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什么我不后悔选择北邮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前篇

为什么我不后悔选择北邮?这是一个说小也小,说大就大到无从下手的题目。之所以想写这样一个东西,主要是多年有这样一个夙愿。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写,一是一直没有那么大精力,再者最近受了林校长和一本书的很大启发,让我重新燃起写东西的欲望。

我说了,想写这个题目是因为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夙愿。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我的这个夙愿的来历。从我的经历来解释这个问题吧。首先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多方面综合考虑来决定志愿的方向。除了考虑自身的条件外,少不得多方面打听情况。到了大学以后,带着很大的期望值和怀疑来审视大学生活,调整自己状态,把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环境融合起来,逐渐确定自己,从而实现思想上的成熟和成长。当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概念,对自己的学校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有两种现象就免不了要发生:1.对自己学校状况的不满。2.与别的学校的同学讨论各自的学校。其中,第一点,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无法回避;第二点,个人或多或少,或平淡或激烈,都会有个人的经历。我在这方面在一开始就来的比较多且比较激烈。除了和高中同学或有意褒扬或借助自我贬低的抱怨来实现褒扬的效果以外,还就这个问题在论坛和和不少北理,北航,成电,西电的人吵架。在学校内,还曾经就这个话题和一些人争论的面红耳赤。在大一的那段时间里,不成熟和不确定性,让我对这个问题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之后慢慢成熟,慢慢理性看待,积累了一些,探讨了一些,明白了一些,也就能做到笑看风云了。在之后北邮人论坛上的类似话题,基本上不闻不问。我这个时候来讨论这个话题,莫觉得我是无聊,因为马上也许,我就要针对很多人却解答他们此方面的困惑了。现在,就在这里做一点总结和准备。.

其这个题目也是斟酌了半天的,力求放映整个我想说的问题,下面我就就两个方面来阐述:1.为什么我选择北邮;2.为什么我不后悔。

第一篇 为什么我选择北邮

在这里面我要说的,基本上是从一些事实(应该说是我了解到的接近事实的东西,也就是说是我道听途说的东西,来源多种多样,各种讲座,报刊,师长,同学等。在这里有必要作以下免责声明:1.不排除其中有不确定或者是错误的东西。2.很多东西并不是我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所想的,我放在这里面,只是想对选择北邮的正确性(注意,我没说是正确的,我只说正确性。)做一定的分析和阐述。)。我也对我们的学校有一定程度的不满,但我想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的是他让我们满意的一方面,正如同我们平常尽量少想烦心事来保持快乐心情一样。这里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1)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学校。

相信,来北邮的很多同学,或直接,或间接,在这个问题上打转。我当初也是一样,是冒更大的险学个滥专业去更好的学校,还是稳稳的来北邮读通信工程,或者去上海交大读微电子。这里我不准备遵循一定的结构,就慢慢的展开来说我的看法。

鲜有人否认自己活着不是为了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即使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心理也难以回避这个想法(对于那些冠冕堂皇的说法之后会分析);这就如同鲜有公司的否认经营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使他信誓旦旦的说要为社会服务。如何实现更大的价值?抛开其他的诸如什么个人奋斗,抓住机遇等等大道理不讲,至少有一个问题是现实的:那就是,在什么样的时期加入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是:我们的个人选择对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就像是在中国的钓鱼岛(!)扔下一面日本国旗对于芝加哥气候的影响。当然我不是推翻蝴蝶效应,谁也难说你的选择就关乎整个世界的民生大计,不过这样的几率真的就如在中国的钓鱼岛(!)扔下一面日本国旗引起芝加哥一场飓风那样微乎其微。明白了这个问题以后,就不要从什么民生大计,什么社会需要来讲担心如果我不去学化学是不是就没人学化学,中国的化学就难有进步等等问题)。 这就涉及到选专业重要性的问题(且不论学学校对实现个人价值的影响)。林校长有个理论:任何一样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起步,发展,高潮,衰退,消亡的过程,这是一条曲线,驻点就是高潮,曲线的二阶导表明这个行业的发展或衰亡速度。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起步,发展,高潮......。在某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期,这个行业是最具活力,最能创造价值,最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行业。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处在这个行业的这个时期,对实现个人价值来讲是最具备有利条件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各个行业的发展处在那个时期来决定进入哪个行业,或者说找个发展曲线一阶导二阶导都大于零的行业加入。通信行业正处在一个远没有达到高峰的上升期,选择通信当然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个上升的领域必然引来更多的能胜任这个领域的有识之士来从事,从而良性循环的加速这个领域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差不多类似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使得需求曲线右移,而右移的可能结果是同等价位上需求量的提高和需求量不变得情况下价格的提高抑或两者的结合。这对我们个人来讲是有益的:1,就业更容易(公司要的人多啊);2,有更高的价格(好的薪水待遇)。

