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你认识降压药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5: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你认识降压药

目前高血压病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按照药理的作用,可以分为六大系列。

利尿剂

利尿剂是使用最早,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作用显著,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尤为适用,但不适宜痛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人。可与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能增加降压的效果。由于长期应用易引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大剂量地使用。常用的利尿剂按照其降压作用的强弱,分为高效利尿剂(速尿、利尿酸),中效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低效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低效利尿剂都有保钾的作用。利尿剂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

β-阻滞剂

β-阻滞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应用很广泛。这是一类“洛尔”系列,常用的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拉贝洛尔(柳安苄心啶)、比索洛尔(博苏)。β-阻滞剂适用于年轻人和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合。但是,对心率已经很慢、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和有哮喘的高血压病人禁止服用。

α-阻滞剂

α-阻滞剂的特点是不影响血脂和血糖的代谢。这是一类“唑嗪”系列,常用的药物有短效的哌唑嗪,长效的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由于α-阻滞剂同时能治疗前列腺肥大,对伴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更为适用。α-阻滞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服用该药的病人,起床时要格外小心,动作要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类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它的种类最多,适应证最广,对血脂和血糖的代谢没有影响,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理想的首选药物。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也能应用,只是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和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的病人以及怀孕妇女则不能服用。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类降压药却有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左右,影响了药物的广泛应用。这是一类“普利”系列。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的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中效的有依那普利(依那林),长效的种类很多,有苯那普利(洛汀新)、培多普利(雅施达)、福辛普利(蒙诺)、贝那普利(一平苏)、米达普利(达爽)等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是一类最新的降压药,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不会引起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不良反应最少的一类降压药,作为“沙坦”系列,最早应用的是氯沙坦,以后不断开发的有缬沙坦、依贝沙坦等。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降压效果安全有效,其特点是在降压的同时,不降低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对血脂、血糖的代谢没有影响,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和已有心脑肾损害的高血压病人。此类“地平”系列种类不少。短效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恬尔心,中效的有尼群地平,长效的有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尼卡地平。通过对制剂工艺的改进,制成缓释和控释片,使短效的药物具有长效的作用,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恬尔心缓释片、缓释异搏定(维拉帕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面红、头痛、心跳加快、脚踝水肿,短效药的不良反应更为显著些。

治疗高血压药物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含利尿降压剂、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类别的治疗高血压有效的药物。

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药物。

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药物。

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药物。

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 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药物。

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药物。 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药物。

9、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药物。

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差的原因

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几个月下来,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不按医嘱、未能坚持服药。有的患者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有的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停止服用药物了。如此,用药停停服服,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样的做法对健康是不利的。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病人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未治好原发病。有些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增高的血压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 30 岁以下者,对于肾脏病史者;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史者,要考虑到是否合并有继发性高血压,或本身就是一个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这种患者,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到正常范围。

三、未消除诱因,忽视生活调理。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四、用药不当。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相同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当前,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镇静药物,体育、物理疗法、针刺疗法等综合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或中西医复方制剂。另外,一种药物侧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作用,就可提高疗效。考虑到某种药物的用量如果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较大,所以多数专家建议使用由小剂量多种降压药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

小心降压“过了头”!

患上了高血压,别一味的只知道降压,从何出现降压N过头的现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应该少做。

我今年50岁,患高血压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收缩压通常在170mmHg以上,舒张压在120mmHg左右,但是自己并没拿这病当回事儿,也就没用过药。去年有一位熟人,才47岁,正上着班一头栽倒了。送进医院诊断为:大面积脑出血。7天功夫,人就死了。医生说他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这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看样子这病还真得当回事儿好好治。

医生给我推荐了硝苯地平,刚吃时每天3次共30毫克,量量血压降得不多,仍在160~150mmHg到110~100mmHg之间。我这人性急,恨不得一下子把血压降到正常值,于是就加大“力度”,每天3次,每次20毫克。这回可见效了,一测血压,竟降到117/77mmHg,这个血压值放哪个年龄段都得算正常。

正常归正常,头晕脑胀的感觉不但没消失,反而有所加重。去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吃过20毫克硝苯地平后,我坐在桌前想写点东西,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桌面似乎向我倾斜过来,人一下子向前扑了过去,险些扎在桌子上。这功夫不过一二秒钟的空儿,可把我爱人给吓坏了,我自己虽然假装不在乎,可是这有生以来第一次的眩晕把我吓得够呛———这要是骑自行车在路上或是开着机动车高速行驶时,那后果得多严重?

