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屠杀犹太人纪念碑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7: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世界新闻报》驻德国记者窦小文

8月16日,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工程建设工地上,第一次竖起了10块深灰色的水泥碑。10块墓碑状的水泥碑,已经依稀显现出纪念工程建成后的模样,因为整个纪念碑的主体工程,就是由2700多块类似的水泥碑组成的。这一天,许多人来到施工现场,观看首批纪念碑的落成。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工程开始于今年的4月1日,但整个项目的酝酿和商讨要追溯到15年前。在那一年,雷阿〃罗施女士组织建立了“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促进协会”,并开始坚持不懈地向政府和公众进行游说和宣传,以促成纪念碑的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6月25日,德国联邦议会正式决定,在柏林市中心显著位置建设“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

纪念碑确实建在柏林市中心的显著位置。了解柏林的人都知道,勃兰登堡门是柏林市的象征。它是柏林市交通网络上一个重要的支点,也是柏林东西向交通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勃兰登堡门附近,还有德国国会大厦、总理府、当年希特勒执掌下的帝国大厦,以及美国和英国的大使馆等等。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就座落在勃兰登堡门的一侧。今后,游人到了柏林,过勃兰登堡门,就一定会看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

纪念碑建筑并不仅仅是一座“碑”,它将是一个由地面碑群和地下信息中心构成的整体。地面碑群由2751块水泥碑构成,这些立方型的水泥碑高低不等,最高可达5米,深灰色,表层涂抹防磨层,看上去给人一种阴冷、孤寂的感觉。2700多块水泥碑被依次摆列在呈波浪状起伏的石子路面上。整个碑群建成后,将会给人一种波浪状起伏的感觉。穿行于这些冰冷、阴森的水泥碑间,由于色彩、高度、体积和排列方式的影响,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美国设计师彼得〃埃森曼的目的:体现人类在宇宙中的孤寂。

纪念碑施工现场为“透明式”。一道铁丝网把城市交通和施工工地隔离开。透过铁丝网,人们可以看到工地上高低不平的地面以及各种施工设施。临街的铁丝网上,固定着一张大幅宣传画,画面上正是纪念碑落成后的模样。今年71岁的彼得〃埃森曼说:“建这座碑,不是为了那些今天活着的人,而是为了那些已经不在我们中间的人。他们和他们的历史,是不应该被忘却的”。埃森曼希望纪念碑建成后,人们凭此追忆当年被屠杀的犹太人,而忘记他这位纪念碑的设计者。

追思历史,告诫未来,也正是德国政府建设这座纪念碑的主旨和用意。在德国联邦议会通过的有关建设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的文件中,有如下规定:“建设纪念碑,是为了向被屠杀的人致敬,是为了清醒地回忆德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可想象的事情,同时警告后人,永不再践踏人权,永远维护民主的法制国家;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一切专政和暴力。”决定还重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始终有义务缅怀所有在纳粹统治下的的牺牲者。”

按照设计,纪念碑工程地面碑群部分到2004年底可全部完工,地下信息中心部分要到2005年初竣工。整座纪念碑的正式开放日定在2005年5月30日,也就是二战结束60周年纪念日。届时,人们通过纪念碑下的信息中心,将可以获取所有与犹太人大屠杀相关的材料,其中包括当年遭屠杀人员的名单。纪念碑落成后,将全天候对外开放。柏林警方将负责纪念碑的保安工作,但纪念碑碑址内部将不安装任何摄像监控设备。

站在纪念碑施工现场,看着外面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我在想,虽然人们没有在纪念碑前停下脚步,但这些墓碑,却一定会以它们的沉重和孤寂扣打人们的记忆,唤醒人们对逝者的哀悼。历史是不会被忘却的,但历史造成的伤害,今天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被伤害者的宽恕和原谅,并从此轻装前进,创造未来。为了忘却的纪念,德国人做出了一个让人尊敬的榜样。

卢旺达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读后感

犹太人葬礼

犹太人经典语录

犹太人读后感

抗震纪念碑

英雄纪念碑

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

现代与大屠杀读后感

大屠杀犹太人纪念碑
《大屠杀犹太人纪念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