也许只有上述分析,很多人仍持怀疑态度,很多人仍想方设法的挑我中间的逻辑漏洞。于是我需要拿出点例子来稍微佐证一下。看过一期读者,里面登载了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各个行业之间薪水及福利待遇得调查和比较,结果是电信类的职员平均收入三地均排名第一,计算机类第三,电子类的第八。我哥哥曾经带着我和他的几个朋友用餐,这些人中,三个北理的化学系博士,一个清华的数学系博士后,一个清华的MBA,一个人大的MBA。这几个人里面,看来,还属我哥哥混得不错。那三个北理的博士为什么要读博?他们一致的理由是:硕士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无奈之下只好读博。其中一个博士,孩子都已经初中了,仍然没有像样的拿过可观的工资。连那个清华的博士后算在内,都等待着毕业以后挤几个留校的名额。按他们说,哎,天天就是在混日子。说实话,当时我就感觉很幸福了,当时想,我还不至于本科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吧。

类似的例子很多,我一个北大学物理力学的硕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4000的专职编程的工作,我姐姐的几个川大的同学在读博士为了出来工作掉了好多头发,我北大的同学保了环境学院的硕士生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从野外采样本回来做各种研究。我想很多人手里都会掐着这样的例子。学校在开招生宣传会的时候一般都要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学校有三高:分数高,就业率高,就业收入高。MONEY&JOB,很现实的问题,没有人可以逃避的问题。

以上是务实的说法。进入上升领域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已经很完善很成功的传统领域里想做的很领先是很不容易的。正如科学工作者往往更愿意研究那些新的还没有怎么发展的课题,因为这种课题更容易出成果,而且出了成果就可以自称是这个问题上的权威;正如一个14岁的少年总比40岁的中年人看起来更有发展潜力,未来更加辉煌。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学校的领导们开会讨论想让我报北医,而我的班主任一听马上说:得,那可不行,这小子就不是当医生的材料,性子急。当我班主任向我描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真有找到千里马遇上伯乐高兴的就想撒丫子就撩的感觉,我就是性子很急,学医是慢功细活,年轻时要受到老一辈们的压制,只有老了才能开始吃香,我是急于想在年轻时就有一番事业的性格,不适合学医。我想我很适合电信行业,一个能让我年轻时就充分燃烧激情的地方。

也许会有人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热衷于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不可否认基础科学的研究很重要,不过这种研究得投资回报期限太长,科技成果转化的太慢,在中国的这种国情下,这种研究的投资就很有限。不像是在发达国家研究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都有人心甘情愿大把大把的给你砸钱。在这个方面工程类的学科是有优势的。记得信息产业部某位高官说过,北邮的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就说明北邮能够顺应市场和产业,能够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接轨。北邮做的都是很实际的东西,科技成果转化作的很好,能够很快的创造价值而不需要无限期盲目的投资和等待。这样的特点是受市场欢迎的。

说了这么多,总之我的观点是,一个好的专业太重要了。就业容易,薪水高,前景广阔。在初期就选择好方向,将来也不用为了赚专业费脑筋,现在转行还是要付出很多额外的东西的,不值。

2)选择了专业以后,去什么样的学校去读这个专业。

今天在公车上还听两个小女生笑谈他们的一个同学去中国矿业读市场营销,他们都觉得去矿业不如直接就读点和矿业相关的。我从某方面不是很认同他们的观点(当然大部分是赞同的,看后续),因为矿业大学当初开这个专业很有可能就是为了矿业的需要,就想北邮当初设立其他专业,比如财会,就是为了满足邮电行业对财会人才的需要,因为当时北邮还是属于邮电部的孩子,自己的人自己培养。但现在这个形势和以前不太相同,我们都被搅在社会的粥锅里,进了北邮发现北邮不再是从事电信行业的唯一直通车。所以现在的矿业大学的通信工程也想进中国移动,咱们学校的经管类也可以去当注册会计师。所以还是去什么样的学校学什么样的专业好。我班高中同学就是去人大学计算机被鄙视了。学什么样的专业,最好还是去在这个专业做得比较成熟比较好的地方。

