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免费 标题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点分析大全

第一章 出版概论

第一节 出版活动

(1)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复制并不是印刷 (2)我国最早使用“出版”的是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我国强调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方着重于“公之于众”。

(4)出版活动的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和发行。

(5)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6)进行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7)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

(8)出版活动的特征: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政治性和思想性;经济性和产业性。

(9)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结合起来的阶段。

(10)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

(11)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2)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13)出版活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1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第二节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1)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我国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XXX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伟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三节 出版物

(1)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中经过编辑加工、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而得以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三个要素。

(2)出版物的种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

(3)出版物的特殊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

(4)生产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利润率的巨大变化。

第四节 出版资源

(1)人才资源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同时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信息资源不是消耗型资源,而是再生型资源。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选题;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即使更新已有成果;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开发国外资源;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第五节 出版业

(1)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富有文化创意性;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事业与产业的有机统一。

(2)我国出版业: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

(3)出版单位:出版社、期刊社、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 (4)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编辑类、技术编辑类、校对类。 (5)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

①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②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

③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

④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

⑤分担编辑室内其它工作

(6)技术设计员和助理技术编辑的责职:

①技术设计元的主要职责,是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刷设计,或插图、制图工作

②助理技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刷设计或插图、制图工作。

(7)三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初校、二校工作。

(8)二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校对工作。

(9)编辑的主要职责是,

①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

②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

③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撰写书评、书讯。

④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10)技术编辑的主要职责:

①承担书稿,尤其是重要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工作。

②研究选择特殊书稿的设计方案。

③解决有关疑难问题,指导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元进行工作。 (11)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

①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②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③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④指导二级校对、三级校对进行工作。 (12)副编审的主要职责是:

①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和方案。

②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

③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

④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⑤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

⑥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或技术编辑学、校对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13)编审的主要职责是:

①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出版工作的建议和方案。

②制定选题计划和组稿计划,组织社会力量或有关编辑人员实施。

③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④必要时对重点书稿进行审查、加工。

⑤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14)副编审、编审履行复审或终审职责还须具有相应的行政职务,否则只能提出审稿意见,不能签发稿件。

第六节 出版学概述

(1)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而不是基础科学。 (3)出版学研究的总体任务,是在充分把握出版活动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出版活动规律。

(4)出版学研究的具体任务:研究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编辑、复制和发行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营销;研究出版物队伍的建设;研究出版业的管理和经营;研究中外出版历史。 (5)最早在文章中使用“出版学”的事中国人杨家骆。

第二章 编辑概论

第一节 编辑与编辑工作

(1)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2)完整的编辑过程: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

(3)期刊编辑过程中一般没有“签订出版合同”环节。

(4)编辑工作的特点: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

(5)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第二节 编辑人员

(1)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知识广博、博中求专)、职业素质(职业追求、职业敏感和职业作风)。

(2)编辑人员的能力: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编辑策划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

是否别处心裁,富有创新意识

是否熟悉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

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

(4)语言文字能力: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

(5)编辑人员的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关责任、宣传引导责任。 (6)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7)对正当的、合理的、健康的需求,尽可能给以充分满足。 (8)编辑是沟通读者与作者关系的桥梁。

(9)编辑的作者工作: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立作者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10)编辑的读者工作:调查读者、为读者服务和认真处理读者来信。

第三节 编辑学研究

(1)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1949年在广州出版的李次民所著《编辑学》。 (2)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编辑学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3)编辑学研究的任务:研究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研究编辑过程;研究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研究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研究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研究编辑历史。

第三章 出版历史知识

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1)由表意图简化为约定俗成的象形文字,是汉字产生过程中的重要质变。 (2)仓颉造字:《说文解字•叙》、《竹书纪年》、《世本•作篇》、《荀子•解蔽》。

(3)简牍相关: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渡的转折时期。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

(2)沈氏活版:《玉堂杂记》、《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泥板试印初编》。

(3)明崇祯十一年出现了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

(4)清朝最大的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的活动是乾隆年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主办人金简。

(5)中国古代制作活字的材料有泥、木、铜、锡和陶瓷。

(6)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全部采用铜活字排印,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7)饾版后人称作“木版水印”,配套技术为拱花。

