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本学期政治学习内容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奎文区南苑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师德学习内容

激情源于不断的挑战

—全国模范教师王艳芳事迹

垦利县西宋乡是全市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之一,在这里有一位扎根农村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勤奋工作,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就是垦利县西宋中学的王艳芳。

挑战跨学科教学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在工作的第一年就改行教初三物理,当年取得优异成绩。次年,校领导根据需要安排她教英语学科,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西宋中学第一个尝试分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2000-2004年连续5年全县第一名,02年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实现了西宋中学初三学生获国家奖为零的突破,03年在此类比赛中她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两个全国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及多个市级一等奖,被授予“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挑战落后班级

2004年9月,在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她担任了全县倒数第一的毕业班教学。为了重树学生的信心,她毅然用半年的时间以新的方式上完了初中三年的全部教材,中考时由全县倒数赶到了中游水平。学生李新敏在全县组织的创新竞赛中成为本校初四唯一进入全县前200名的学生。06年初,为了扭转05级学生英语倒数第一的局面,学校又安排刚休完产假的她担负起这一教学任务。面对困难和压力她没有低头,而是深入分析学生现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鼓舞他们学习的热情。接手一年后,这两个班的成绩一跃成为全县第一名。在4月的创新能力竞赛、7月的期末质量调研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再次稳居全县第一名,实现了三连冠。她说,“教学不是为了拿几个名次,关键是自己能否感受到劳动付出所带来的快乐。”

挑战班主任工作

当任课教师时,她从没有间断过的就是做学生思想工作。但她还是坚信当班主任才是对一个教师最好的锻炼,所以,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成为她的最大目标。07年她迎来了一次的全新的班主任工作挑战,但接手不久,班里就出现了混乱苗头。

面对这种现象,她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资料,她意识到教师应该做到最起码的尊重,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抱着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的态度,抽出时间单独和每个学生面对面地坐着谈心,听他们的感受,而且写了一封长达6千字的书信和全班学生沟通,实行了班级精细化管理。渐渐地,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调皮的孩子慢慢喜欢上了学习,懒散的学生学会了自我严格要求,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增强,整个班集体渐渐变成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挑战教育科研

在消息闭塞的农村中学,教育科研似乎是一块无人问津的禁地,但这没有阻止她前进的脚步。她抓住机遇,加强读书学习的同时,学会了反思积累。2002年她在垦利县精品课评选中以一等奖脱颖而出。2004年在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中又夺得一等奖,打破了西宋中学在市优质课中落后的历史。几年来她的教案、讲学稿、课件、教学反思、读书随笔、课外活动论文等均获县一等奖,多次在全县巡回展示公开课。2007年被评为垦利县“首届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08年她成立了西宋中学第一个课题组,申报了“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年在东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被确定为“东营市英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

十几年农村生活的磨砺使她更加坚强,经历多次挑战,让她成就了农村孩子也能成才的梦想,认识到了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体验成长。2008年她入选为“东营市师德巡回报告团成

员”,先后获得“垦利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垦利县十佳青年教师”、“东营市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等

大 爱 无 边

——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任兰英事迹

在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有这样一位闻名全区的女老师:她热爱工作,把三尺讲台当成人生最大的舞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干就是17年;她疼爱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扎根基层,兢兢业业,辛勤培养了无数的世纪英才;她喜爱教育,把推进教学教研改革作为毕生的追求,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在多个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中成绩卓著,很多方面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先进行列。

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先进个人——任兰英。

(一)从事教育事业,是我今生最正确的选择

任兰英:是命运选择了我,把我送上了三尺讲台,但是扎根基层教育是我的选择,无怨无悔的选择。

今年37岁的任兰英出生在东营市广饶县西刘桥乡,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任兰英在家排行老大。小时候的她性格内向、腼腆,见人说话就脸红,登上讲台,为人师表,这样的想法从来没有在任兰英的脑海里闪动过,所以1989年当她中考时,五个志愿中最后一个才填写的东营师范。可就是这最后的志愿却成就了一个全新的任兰英,也揭开了她人生新的篇章。

