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语文《从军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1: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军行》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很多古诗,可你们知道吗,唐诗从诗的内容上可以分为好多类,如描写山水的山水诗,描写四园生活的田园诗,还有描写战士们边塞生活的边塞诗,说到边塞诗,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从军行》吗? 青海长云暗雪山

(背诵五年级上册所学的《从军行》) 师:这首《从军行》的作者是? 生:王昌龄

师:对于王昌龄,大家不陌生,谁来给老师介绍介绍。 生:

师:王昌龄擅于写边塞诗,而《从军行》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共有7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第一首。从军行是乐府古题,用来描写军旅生活。从是—跟从,军是—军队,行是一种文体,我们可以译为—行走,从军行是—跟着军队行走。

战士们跟从军队行走,这一路会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读诗。大家一定要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

师:看来有2个字在读得时候有困难。“羌”字读—,它的偏旁是“羊”,注意笔顺。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两个土的是“闺”组词“闺蜜”“闺房”,里面是王这个字是闰,组词“闰月”“闰年”。

师:字音读准了!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句的停顿! 生:

师:读得很有节奏,像他这样,大家一起来试试! 生:

师:古诗我们读了好几遍了,作者写诗就是为了表达他的情感,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吗?你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表示吗? 生:愁 独 独是孤独,愁是忧愁,愁苦。

师:作者向我们表达了何种忧愁,这种忧愁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深入的研究一下这首诗。 出示学习提示:

1、结合书上的插图和书下的注释等理解诗句内容。

2、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在空白处写下你的读书感受。

3、小组内交流。 汇报

师:“烽火城西百尺楼”你读懂了什么?或是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预设:让学生说出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高楼 体会到边塞的荒凉、寂寥、空旷。

师:“烽火”指的是?

生: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师:关于“烽火”还有一个小故事“烽火戏诸侯”(出示ppt烽火戏诸侯以及烽火的资料)找学生读。

“烽火”作为信息传递方式,在古代发挥了重大作用,信息工具已由书信—电报,发展到今天的电话、互联网,劳动人民是多么智慧呀!

师:了解了“烽火”,咱们再来看“百尺楼”,是说这楼高恰好百尺吗?——不是,这只是虚指。用它来代表楼的高。

荒凉的大漠边塞,一眼望去,什么都没有,荒无一人,漫天黄沙中,只有一座高楼,矗立在荒漠之中,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觉?(或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是?) 生:预设:荒凉 空旷

师:接着汇报,从“黄昏独坐海风秋” 这一句你怎样理解? 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黄昏时分,战士独坐在高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从中体会到战士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黄昏与秋风渲染下的凄凉。 师:从诗中我们知道此时正是什么时候? 生:黄昏 秋天

师:黄昏你会想到什么?(或黄昏时人们都是什么心情?)

生:预设:黄昏代表一天即将结束 太阳落山 不像早晨一切都是新的,生机勃勃 黄昏时刻,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

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然让人伤感。 秋天给人什么感觉?(或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秋风萧瑟,秋风瑟瑟。树木凋零 景色荒凉

师:时令正值秋季,天气转凉,落叶归根,正是游子思亲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对亲人的思念。而此时此刻,战士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高楼上。对于这个“独’字,你有什么理解? 生:自己一人孤独 寂寞

师:此时的战士是什么心情?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孤独 寂寞 悲凉

师:谁能读出战士的孤独、寂寞? 生:

师:要读出作者此时的孤独,寂寞,我们在朗读时,语速上要怎么样?慢一些,语气上要低沉一些,谁能再来试一试? 最后再齐读 生:

师:第一句和第二句,作者通过写烽火台,百尺楼,海风等景物,写出了边塞的荒凉的景象,这是写景。板书写景。

师:(出示:“更吹羌笛关山月”)你怎样理解? 生: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 师:“羌笛”是什么?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名。老师今天带来了《关山月》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播放:《关山月》空旷的塞外,战士独自坐在百尺楼前,此时已是黄昏,吹着青海湖的秋风,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他陈陈伤感,而此时耳边想起了凄凉的笛声,想想自己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那年迈的父母是不是每天都站在城楼上向边塞呼唤:“儿子,你什么时候回来啊?那年幼的孩子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疼爱,再想想那可怜的妻子,从自己走后家庭的重担就由她一人承担,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在身边让自己有个依靠,想起这些战士不禁泪流满面。 睁开眼睛,老师采访一下,此时若是你,你最想干什么? 生:想回家 回家照顾父母 回家教育孩子 回家帮助妻子。

师:然而这一切都能不能实现?——不能,是什么让他不能实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假如你就是这戍边的将士,你想对战争说点什么? 生:预设:痛恨 讨厌 要远离战争

师:你们说出了作者的心声,说出了战士的无奈。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战士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发出了“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慨叹。无那是—无奈,“金闺”指的是? 生:战士的妻子 师:这是什么写法 生:借代

师:是用-金闺 借指—妻子

师:那么大家看这个愁字?是谁在发愁?她为什么发愁? 生:担心边塞的战士 为自己现在一人承担家庭重任而愁 师:发愁的只有战士的妻子吗? 谁最忧愁? 生:战士

师: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战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说发愁的是妻子。把战士和妻子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师:既然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来揭晓,这种写法叫曲笔描写。借妻子的愁,来表达战士的愁苦。 师:战士会愁什么呢?

生:预设:愁家中的妻子 愁家乡的变化以及家乡的亲人 师:为何是“万里愁”呢? 生:预设:战士一人在边塞与家人相隔万里 虽思念却不能相见 遥远的距离更加深了愁苦。

师:如果是你孤苦一个人在离家万里的边疆,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家 想念家里人 想小伙伴

师:有家不能回,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却相隔万里,不能相见,是何等的悲伤、何等的痛苦,是多么无奈呀。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读得 生:缓慢 低沉 无奈

师:把这些情感融进你的朗读,自己读读这句话。

齐读

师: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这让我们学到了本诗的第二大写作特点:情景交融。

师:当你学过了这首诗,你能告诉老师,本诗表达了边塞战士——的感情。(板书:怀乡思亲)

师:请你带着战士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齐读—— 配乐 齐读

师:从军行共7首,我们已经学习了3首,还有4首写得同样精彩,老师带来了一首,试着跟老师读一读,“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这首诗形形象地反映出关防壁垒森严的守备形势。同学们回去后做一个拓展学习。

师:好了,做好。本节课我们跟随边塞诗人王昌龄,一起体会了戍边战士怀乡思亲的感情。相比之下,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每天都有家人的朝夕相伴,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健康成长,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天。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十五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

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从军行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推荐)

六年语文教学总结

六年语文《从军行》教学设计
《六年语文《从军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