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亡羊补牢》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亡羊补牢》说课稿

三(3)班 李云仙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根据本次课例研修的主题:《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寓言。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

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课件演示、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参与式教学为主线,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四个学习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交流,获得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1)自读、小组读,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在故事复述中加深理解,掌握一些复述的方法。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便于复述故事。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流程。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初见亡羊补牢

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2、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二:走进亡羊补牢 问题:

1、牧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2、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是怎么劝他的?他是怎样的态度?

3、牧羊人第二次丢了羊时,他又是怎样的态度?他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要求:

1、小组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2、小组交流问题。

3、全班分享。

4、头脑风暴:你想对牧羊人说什么?

活动三:体会寓义

1、《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有对也有错: 他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这则寓言后我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复述故事

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吗? 要求:

1、

2、学习提示:

1、看板书说。

2、看插图说。

3、根据课文的重点词说。

4、与同学合作,边表演边说。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

起因:丢了羊

亡羊补牢

经过:赶快堵 知错能改,为时未晚

结果:再没丢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组内与同桌说一说。 小代表全班交流分享。

总之这节课,我以问题为线索,以读释疑为核心,动画课件配以重点词句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复述课文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说课稿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说课稿

《亡羊补牢》 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的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优秀)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