既然命运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那就好好学习,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在东营师范期间,任兰英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科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努力锤炼为人师的本领,很快在学校崭露头角,成为学生会的骨干成员,以及各类活动的弄潮儿,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1992年7月,任兰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顶着各种耀眼的光环,带着父老乡亲各种不解的目光,拒绝了留在城区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东营区最艰苦的学校去。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最贫瘠的土地上撒播文明的种子,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最实际也最直接的贡献。

然而她最初分配的学校——东营区西范乡中心小学——条件的恶劣还是让任兰英始料不及的。1992年的那个夏天,对任兰英来说是永生难忘的。她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因为耽误了接站的车辆,她费了好大劲到处打听,却怎么也搞不清这所小学的具体位置,只知道好像是从东营往南、再往西、再往南„„她从家在油郭乡的同学家借了一辆自行车,颠簸了一上午,到处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那所小学。踏进校园,她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坑坑洼洼的路面,低矮破旧的瓦房,杂草丛生、柽柳遍地的校园,还有一群教师不像教师、百姓不像百姓的人投来的满含怀疑的目光。矗立在校门口的一根弯曲的朽木,挂着似乎上世纪60年代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上课钟,仿佛一个巨大的问号,直插苍穹,在拷问任兰英善感的心灵:你准备好了吗?

当时的西范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32个行政村,村村都是经济空壳村,有的村庄甚至连电也没通上,被戏称为东营区的“小西藏”,教学条件的简陋无法想象。那时的西范小学只有8个教学班,13位老师。学校没有食堂,没有自来水,更不用说电话了。教师大部分是民师,放了学就回家种地去了,包括任兰英在内有4位住宿的教师,做饭要共用一个蜂窝煤炉,如果因雨雪天耽误了集日,买青菜就成了大问题。因为离家很远,不通公交车,任兰英很少回家,有时候诺大一个校园就剩下她自己一个人,经常被风雨声、野狗野猫叫声或者各种莫名其妙的声音吓醒。为了给自己壮胆,晚上睡觉时,她就把广播室的大喇叭放在床头,开着开关,以备不时之需。

“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呆在这里吗?”任兰英不是没有动摇过,一想到以后自己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工作、生活一辈子,她也有过一段时间的踌躇,促使她最终下决心留下来、干下去的是她的学生。为了脚下这块土地不再重新耕织着无知和愚昧,不再重复着萧瑟和落后,我

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既然来到了这里,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任兰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真正走上讲坛,任兰英才发现,这块讲台,不止三尺。第一堂正式课,是任兰英永生难忘的记忆。师范毕业时,她曾经在东营区实验小学实习过,凭着在学校里扎实的积淀和努力的学习,任兰英获得了那一年的优秀实习生。但是当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真正面对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任兰英仍然是紧张的、忐忑的。是那些淳朴、可爱的学生,他们信任的目光、对知识渴求的眼神给了任兰英无限的鼓励,支持着她顺利地上完了人生的第一堂正式课。

1992年,任兰英是一年级的包班教师。所谓包班就是一个班的全部课程都由她自己来承担。白天一节接一节的上课,课间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晚上批改作业、备课直到深夜甚至凌晨。很快,任兰英就患上了教师的职业病——咽炎。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任兰英拜老教师为师,虚心求教,经常听老教师的课,或者邀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然后让他们评点自己组织教学和课堂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凭着一股子韧劲、一股子干劲、一股子钻劲,任兰英的课堂教学水平飞速提高,很快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农村教学有很多不利因素。麦收、秋收农忙的时候,家长中午忙得顾不上孩子,任兰英就把孩子们留在学校里,中午给孩子们做饭,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午休,她还自告奋勇把学生的午休管理全包下来,每天中午在各个教室之间巡回护导。下午放学,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她就主动留下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一年的期末统考,任兰英包的班所有统考科目成绩均列全乡第一名,在全区也是名列前茅。

第二年,任兰英仍然是包一年级的班,但报名人数从23个学生猛增到42人。有一个学生离规定上学年龄还差5个月,但是家长非要把孩子送进任兰英的班级不可,家长还特意买了一袋冰糖,坐在任兰英的宿舍门口,一整天不离开,校长过来劝家长,家长说:“俺就是认准任老师了,把孩子交到她手里俺放心!”任兰英听到这位家长的一席话,感动得热泪盈眶。校长拍拍她的肩膀,轻声问道:“还走吗?”

