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25的倍数特征(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04:3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235倍数特征教案

2、

3、5的倍数特征

第一课时

2、5的倍数特征

课时目标

1、经历探究

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2、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认识并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特征。

2、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2,5的倍数,在对比所有2的倍数特征后得出2的倍数的个都是0,2,4,6,8。而5的倍数个位都是0或5。 教学难点

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突破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2,5的倍数特征,只看一个数的个位,如果一个数的个位是0、

2、

4、

6、8一定是2的倍数;而一个数的个位是0或5,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 教法

组织学生通过找2,5的倍数,在交流观察个位上的数的特征基础上,总结2,5的倍数特征。 学法

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在合作中找规律,在集体交流中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从而掌握新知。 教学准备 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

14、

17、

36、8

4、95中找出2的倍数?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特征》。

二、新授

1、探究2的倍数特征。

(1) 小组交流汇报前置学习

一、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把它圈起来,再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 分小组汇报展示,至少两人汇报,一人说一人写。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质疑。

(3) 学生观察思考:个位上是0、

2、

4、

6、8都是2的倍数。能举例验证吗?

(4)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代表汇报。

2、认识偶数和奇数

(1) 交流回答刚才找2的倍数用什么方法? (2) 这样找下去,你们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呢? (3) 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后,草稿本上动手写一写,在小组内交流得出结论:2的倍数有无数个。 (4) 观察刚才找到的2的倍数,看看发现什么?(

2、

4、

6、

8、10„„)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双数”。

(5) 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双数”这个名字外,它还有一个数学上的名字叫“偶数”。生活中的“单数”数学上的名字叫“奇数”。

(6) 小组讨论归纳偶数定义,奇数的定义交流汇报(强调0也是偶数。)

(7) )学生归纳小结: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叫偶数,如:

2、

4、

6、

8、10,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叫奇数,如:

1、

3、

5、

7、9„„。

(8) 同桌合作完成试一试: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人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9)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第8页练习二第三题小组交流、汇报。

3、探究5的倍数特征 (1) 分小组交流汇报前置学习

二、利用刚才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找一找5的倍数特征。

(2) 分小组汇报展示,至少两人汇报,一人说一人写。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质疑。

(3) 通过交流汇报学生总结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和5的数是5的倍数。

(4) 小组内互相举例验证,最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课堂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3、小组内交流总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它们是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特征

偶数:是2的倍数,如:

2、

4、

6、

8、10„„(0也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如:

3、

5、

7、9„„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

2、

4、

6、8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

推荐第2篇:2,5倍数的特征

2、5的倍数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

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5=100

140÷7=20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找出下面两个数的倍数?你是怎么判断的?

2的倍数

5的倍数

二、探究新课

1、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2、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

4、

6、8的数是2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100

10 5的倍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倍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提升

用0、

5、8这3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有因数2的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有因数5的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的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

4、

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推荐第3篇:7的倍数的特征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常用的方法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再找到一个其他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合数。这里就用到了

2、

3、

5、

7、

11、13等数倍数的特征。学生在课本中学习了

2、

3、5的倍数特征,我查找了其它一些自然数的倍数特征,仅供参考。

7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

11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奇位数字之和与偶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11的倍数检验法也可用上述检查7的「割尾法」处理!过程唯一不同的是:倍数不是2而是1。

13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如果和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如果和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3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加、验和」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1)1与0的特性:

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即对于任何整数a,总有1|a.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a≠0,a为整数,则a|0.(2)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

2、

4、6或8,则这个数能被2整除。(3)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3整除。 (4) 若一个整数的末尾两位数能被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4整除。 (5)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或5,则这个数能被5整除。 (6)若一个整数能被2和3整除,则这个数能被6整除。

(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余类推。 (8)若一个整数的未尾三位数能被8整除,则这个数能被8整除。 (9)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 (10)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

(11)若一个整数的奇位数字之和与偶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11的倍数检验法也可用上述检查7的「割尾法」处理!过程唯一不同的是:倍数不是2而是1!

(12)若一个整数能被3和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2整除。

(13)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如果差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3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加、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14)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15)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19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9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9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加、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16)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3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7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7整除。 (17)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7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9整除。 (18)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5倍的隔出数的差能被23(或2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23整除

推荐第4篇: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1.

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

2、

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2.本节课内容简介:

教材把课题确定为“探索活动

(二)”,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

2、5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教材利用100以内的数表来研究,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特征,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去研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但都无法发现规律。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作一定的提示:“将3的倍数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观察呢?”以帮助学生逐步发现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这个规律对三位数是否成立?”的问题,促使学生能自己找几个三位数来验证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练习与学习评价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判断100以内的3的倍数。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课程改革四年的时间,已经养成了动脑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材料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与研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能把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问题的研究。当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来临时,学生的表现一般是群情激昂,对数学问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与研究能力。

备课思路: 1.借助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基础,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猜测。

2.利用100以内的数表,在猜测的基础上,研究并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

3.通过直观学具的操作,进一步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4.引导学生验证发现的规律。

5.在练习的基础上,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去研究9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提出数学问题。

(一)按要求组数。

1.用3,4,5三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1)组成2的倍数。

(2)组成5的倍数。

2.学生用语言描述2,5的倍数的特征。

一点想法:

这个过程,比教材的要求要稍微高一点,教材上的要求一般是在100以内的数种研究2,5,3的倍数,这里面有一个考虑,拓展到三位数中来复习旧的知识,使复习起到桥梁的作用,进一步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提出问题。

1.能不能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2.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索数学问题。

(一)对学生猜想问题的处理。

1.