第二天到医院请教医生,医生认为是大脑供血不足所致。说到降压情况,医生认为降压不可过度,长时间高血压突然降低

四、五十个毫米汞柱,身体肯定不能适应。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本来就阻碍血液运行,血压过低更加剧了这种症状,加上人一天都处于站立状态,大脑的血液供应自然“吃紧”。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多越好,像我这种情况,当以保持在140/90mmHg左右为佳。

吃一堑,长一智。这以后我把药量减了下来,每天只在早、午服上两次,共20毫克,同时控制情绪,锻炼身体,保证睡眠,血压保持在140/90mmHg上下,再没出现过眩晕,原来的小手指一带时有发麻的现象也消失了。

哪些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

1、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等。中药甘草、抗酸药小苏打(碳酸氢钠)也可引起血压升高。这类药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与钠离子( Na+ )在体内潴留有关。因为钠离子潴留,导致细胞外液增加,引起血容量、心输出量的相应增加引起高血压升高。此外,如动脉壁内钠含量增加,能促使高血压病人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但一般临时用几天强的松类激素药物,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对于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需要长期大剂量应用此类药物者,应注意药物引起高血压。

2、口服避孕药:有部分妇女在服用避孕药一段时间后,可出现血压升高。口服避孕药引起血压升高的时间长短不等,短者 1-2 周,长者 1-2 年。因此服避孕药的妇女应定期测量血压。出现高血压后即应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停用避孕药后大部分血压即可恢复正常。避孕药引起血压升高的机理,目前认为是药物中含有雌孕两种激素的缘故。雌激素一方面引起血浆血管紧张素含量升高,促使血管收缩而血压增高;另一方面是雌二醇具有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而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

3、其他药物:麻黄素属拟交感药物,可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小动脉收缩,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含麻黄素的药物如百喘朋、止咳定喘膏、麻黄素呋喃西林滴鼻液等也同样有升高血压作用。喘息定成分为异丙肾上腺素,可以缩,血压升高。解热止痛药保太松、消炎痛也可发生可逆性高血压。

对于医生和病人,了解可升高血压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原先患有中、重度高血压的病人,更应避免应用这些药物。

哪些原因致使降压药降压效果不理想

临床调查统计,有将近1/3~2/5的服用降压药病人,服降压药疗效不满意,可是临床观察许多降压药有效率高达90%。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选用药物不对症

降压药物种类多,而每种降压药的作用和适应证不甚一致,有的降压药对这一类高血压有效,而对另一类高血压不一定有效。服降压药后疗效不佳,可能是没有选对药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合适的药物,对症下药才会取得好的疗效。

(2)选用的药物剂量不合适

高血压病人选用降压药,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而降压药物的使用取决于血压的高低。因此,每一位正在使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每周应测两次血压,每次最好在同一时间里测量,测前要静坐20分钟左右,否则血压测量不准就无法调整药物剂量。

(3)不能持续合理地用药

大约有30%的病人不能坚持每日服药,他们往往是觉得头痛、头晕时才服药。实际上,高血压病人自觉症状差异甚大,有的血压已相当高,但未出现任何自觉症状。因此,千万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来服药。

(4)使用降压药物单一

有些顽固性高血压对降压药极不敏感,往往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如果单一选用,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5)随意乱换降压药物

诸多降压药物必须服用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出稳定的降压效果,有的人刚吃几天药未见效,即马上换药,这是错误的,必须遵医嘱服药。

(6)单纯依靠降压药物

有些患者单纯依靠药物降压,认为服了降压药即可万事大吉,长时间打麻将、打扑克、看惊险电视,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服药期间继续吸烟、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对肥腻辛辣食物照吃不误。在这些情况下,服用降压药也不会产生理想的降压效果。

(7)过度劳累

繁重或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会使血压升高,长期过度用脑亦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使身体过于疲劳,降压药物才会发挥良好的疗效。

(8)精神负担过重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在心情愉快、环境轻松的状态下,血压会自然下降,而精神忧郁、心情暴躁、思想负担太重时,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下,机体内分泌会产生升压因子从而抵消了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尽一切可能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防止一切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和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宁静状态。

教你认识降压药

教你如何认识手机

教你如何认识人

教你认识自动抛光机

教你认识自己(定稿)

教你认识学士服装

教你认识防滑瓷砖

教你认识汽车标志

教你认识小车车型

教你怎样认识精油

教你认识降压药知识
《教你认识降压药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