第三节 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业务

(1)近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将古代ude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

(2)官刻是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3)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宰相冯道主持了《九经》的官刻。

(4)历代朝廷刻书的专门机构:国子监、元代秘书监的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以及太医院的广惠局,清代的武英殿。

(5)在南宋时期的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福建坊刻和蜀中坊刻。

第四节 古代的图书贸易

(1)《三辅黄图•明堂》 槐市 王莽

第五节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

(1)同文书局石印作品:《殿版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资治通鉴》、《佩文韵府》、《康熙字典》

(2)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上午印书馆

第六节近现代出版机构

(1)晚清政府地方官办书局:金陵书局、淮南官书局、江苏官书局、浙江官书局等

(2)京师同文馆翻译:丁X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

(3)三大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

(4)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由夏瑞芳等合资创办,1902年成立编译所,由张元济主持。

(5)商务印书馆出版业务种类:大量编印教科书;翻译西方文化名著;出版新式工具书;兴办各种期刊,包括《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6)中华书局由陆费逵等在上海创办,1913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7)世界书局成立于1917年,创办人沈知方。

(8)党领导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店、无产阶级书店、华兴书店、北方人民出版社。

(9)生活书店1932年7月由邹韬奋创办于上海。

(10)1948 香港 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七节近现代出版活动

(1)民国时期的资本形式:独资、合伙和股份制。

(2)商务印书馆的《辞源》、《四部丛书》;中华书局的《辞海》、《四部备要》

第八节近现代出版物

(1)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

(2)最早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木版雕印

(3)国民政府七联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正中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文通书局。

(4)《万有书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型综合丛书。

第四章 出版行政管理

第一节 出版行政管理概述

(1)出版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五市场,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2)出版行政管理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3)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其主管机关、业务范围,合并或者分立,出版新的报纸、期刊,或者报纸、期刊变更名称,均应依照新设立出版单位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等级手续。互联网出版单位若有这类变更事项,还应持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手续。

(4)期刊、报纸变更刊期,可由省级新闻出版局代行审批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但期刊、广播电视报纸变更为周刊(含周刊)以上刊期的,仍须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5)出版单位如有除(3)(4)之外的其他变更,应当经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申请变更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后,到原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6)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7)每逢但数年,图书出版社在自查年检的基础上,进行年检登记工作;每逢双数年,图书出版社在社领导主持下,自行检查总结工作。 (8)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五年

(9)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出版单位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的编辑、出版(技术编辑)、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1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

①凡新进入出版单位担任社长、总编辑或主编(均含副职)职务的人员,应当

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无的话,两年之内必须取得

②责任编辑必须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③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后的下一年度内通过相应级别考试

④新调入出版单位的在职非出版专业的,调入后的下一年度内,取得规定级别 (11)凡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违犯出版法规受到严厉惩处者和有刑事记录者,均不能申请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应聘在职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2天(72学时) (13)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持有证书的人员在首次登记之后,应每隔3年进行再次登记。

(14)缓登一年: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一年;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按要求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

(15)取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以上;有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

(16)取消资格且两年内不准参加考试: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考试期间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节 对出版单位业务活动的管理

(1)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由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2)出版管理宏观机制:预报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责任机制。

(3)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前期保障机制(按专业分工出书,坚持选题论证)、中期保障机制(稿件三审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设计编辑制度,设计方案三级审核制度,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读制度,印刷质量标准和委托书制度,图书书名页、中国标准书号和图书条码使用标准)、后期保障机制(杨树检查,出书后的评审制度)。

(4)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登记 (5)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是图书的正文、封面、扉页、前言、后记、目录、插图及说明文字。

(6)图书编校质量标准以差错率为依据。万分之一

(7)对内容不合格图书的行政处罚: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没收出版物及违法所得,按违法经营额的一定倍数处理罚款,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8)年新版图书品种有10%以上质量不合格的出版单位,必须进行停业整顿。 (9)一年之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由省级出版行政部门注销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且其三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10)重大选题备案范围:

①有关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文献选题

②有关党和国家曾任何现任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文章以及有关其生活和工作情况的选题。

③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选题

④集中介绍政府机构设置和党政领导干部情况的选题。 ⑤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选题。