进行猜想。

(1)学生面对问题进行猜想。 (2)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

2.探索猜想。

(1)学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2)学生举例子:比如453,543。

(3)学生如果出现345或354等例子,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不用多加评论,作为后续的学习内容。

(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得出猜想结论的成立,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3.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1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

②16个位上的数字是6,但是不是3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4)让学生对猜想的结论不成立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但是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一个结论。

(二)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问题冲突: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我们要聪明的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

2.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100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100以内数表,如下图)

3.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倾听着,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困惑。

(2)学生发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4.教师引领。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新的思考点: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5.得出结论。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6.验证结论。

(1)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2)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

①回到我们课始的问题,用学生写出的345或354等例子进行验证,

②写一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3)完成课本第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三:拓展与延伸

(一)回顾与反思

(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思考过程,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2)回顾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再次进行整理与归纳。

(二)完成实践活动

1.猜想并验证9的倍数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上几个问题分层次展开研究。

(2)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

特别说明: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在课内完成不了,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研究,一定让学生经历涂、画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推荐第5篇:253倍数特征教案

六、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2、

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2、

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

2、

3、5的倍数;理解技术、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00数以内

2、

3、5的倍数;会求质数与合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解质因数。

教材简析:

信息窗口1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

2、

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

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 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

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信息窗口2的内容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信息窗选取了体操表演这一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数论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在前面学习了

2、

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课时安排:

信息窗1——

2、

3、5倍数的特征

2课时

信息窗2——质数与合数

2课时

整理复习

1课时

教学措施:

1、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2、鼓励学生探究策略的多样化。

3、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4、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第一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

2、5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2、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

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明白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

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

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 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

6、

8、20、

14、98等) 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

2、

4、

6、8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

2、

4、

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 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 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

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 研究特征。

三、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 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

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

5的倍数

3. 按要求组数。

0、

6、

9、7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

1、

2、

4、

6、8.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5.奇数 偶数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数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

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尝试探究

1. 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

3、

6、9的数是3的倍数

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

13、

16、

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

3、

6、9就不是3的倍数,而

24、

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2. 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④师引导: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有什么规律? ⑤学生思考交流:

“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问:另外的呢?

每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

2、

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要学生自觉的去探讨

4、

6、9„„的特征)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推荐第6篇:3、3的倍数特征

省锡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

五下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主备:顾欣莹

研讨时间: 2016 年 2 月 26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

5、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36页练习五第8~10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计数器,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三只小青蛙在玩跳格子游戏。

提问:第一只青蛙要跳到2的倍数,第二只要跳到5的倍数的格子,它们分别该怎么跳呢?

生:第一只可以跳到

24、

52、60、8

6、50、

28、30.第二只可以跳到

25、60、7

5、50、30.(回答比较慢的)师1:你是怎么知道的?

(回答比较快的)师2:你是如何又快又准的找到这些数的呢?

生: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

2、

4、

6、8或0.5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5或者0.师:第三只小青蛙要跳到3的倍数,该怎么跳?你说。生1:(选择反映比较慢的同学)有 生2:说错的 生3:流利的回答

师预设1:你怎么说的这么慢啊?

师预设2:找3的倍数怎么没有像找2和5的倍数那样顺呢?

师预设3: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其他同学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探究来的?

2、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发现

1、寻找方法

提问: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的吗?(课前复习) 学生回答:圈数 观察 举例验证 归纳总结

2、圈数验证

(1)圈出3的倍数

师:探究3的倍数能否也用这个方法呢?请同学们拿出百数表,在百数表中把3的倍数都圈出来。

学生独立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

交流、课件呈现百数表里3的倍数,有错的改正。 (2)探索特征

提问:观察这些3的倍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省锡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

五下第三单元

预设1:竖着看个位上

3、

6、9。师(1):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 师(1):看大家辩论的这么激烈,归结成一个问题:我们还能像判断2和5的倍数那样,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3的倍数吗?从个位上看不出3的倍数的特征,该怎么办? 启发(1):既然不能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来推测3的倍数,那么我们能否从其他角度来考虑3的倍数的特征呢? 预设2: 生:(1)斜着看,个位1,2,3,4,5,6,7,8,9都有。

(2)每个数加9都是下一个数。

(3)斜着排列。 师(2):这些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3的倍数吗? 启发(2):那我们能否从其他角度来考虑3的倍数的特征呢? 预设3:回答的很流利。 师(3):这个结论是对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探究出来的?

师:为了便于大家的观察,老师把不是3的倍数的数隐藏起来。我们选择最长的这行来研究。

(课件出示:

9、

18、

27、

36、

45、

54、6

3、7

2、81)

要求:画算珠:选择2个数填在( )里,再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数算珠: 数一数珠子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你选了哪2个数,有什么发现? (板贴相应计数器) 生:都用了9个珠子摆成的。

师:其他同学的数呢? (生答完课件呈现相应的计数器)你说。 师:(全部呈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组数据:它们2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板书:2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

师:这会不会就是3的倍数的特征呢?我们来观察其他几组。 (课件出示百数表中所有是3的倍数的数)

先看左上角两行,想象一下在计数器上怎么画?(停顿)第一行每个数用了几颗珠子?第二行呢?说一个板书一个写板书

再看右下角两行,你能直接说出每一行的每个数用了几颗珠子吗? 学生通过观察汇报出“和还可能是

3、

6、

12、

15、18”。说一个写一个。 (教师板书:

3、

6、

12、

15、18)

师: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数2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可能是

3、

6、

9、

12、

15、18,此时,你们又感觉到了什么? 生:这些和都是3的倍数。 (师板书:3的倍数)

师:百数表里还有一些数,它们不是3的倍数,那会不会有刚才的特征呢?(课件出示百数表中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来选个数验证一下(2个人回答) 师:通过对百数表的研究发现3的倍数,它们2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扩展数的范围验证规律。

师:百数表之外还有三位数、四位数或五位数等等更大的数,怎么去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呢? 预设1:圈数。

师1:数太多了,怎么办? 省锡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

五下第三单元

预设2:写出几个更大的数。

师2:用你的这个方法,我们继续来探究。 要求:

1、先在( )里填一个较大的数,再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2、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是3的倍数看看它有没有这样的特征。

3、根据验证结果,和同桌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请两组四位同学上台操作正例。校对,并观察有没有以上规律。 师:通过计算,你写的数是3的倍数吗? 生:是。

师:它符合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生:符合规律。 另一组

师:你们组写的数是3的倍数吗? 生:是。

师:它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符合规律。

师:所以它是3的倍数。

问1:有没有同学举的不是3的倍数。 问2:刚才老师看见有同学写的是( ),每个同学都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它是不是3的倍数? 生:不是。

师:与前面2个例子相同吗? 生:不同。

师: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们可以举更多、更大的数来验证。 (4)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对大一点的数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在,谁能总结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1:把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和是3的倍数。

生2:不管是几位数,只要是3的倍数,把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起来,和一定也是3的倍数。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就是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直接把之前的2个数位覆盖写省略号。带他们理解各个数位的意思。

师:反之,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师:如果是4位数那是把几个数位加起来?5位数呢?