北邮的通信计算机和电子类专业在全国的地位还是数一数二的,至少是有一定的地位。这一点我记得以前论坛上就有一个酷似老师的人发过的一篇评价北邮的文章切中肯綮的评价了北邮通信和信息在学术界和业界的地位。在那里面他很例证翔实,有理有据,看得我们都心花怒放,跟贴人都说怎么自己从来不知道北邮这么好。我回头搜索那篇文章寻而不遇,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的话麻烦帮搜一下并给个链接,如果原作者能看到这文章就好了。看了那篇文章我才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其实好多东西,像我这样的本科生还是没法知道。即使那篇文章里面有些水分,但即使可信度只有一半,也足以让我自豪。

有了雄厚的实力,就能在在业界的良好形象和声誉,这一点已经确实。有了良好的声誉,对我们的就业必然大有好处。另外也不可以忽视校友的力量。以前有个不错的就业去向,公司名叫BISC,算是西门子的一分子,国有股份在里面也不小。这个公司很喜欢要北邮的学生,因为这个公司员工北邮人占很大的比例,而在人事部等有着很要命的权利的部门,还都是北邮的校友把持。我们的前辈在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壮了北邮的名声,给我们后辈得就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他们还凭借在业界的影响力直接帮助了很多北邮人成功就业。说到这里我想说得是。这块牌子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手里毁掉,如果我们不能在公司里表现的出色,就会失去北邮在业界内业已树立的名声,就会让公司觉得没有再去北邮开招聘会的理由。如此这般,我们的后来人在就业的路上不顺的时候,就会骂我们是我们搞臭了这个学校。

为什么一定要到做得好的学校读一个专业?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师资力量的问题。我在和很多高中同学聊天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个问题:1.其他学校开设课程都要普遍比我们学校迟,学分少。2.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多试验。前一段时间听我们学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纪红教授讲,他们实验室收过的一个上海大学的本科生,这个本科生曾很纳闷的问纪老师说:通信?通信还和网有关吗?我从来不知道通信还和网有关。呵呵,相信看到这大家一定会笑其菜鸟。当然上海大学是有这么一个专业,就像我们班主任曾经说的,现在连农大都有通信工程了。可是又有能怎么样呢?他们学校搞这行的师资更本就不行。他们那的老师只有搞物理层的,怎么会有我们学校开的课这么全面。在北邮,几乎所有的院系都在搞通信,涉及到了整个通信的各个方面,那方面的课程也不会找不到人来开设。再者,我们学校开设的试验课程比较多。问了好多别的学校学通信的同学,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maxplus,Matlab,AWR。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公司里我们更容易上手的原因吧。

总而言之,因为我想学通信信息类的东西,而北邮是在这里面做的很不错的一个学校,那我选择北邮,没有什么后悔的地方。 第二篇 为什么我不后悔

学校里总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都对自己的学校满腹牢骚,至少我所见到的都是这样。北京邮电大学,虽然有很多方面让人失望,但是选择北邮了就不要后悔。

1)做人是不应该后悔的

其实这个小节只说这么一句话足以,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后悔有用吗?无论做了什么决定,在现实的状况下即使不太满意,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放眼未来,而不是以此为借口放弃努力怨天尤人。

2)我们学校不尽人意的地方真的对我们的未来有很大影响吗?

你也许会这样抱怨:北邮小的让我郁闷,妈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你才是郁闷的主体。为什么你会郁闷?难道单单是北邮的原因吗?人的通病是要求别人太多,而忽略了对自己的要求。对于学校不也是这样吗?我也经常和同学调侃我们学校说,我从我们学校南门跑到北门这段时间可以不眨眼睛;还有剧组经常来我们学校拍电影,就是因为我们学校还有个土操场,符合80年代高中的规格。但我从来不觉得小对我有什么影响。不会因为校园面积小你就少受了很多教育,少得到很多锻炼。不要拿学校校园的平方数当作你不成气候的借口。

自从国家调整,电信企业改制,邮电部被拆分成邮政和信息产业以后,自从我们学校从邮电部划归到教育部以后,学校的资金来源就很成问题。这使得学校的建设资金总是跟不上来,所以这几年学校变化不大。但我觉得我们学校的硬件条件标准还是不低的。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旁边的北师比较一下,看看他们的寝室,自习室和图书馆。走了很多学校,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总体住宿条件还是可以的。而我们的所有多媒体教室都有了空调,这是很少学校能达到的;我们的教三,也不比北大的理教差,要不然为什么要把香港领袖生弄到咱们学校来上课---面子问题。至于图书馆,我走了北医,北交,北师的图书馆,感觉就是,他们的更新速度比我们学校........差太多了。