任兰英大声回答道:“不走了,这辈子都不离开教育事业了!”

(二)终生努力学习,是优秀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任兰英:既然要当老师,就要当最好的老师。

“不走了,这辈子都不离开教育事业了!”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成为任兰英的从教宣言。为了履行这个承诺,17年来,她心无旁骛,一心扑在教学教研上。“既然要当老师,就要当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任兰英甩开膀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学的研究中。她深深意识到,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社会瞬息万变,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教师,仅仅有扎根教育的决心、奉献教育的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注重积累,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东营师范毕业后,任兰英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先后通过函授、自学的方式获得了大专、大学学历,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任兰英非常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每次外出学习,她总是坐到第一排,生怕漏听专家的一句话。课间休息时间她也从不闲着,跑上讲台,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面对面请教。有一次居然问得专家做出这样的回答:“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任兰英的女儿刚五个月大时,有一个到潍坊学习培训的机会,学校领导试探着问她能不能去,结果任兰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带上孩子和婆婆坐上了去潍坊的长途车,婆婆的食宿费用自己全由承担。1995年,东营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到北师大学习,任兰英也在其中。因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道路被雨水冲垮,连人带车被困在路上好几个钟头。等到达北师大时,培训早已开始,任兰英顾不上办理住宿手续,直奔培训地点。课间休息时候,她一个劲地央求专家补课,态度诚恳而急切。专家被任兰英如痴如醉的求学精神所打动,详细地给她补上了落下的培训课程。那一次培训,任兰英成为授课专家印象最为深刻的学员,在结业典礼上多次提及,成为东营区教育界一段佳话。根深方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任兰英每次外出学习都能满

载而归。她非常注重学以致用,将学习培训中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色。她多次执教市、区级公开课,深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她把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形成理论文章,多次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三)成为专家学者,是优秀教师毕生的追求

任兰英:教学科研就像种植试验田,试验田种植的是学生的未来,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教学科研任务。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开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1994年,也就是任兰英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学校领导将“小学语文整体能力发展”和“珠算式心算”两项教改项目同时交给任兰英负责。这是两个全新的课题,当时全国范围内涉及这两个领域的也不多,对于她这个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而言,可以说是“老虎啃天,没处下口”。但是面对困难,任兰英丝毫没有退缩,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数不清多少个星期天,她到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如饥似渴地汲取相关专业知识。数不清多少个夜晚,她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后撰写成研究报告,然后通过教学实践验证相互印证。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小学语文整体能力发展”和“珠算式心算”两项教改项目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任兰英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先进个人”,她所在的东营区西范小学也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先进单位”。为推广教育改革成果,东营区教育局任兰英指定为专业培训教师,对全区教师进行了培训。胜利油田、东营市各县区的兄弟学校也纷纷来到东营区西范小学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参观学习,并邀请任兰英到他们学校传授先进教学经验。几年来,任兰英先后参与了《大量读写,双轨运行》、《五段式作文》、《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探索》等重点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分别获得了国家级

一、二等奖和山东省一等奖。目前,任兰英正带领老师们研究国家级重点课题《文明礼仪教育》,已编出一套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在全校正式使用,即将予以推广。

在2007年全国德育课题年会上,任兰英被评为 “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同时,她带领的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的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位教师获得“国家级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五位教师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成果

一、二等奖,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也被评为“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实验校”。在 2008年全国德育课题年会上,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又获得“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实验校”的殊荣。“教学搞不通,去找任兰英”,已经成为东营区教育界的口头禅。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学前班本学期学习内容(版)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本学期政治学习内容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本学期政治学习内容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