3、回顾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它的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发现的呢?

生:今天学习了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圈数、观察、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三、练习巩固

师:通过动脑、动手,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个规律。 智利大闯关

第一关: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省锡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

五下第三单元

学生圈出3的倍数,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这几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如果一个数除以3没有余数,说明这个数与3存在什么关系?如果有余数呢?你打算怎样判断? 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指出:是3的倍数的数除以3没有余数,不是3的倍数的数除以3就有余数。 第二关:

3、完成练习五第8题。(1) 出示7□,

提问:填什么样的数字,能使这个两位数是3的倍数? 追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明确:只要所填的数与7相加,和是3的倍数,得到的两位数就是3的倍数。 (2)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填进去的数有什么特征?

指出:他们相邻两个数之间都相差3。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学生把6的倍数圈出来。

引导观察:6的倍数也是几的倍数? 明确:6的倍数一定是

2、3的倍数。

追问:3的倍数都是6的倍数吗?2的倍数呢?

小结:6的倍数一定是

2、3的倍数,但是

2、3的倍数不一定是6的倍数。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现在难度提升!看看同学们能否顺利通关。 第三关:

5、完成练习五第9题。从0、

5、

6、7中选出3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能组成多少个? 学生读题,写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三位数。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组成的三位数是3的倍数的?看看能组成多少个。 明确:应该分别选择0、

5、7或

5、

6、7,只有这样的3个数字才能组成3的倍数。

说明:看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各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和数字的顺序没有关系。

四、拓展延伸 学习“你知道吗”。

师:刚才通过举例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举的例子是有限的,能否用更严谨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呢?。

省锡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

五下第三单元

五、全课小结

1、提问: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它的特征是什么?

2、课后延伸:虽然今天的课到此为止了,但是对数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除了今天学习的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探索哪些数的特征?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吧。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计数器2个

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的计数器1个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2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

错题收集

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三的倍数的特征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

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2、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1、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2、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3、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4、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5、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6、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7、十位数加

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8、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9、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0、实际上

3、

6、

9、

12、

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11、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12、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8“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8篇:3的倍数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建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领。教师能否适时采用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决定学生自主构建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机会,也要认识到自身对学生建构的促进意义,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作为知识载体的学习材料是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和前提,材料的选择、加工和使用,在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更是教师开展有效引领的关键点。有时,呈现材料方式的调整和变化会成为有效引领的“金钥匙”,帮助学生走出认知的困顿和迷途,实现新知的自主建构。

如“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自主建构的难度较大。其原因,一是容易产生定势。受先前

2、5倍数特征的影响,会造成方法的负迁移,从而简单地判定某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即如果个位是0、

3、

6、9,那么该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就不是。二是特征包含的要素多。3的倍数的特征比

2、5倍数的特征复杂、需要关注的范围更广。研究3的倍数特征,不仅要看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以及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还要分析和与3之间的关系。三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由个位数的特点确定倍数的特征,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从各位数的和上把握倍数特征的经验缺乏,所以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特征的可能性较小。

就第一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容易。一般来说,我们会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纠正学生的认识。先让学生根据

2、5倍数的特征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并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举例否定猜想,排除只看个位数的判定办法。但是就后两个问题则很难找到有效的引领对策。

【教学片断一】

师:3的倍数究竟有怎样的特征呢?看老师这儿有一个数——123,是3的倍数吗? 师:老师还可以将这个数变一变,变出很多个3的倍数,信吗?

(随即交换各个数位上数的位置,写下1

32、

213、2

31、

312、321等数,引导学生逐个判断。

师:奇怪了,这些数怎么都是3的倍数呢?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由

1、

2、3这3个数组成的。生:„„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和发现,咱们请计数器帮忙,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上面各数,会不会?各需要用几颗珠子? (依次出数,逐个鉴定珠子总数) 师:数拨完了,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用到的珠子总数相同,都是6颗。

师:我们发现当所需的珠子总颗数是6时,是3的倍数。那么,珠子总数还可以是几呢?想一个珠子总数,任意组一个数,并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自主活动)

师:发现了什么?

生:珠子总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各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从以上教学过程看,采用拨珠的办法对发现特征有一定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珠子总数不仅联想到了各位数的和,还能根据和形成各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猜想。但是仔细分析后,很容易发现这种引导方式的存在很大的缺陷。学生对各位数和的替代物——珠子总数的关注并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直接告知的,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建构的成分。换句话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自主建构的问题,却并没有触及本质,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那么,除了拨珠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引导方式呢?众所周知,采用对百数表中各个3的倍数特征的观察、分析,进而发现共同特征的策略,虽然符合研究特征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各个对象过于分散,而且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不尽相同,不利于学生聚焦,进而发现各数的共同的本质特点。因此,常常会把百数表的研究作为感知材料,而不作深入探究。然而,如果对百数表内各数作进一步观察、思考和梳理,就会发现根据不同的和可以将3的倍数分成具有相同特质的几组:

3、

12、

21、30;

6、

15、

24、

33、

42、

51、60;„„如果就对这几组数进行观察并求同,就比较容易发现共同点,从而获得3的倍数特征的正确猜想。这是重要的信息,利用好了就能实现特征的自主建构。那么能否利用好这个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的倍数特征呢?