⑥涉及我国国防建设及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战役、战斗、工作、生活和重要人物

的选题。

⑦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

⑧涉及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选题 ⑨涉及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其他上层统战对象的选题

⑩涉及前苏联、东欧以及其他兄弟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的选题。 11 涉及中国国界的各类地图的选题

12 设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图书的选题 13 大型古籍白话今译的许阿提(500万字以上) 14 引进版动画读物的选题

15 以单位名称、通讯地址为内容的各类名录的选题 (11)出现10的违规行为,立即停止出版发行

(12)出版人体美术和法规汇编等类型的图书需要履行特殊专项选题报批手续,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

(13)书号、刊号、版号不能互相替代使用;严禁买卖书号、刊号和版号 (14)出版单位发行其出版物前应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务院行政部门免费缴送出版物样本。

第四节 国家对出版物印刷复制活动的管理

(1)国家实行印刷经营许可制度。

(2)SID码使每个出版单位的每条生产线都具有一个SID码

第五节 国家关于出版物市场的管理规定

(1)出版物总发行条件:主营业务,发行员职业资格,发行设备、场所,企业注册资本,计算机管理条件和管理制度

(2)省级新闻出版局和全国性出版、发行行业协会,可以申请主办全国性的出版物订货、展销活动,并应至少提前6个月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3)音像制品出版单位举办音像制品订货会或者展销会,应当提前至少15日报举办地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节 对出版活动的保障及有关的奖惩措施

(1)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由省级以上出版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以招标或者其他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

(2)在教科书的价格上,实行“低价微利,亏损补贴”的政策;对出版发行教科书的储备资金季节性贷款给予保证;对教科书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政策。 (3)少数民族语言图书的书号使用数量不限,图书使用条码免收费用;设立资助该类图书出版的出版基金;适当调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社的专业分工;加强出版发行队伍的培训;建立全国民族文字出版重点选题规划审定委员会。 (4)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5)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实行优惠政策 (6)一本好书奖,中宣部 三年一次

(7)中国出版政府奖 新闻出版总署,三年一次

(8)中国优秀出版物奖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两年一次 (9)韬奋新人奖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议 三年一次

第五章 出版社经营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1)多出优质图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2)出版社经营的目标体系:社会效益;出书定位;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市场竞争与品牌地位;赢利能力;发展速度;人力资源开发

(3)获取经济效益的状况体现为赢利能力,通常以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利率等指标来表示。

(4)市场竞争地位的指标有发行总码洋、销售总收入、目标市场占有率、出书质量等级等。

(5)发展速度的指标:年出版量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出版规模扩大的水平、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水平、管理和技术能力优化的程度、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的程度等。

(6)人力资源开发的指标:各类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高水平专业人员的增加、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培训费用的投入、人员流动比例

(7)经营决策的步骤:确定目标,明确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方案,收集数据,方案评价和选优,实施和监控

(8)出版社的基本职能:领导职能、组织职能、计划职能、控制职能,他们的作用在于协调集体活动以实现出版社经营目标

(9)出版社管理按管理范围划分为:整体管理、具体环节管理和项目管理。 (10)按管理对象划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著作权事务管理、行政管理。

(11)出版社管理机制:目标管理、岗位责任管理、项目管理。

(12)目标管理的内容:确定目标管理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预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建立目标项目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组织目标管理的实施;对目标实施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并相应地予以奖惩。

(13)发行部门和校对部门以定量考核为主;财务、劳动人事、行政、后勤、信息资料部门以职能考核为主;编辑部门和出版部门定性和定量考核。

(14)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的计划、设计过程;项目的计划再审定过程;项目的出版实施过程;项目的控制分析过程;项目的结束总结过程;项目效益评估与结算。 (15)项目职能管理:项目的综合集成管理;项目的范围管理;项目的时间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沟通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的采购管理。

第二节 出版社计划管理

(1)出版社计划具有原创性、长期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2)与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周期相比,图书出版的周期要长得多。

(3)出版社计划的作用:优化出书结构;确定出书规模;全面整合营销;协调犬舍形同。

(4)计划是出版社管理的依据和前提。

(5)出版社的计划可以分为长期的(三五年)、年度的、季度的或月度的,年度出版计划是重点。

(6)出版社计划管理的内容:选题计划;出书计划;发稿计划;印制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

