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8: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从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入手,谈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充分认识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要求我们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因为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只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上,全球性金融危机是1929年~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它严重地冲击着现行的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引起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战略性调整,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化之中。应对这场危机有两个问题特别引人注意:一是为了制止危机的蔓延,国际协调正在发挥作用。同时,各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应对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二是这场危机将引发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改革。这项改革不仅关系到当前,而且关系到未来。伴随着各国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在逐步上升,西方国家既期待中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又担心中国经济一旦率先复苏,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更加扩大。

在安全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毒品走私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传播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美国发动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国际安全中存在的严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阿以冲突已经持续了60多年,它对新世纪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安全热点和难点问题。

在对外交往上,大国关系决定国际关系的总体发展方向。美俄关系仍牵动全局,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以及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处处表现出美俄之间遏制与反遏制斗争的激烈。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

1 挫,明显加强与欧盟的协调及对欧盟的借重,美日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分歧也有所展现。中美关系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但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中欧关系尽管出现了一些麻烦和困难,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日本拉拢印度,渗透东南亚,强化周边海权。印度坐大南亚和印度洋,多方出击,左右逢源。大国地缘争夺更向太空延伸,太空竞争持续升温。

国际形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党的建设能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能不能带领人民在世界发展中走在时代前列,是对党的根本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开拓视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使本国的发展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广的空间,取得更大的优势。

2.中国正处在在新的历史起点向前迈进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更好地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当前,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国情的巨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不仅是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是人民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将出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都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我们党内的确存在不少不适应这种新要求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开放性发展的全新阶段,经济的调整与变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经受着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部需求持续收缩,进出口降幅较大,企业利润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内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突出。应当说,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既是一场经济挑战,也是一场政治挑战,在国家为刺激内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背景之下,党的建设与党的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胡

2 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开展对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挂牌监察,切实防止“项目上去了,干部倒下去了”的现象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党的建设对实现扩大内需目标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由于同时受国际国内环境和主观客观因素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艰巨。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发展就已经呈现这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对政治体制改革非常关注,而各种敌对势力、心怀叵测的人、别有用心的人,都会利用这一点企图把我们搞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预防、疏导和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及冲突,发展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检验着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

3.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个表述较之以往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更加全面了。在这一背景之下,《决定》对党的建设的现状作了一个“总体适应”、但也有“不适应”“不符合”的判断。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是进行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的起点,即起点于解决“不适应”的问题。

要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转变。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这个历史性转变,要求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乃至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加强党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变。因为这个转变,执政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虽然没有变也不会变,但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目标变了,代表群众利益的方式、联系群众的方式变了。共产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闭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又是一个深刻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提升执政理念和治理方式,如何吸收其他执政党的有益经验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适应党所处复杂情况的新环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党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都有根本不同,这些变化,要求党必须掌握领导国家建设和管理的新知识、新本领。二是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

3 主义经济条件下,要求党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适应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需要。《决定》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个新的说法。“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什么是科学?科学反映事物客观规律,也就是符合党的建设的规律。纵观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不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一是民心向背律。这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尽管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性质不同,但是其执政的基础都离不开人民大众。西方理论一般用“主权在民”的提法,我们的提法是“执政为民”。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二是法定程序律。执政活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正当的程序才能产生合法效力,规范化的政治过程才能产生公众接受的结果。执政党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施政,这是执政活动获得公信力的前提,也是获得长期社会支持和群众拥护的重要条件。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施政程序比较规范,运行比较稳定,并已形成制度;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其中有益的、合理的东西。可以说,依宪执政、依法施政也是共产党不可或缺的执政规律。三是能力适应律。一个政党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决于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其执政能力要能够适应外部复杂环境的挑战,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主要体现在内政外交等政策和决策是否正确,能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否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持社会稳定;其执政形象既体现在政绩上,也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特别是在政府中任职的党员的工作作风、道德水准、人格魅力上。可以说,执政能力建设、执政理论创新同样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科学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并用高度精炼和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内容非常丰富,视角非常新颖,立意非常高远。既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提升,也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1.“基本经验”的新探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以独特的视角,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首先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总结和运用党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历史经验受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从而得出的不同结论,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也是这样。大体上有总体概括和专题总结两大类:一类是总体概括,即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总的概括。我们党在一些关键时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都具有总体概括性质。例如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等。另一类是专题总结。即对执政党建设某个方面的具体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包括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能力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等等。但无论是总体概括还是专题总结,都要坚持