感知组合律表明,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如果改变这些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使之符合组合律提出的空间和时间的要求,那么就能实现有效引领。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呈现方式。

【教学片断二】

师:3的倍数究竟有怎样的特征呢?你们说该怎么研究? 生:找一些3的倍数观察。

师: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就列举40以内的数吧。 生:

3、

6、

9、

12、

15、

18、

21、

24、

27、30、

33、

36、39。师: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这样写数发现特征有点困难,我们换一种写法,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师:1~10当中有哪些数?10~20当中呢?20~30、30~40当中呢?(边说边板书) 3

9 12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列各位上数的和都是3,第二列是6,第三列是9,第4列是12。 生: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生:一个数是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以上案例中,在学习材料呈现时做了三个方面调整和变化。首先,只出示3的倍数,不出示非3的倍数,使学生排除非3倍数特征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研究3的倍数特征。其次,去掉百数表的外框,使各数重新组合成为可能。再次,改变从左往右的顺序,将数按固定的结构分组,并依次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使得各位数和具有相同特点的自然上下对应,构成一个纵向观察的整体。同样的学习材料,不一样的呈现方式,带来了不一样的引领作用。没有改动之前的学习材料不能为学生提供任何的探究和发现特征的线索,而改动后的学习材料有着明确的导向,使学生主动发现3的倍数与各位数的和的特征有关,从而主动建构倍数特征。

以上教学实践表明,引导学生自主建构3的倍数的特征并,关键是要进行有效的引领。要实现有效引领,途径有很多,其中学习材料的选用不容忽视。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深度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适当改变材料的呈现形式是提高引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举措,能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扫除障碍,使学生走出建构受阻的困境,进而推动新知的自主建构进程。

推荐第9篇:2、5倍数的特征

课题:

2、5倍数的特征66 课型:新授课 时间:

12、9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2、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像

2、

3、5这些数,它们的倍数又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探究

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长江大桥在过节车流量过大时,常会进行交通管制。按车牌单双号分别放行。如果

一、

三、

五、周日则单号车通过,如果

二、

四、周六则双号车通过。如果你是交警,今天是周几?(周二),你能判断一下,下列哪些车辆违规通行了吗?

鄂A。Y7134 鄂A。31228 鄂A。G4087 鄂A。23980 鄂A。86323

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了呢?

双号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和2有什么联系?

2、找倍数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怎样求2的倍数,谁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出一些2的倍数来。

[师板书:

2、

4、

6、

8、

10、

12、

14、

16、

18、20、

22、

24、

26、

28、30……]

3、观察特征

请观察这些2的倍数,你发现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提示观察:它们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 0,2,4,6,8。)

4、验证发现

请任意写出两个个位上是0、

2、

4、

6、8的数,用算式进行验证,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5、得出结论

谁能说一说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6、师: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P17做一做。

指名说一说为什么是偶数或奇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刚才我们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下面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请学生自己动手找5的倍数,然后观察、讨论。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再举几个多位数验证。最后得出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②P18 做一做

问:你是怎么找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方法一:把2的倍数和5的倍数找出来,再找它们的共有部分。

方法二:2*5=10,所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一定是10的倍数。再在这种些数中找到10的倍数的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2、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最大的两位偶数是(),最小的三位奇数是()。

5、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2、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

2、

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推荐第10篇: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有学号的卡片;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课前:对口令复习

2、

3、5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引新

师:孔子有句话叫做“温故而知新”,前面咱们学习了

2、5的倍数的特征,请一位同学说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生:个位上是

2、

4、

6、

8、0的数 师: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生: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师:既是2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生:个位上是0的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请你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可能具有哪些特征?生1:我猜想个位上是

3、

6、9的数是3的倍数。生2:我猜个位上是3的数是3的倍数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操作探索,验证猜想

百数表是咱们认识数的好帮手,找规律的好帮手。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百数表,请你在上面圈出出3的倍数。和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巡视,帮助找3的倍数有困难的学生。

小组代表合作,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

3、

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 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

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

3、

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

12、

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

3、

6、

9、

12、

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

3、

6、

9、

12、

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让我们在组数的过程中再深入研究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

课件出示四组卡片和活动要求。

3、

4、8;

2、

4、7;

1、

8、9;④ 0、

3、5。

小组合作要求:红黄蓝绿队个选择一组卡片,先写出能组成的三位数,并试算一下每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再讨论: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合作探索,教师巡视参与。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汇报研究的情况?

生1(第①组):我们小组用卡片上的数字组成了6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3

48、38

4、

438、48

3、8

43、834,我们发现这6个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2、生

3、生4分别代表自己的小组发言。(略)

生: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组数用的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变了,卡片上的数字没变,所组成的数的数字和也没变。

小结: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①数字排列的顺序变了;②组成数的大小变了;③组数用的卡片上的数字没变;④卡片上的数字和没变。

课件出示各组数字之和。

师:请同学们观察各位上的数字和,你有什么发现吗?到底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你能大胆地进行猜想吗?

生:我的猜想是一个数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的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 举例验证。

师:咱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广泛性,如果是更大的数是不是符合这个特征呢?谁能任举一例子并说明具体的验证方法?

生:如4572这个数。我先把4572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再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师生共同讨论验证,并引导学生体会验证方法。(略)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验证。

汇报验证结果(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形成共识,得出结论,总结出规律。

三、巩固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你掌握了吗?我们做一下练习题。过五关斩六将,看谁是英雄好汉。闯关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 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29 84 45 54 108 180 801

① 先出示

29、84这两个数,让学生判断。

② 出示

45、54让学生判断,根据45是3的倍数,可以直接判断54也是3的倍数。

③ 同时出示10

8、180和801,引导学生先判断108是不是3的倍数,再直接判断180和801是不是3的倍数。

第二关: 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① 4□ ② 3□5 ③ 12□ ④ □12 学生在4□的□中填出

2、

5、8后,师:请你们观察填的3个数字,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它们依次相差3。 第②、③题的过程同上。

第④题,学生练习后,师:为什么这题只有3种不同的答案? 生:因为0不能做一个数的最高位。

第三关:从

3、0、

4、5这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⑴是3的倍数:

⑵同时是2 和3的倍数 : ⑶同时是3 和5的倍数 : ⑷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家的电话号码ABCDEFG是一个七位数,其中:A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B是最小的偶数, C是是最小的奇数, D是3的最小倍数, E是5的倍数, F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G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小明家的电话号码是( ) 四. 课堂小结

咱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谁来具体地说说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五、板书设计

3

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第11篇:探索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 --- 集体讨论稿

在探索3的倍数的新的可能前,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周“边读边想”的主要内容,

学习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但是上周谈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的同化和顺应有4个不自然。有没有老师还记得?

