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质灾害理解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认识与防治

The 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of major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

摘要:

中国是国土面积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正如此,我国也是个地质灾害频发而且类型众多的国家。地质灾害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安全,给经济带来破坏,可以说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与认识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对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特点,产生条件,防治措施有一定了解。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做到预防与准备,以及灾害发生时的防护。本文也结合了灾害实例,来分析灾害给人的破坏以及给我们的教训。本文也大量运用专业术语来进行更专业科学的介绍。

关键词:地质灾害 原因 防治 实例和教训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huge territory and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re are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areas.Therefore,China is also a country which has many types of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and economy are often threaten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It is neceary to make the prev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s.It requires us to have acertain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causes of disasters,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control measures.According to these,We can make prevention and preparedne, and protection in the event of disasters.This paper also combines disaster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damage caused by

1 disasters and the leons to us.The profeional terms are used to introduce more profeional science.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s prevention examples&

leons

引文:

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有关部门需要做好调研工作。普通民众也需要有科学的认识。本文将对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河流侵蚀几个灾害进行详细介绍。如果有错误还望批评指教。最后,希望这些灾害不要发生!

崩塌

1.定义:陡峭斜坡上的巨大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发生崩落和倒塌的现象。崩塌常发生在山区陡峭山坡上,也发生在露天采场,路堑边坡等人工边坡上。

2.崩塌的特点:速度快,规模大 3.崩塌产生的条件

地貌条件:陡峭的斜坡(55°~75°最易崩塌)

岩性条件: 坚硬或软硬相间的岩性,坚硬岩层多组成高陡山坡,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情况下易崩塌。

地质构造条件:节理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的产状对山体稳定性有影响。 水的作用 人为因素 地震等 4.崩塌的类型

(1)根据产状:倾倒 滑移 鼓胀 拉裂 错断 (2)根据崩塌的工程分类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根据崩塌的特征、规模及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大型崩塌:山高坡陡;岩层软硬相间,风化严重;岩体结构面发育、松弛且

2 组合关系复杂,形成大量破碎带和分离体;山体不稳定,可能崩塌的落石方量大于5000m3,破坏力强,难以处理。

2、中型崩塌:介于大小之间。

3、小型崩塌:山体较平缓;岩层单一,风化程度轻微;岩体结构面密闭且不甚发育或组合关系简单,无破碎带和危险切割面;山体稳定,斜坡仅有个别危石,破坏力小,易于处理。

4.崩塌的危害:对乡村的和城镇的危害 破坏整个居民点,破坏交通运输,造成经济损失。

对工程的危害:对铁路和公路造成破坏。 5.崩塌的防治

(1)工程地质调查

查明地形地貌特征 查明崩塌区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 了解崩塌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地震的最大烈度等 (2)防治原则

大型崩塌 绕避;中型崩塌采用防护措施

小型崩塌 破坏力小 采用措施后可作为建筑场地 (3)具体防治措施

可采用爆破方法削缓陡崖 清除易坠的岩石。采用锚索或锚杆串联加固

崩塌区内有地表水时,在其上方修截水沟或在破面上喷浆,以避免岩石强度变化和防止差异风化

小型崩塌 采用线路外移,拦石墙 拦石网,支护 镶补 锚固等。 中型崩塌采用明洞 棚洞; 6.灾害实例

1.崩塌对人民生活的危害:2001年贵州兴义发生特大岩体崩塌造成10死2伤。5月29日,兴义市雄武乡木咱村岩体发生崩塌,造成约60万方崩塌岩石直接冲向村寨。此次地质灾害事故埋没农舍7栋6户,毁坏农户房舍38户228间,造成10人死亡、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灾害的原因在于当地连续降雨,使得白龙山上部不稳定岩石发生地质变化,中部陡斜地段软体砂岩,页岩下滑。

因为事故发生地十分偏僻,而且崩塌的特点速度十分快,加上白龙山独特的岩性和地质构造造成了这次事故。对于这种大型崩塌,速度快,很难做到第一时间躲避。为了防治崩塌,减小崩塌带给人的危害,有关部门需要深入山区调研,做好危害评估。平时做好屏障,拦石墙,拦石网需要建起。另外当地政府也要保证灾后能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减少损失。

2.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崩塌产生的落石对管道产生影响。对公路,隧道,桥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防止崩塌的影响,首先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勘察,然后确定是否在这里修建,然后考虑花费来进行防治工程建设。