4 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正反比较的方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就是以此为新视角的。一是与以往历次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同,这次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或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从执政党建设切入的,着重分析的是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历史方位发生历史性转变后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二是这次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不是从执政党建设的某个单独的方面来总结,而是从执政党建设的全局来总结,涉及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领域,贯穿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实践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三是这次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的是新的发展起点、直面的是新的发展形势、呼应的是新的发展要求,着力解决执政党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要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等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例如苏共垮台丧权,日本自民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共产党垮台、印度国大党的经验教训、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经验教训等等。也有一些政党在长期执政中积累了治国理政的经验,如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执政效果明显、威信很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完全可以借鉴,这就打破了以往那种单纯借鉴共产党经验的片面性。下面稍微作点展开:

先总结苏共垮台丧权的历史教训。人们不会忘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派疯狂反扑,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紧急危难之际,千千万万工人、农民冒着生命危险,自动起来反击反动派,保卫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同样被颠覆的危险,却看不到人民群众起来反击,连上千万苏共党员对自己这个党将失去政权也是袖手旁观。总结这个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有着直接的警示作用。1989年3月,作为苏共掘墓人的叶利钦获得了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也就是说他是在选区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拥护下,击败了苏共的正式候选人,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他宣布退党后,又以压倒优势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从叶利钦的上台可以看到,苏共的党群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在苏联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问“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结果令人吃惊,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达85%。一个丧失了群众基础的执政党,其丧失政权也就不难理解了。据报道,在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其财产被没收的过程中,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在有关的历史档案中,也没有发现当时哪里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们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和州委,或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苏维埃俄罗斯报》的政论家谢尔盖曾写道:“由于种种神秘不解的原因,在俄罗斯工人群众之间,酝酿了一种信念,认为摧毁苏维埃制度并放弃与苏共的团结一致将对人们有利。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是一个千古之谜。目前没有谁给这个谜作了明确的解释。”其实,这个谜的谜底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苏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出了问题。从理论上讲,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但苏共在后来的党内生活中,则是特权横行,出现了一个高居于党员、群众之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如干部可以享受到特别发放的购货证,享受工资附加款,享受住房、交通工具、休养疗养的特殊待遇,享受不花钱的特殊服务。特别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现象愈加严重,机构臃肿、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党内开始形成了一个个“特权阶层”。这些人已不是当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对他们来说只是口头上说说的东西,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在他们头脑中已经淡薄。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

5 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而且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大肆侵吞国家财产。这些“特权阶层”一边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边却随意作出损害主人利益的决定;一边讲代表人民的利益,一边却用尽办法攫取小集团的利益;一边讲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部队,一边却是党内充斥昏庸保守、以权谋私的官僚。这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必将为人民群众所抛弃。苏共失去政权教训深刻。一向以人民利益为代表的苏共,为什么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跨越腐败的陷阱,特别是党内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割断了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苏共丧权的教训说明,党群关系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政治影响力。共产党执政的最大优势,在于党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使党的这个优势真正体现出来并不容易,如果没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作保证,就无法避免党和群众关系的日益疏远甚至断裂。

再探寻日本自民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原因。曾成功领导日本实现战后复兴并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建党以来的54年里,除1993年到1994年下野10个月外,基本上掌控着日本政权,成为世界范围内执政时间够长的大党老党之一。但在2009年8月3日,日本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执政党自民党败北,丧失了执政地位。自民党的这次大败绝非偶然,其中最层次的原因之一就是该党干部队伍世袭问题严重,阻碍了政治新人的流入,导致其政治机体不能与时俱进因而丧失人气。显然,这个问题就是日本自民党的致命伤。世袭政治对自民党及日本国家政治的危害日益突出。目前日本国会已经发展为“世袭的王国”。在众议院,世袭议员119人,约占478名议员的四分之一。其中自民党101人,约占该党众议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若将参议院包括在内,自民党众参两院议员38%是世袭;如果将范围缩小到小选区选出的议员,则比例更高达48%。这些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不少世袭议员生于东京,长于“温室”,缺乏历练,缺少对底层社会的深入了解,缺少对国内、国际大局的把握。结果是,自民党政治家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出现人才危机,最后导致丧失执政地位。

2.“六个坚持”的新概括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六个坚持”对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做了全面、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即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对这些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六个坚持”,贯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突出科学理论和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以牢固的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坚强的组织建设为依托,以优良的作风建设为支撑,以科学的制度建设作保障,既从广义的视角强调了党的建设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宗旨和核心价值等,也从狭义的角度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内容作了阐述,形成了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高度凝练而又非常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60年来在自身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既是对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又吸收了近年来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形成的新鲜经验,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提炼和提升。

3.“突出主线”的新提升

6

“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总结的是过去、立足的是现在、指向的是未来,既是对执政党建设实践规律性的认识,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在这一思路和这些基本原则中,最突出的提升是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求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四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更新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方式,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格局;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无疑是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也是我们从建党以来一直确认和坚持的标准。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检验党的执政成效的标准。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衡量党及党员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党及党员干部执政成效的重要标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一切主张、一切活动、一切执政行为都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来施展。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及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标准,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对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