1、“新知”和“旧知”相冲突,

2、5的倍数的特征看个位,而3的倍数的特征看所有数位的数字和。这是第一个不自然

2、“新知”和“已有的生活体验”无链接。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但在学生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很少有把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和相加的经历和体验;脚手架,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就是能否不经过教师提示,自然而非人为i地引出“各位数字上的数字和”的可能性有很多很好地想法。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为了主题突出,我不妨把大家的议论拉回来。

3、知识结构上不自然。

2、5的倍数只看个位,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给学生的感觉这两个知识是割裂的,一个“否定”另一个的,老死不相往来的。而这,和

2、

3、

5、9倍数的判断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相矛盾。显然,这是第三个不自然——知识结构上的不自然。

4、还有一个不自然,是我这次重构3的倍数特征也非常看重的。学习上的不自然。表面的活跃掩盖了学生不求甚解的实质。 具体地说,同一个班的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有的几乎零起点,有的通过预习或父母提前告知,知道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要把这个数所有数位上的数相加,但为什么要相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某种程度上只不过将“教师告诉”变成了“学生告诉”、“书本告诉”,“师灌”变成了“生灌”,“自学课本”异化成了“记住结论”,这是第四个不自然——学习上的不自然。

现在有人说我们数学老师眼中只有差生,低起点,小步子,学优生在课堂上是浪费时间。虽然有些偏颇,但某种程度上也凸显了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优等生的学习权、

今天想分享一下这一方面的一些思考。最近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洛奇老师在第十届优质课竞赛中获全国第一名的一节课例。不过,今天还是回到主题,以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子说一说前面说了,学习要像呼吸一样自然。有了这么多不自然,那么本次云备课我想只聚焦一点:如何让学生自然而不是人为地想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这一点,大家认为怎么样?

《3的倍数的特征》的设计,我打算用以下几个步骤完成:一.问询疑点,探询学生认识起点二.重锤节点,搭建教学脚手架三.以问导学,拓展延伸

一个有张力的数学课堂必然最大程度的接近孩子真实思维,使其得以展示和完善,并且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这恰恰是“大问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坐标。

我想,有三类:一,零起点;二,知道,也能熟练地运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历,知道的更多的是下一种,虽然通过预习或父母提前告知,知道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要看这个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和。但只局限在隐约地、简单地知道和了解;甚至还不会应用。那么,课上,我觉得应该创设一个空间,让学生所有的学情全部真实地得到呈现。关于简算,说两句,任何计算量上的简单都要付出思维附中的代价。某种程度上这是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不爱简算的原因,

是,有点难。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个“难度”? 什么难度呢?在心理学上,有一种“从众”、“从优”的心理。并且这种心理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具体地说,当某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说出想法后,其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出于本能,会很自然地掩藏自己的想法,“违心”地附和学优生的想法同时矛盾冲突也不好制造,一边倒了,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营造一种矛盾冲突,是“问询疑点,探询学生认识起点”这一个环节我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的做法是:分两步,第一步,摆数字卡片;下面请看我第一步的教学镜头镜头:一.问询疑点,探询学生认识起点

师:同学们,这里有三张数字卡片,看看,是„„?(2,5,9,学生答略)谁能用这三个数字摆几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 生:592.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952.师:摆2的倍数有什么诀窍?

生:只要把0、

2、

4、

6、8放在个位就一定是2的倍数。师:非常好!还是用这三个数字,谁能摆几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 (生尝试略)

师: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第一个环节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学生都会。也是挖一个坑,等着学生往里跳,到了这里,我留了一个心眼,没有让学生接着摆数字卡片,而是过渡了一下,

我说,恩!下面增加一点难度。敢不敢挑战?(生:敢!)真的敢!好!咱们变换一下方式。请同学们把练习本打开。还是用这三个数字,请写出几个三位数,使它是3的倍数。变化方式,不摆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这样,每个学生的真是的想法就出来了果然,有很多学生写出来了259,529.并且。由于不知道其它学生的想法。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答案都信心满满的,这时让学生汇报,学生很踊跃。

师:你写的是什么数? 生:我写的是259 或529 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你们怎么都把9放在个位? 生:我觉得个位数字是

3、

6、9的数就是3的倍数。

师:这是你的观点,同意这个观点的请举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3的倍数:个位数字是

3、

6、9的数)。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并且用这三张数字卡片根本摆不出3的倍数。

师:肯定?OK,咱们来验证一下。老师这有一个计算器,谁上来操作一下。(生验算)怎么样? 生:确实不是3的倍数。

这一个环节的目的只是引出问题:个位上是

3、

6、9的数不见得是3的倍数。进而,具有怎样特征的数是3的倍数呢,教师这里不妨稍稍按捺一下学生,只让学生表述一下观点。教师不予置评,快速地过渡一下。

任何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挫折都应被视为精彩的表现来加以接纳。用

2、

5、9三张数字卡片摆

2、

5、3的倍数,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一种唤醒,在这种唤醒的过程中,直面儿童的多样性,关注“后知后觉”儿童的困惑与沉默,某种程度上,就找到了大问题教学的立足点。怎么过渡呢,我这样过渡看是否合适,

看来,个位数字是

3、

6、9的数不一定就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到底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齐读)

矛盾创设出来之后,回到了本次云备课的一个主题:上次我们谈到:大问题背景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只是“上好课”,更关键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

在走进教室之前,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数的个位数字”无关,而是将所有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但是,它们又仅仅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鉴于此,怎样保障所有学生尤其是这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学生的自主权,这是我们下面研讨的重点。

上次我们提到的策略是: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创设一个学生没有经历过、看似和当前学习没有联系,或学生无法洞穿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我也是初步思考,在做一些初步的尝试,不一定很合适,不过我想能基本说明我的观点。过渡:看来,个位数字是

3、

6、9的数不一定就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到底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齐读)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要借助一个学具——计数器。以前用过吗?谁能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 儿童的智慧跳动在他们的指尖上。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借助儿童的这一天性,我借助了一个学具,初步由浅到深地构建了三次活动。什么学具呢?

