实现城市公交线网与城乡公交线网之间的一体化整合。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到2017年,新建火车高铁站、合肥综合客运枢纽站、客运西站、滨湖汽车站以及客运东站,改建合肥火车站,并将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设施与其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停车换乘系统建设。结合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建设,在中心城区周边及轨道线路沿线远期规划建设13处个P+R停车换乘设施,共2985个泊位,远景预留5处,共1325个泊位。用以引导客流通过轨道交通、快速公交进入中心城区。

3.票价体系一体化

理顺票价结构,统筹兼顾各方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逐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制定分阶段的公交、地铁票制票价整合方案,推出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换乘优惠方案。

六、智能公交建设工程

1.建设全市综合交通智能管理系统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及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增强城市整体的交通信息化水平。 2.升级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建立具备指挥、调度、监控、客服等功能的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促使公交运营进入全面的交互式实时调度。至2017年,实现公交智能调度覆盖率争取达到100%,届时,合肥所有公交线由智能系统中统一调度。

3.建设公交智能管理平台

公交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建立集成运营、机务、财务、物资、人力资源、客服等职能的公交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完善公交企业规范管理。

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对80%以上公交车辆及所有场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公交运营情况的全程实时监控。

4.建设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能提供语音、短信、网络、电子站牌、车载设备等多种服务方式,支持PC、手机、PAD等多种客户终端,具备出行前、中、后全方位服务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5.公交IC卡推广

推广应用一卡通,强化一卡通数据采集、分析功能,使其成为多功能的电子清算、支付平台和公交客流信息采集的重要媒介。进一步加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托银行、超市、邮储局、公交、地铁站点建立多个发卡/充值点,方便居民使用。至2017年,实现公交刷卡率达到85%以上,并按照部建设要求逐步实现与其他省市的互联互通。

七、低碳公交改造工程 1.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逐步建设和完善新改扩建的六车道以上道路的非机动车隔离设施,在环城景区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

2.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步骤,到2017年,设立1000个自行车租赁点,投放20000辆自行车,初步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实现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接驳。

3.新能源公交车辆推进工程

充分利用合肥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加快推广应用天然气、纯电动等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建设相应的天然气充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至2017年,总共投放清洁能源车辆1100辆,配套建设4~5座充电站、3~4座加气站等相关设施。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30%以上。

4.城市交通碳排放监测体系研究

研究建立一套可视化城市交通碳排放监测系统,提供可靠、可核实的能源消耗数据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形成采取合理的对策措施。

八、公交管理提升工程 1.服务水平考核机制

进一步细化实施对公共交通运营企业服务水平考核,建立合理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补贴挂钩。

2.安全管理责任机制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城市公交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车辆、人员、场站、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实施车辆维修和报废制度。

3.司乘人员管理培训

对司乘人员定期进行操作守则及微笑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 4.科技人才管理

加强公交科技研究,设立专门的城市交通研究机构,提高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根据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需要,对从业人员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采用外派学习、专项培训、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公交人才队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能力。

5.保障公交职工收入

合理确定公交行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幅度、工资结构,使工资收入增长制度化、常态化,力争三年内使全市公交职工平均工资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九、综合交通管理工程 1.交通需求管理

(1)引导小汽车合理出行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少开汽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倡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错时上下班,实现让车于民、让路于民。

(2)差别化停车管理

完善停车收费方式,建立停车收费价格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控制机动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数量。

(3)合理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土地利用,严格土地控制管理,促进城市组团式发展,实现职住平衡,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2.城市缓堵管理 (1)完善微循环系统

对城市支路加强管理,严格查处占道经营等行为,完善城市微循环系统。计划打通五河路、凤台路、义井路、桃花路、昆仑路等断头路,整治红星路、庐江路、淮河路、安庆路、宿州路、无为路、含山路、淠河路、绩溪路、合瓦路、淝河路、定远路等12条支路,实现老城区等区域的道路微循环系统的畅通。

(2)优化交通组织 对火车站、市府广场、博物馆、小花园、滁州路、南换中心、长江批发市场、和平路、宿州路、红星路、淮河路、安庆路、庐江路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及重点路段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消除道路瓶颈。

(3)加大交通执法力度

出台合肥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暂行办法,对违章占用公交专用道、违章停车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十、发展环境保障工程

加强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开展“公共交通宣传周”、“无车日”等活动,促进培养市民低碳出行、公交出行的习惯,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加大对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为推动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节假日开展公交企业民众开放日等活动,最大限度的实现公众参与公交发展。

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先进经验

合肥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合肥公交集团

对长沙创建公交都市的探讨

国际八大“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指标(材料)

合肥公交双星工程

2方案公交都市申报材料

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
《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