第三节 出版社财务管理

(1)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投资和剩余分配。 (3)增值税计算:

(4)营业税包括著作权贸易收入、广告收入、管理费收入、出租房产收入,税率5% (5)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原为33%,从2008年1月起改为25%。

(6)稿酬的个人所得税按每个人从每个品种图书所取得的稿酬的总收入为纳税基数计算;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暂减征 30%的税款 ①不超过4000,扣除800免税额 ②超过4000,扣除20%免税额

(7)城市建设税7%,教育费附加3% 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第四节 图书质量管理

(1)图书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与图书所在内容和编校质量有关,涉及图书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和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方面的表现;另一与图书的形式有关,涉及图书在整体设计、印制、材料等方面的表现。

(2)提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制度:选题集体论证制度;选题报请审核备案制度;三级审稿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出书后的评审制度。其他几项制度:特殊图书外伸制度;各学科交叉深度制度;专家通读及专项检查制度。

(3)社会监督机制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质量管理十分有效的途径,包括出版行业协会见图、社会团体监督、读者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第五节 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

(1)劳动聘用制度中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建立劳工关系意愿,聘用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工保护和工作条件,工作纪律,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 (2)岗位聘用制度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强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因岗用人、择优聘用。

(3)岗位聘用合同的内容:岗位名称,聘用期限,对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工作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劳动报酬,工作纪律,工作条件,变更合同的条件,

违约责任。

(4)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度的特点是将任职资格与用人单位的具体聘用分离。坚持科学的结构比例,有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职责要求。 (5)培训要坚持学以致用、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六节 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过程。

(2)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得主要功能:系统地存储和管理各种信息;有助于协调和控制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为经营管理的宏观决策服务;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机关内整理。

(3)现代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品、市场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第六章 出版物市场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概述

(1)广义的出版物市场是指出版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出版物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实现出版物商品交换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关系。

(2)出版物市场的基本关系是出版物商品供求关系,基本活动则是出版物商品交换活动。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和市场信息。

(3)出版物供求关系是出版物市场的基本矛盾。

(4)卖方市场的特征: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出版物供不应求;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产生刺激作用;供给价格弹性较小,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5)买方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过剩、出版物供过于求;交换价格下降,对生产产生抑制作用;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6)出版物商品井镇主要包括品种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宣传竞争和服务竞争。

(7)宣传竞争包括宣传力的竞争、宣传艺术的竞争和宣传速度的竞争,

第二节 出版物市场需求

(1)出版物市场需求的特征:无限扩展性、多样性、层次性、可诱导性、专指性、伸缩性、区域性、时效性。

(2)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人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与教育等方面。

第三节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1)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则是市场细分。

(2)市场细分的作用:有利于确立目标市场;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出版物个人市场的特征:需求结构复杂;购买力流动频繁;购买行为次数多。

(4)集体市场的特征:交易方式集中;购买力有波动;需求内容稳定、连续;决策者、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需求价格弹性小。

(5)市场吸引力取决于五种因素:现实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消费者;发行商。

(6)目标市场进入策略:无差异策略;差异策略;集中性策略。

(7)目标市场定位策略:强化定位;补缺定位;比较定位;首席定位;避强定位

第四节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1)消费者调查:需求状况;数量与结构;消费状况;对某个或某类出版单位的看法和评价。

(2)出版物市场调查包括消费者调查、市场环境调查、出版物调查、市场及国内政调查。

(3)市场调查的执行包括收集信息资料、处理信息资料、分析与综合信息资料、提交调查报告。

(4)调查报告包括的内容:序言部分(调查目的、过程和方法)、主体部分(针对调查目的和计划,阐述调查经过,分析情况,统计数据,做出适当结论,并提出看法和建设性意见)、附件部分。

(5)市场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包括消费者意向判断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德尔菲法。 (6)德尔菲法多用于指定长期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让各位专家独立作出判断,不相互沟通。

(7)定量预测的方法:需求弹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 (8)回归分析法根据相关因素可以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与非线性回归法。