是计数器。并且构建了三个活动。首先讲第一个活动

实验1:用4颗算珠拨数,我制定了实验规则,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报告单。

活动一:用4颗算珠拨数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4个珠子拨数,一人负责拨珠,一人负责判断拨出来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借助计算器); (2)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

(3)时间2分钟,看哪一个小组拨出来的数多。

有极少数的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但是由于是小组活动,并且是活动,学生也还感兴趣

实验目的:4颗算珠拨不出3的倍数。不管是预习还是没有预习的学生,他必须通过联想,想到所用算珠的颗数和拨出来的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的关系。而这,需要思考。这样陌生化的情境不仅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学生在计算器上拨数,巧妙地将“3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巧妙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自然而不人为地想到数字和作了铺垫和孕伏。

第一个实验作了之后,相信老师们都猜到我下面要做哪一个实验了?同桌为单位发计数器,

过渡:好!既然用4颗算珠拨不出3的倍数。那么是不是不管用多少颗算珠都拨不出3的倍数呢? 生:不是。

师:口说无凭!我们再来做一次实验。 CAI 课件显示:

(1)任意选择一个颗数。 (2) 用你选择的那个颗数拨数

(3)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二)。 请各位看一下实验报告单2.前两个实验的报告单都在里面。请各位老师观察一下两个表格,发现什么不同了没有,其实,两个表格设计的不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时间的担心。当然,我们解决时间紧凑的初步想法也蕴藏在里面。也请同时看一看实验报告单汇总表。

其实,后进的学生也许在这节课不是真的洞察3的倍数的特征的奥秘,但这节课的经历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结论会记在他的心中,时间长了,在以后学习的某一天,它会豁然开朗的,同感,除了老师的调控,我们在课堂反馈汇报的两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我初步的想法说出去,看合不合适。我想,第一次汇报,因为是第一次感知,希望学生的感受强一些,数据尽可能丰富一些,聚焦一些,所以,我想尽可能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学生发现全班所有组用4颗珠子都拨不出3的倍数,进而提出质疑:是不是4颗珠子拨不出3的倍数;第二次我没有组织学生汇报,在巡视的过程中直接把发现到的学生的典型数据输入到电脑,然后请学生观察总的实验报告单。这样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实施合作学习,目前教师普遍的焦虑是合作学习“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是设计大活动,提大问题,高水准地设定合作学习的课题。让学生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颗数拨数”,每个小组只选择一种颗数,这既有利于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由于各小组选择的颗数不尽相同,因此这也就为各小组交流、观察、碰撞、发现作了物质铺垫与孕伏。很多老师空着肚子呢?这样,我把第三个活动简单说一说 镜头3:自由报(或拨)数,验证规律

师:老师有一个建议,想不想听听。(CAI课件出示活动三) 1)一个同学报数,计算自己报的数的数字和,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

2)另一个同学用计算器验证同桌的判断。

3)如果你找到一个数,它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但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或者它的数字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却是3的倍数,请把它记下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明白了3的倍数的特征。学到这,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生:我不明白,3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和所有数位上的数都有关,而

2、5的倍数特征只和个位数字有关呢?

师:这个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一个数是不是

2、5的倍数和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方法实质是一样的,等同学们到了高中或者大学就会明白了。今天的课上到这里。

第12篇: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题

2.5.3的倍数练习题

1.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在2.6.10.18.45.60、48.90、100、105.111中,能被2整 除的数有(

),这些数都叫(

);其余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

).

(2)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5.在130.36.54.240.72.225.75这些数中,

①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是: _____

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是2 和3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时是

2、3和5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在下面的 (

)里填上一个不同的数字。 (1)是2的倍数:3 (

)

3 (

)

3 (

) (2)是5的倍数:20 (

)

20 (

)

4 (

)5 (3)是3的倍数:4 (

)

8 (

)6

4 (

)6 ⑷是

3、5的倍数:7(

)5

46(

⑸是

2、3的倍数:9(

5(

)6 ⑹是

2、3和5的倍数:

)2(

7.能同时被

2、3和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__,最大两位数是 __,最小两位 数是___,最大三位数是__。

8.100以内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小偶数是(

),最大奇数是(

)。

2.5.3的倍数练习题

1.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在2.6.10.18.45.60、48.90、100、105.111中,能被2整 除的数有(

),这些数都叫(

);其余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

).

(2)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5.在130.36.54.240.72.225.75这些数中,

①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是: _____

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是2 和3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时是

2、3和5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在下面的 (

)里填上一个不同的数字。 (1)是2的倍数:3 (

)

3 (

)

3 (

) (2)是5的倍数:20 (

)

20 (

)

4 (

)5 (3)是3的倍数:4 (

)

8 (

)6

4 (

)6

⑷是

3、5的倍数:7(

)5

46(

⑸是

2、3的倍数:9(

5(

)6 ⑹是

2、3和5的倍数:

)2(

7.能同时被

2、3和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__,最大两位数是 __,最小两位 数是___,最大三位数是__。

8.100以内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小偶数是(

),最大奇数是(

)。

质数和合数练习题 一)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小的质数是(

), 最小的合数是(

), 最小的奇数是(

)。

2、20以内的质数有(

), 20以内的偶数有(

),

20以内的奇数有(

)。

3、20以内的数中不是偶数的合数有(

), 不是奇数的质数有(

)。

4、在5和25中,(

)是(

)的倍数,

)是(

)的约数,(

)能被(

)整除。

5、在

15、

36、

45、60、1

35、9

6、120、180、570、588这十 个数中:能同时被

2、3整除的数有(

), 能同时被

2、5整除的数有(

), 能同时被

2、

3、5整除的(

)。

6、下面是一道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A÷B=C„„R 若B是最小的合数,C是最小的质数,则A最大是 (

),最小是(

7、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7,这三个连续的奇数分别是(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写“√”,错的写“×”。

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个位上是3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

)。 质数和合数练习题 一)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小的质数是(

), 最小的合数是(

), 最小的奇数是(

)。

2、20以内的质数有(

), 20以内的偶数有(

),

20以内的奇数有(

)。

3、20以内的数中不是偶数的合数有(

), 不是奇数的质数有(

)。

4、在5和25中,(

)是(

)的倍数,

)是(

)的约数,(

)能被(

)整除。

5、在

15、

36、

45、60、1

35、9

6、120、180、570、588这十 个数中:能同时被

2、3整除的数有(

), 能同时被

2、5整除的数有(

), 能同时被

2、

3、5整除的(

)。

6、下面是一道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A÷B=C„„R

若B是最小的合数,C是最小的质数,则A最大是 (

),最小是(

7、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7,这三个连续的奇数分别是(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写“√”,错的写“×”。