滑坡

1.定义: 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

3 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滑坡的特点:1.滑动的岩土体具有整体性;2.斜坡上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不是倾倒或滚动;3.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往下滑动,其位移速度多在突变加速阶段才显著。 3.基本构造特征

(1)滑坡体(2)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3)滑坡后壁(滑坡圈谷)(4)滑坡台地

(5)滑坡鼓丘(6)滑坡舌(7)滑坡裂缝: 1)拉张裂缝2)鼓张裂缝 3)剪切裂缝

4)扇形张裂缝 (8)滑坡主轴 4.名词解释

1.滑坡体:斜坡内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

2.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被揉皱了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有些滑坡的滑动面(带)可能不只一个,在最后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岩土体称为滑坡床。

3.滑坡后壁: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斜坡未动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陡度较大的陡壁称滑坡后壁。滑坡后壁实际上是滑动面在上部的露头。滑坡后壁的左右呈弧形向前延伸,其形态呈“圈椅”状,称为滑坡圈谷。

4.滑坡台地: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的地面称滑坡台地。滑坡台地的台面往往向着滑坡后壁倾斜。

5.滑坡鼓丘: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如果受到阻碍,就会形成隆起的小丘,称为滑坡鼓丘。

6.滑坡裂缝:在滑坡运动时,由于滑坡体各部分的移动速度不均匀,在滑坡体内及表面所产生的裂缝称为滑坡裂缝。

7.滑坡主轴:滑坡主轴也称主滑线,为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整个滑坡的滑动方向。

5.滑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1.形成条件:

(1)有贯通的滑动面 (2)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滑动面可以是平直的、弧形的、折线形的。

在平面滑动面情形下,滑坡体的稳定系数K为滑动面上的总抗滑力F与岩土体重力Q所产生的总下滑力T之比。即K=F/T 当 K<1时,滑体发生滑动;K>1时,滑体稳定;K=1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2.影响因素:(1)地形地貌:河流冲刷岸易形成滑坡;开挖的边坡越高越陡,越易形成滑坡。 (2)地层岩性:软弱岩层,松散堆积层,软硬相间岩层。松散堆积层的滑坡主要和黏土有关 (3)地质构造:倾向玻外的节理,岩层面,破碎带;斜坡内的一些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软弱面若与斜坡坡面倾向近于一致,则此斜坡的岩土体容易失稳成为滑坡。 (4)地下水:水的作用可使岩土软化、强度降低,可使岩土体加速风化。若为地表水作用还可以使坡脚侵蚀冲刷;地下水位上升可使岩土体软化、增大水力坡度等。 (5)人为因素:如斜坡下方不合理的开挖 上方堆填土石 修建筑物 (6)地震 6.滑坡的发育过程

蠕动变形阶段 滑动破坏阶段 渐趋稳定阶段 7.滑坡的治理

4 1.排水

原则:区内水尽快汇集、排出区外水应拦截、旁引 措施:

(1)地表排水: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明沟系统。截水沟是用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坡面径流;排水明沟系统,以汇集坡面径流引导出滑坡体外。

(2)地下排水:设置各种形式的渗沟或盲沟系统,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地下水流。

2.支挡(增大抗滑力)

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桩或用锚杆加固等工程以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

3.边坡防护

土质边坡防护 种草,降低水对边坡的冲刷,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砌片石框架或锚杆护坡,土工织物。 4.刷方减重(减小下滑力) 通过削减坡角或降低坡高,以减轻斜坡不稳定部位的重量,从而减少滑坡上部的下滑力。如拆除坡顶处的房屋和搬走重物等。

刷方-减小坡度 减重-减小滑体重量 5.土质改良

(1)增加土体强度,防止土体破坏,添加材料改变岩土成分, (2)直接拌合(沥青,水泥,石灰等) (3)灌浆法等其他方法。 8.滑坡的工程地质勘查

(1)测绘与调查:搜集当地滑坡史,调查地层分布,调查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

(2)勘探:主要任务在于查明滑坡体的范围,厚度,物质组成和滑动面的个数,滑动带的物质组成。常用方法有物探,坑探和钻探等。 (3)室内及野外调查

(4)滑坡的观测:滑坡动态观测和地下水观测。 9.灾害实例

1.山区滑坡:2013年1月11日8点26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有10多户村民住房被掩埋。经相关部门核实,赵家沟村民小组共有60余人,其中外出打工20余人,山体滑坡被掩埋40多人,房屋全部被埋,遇难人数17人。

