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对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上学期我承担按新课标实施的七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一学期的新教材教学中,自己虽然在教改中做了不少的尝试,但仍无经验可言,只能谈点粗浅的教学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1.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多元、综合和均衡的重新定位。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大纲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定位中存在短视、片面、僵化的问题。只强调知识和能力,其中的能力主要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巩固知识的能力,核心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2.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而新课程的实施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4)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材研究体会

1.旧教材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对学生认识规律考虑不周,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的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不利于学科能力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虽然感觉不如旧教材好处理,有知识零碎、散乱的表面特征,但确实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旧教材中内容很少重复,呈直线上升,而新教材内容安排上前后有重复,呈螺旋式的上升,如平行线、概率、有效数字等内容,七年级第一学期有安排,第二学期也有安排,由初步认识到逐渐加深。

2.新教材编排上重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部分的内容明显增加,动手能力、合作交流几乎每节课都有安排。

3.新教材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新教材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就数学教材而言,以上特点,我觉得北师大版本比人教版本表现的更为突出。

三、课堂教学的体会

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变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口号。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根本无法完成新教材每堂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运用课堂教学的渠道,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依据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应是新教改的要求,也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更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明显受到重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创新也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

2、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必须在教师身上有明显表现 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在课堂上都必须很注重对学生引导,以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的特色,可以说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3、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人本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因新课程、新教材十分重视探究法教学,强调和要求师生充分互动,课堂上师生交流联系、沟通的机会比传统教学要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情的投入。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使我深切地体会课堂教学效果中“教师知识仅占50%,教师教学占25%,情感占25%”深刻意义所在。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扩大教学视野、扩展课堂空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我们的正常上课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还有较大的距离。 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和相比,我们学校的教学硬件是还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信息等不能很好地满足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自己的绝大部分课堂教学基本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或者说只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良,只有新教学意识和理念,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加之信息闭塞,外出交流少,使我们的新课程实施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6.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别是要有学生家长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探究式的课题学习、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等,都和传统学习活动有显著差异,易被家长误解,很可能认为是不务正业。进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多方面有利环境,争取多方面的配合。如我曾经布置的设计图案的作业,被相当多的家长误解。

四、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