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个位上是3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

)。

第13篇: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特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信息窗1——《3的倍数特征》。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为: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学习方法上,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本节课的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百数表、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以课间操为切入点,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梳理信息并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叠罗汉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举例回答,其他同学判断,学生发现表演的人数是3的倍数,教师追问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我通过创设直观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兴趣,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从而有效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组织学生游戏“用

2、

3、4这三个数组成不同的三位数,看看谁组成的最多。”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列举出数后,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这些数里面有哪些是3的倍数?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数都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为什么都会是3的倍数?”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全班汇报。汇报时,同学们受

2、5倍数学习的影响观察个位上的数没有什么规律,受到了困惑。在此,我将点拨“那我们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试试。”学生受到了启发,很快将数算出,并发现:这些数各个数位加起来的和都是3的倍数。 追问:“难道这就是3的倍数的特征吗”?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进行验证?学生可能用百数表将3的倍数圈起来,发现:“3的倍数与个位上的数无关,而将各个数位上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进而验证了学生的猜测。教师给予肯定,随即总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接着,教师快速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迅速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从而加深对3的倍数特征的掌握。 数学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这一环节,

这一环节,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认同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自主练习4,圈一圈,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3的特征的掌握。

2、自主练习5,趣味行走,学生独立解决,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自主练习9,摆数游戏,让学生自选三张卡片摆出3的倍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知

我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个数各个数位上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的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用课件展示其中的道理,既使学生明确其中的来龙去脉,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布置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猜数游戏。学生和家长配合完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七、说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

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用简洁的文字表达清楚,层次明确,重点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诚心期待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4篇: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特征 说课稿

朱高小学 王莉莉

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

2、

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

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摒弃“满堂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你能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 吗? 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指名学生回答。

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

3、

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体验新知。

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要求: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

引导学生先横着看,竖着看,仍然找不到3的倍数特征。 引导学生斜着看:第一斜行3,12,21。

学生分组讨论这3个数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第一斜行开始思考3的倍数特征,能使教学难点化整为零,易于逐个突破】

汇报交流:①第一斜行3的倍数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后,得到的还是3的倍数。②第一斜行3的倍数各位上数字相加,和是3,没有变还是3的倍数。

(3)第二斜行是否也有这一特征呢?第三斜行呢?第四斜行呢?

(4)将百数图中的数的顺序打乱,刚才大家发现的还正确吗? 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一人记录。顺便提出要求: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然后观察各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

15、

18、21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

31、

46、1

34、1

56、29

6、46

3、40

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这也正应了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

四、归纳总结。

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五、实践应用。

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练习1:课本第19也做一做。

1、下面的数,那些是3的倍数?

29 45 51 67 284 196 3456 7600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2、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7口 20口 口12 3口5 学生独立完成。提问: 为什么填这个数?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填哪些数?

3、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0 5 6 7

4、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老师今年( )岁。

5、看谁最聪明?

23663997是3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交流,汇报。

快速判断下列数是不是3的倍数?再用计算器验证前三个。 36963969

3、1369369

2、1212121

27、1827549

9、9233„„3 总结:当一个数的数位上出现

3、

6、9时,可以先去掉

3、

6、9,剩下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六)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课下研究9的倍数特征,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

附:设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15篇: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绥德县第二小学

我说课的课题是《3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因而本节课的理论知识也是学好后续课题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以着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中心,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运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本节课中,我具体采用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学习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

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第16篇: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什么是倍数

①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②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说a是b的c倍,a是b的倍数。

3 一个因数能让它的积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因数,它的积就是倍数。

3 × 5 = 15

↑ ↑ ↑

因数1因数2 倍数

例如:A÷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

③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 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末尾是0 2 4 6 8,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如3776。3776的末尾为6,是2的倍数。3776除以2=1888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926。(4+9+2+6)除以3=7,是3的倍数。4926除以3=1642

4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末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2356。56除以4=14,是4的倍数。2356除以4=589

5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末尾是0 5,这个数就是5的倍数。

7775。7775的末尾为5,是5的倍数。7775除以5=15556的倍数的特征

6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只要能同时被2和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6整除。

7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余类推。

8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末三位是8的倍数,这个数就是8的倍数。

7256。256除以8=32,是8的倍数。7256除以8=907

9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 10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

11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奇位数字之和与偶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11的倍数检验法也可用上述检查7的「割尾法」处理!过程唯一不同的是:倍数不是2而是1!

12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能被3和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2整除。

13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如果差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3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加、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17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19的倍数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7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9整除。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19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9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9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加、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

约数与因数

约数和因数的区别有三点: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 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是什么?

定义 :

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素数,

(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6÷2=3

1、

2、3和6就是6的因数。

6的因数有:

1、

2、

3、6

10的因数有:

1、

2、

5、10

15的因数有:

1、

3、

5、15 分类 :

A 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B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特征:

1)一个自然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2)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3)0不考虑因数,所有的因数和倍数的讨论都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讨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

定义

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6÷2=3 ,

1、

2、3和6就是6的因数。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分类

A: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B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约数与因数

约数和因数的区别有三点: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公因数

定义:两个或多个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除零以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改为: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叫作A的倍数,A就叫做B的因数或约数,

编辑本段和因数有关的知识点

1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因数。

2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

3 只有因数1,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 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5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第17篇:《3的倍数的特征》尤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神木三小

尤艳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35---36页,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了

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教学的,在教学时,也是先找出3的倍数进行观察,知道不能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确定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练一练”一方面加深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知识的综合,使学生的已有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探索与挑战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中 1 去。本节课“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但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社死套规律判断,智力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本课设计旨在点拨学生大胆思考,引导探索发现、归纳验证。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一是巧妙导入,自然过渡,激发兴趣。二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三是梯度练习,分层优化,给学生搭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练习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在练习中发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2、游戏:听数打手势:

3、导入: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索,猜想验证

1、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试一试,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

2 (2).观察表中3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3).猜想,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跟什么有关?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3、继续探究:3的倍数跟个位上的数无关,跟各数位上数的顺序也无关,那究竟跟什么有关呢?(引导: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你有什么发现?)