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应抓住三方面:一是注意私德。古人认为,个人无私德便“无以立”,无公德则“不能群”。这是有道理的。党员干部要遵守包括家庭伦理道德在内的私人生活领域里的行为准则,决不能放纵自己。有些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放松了私德方面的修养,认为这是生活“小节”,以至于有的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低级趣味,沉弱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贪图享乐;有的在待人接物方面,对

7 上一套,对下另一套,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只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对老人不尊重,对配偶不敬,对子女不教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一些党员干部的私德形象不好,已经给党和政府造成不良影响,成为一个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二是遵守公德。党员干部公务繁忙,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一言一行都为群众所关注,都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社会公德也就成为其道德修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地遵守宪法所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国民公德,而且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广大人民群众也往往是从这些方面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道德乃至政治的评价与判断的。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关系中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能遵守,在道德的其它方面特别是在更高层次上也很难有好的表现。三是讲究职业道德。党员干部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具有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模范遵守各自所在行业的职业道德,敬业勤业,刻苦学习业务知识,认真承担职业责任,切实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另一方面,由于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所以尤其要严格遵守从政道德即“官德”。党员干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后者更为重要。党员干部的“官德”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具体行为规范是“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等八个方面。领导干部必须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职业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这样才能经受住权力关、名位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的考验,做合格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

三、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对于党的建设,毛泽东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次紧要关头,不但没有止步不前或者退回老路,更没有走上邪路,而是能够在惊涛骇浪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诞生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7000多万党员、领导着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政权、在全国执政60年的大党。建设这样一个党,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展开为:思想政治建设工程、党内民主建设工程、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基层基础建设工程、优良作风建设工程和反腐倡廉建设工程等六个方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把它更通俗地表述如下:

1.“健脑工程”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同志的头脑。强调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不断地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大贡献。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强调思想建党依然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邓小平同志就把解放思想看成是开动脑筋,即“肯动脑筋、想问题”。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又深化了一步,提出了解放思想就要“换脑筋”的命题。“脑筋”是什么?“脑筋”是“想”、“思考”、“设计”与“框架”、“框子”、“角度”的统一,即是“想”和“如何想”的统一。人之所以要“换脑筋”,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既成的“脑筋”里的框子。“换脑筋”与“开动脑筋”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仅要敢于动脑筋想问题,而且要善于动脑筋想问题;它不仅要独立思考,而且要创造性思考。解放思想之所以突出表现为“换脑筋”,就是因为“换脑筋”变换了思考的参考系,变换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8 不换脑筋,许多问题束手无策,“山重水复疑无路”;换了脑筋,办法就会更多,路子就会更广阔,“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及其所获得的实际成效,就是“换脑筋”的成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当时仍然存在的“左”的错误,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要求、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每一个重大改革步骤的推进,每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的实施,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生动地诠释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从“换脑筋”到“健脑工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换脑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健脑筋”。

2.“生命工程”

就是以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80多年来党内民主建设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沉痛教训。就经验来说:一是要认真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二是要切实落实好党员的民主权利;三是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除了上面这三条成功经验如果执行不好变成教训外,还有三条严重的教训:一是搞了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二是搞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三是不注意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可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是何等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党员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党内民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党员民主权利不断得到保障,党内政治生活走上了正常化轨道。但是党内民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实体上,党员权利缺乏保障,党内权力过于集中;在程序上,制度机制不健全。因此,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在实体上,一方面要保障和落实党员权利,这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核心,没有党员权利,党内民主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制约党内权力,党内权力缺乏规范和制约,党内民主必然遭到破坏。在程序上,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保障和落实党员权利、规范和制约党内权力的全过程,并在制度的具体化、可操作化、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3.“素质工程”

就是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通过各级干部来体现的,党的问题在确立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之后关键在干部,而干部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干部的素质。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

9 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来看,现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主要弊端仍然在于权力过分集中,而且对选人用人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问题缺少有效解决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民主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过程缺乏透明度,群众难以参与和监督,许多地方和部门不能严格执行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规定,以主要领导意见为主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因卖官受贿603万元而被判死缓,他就说过,他完全可以按照选拔干部的规定秩序走,但仍然可以做到想提拔谁就提拔谁。由此可见这个问题仍然非常严重。二是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没有规范化、法制化,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干部任免权之间的关系无法可依,党委不尊重人大任免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江苏省射阳县委提名刘平为县粮食局长,因其劣迹昭著,大部分人大常委都投了反对票致其未能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而落选,射阳县委却任命其为粮食局党组书记。对此,刘平竟得意洋洋地说:“人民不要,党要。”不久,刘平腐败问题东窗事发,被政法机关以受贿罪判刑14年,射阳县委的威信也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民主推荐范围不够宽广,基本上还是“官选官”而不是“民选官”。如河南省固始县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正科级干部,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镇长,基本都是当地官员和房地产老板的子弟,有关媒体抨击这是“官二代”子承父业当新官,并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河南,在全国各地也已相当普遍。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推荐的组织方式过于简单,民主推荐的程序公开度不够,民主考察参加人选的确定方法不够透明,民主考察的范围延伸不够等问题。