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该地区陡峭,巨大高度差产生了巨大的势能。当滑坡发生时,会携带巨大的能量。但是还有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群众防灾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滑坡预防和自救常识,造成山体滑坡事故仍然不断发生,酿成了一出出家破人亡的悲剧。痛定思痛,我们在了解滑坡的危害以后,要主动学习滑坡预防和自救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2.矿山滑坡:2014年8月14日凌晨2点10分,山西太平矿物资管理部单体支柱检修车间房后挡墙因雨水浸蚀突然垮塌,山体边坡大面积滑坡,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由于不断开挖导致山体结构变得十分不稳定,大雨过后极容易形成滑坡。这里必须要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具体措施在于合理开挖,合理确定工作阶段坡面角,定期进行边坡维护,实时进行监测,让工人的生活区尽量远离矿山。

5

泥石流

1.定义:泥石流是泥,砂,石块等碎屑物与水,气形成的运动性物流,它发生在山区,是由暴雨或融雪所激发碎屑与水共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暂时性洪流。 2.特点: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发生,携带固体碎屑物。 3.形成条件

(1)陡峭的地形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从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分别发布于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2)地质条件:泥石流发育的地区多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发育频繁的地区。另外,该地区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而这些物质多由褶皱,地壳抬升,或岩石风化产生。 (3)水文气象条件

(4)人为因素:滥砍滥伐造成地表水土流失,采矿,采石促使泥石流增加。 4.泥石流的分类

(1)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为 泥流 泥石流 水石流 (2)按流体性质分类为 黏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

(3)按流域形态分类为 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河谷型泥石流 5.泥石流防治措施: 形成区:水土保持,在上游封山育林,植树种草

流通区 拦截,修筑挡墙,半截堰堤,采用改变沟床坡降,降低流速的方法。 沉积区 排导 绕避 6.灾害实例:

1.山区泥石流危害: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2010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557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分析主要原因:1.地质地貌原因。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2.气象原因。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3.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4.舟曲泥石流受灾严重的三眼峪排洪沟上游,正在修建拦洪坝,灾害发生前,包括4座拦渣坝在内的工程尚未完工。在刚建完的4道拦洪坝中的1号坝,在其残体内部堆着石块、沙砾,稍微用些力便可徒手抽出石块。在灾害发生时,这些工程不仅没有发生其作用,反而还产生了不利影响。

6 2.泥石流对桥梁危害:每年在云贵川地区都有桥梁因为泥石流被毁坏,泥石流对桥梁的危害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冲刷、冲击、磨蚀、淤埋等。为了减小这种破坏,桥梁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桥位应选在沟道顺直,主流较稳定,上下游无急弯,纵坡较一致或是上 缓下陡的沟段。桥位不应选在上下游都有急弯,坡度由急变缓的变坡点附近或陡坎下面。桥梁墩台设计原则应利于排泄,防止泥石流撞击墩台和冲刷。

地震

1.定义:地壳发生的震动,地壳发生的机械颤动,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2.相关术语:震源 振动的源点 能量的发源点; 震中 震源在地表投射点; 震源深度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距 震源到地震接收站的距离; 震中距 震中至地震接收站的距离; 地震序列 前震+主震+余震 3.地震波 定义:地震时从震源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形式向四周传播。(1)体波: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介质传播的波 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面波:R波和L波,是体波到达地面后激发的次声波,只在地表传播。

4.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的能量E越大,震级M就越高。二者关系为lgE=11.8+1.5M 5.5~6级以上的为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地震为强烈地震。 地震烈度是地震产生破坏程度的指标。它与距震中距离,震级,地震波传播的介质条件等有关。 5.地震效应 (1)地震力效应 地震力即地震波传播时施加于建筑物的惯性力 (2)地震破裂效应 地震引发岩石地层破裂位移形成地震断裂和地裂缝 (3)地震液化与震陷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 6.地震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7.灾害实例

2008.5.12汶川8.0级大地震。地震危害极大,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 (约2分钟),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原因在于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8.面对地震自救措施

我们不能慌乱。特大地震发生造成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坚固的墙体,塌下来时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间的地方。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

