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勤工俭学之路 办山区特色学校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勤工俭学之路 办山区特色学校

——华坪县永兴乡中心学校勤工俭学纪实

永兴乡位于两省(云南和四川)三县(盐边、盐源、宁蒗)交界处,是华坪县北端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属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扶贫任务重的小凉山片区之一。在这样一个“老、少、边、穷”的地方发展教育,无疑是极其困难的,然而永兴乡中心学校却利用地域环境优势,在小基地方面做文章,探索出了一条依靠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的成功之路——勤工俭学创收养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不但为实现和巩固“两基”打下了坚实基础,还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让山区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永兴乡中心学校下辖永兴村完小、习好村完小、安科村完小、基度村完小、思木村完小、马鹿村完小、坝山村完小和中心校、寄宿校共9所小学,教职工110人,在校学生1107人,其中住校学生989人,有勤工俭学基地28.1亩,学校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开办了9个学生集体食堂,学校每年杀肥猪120头左右,每年为家长节约学生生活费120余万元。先后两次迎来了“丽江市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校召开,200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校”,2007年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并受到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2010年被评为市级“三生教育”优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十一年在全县山区片名列前茅,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二、勤工俭学开展情况

一谈起永兴乡中心学校的勤工俭学,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永兴乡中心学校下辖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永兴寄宿校。1984年,永兴寄宿校成为永兴乡走集中办学的试点学校,为了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依靠每生每月7元的人助金,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把校地划分给各个班级和教职工栽种,利用种出来的蔬菜改善学生生活,利用种出来的青饲料和残汤剩水喂猪,开办学生集体食堂。功夫 不负有心人,永兴寄宿校坚持走勤工俭学创收养校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加上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获佳绩,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寄宿校的名声越传越远,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1997年4月和2004年6月,丽江地区行署(现为丽江市政府)在永兴乡中心学校组织召开了“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使永兴寄宿校成了丽江市寄宿制学校的一面旗臶,永兴成了全市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丽江市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永兴乡中心学校召开后,永兴寄宿校的办学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而这一做法在永兴乡中心学校下辖的其他学校却起色不大。2007年,华坪县实行了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后的永兴乡中心学校领导提出了疑问:“难道集中办学只能在永兴寄宿校搞吗?”“我们的办学经验就只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吗?”经过反复酝酿后,认为走集中办学、勤工俭学创收养校之路是符合永兴实际的,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永兴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永兴乡中心学校提出了走集中办学的路子,这一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一师一校逐步撤并到村完小,将村完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逐步集中到永兴中心校和永兴寄宿校就读,条件成熟一家撤并一家。同时,通过采取征用、臵换等方式为永兴中心校、寄宿校和7所村完小解决勤工俭学基地共计28.1亩,为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求学生食堂不搞承包,每年挤出经费十多万元,聘请临时工担任炊事员,开办了9 个学生集体食堂,并号召全乡各个学校向永兴寄宿校学习,借鉴其宝贵经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勤工俭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使永兴寄宿校的办学经验得到推广和提升,真正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学得好”,为实现“两基”而努力奋斗。

永兴乡中心学校按照“抓重点工作(安全)不偏移,抓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不放松,抓亮点工作(勤工俭学)有突破”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思路,在永兴乡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收缩校点,继续深化勤工俭学工作。于2009年9月,顺利实现了每个村委会只保留一所完小的宏伟目标,开办了9个学生集体食堂,形成了每个学校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新局面。

