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上25教案2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4: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引发学生对自己读书目的的思考。

【课题落实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还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教给学生“找相关句子,抓重点词”的读书方法,从而迁移至课外的自我学习当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齐读课题。 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话。

他是怎么说的?那就请你清晰坚定地说—— 他又是怎么说的?你就铿锵有力地说——

2、导入新课

师:好啊!了不起的志向,了不起的抱负!那么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远大的志向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品读“中华不振”

1、师:我们读书应该从课题开始研究。(在中华崛起的下方用红笔标上三角号)文中有一词与“中华崛起”正好相反,快速地读课文,找到这个词。(生自由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师:书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这个词的意思,用笔划一划,记住: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地方,尽量把课文读完,联系起来考虑。

学生自由思考研读。(教师巡视。)

师: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这些想法碰撞起来,能产生很多的火花。划下来了吗?(走近一学生)你划的是哪一处?能读给大家听吗?手指向另一位学生:你画的又是哪些?你呢?(请三名孩子)

2、举例研讨,教给读书方法。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板书:找相关句)那么这些句子和“中华不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很好的读书的方法就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去细细的品味,把这些词读到心里去。(板书:抓关键词)比如说我们从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中感受到“中华不振”。

出示:“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玩啊!”

“为什么?”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了可糟了。没地方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师:看哪位聪明的孩子能抓住关键词说一说中华怎么不振的。

“外国的租界地” “没地方说理去” “叹了一口气”

教师评价语言:①这就是很好的语文学习,学习就是把不会的学明白了。瞧,你马上掌握了这个方法,真棒!

②抓住关键词说自己的理解,太好了。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③又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指导朗读对话。

①导读“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就糟了,没处说理去!”(点击本句变为红色)

师:谁注意到了这个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这个感叹号你读出了什么? 我们说言为心声,你能读懂伯父此时的心情吗?

引导学生抓住“!”体会伯父此时的心情:无奈,愤怒,沉重„„ 师:是啊!伯父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为在自己的国土却没处说理而无奈,为身为中国人却不能在自己的国土挺直腰杆而心情沉重,更为身处自己的国土却不得不任由洋人而充满愤怒,但又能怎么样呢?只有无奈的叹气,只能无奈的叹气!这都是因为——生(中华不振!)(师:是的,中华不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心情沉重的词:用红笔在“中华不振”边上加粗粗的一笔“!”)

②孩子们,请和同桌合作读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 师:刚刚我们除了找相关句,抓关键词来体会,还关注到了(手指着黑板的“!”——生:标点符号)(师板书:关注标点)是的,别小瞧那小小的符号,它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的内容。

师:原来读书还有这么多学问呢!(板书:方法)现在就运用你新学的方法,去仔细品读你画出的相关句,你还从哪里读出了“中华不振!”

3、再悟“中华不振”。

①生自学品读,教师巡视及时评点表扬:——同学把重点的词圈起来,并且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②学生交流。 预设:

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抓住“闯”体会:在中国自己的国土上,进入中国自己的地方却要用闯,感受到中华不振。一个“闯”字,一个“背”字,让我们知道了租界是不允许中国人轻易入内的地方,这可是中国人自己的土地啊!)

2、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抓住“大不相同”幻灯片展示比较租界外的中国人穷困的生活,教师激情描述:孩子们,这就是大不相同,这又何止大不相同,根本就是天差地别,租界是热闹繁华的,但却是外国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这些繁华、这样的热闹却与中国人无关,这就是——手指“中华不振”生读,教师再次加上红红的“!”(此片段幻灯展示)

3、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抓住衣衫褴褛,得意扬扬这一对比描写,体会妇女的可怜,洋人的可恨 师:什么是“得意扬扬”?你什么时候才会得意扬扬?可是这个可恨的洋人犯下的却是滔天的大罪,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啊,就这样惨死在他的车轮之下,他还能这样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4、(此处幻灯展示)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①抓住“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我们把这几个字放大,再读读句子,你又有什么体会?