第五节 市场营销策略

(1)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2)零渠道又称“直销”。

(3)出版物促销的方法包括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

(4)人员促销包括上门推销、展示推销、网点推销和服务推销。 (5)非人员促销包括广告促销、公关促销、营业推广。

第七章 著作权知识

第一节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

(1)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2)著作权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

(3)邻接权是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指作品的传播者就其穿破作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和投资而享有的权利。

(4)著作权的特征:无形(垄断性或排他性)、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和复制性。

(5)我国著作权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7)保护作品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是我国著作权法立法的两项根本原则。

(8)《伯尼尔公约》的基本原则:国民待遇、自动保护、独立性保护和最低保护原则。 (9)《世界版权公约》与伯尼尔公约的不同之处在于规定了“非自动保护原则”及其实施方式。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

(1)原始著作权主体:直接意义上的作者;视为作者的组织。

(2)继受著作权主体:著作权继承者和受遗赠者;著作权转让中的受让人;国家

(3)国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部门——国家版权局管理。 (4)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保护的原则:国籍原则、互惠原则和地域原则。 (5)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法享有著作权。 (6)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的成员国出版的,或则和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7)我国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作品种类: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

(8)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时事新闻;立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三节 著作权的内容

(1)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2)对于未发表的作品,作者可以任意修改。

(3)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全、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4)理解各项权利非常重要,考试中一定会有各种题目。

第四节 著作权的归属于保护期

(1)演绎作者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必须保护原作品的完整性,忠实于原著的主题、内容;在演绎作品中要指明原作者姓名;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应当事先取得原作者授权。 (2)汇编人应该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3)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创作者所有,但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4)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只有署名权。

(5)无限期保护适用于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6)作者有生之前加死后50年的保护期限适用于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财产权。 (7)首次发表后50年的保护期限适合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 (8)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适用首次发表50年的保护期限。

第五节 著作权限制

(1)著作权限制有三种方式: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 (2)合理使用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使用已发表作品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在作品中适当引用已发表作品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发表作品

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媒体已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

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而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发表作品

国际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适用已发表作品文化产品收藏单位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而复制本单位收藏的作品 免费表演已发表的作品

对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将中国作者已发表的汉语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3)法定许可须付酬,合理使用不必付酬。 (4)法定许可方式

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发表作品

报刊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

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作品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作品

(5)首次刊登作品的报纸或期刊无权不准其他报刊转载、摘编,只有著作权人才享有这项权利。

第六节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

(1)许可使用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仅仅是适用权的暂时转移。

(2)著作权转让,授权人取得的是所有权,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但一般是有时限的。

(3)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能将其获得的使用权再许可第三人适用。受让人则不仅自己可以使用作品,也可以将所获得的权利再转让给他人或许可第三人适用,并且无须取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

(4)被许可人取得的如果是非专有使用权,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只有取得专有使用权的被许可人才有权因专有使用权受到侵害而提起诉讼。转让则不同,任何受让人对侵犯其财产权利的侵权人均可提起侵权之诉。

(5)出版者在出版合同中与著作权人约定取得的专有出版权,即为专有许可使用权。

(6)著作权钻让合同必须包含下列内容:作品的名称;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转让价金;交付转让价金日起和方式;违约责任。

第七节 著作权的侵权与法律保护

(1)只须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①侵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发表

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歪曲、纂改他人作品 剽窃他人作品

②亲人著作权人财产权利的行为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使用作品,或者以改变、翻译、注释等方式适用作品

适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

未经电影作品等著作权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作品。 ③侵犯邻接权的行为

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办社设计

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录制其表演。 (2)承担民事责任应该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3)承担行政责任应该接受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的行政处罚,这类处罚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

(4)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5)著作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

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6)诉前临时措施包括诉前责令停止侵权和财产保全措施以及诉前证据保全措施。

第八节 出版单位与著作权

(1)付酬的原则:平等、公平、等价、协商一致的原则。 (2)版税率原创作品为3%~10%,演绎作品为1%~7%

标题总结_出版专业实务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1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中级基础)

出版专业考试专业基础复习6

出版专业基础——7著作权知识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串讲笔记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模拟试题(A卷)

版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免费 标题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免费 标题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