在永兴乡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永兴乡中心学校审时度势,制定了《勤工俭学活动实施方案》、《控辍保学方案》。要求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在向永兴寄宿校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升,必须做到“五个好”,即:种好校地、养好猪、办好学生集体食堂、管好食堂经费、开好学生生活。各校便纷纷行动起来,把勤工俭学基地划分给各个班级和教职工,使全校师生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种植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白菜、青菜、连花白、萝卜、茄子、辣椒、南瓜、洋芋、红薯等疏菜及青饲料,保证了学生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同时剩饭剩菜、泔水和青饲料喂养肥猪。学校买的猪大多是架子猪,买来后喂上个把月即可宰杀,因此出栏快,循环快,永兴中心校、寄宿校每月杀4-5头,其他村完小每月杀1-2头,一年共累计宰杀120头左右,保证了对学生免费吃肉的按时供应,而且,学生吃的猪肉都是绿色食品,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了很好保障。学校千方百计降低伙食成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标准,每周让学生免费吃两餐肉,每餐保证两菜一汤,过节时还给学生免费会餐。学生只需交米,不用交一分菜钱,就可以在学校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永兴乡党委、政府果断决定,将学生的生活补助费由学生集体食堂统一支配使用,因为如果将每生每月仅有的50元(现为75元)生活补助费发给学生,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很可能一周内买零食就用完,如果领给学生家长,由于部分学生家庭贫困,家长不重视教育,加上少数民族嗜好喝酒,可能“三下五除二”就用完了,这样就会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不到实处,部分学生就又面临辍学了。将学生的生活补助费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更有利于开办学生集体食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更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有利于发挥更大的效益。资金集中起来后,学生集体食堂的经济实力雄厚了,可以让家庭极度贫困的学生免费就餐。目前,永兴乡所有学校享受免费就餐的学生有八十多人,这些学生不交一分钱,由学校统一配发免费就餐证,天天免费就餐。为了避免个别师德差的教师在经费管理中做手脚,中饱私囊,影响师生开展勤工俭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生活水平。永兴乡中心学校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食堂经费管理制度》和《学生“两免一补”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严禁学校挤占、挪用住校生生活补助费,各校食堂设立总务人员和出纳员,一人负责记账,一人负责经费收支,学生交的米和钱都开给收据,购买的一切物品和食品都必须两人在场,如果是销售者送到食堂的,必须有炊事员在场,并在票据上签字,如果在学校外面购买的,炊事员必须进行翻称,然后再在票据上签字。较大的支出,如买猪、买煤等必须还要有校长在场,并签字才生效。每月10日前,各校出纳人员必须将上月食堂经费(包括住校生生活补助费)的使用情况,到永兴乡中心学校办公室进行报账核销,中心学校总务主任严格按照审计制度进行审核,对票据不规范,开支不合理的一律不予核销。中心学校总务主任审核后,各校将上月食堂经费收支情况在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这样不但使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全部用到了实处,而且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给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明白,还了学校、校长和教师一个清白。

三、勤工俭学活动的效益

永兴乡中心学校从2007年在全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以来,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实践证明,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科学素养、发挥个性特长、发展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永兴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没有因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而滑坡,反而因为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而得到了养分,教育教学与勤工俭学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协调作用,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中有升,受到了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实现了校园经济和办学效益双丰收。开展勤工俭学既符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又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既育人,又创收,还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学校通过勤工俭学活动,走“产教结合,以产养校”之路,既改善了学生生活,又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某学生家长说:“我家有两个娃儿,大的一个读初中,由于食堂搞承包,每个星期要四五十元的生活费。小的一个在永兴乡中心学校读书,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办集体食堂,每个星期只需8—10元早点钱就够了,还是开展勤工俭学和学生集体食堂好啊!”就按这个家长说的那样,最保守的计算,如果食堂搞承包,每个学生每周至少40元生活费,而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学生集体食堂,每个学生每周只需10元早点钱,永兴乡中心学校每月就为家长节约120元,永兴乡现有住校学生一千多人,一年下来,就累计为学生家长节约生活费120余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啊!

2、社会效益: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生产和生存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学校把勤工俭学活动与劳动技术课有机结合起来,使勤工俭学活动成了学生的实用技术课,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种植蔬菜、瓜果等实用新技术带回了家,指导父母打粪坑(当地少数民族有不打粪坑的习俗),用粪水浇菜,种植出了新鲜可口的纯天然蔬菜,从而结束了当地少数民族无新鲜蔬菜吃的历史,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永兴乡小学之所以近十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0.01%以内,“两基”工作得到巩固提升,都是走集中办学、勤工俭学创收养校之路的结晶。

四、勤工俭学活动取得的经验 一个如此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使教育得到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省级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市级优秀学校,先后两次迎来“丽江市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永兴召开,先后两次迎来“华坪县养成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永兴召开,《小学养成良好习惯的实验研究》荣获华坪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十一年荣获县级表彰奖励,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拥护、社会的赞誉和同行的钦佩。取得这些成绩的成功经验是: 1、营造党重教、政抓教、民支教、师乐教的办学氛围。 2、打造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校长队伍。 3、构建为山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同心同德、团结拼博的教师队伍。

4、树立勤俭办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思想。

5、具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

6、树立食堂必须为学生(特别是为贫困学生)服务的意识。

7、形成不等、不靠、不要的自力更生做法。 8、建立一套完善的、过硬的经费管理和食堂管理制度。 9、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不懈耕耘乐何在,绘出宏图为明天。“怎样办出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是永兴乡中心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和永远的追求。如今的永兴乡中心学校,在校长李顺海的带领下,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聚众智,谋发展,共同描绘永兴教育的美好蓝图。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在永兴乡中心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山区特色学校”这面旗臶一定会绣得更大,举得更高,扛得更远。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走特色办学之路 办人民满意教育

以勤工俭学为突破口 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我的勤工俭学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艰苦创业之路

走红色之路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校本研修之路

走勤工俭学之路 办山区特色学校
《走勤工俭学之路 办山区特色学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