② 试想一下,被轧死的亲人可能是妇女的什么人?

被轧死的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抱着孩子冰冷的尸体,她心如刀绞。可怜的她原指望„„(学生接读)

被轧死的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想着早上才和丈夫分别的情景,她泣不成声,无助的她原指望„„

被轧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看着再也不能苏醒的母亲,她悲痛欲绝,唯一的一丝希望是中国的巡警能„„谁知„„不但不„„反而„„

③ 目睹此情此景,围观的中国人,他们做了什么?

(抓住紧握着拳头,谁又敢怎么样,只能劝劝,体会围观的中国人的愤怒和无奈。 师:这就是租界,一个中国人有理没处说的地方,一个中国人没有权利,没有生命保障的地方,一个充满中国人血泪和耻辱的地方。可这,原本是中国的土地啊!这一切都是因为——生读:中华不振!(教师再加“!”)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惨况,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生交流)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光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

(如果时间有限,直接引导:你们的表情告诉了我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就让你们的朗读告诉我,告诉大家,你想说的,你想做的!) 师生配乐朗读大屏幕上的课文。

4、联系实际,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师:这就是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有口难言、有冤难诉的租界!而这样的租界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又何止于沈阳这一处呢,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布着几十个这样的人间地狱。(投影出示各地租界的事例介绍。教师配乐朗读。)

师: 这就是中华不振啊!

三、思考“中华不振”

师:(短暂的沉默)亲眼目睹中国妇女任由洋人欺侮,中国巡警奴颜卑膝,围观的中国人感怒不感言,少年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伯父那句话的含义。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同学们,请你们代少年周恩来说出心中的想法。请动笔写下来!

师:我们的心和少年周恩来一起颤抖,用笔写下了心中的愤慨,现在可以宣泄出来——

师:少年周恩来就是这样想的。你的优点是会借鉴书上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在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补充自己写的内容。

师(插话):“义愤填膺”这个词用的太好了,让我们资源共享。(板书在黑板上:义愤填膺)——你继续表达。

师:这个词我也要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欺人太甚)继续说

师:(鼓掌)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就是你们的创造。任何表扬的话语都没有光彩,只想再听一遍你写的话。

师:就在你们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同时,我也写了一段话表达周恩来的心声。(课件出示)

师:掌声是肯定,掌声是鼓励。你们肯定的是什么。

师:好,评论家的水平。学习语文就是应该把心中的感受用精彩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立志“中华要振”

1、创设情景读。

师:(引读)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师:有的说——(手指一名同学)生:为明理而读书。 ······(过程略)

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发言。指着学生:恩来,你来回答。

师:好,你的回答这样清晰而坚定。(指另一位同学)恩来,请回答。 师:(点点头,自言自语)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竟有如此的抱负,(睁大眼睛,又追问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师:好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的回答这样铿锵有力。对着全班同学: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让我们一起铿锵有力地说——

师:我的小恩来们,我知道你们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了,那就是——“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师:(慷慨激昂地)说得好!说的好!中华要振啊!(板书)

2、拓展升华情

师: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周恩来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幻灯展示,教师激情描述。

师:正因为周恩来从少年起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有了奋斗的动力,才成就了他卓越的一生。现在的我们正处在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年纪,此时的你心里有什么志向吗,你又为什么而读书呢?

五、展望中国必振!

同学们,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有这么几句名言(幻灯展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老师相信有了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的中华必定振兴!(板书:中华必振!)让我们齐诵。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作业

1、课后阅读《大地的儿子》或《大无大有周恩来》,继续了解周恩来。

2、请为周恩来写一篇从租界回来后的日记,记述在租界的见闻,并将自己沉思的内容写下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方法: 中华不振!!!

找相关句 中华要振!

抓关键词 中华必振!

关注标点

25教案

25 窃读记 教案2

四上25课教案

四上猫教案

四上法制教案

四上书法教案

四上电脑课教案

四上信息技术教案

四上复习教案

四上生命安全教案

四上25教案2
《四上25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