4.“强基工程”

就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党员和党组织是党的一个基本单元,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调动和整合党的党员资源和组织资源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从现实情况看,党员不像党员的现象依然存在,党组织活力不够、影响力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党员对党组织依存度下降的现象依然存在,抓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当前,各地在党员和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上也作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比如发动党员过“政治生日”,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让党员有归属感、荣誉感;开放各类党组织资源,用统筹共建的办法来引导党建要素的流动等。现在的关键是要在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力、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上多下功夫。

5.“固本工程”

就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优势就是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共产党“执政”,表面看来,反映的是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不管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马克思早就指出过,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党掌握了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这种特性就会反映到执政党身上。因此,要

10 防止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执政党就必须善于在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同时,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的检验。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经受住了执政考验,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长期执政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极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案件时有发生,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据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等等。在这些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居于核心地位,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党的作风建设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6.“反腐工程”

就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我认为,在“反腐工程”中,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问题,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法乱纪的泥坑,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许多都有权色交易从中作怪。

腐败官员大都生活作风不正派。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但确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沦为腐败分子,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新华网8月5日发布消息,中国核工业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被传涉案金额高达18亿元,已被立案审查;8月7日,首都机场原董事长李培英在山东省济南市被执行死刑;中国石化集团前总经理陈同海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从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落马高官大多存在生活作风问题。被查处的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都被纪委指控“生活腐化”。62岁的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因包养情妇而被指为“道德败坏”。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除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外,还涉嫌重婚犯罪。在腐败官员名录里,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是第一人。

腐败官员大都生活情趣不健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上疏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就是提醒后主应当远小人,尤其不应做他们的庇护者。然而,时至今日,远小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仍然尤为重要,千万别错进了小人“圈”。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进错了“圈”,被小人包围,那么他的生活情趣不可能健康。他可能被小人吹捧得晕头转向,也可能犹如一条任小人驱使的狗。举个例子:在震惊中外的江苏无锡“32亿元集资大骗局”中,有一个狗胆包天的经理谈根法。一次,他向朋友们吹自己和无锡市副市长丁浩兴的关系时,将丁看作一条狗,并以鄙夷的口气说:“我让他15分钟赶到这里,他不敢16分钟来”。朋友们对他的吹嘘将信将疑,谈根法随即打开手机,拨通了丁浩兴家里的电话。大伙对着手表计时,当指针指到14分半时,丁浩兴果然像狗一样听命而来。人们不禁要问:丁浩兴这个权倾一方的头儿,在老百姓眼里可谓名声显赫、八面威风,为什么在谈根法面前却像狗一样被吆来喝去呢?此中原因便是一个“贪”字。丁浩兴为了从谈根法口袋里讨几个钱,像狗见了骨头一样贪婪。人家给了你钱,把你当狗养着,你敢不乖乖地听命于人家吗?

11

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如果我们要认真严肃而不是敷衍了事地考察一个官员是否廉洁称职,除了在他的工作圈里搞民意测验外,不妨也顺便了解一下他“八小时之外”的交际圈、朋友圈和娱乐圈,看看他平素多与什么人交际来往,与哪些人呼朋唤友过从甚密,经常出入哪些娱乐场所,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比如说,他与夜总会的当红小姐熟稔无比,甚至有床第之欢,他和走私分子黑社会老大亲密无间,经常投桃报李,他与那些骤然暴富大发横财的不法商人称兄道弟,时不时“礼尚往来”,三天两头出入赌场、舞厅、高尔夫球场,不论到哪里都要先涮一涮、按一按、干一干,这样的官员,不查则已,一查准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是贪污受贿,就是贪赃枉法,不是以权谋私,就是弄权舞弊,而且还要加上一条生活糜烂、腐化堕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决不是一件小事,决不能认为只要工作上有成绩、有能力,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上有点问题没关系,它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而且关系到能否筑牢“反腐工程”的第一道堤坝和思想道德防线。

12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定稿)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工作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与党的纯洁性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作风建设 党建党委

新形势下改进和完善党管媒体的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