7 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在楼房里时,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不能从楼上跳下。在街上行走时,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在学校里,要听从领导的指挥,不能随便跑动。

河流侵蚀

1.定义:河流侵蚀地表,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2.河流水动力学象征:(1)河水水流的紊流特征:水流的各质点强烈混淆,或形成流束的流速不同。水流每点的瞬时速度,不论其方向和大小都在不断变化。 (2)横向环流和螺旋流:槽线的曲折和断面形态的改变,会使水流内部形成一种规模大的旋转运动。引发原因有:弯道离心力和地球自转

3.河流地貌:(1)河床及河床沉积物(2)河漫滩及河漫滩沉积物 4.河流侵蚀的危害: (1)对土壤:会侵蚀土壤,造成水土流失

(2)对口岸:造成坍岸,使得河岸土层会发生崩塌。 5.坍岸情况分析

按土质特性可将河岸分为无黏性,黏性的和组合的 无黏性土的河岸,即使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体强度的降低导致坍岸的发生。排水较差,更会形成水压以及水的侵蚀导致坍岸。 有粘性的,坍岸可以表现为圆弧滑动,浅层滑动,平面滑动。 组合的土质:也会出现平面滑动这样的坍岸。 6.河流侵蚀的治理

(1)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包括加固岸坡,常在岸坡或浅滩地段植树,种草。或者在河中抛石。

(2)约束水流 包括束窄河道,封闭支流,截直河道等。 7.黄河治理实例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后人海流路不断变迁而发展形成的。由于黄河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河口长期处于自然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演变之中。每个时代黄河都会因为决堤而导致大量人丧生,还有就是黄河的侵蚀使得大量水土流失,对环境破坏严重。黄河治理十分重要。

北宋时期,当时黄河以走北路入渤海为主,宋王朝为避京城水害,防御北方新崛起的辽、金侵犯以及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对治理黄河十分重视。在堤、埽的修筑技术,裁弯和拖淤等治河措施以及发展漕运和灌溉农田、放淤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选在北京,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没有以前的力度。近代以来更是因为战争而荒于治理。

60年代开始对黄河河口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并首次提出黄河尾闾河道摆动“小循环”的概念,而后又集中进行了河口防洪、防凌、计划改道和水利治理等规划工作。

8 总结黄河治理工作,对其他河水侵蚀治理的建议;首先要做好防洪工程,其次要规划好河水治理与经济,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好科学管理,加强河口观测。更重要的是做到疏通,可持续,而不是堵塞,加重侵蚀。

结论:

随着技术和知识的日益提高,我们对灾害都有了科学的理解。但是地质灾害的发生的突发性,普通群众对灾害知识的不重视仍旧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做好预防。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天灾我们无法去避免,但是人祸我们可以避免。有很多灾害就是由于有关部门监测预防不到位,群众对灾害认识不准确导致。如果我们做好监测和预防,有些损失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我们懂得如何自救,我们在一些灾害面前能够保全性命;如果我们能够科学治理规划,我们可以从中获益。通过对地质灾害全面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做到有效防护,灾中逃生,降低成本,减小伤害。

参考文献:

【1】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

赵允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2004 , 15 (z1) :33-38 【2】崩塌落石对不同埋深输气管道的冲击影响 王岩 姚安林 《石油工程建设》 2010 36 (1) :4-7 【3】滑坡防治措施的现状和发展喻和平, 田斌《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 2003 , 29 (2) :104-107

【4】 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张倬元《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2000 , 11 (2) :89-97 【5】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及防治科学出版社 , 1994 【6】泥石流对桥梁工程的危害及防治 周小彬 同济大学 2006:1-100

【7】地震人为灾害的危害性及其防护措施 孙莉 《科学之友》

2011 (12) :145-14 【8】"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黄润秋 李为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008 , 27 (12) :2585-2592 【9】地震自救十大注意事项 王立祥 《养生大世界》 , 2008 (6) :5-5 【10】坍岸预测方法研究王跃敏 , 唐敬华 , 凌建明 《岩土工程学报》 , 2000 , 22 (5) :569-571 【11】河流侵蚀淤积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林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2005 , 16 (2) :32-37 【12】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李国英 《中国水利》 , 2004 , 26 (1) :1-2

9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请示

地质灾害理解
《地质灾害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