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

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 A、进步主义课程 B、要素主义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 A、拉特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斯太克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 A、复习B、呈现 C、拓展 D、方法

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这本不朽名著是( ) A、《儿童与课程》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 D、《明日之学校》

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表现模式 D、普遍模式

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 A、目标原则 B、过程原则 C、评价原则 D、组织原则

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 A、好奇心 B、认知驱力 C、附属驱力 D、自我驱力

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 A、潜在发展区 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

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

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 A、统一论 B、平行论 C、超越论 D、独立论

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 D、学习过程的价值

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 A、综合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

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 A、原理 B、过程 C、学生 D、教师

17、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 ) A、课程要素 B、课程组织 C、课程结构 D、课程目标

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 A、分组学习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

21、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

2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B、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D、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23、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4、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称为( )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

25、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

26、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 )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

27、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 ) A、激进建构主义 B、社会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D、社会文化认知观

28、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这是( )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

29、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是( )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

30、“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卢梭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32、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3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

一、

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3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37、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下面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对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 “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段对话反映了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性质如何?组织与引导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什么策略?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及答案 (18)

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2002年4月试题及答案

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与答案

全国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4月自学考试老年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