4、讨论猜想: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三、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数是不是3的倍数

42

134

78

268 学生判断并说出方法。

2、探究更快的判断3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3、判断(正确划√,错误划×)

4、让学生在□中填出数字:请你们观察填的几个数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5、思考:45是3的倍数,那么54是3的倍数吗?

6、智慧教室。

7、数学小故事。

3 熊爸爸在狐狸办的工厂干了3个月的活,月工资856元,这一天,熊爸爸带着小熊到狐狸家里领工资。他们通过计算,得出以下的结果:

狐狸: 2468(元)小熊: 2558(元)熊爸爸: 2568(元) 现在只知道有一个人算对了,你能很快判断出是谁算对了吗?

四、小结: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反思

我备课思路就是按照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探究3的倍数特征,明显和探究

2、5的倍数特征不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一开始,我先复习

2、5的倍数特征,把探究知识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上来,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我提出问题,让学 4 生大胆地猜想,并让他们验证自己猜想的正误。然后,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活动,通过操作、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活动,得出3的倍数特征的正确结论。最后,我设计了一些训练题来进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3的倍数特征,更有价值的是学生体会到了探究数学的乐趣,充分说明学生探究的乐趣被点燃了。

第18篇: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2、5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2、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什么奇数什么是偶数,并能准确的找出

2、5的倍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能够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倍数问题,提高数学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

2、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

2、5的倍数特征自主探究过程,体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强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

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数、偶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的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

第19篇:《2_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合兴完小 杨婷 二〇一五年三月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 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

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

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

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数学王国中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集散落在外

的人马了,召集条件是:5部落要召集的必须是5的倍数,2部落要召集的必须是2的倍数。(49 10 17 18 22 25 34 36 40 43 55 82 75 60 ),谁想和老师比试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送回到5部落和2部落?从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切入,进行新授。让学生总结出

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授入新课

1、出示1~100这些数,找出5的倍数, 指出5的倍数特征

2、找出2的倍数,指出2的倍数特征

3、趣味小游戏

青蛙妈妈想到对岸去找它的蛙宝宝(条件是必须要踩在2的倍数才能过去)你能帮帮它吗?

4、小结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

2、找朋友

出示一些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走进生活

合兴完小五(3)班的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有48人,2人分为一组,如果5人分为一组呢?够分吗?如不够分至少还要增加几人?

4、数学乐园:奇数开头和偶数开头的成语?

四、梳理知识,全课小结

1、5的倍数的特征:

2、2的倍数的特征: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4、什么是奇数?偶数?有什么特征?

五、课堂延伸

六、布置作业

第20篇:2,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2,3,5的倍数特征》,这部分内容共有3个例题,例1是认识2的倍数理特征,例2是了解5的倍数特征,例3是了解3的倍数特征。因为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比较明显,用的是同一种判定方法:看一个数的个位;而能被3整除的数需要看一个数的各个数位,难以理解,所以我把它分成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也就是例

1、例2的教学,关于《2,5的倍数特征》。

一、说教材

《2,5的倍数特征》是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八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通分知识的必要前提.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经历能被2,5整除的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

(2)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观察、分析、判断、验证能力,培养学生周密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1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

2、5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学起来并不会有特别的难度,关键是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存储,并组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五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主要采用有引导的探究法。又因为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不该是死板的教会学生这道题怎么做,而应努力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本节课介绍了一种适合探索新知的方法给学生:“观察——判断——验证——归纳——列举”,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并验证说法的可行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周密性,并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我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运用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

三、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是创造性的教学,首先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形成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着这一原则,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安排,将课本安排中先学偶数、奇数再理解2的倍数特征重新加工为先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出2的倍数及特征,老师再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后自然而然地引出偶数与奇数的概念。

㈠、激趣导入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开课时,我先让他们两个两个地数数,五个五个地数数,以激发学生的童趣,激发探索这些数的奥秘的积极性。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创造了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 为2,5倍数特征的探索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

㈡、循序渐进,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时“找出2的倍数有哪些?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根据找出2的倍数对于学生来讲很简单,但要总结归纳出2的倍数特征却比较全 3 面,需要学习伙伴来共同完成这一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这节课中,我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2的倍数特征,既能让学生发现新知识、感悟新方法,更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2、归纳完善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奇数、偶数的概念时老师指出偶数就是生活中所说的双数,奇数就是生活中所说的单数,这样形象的说法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偶数和奇数的意思。

3、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节课的又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水平,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也反映出教师的一种教学观念和对自身角色的有效定位。

4 在理解5的倍数特征时,我首先给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明明是个好学的孩子,暑假里他报名参加了舞蹈学习,每隔4天去一次,7月30日是最后一次,明明决定把要去学习的日子在挂历上用笔圈起来,你能和他一起圈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就会立马动起笔来。圈出的各数有什么特点呢?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知识迁移,发现新知

通过体会学习2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学生已认识到了“观察——判断——验证——归纳——列举”这一比较周密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习5的倍数特征,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比较拓展,深化提高——探索同时2,5倍数的数的特征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了小游戏的形式,通过游戏,利用学生熟悉的学号进行判断

2、5倍数的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为探索同时是

2、5倍数的数的特征提供了素材和资源。

然后通过“观察、体验、验证”得出结论并板书:同时是

2、5倍数:个位上是0。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

6、巩固游戏

在理解完2,5的倍数特征之后,设计了同桌之间互相说2,5倍数的游戏。皆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达到巩固新知,运用新知的目的。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5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特征的应用,更好的领会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试一试、填一填、排一排等借助了多媒体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四)、课堂小结,布置预习作业

1、利用多媒体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

2、激励课后探索。“能自学到这么多知识,你们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数学家!那想成为一名大数学家吗?成为大数学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的倍数也有特征,课后自己寻找一下3的倍数特征,如果你也能自己找到,那这个大数学家的称号就属于你了!”

(五)、及时巩固新知

下课时让是偶数排的同学先离开,然后是奇数排的同学再离开教室。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归纳总结出2的倍数,5的倍数,

2、5的共同倍数特征,简洁明了,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知识的掌握一目了然。

25的倍数特征
《25的倍数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