再有一个抱怨的焦点就是人文气氛的问题。说实话我对这个东西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一是不明白我们的人文气氛到底差在那里,二是不明白人文气氛对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怎样才算是有人文气氛,哪个学校是人文气氛的表率呢?少一些文史类的专业,少一些这方面的讲座,学生少关心一点专业外的事情,就算是一个缺点了吗?其实其他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功力主义也不是仅在北邮内存在。按我的看法,真正关注民生的人,在哪里都是一样;真正的人文气氛,也就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而不是仅仅一个学校里面有讨论的意义。对于我来讲,每天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报纸,每期的读者都能到,有网络和电视让我随时掌握娱乐资讯,北京特有的文化氛围感染着我,随处可见的历史铭记吸引着我的目光,电影院或者剧院离得不算是很远,想听什么方面的讲座和课程都可以关注一下北师和北大的动态,图书馆里什么书都有而且更新很快,有几个有思想的朋友可以频繁的交流和争吵,我真的已经很满足了,再怎么多的人文气氛,我都没有过多的经历去消受况且学校里的讲座也不是少得可怜,让我能够随时掌握行业内最前沿的东西,还可以和好多同学一起去每年一度的通信展大饱眼福;毕竟我更需要的不是知道西伯利亚的某个森林有多少种昆虫在灭绝,不要强求知晓唐朝时期每一个细节。只要有读者和报纸丰富我的阅历,有书籍和网络充盈我的大脑,有一两项爱好可以不受打扰的从事,我就知足了。想学什么东西的人,不会因为学校的人文气氛不好而受到限制,对一切漠不关心的人,即使是在北大也没办法让他催生出读书的欲望。

3)谁后悔了,谁没有后悔?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这一级的普遍选择问题。现在在这个学校里面,本科生中01级应该是相比之下对行情比较了解的吧。那么大部分学生做了怎么样的选择呢?我们统计考研的同学中,500人中只有不到10个人要考外校,当然也许你说绝大部分是由于专业课的原因,但我想即使专业课不成问题也不会有太多人选择考北航或者南大。当然这只是猜想,但事实是有好多人在往我们学校考。以电院为例,我们去年报考1869人,电院招收了500个人左右,其中本院的占了一半。一共有199个学校有学生报考电院,其中吉大204个,南邮90个,西电39个,山大33个,北交33个,西邮27个,成电25个,天大15个,大连理工13个,华中理工13个,浙大8个,北理7个,北师6个,西安交通6个,哈工6个,北航6个,东南5个,国防科技大5个,南大4个,南开4个,同济3个,清华2个,北大1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个,中山1个。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学校在北京占了很大的地理优势,可别忘了,优势就是优势,就是这种优势才有好多人要往这里跑,而北邮的人,不用跑,就已经有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并不卑劣。再即使,考研的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可是看看我们这一级保研的吧。一共70多个人,其中能保本校45个只有一个去了清华,一个去了中科院,一个去了大唐,其余的都选择了保在北邮。剩下的只有保外校资格的20几个人里,去中科院一部分,去大唐一部分,还有些其他学校的,更有很多人干脆放弃了保研资格考本校本院。以前有好多西电的总和我吵架说他们如何如何比我们好,如何如何比成电好,可最后不还是大批大批的往我们学校保送和考研。今年有传言说华为签西电的一下子就签了20多个(有些传言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可是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学校是因为有好多人违约拒了华为把人家得罪了,他们才跑到西电去,孰牛孰劣一目了然。而且华为业务扩展,已经不仅限于北京和国内,招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在北京做事的,北京地区的研发等技术人员,相信即使是我们得罪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找太少。

记得有个师兄和我说过,大一的时候你觉得北邮让你失望,大二你就会发现北邮滥的一无是处,到大三了,你就已经没有多少精力想太多,不想里这些事情,隐隐的觉得学校还就那么回事,到大四了,你才开始感谢,开始庆幸,因为你发现你好象已经比你的高中同学更好找工作,待遇更高一点。真正只有看透了一些,看懂了一些,才会有更准确一点的判断。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好多,总之,虽然我们学校还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讲,没办法要求他处处尽善尽美,即使是你换了一个让你某方面比较满意的学校,接触他一段时间以后同样,也会滋生不满情绪。乱世出枭雄,真正有志气的人,如果不满足自己的周围的东西,就回去努力改变它;即使不能改变,也该明智看到这个环境的可取之处,融入这个环境,充分的利用它所可以加以利用的东西。否定自己过去的选择是于事无补的事,一味的苛求和埋怨是愚蠢的事。是金子总要发光。如果你当初选择北邮抛弃北大是理性的选择,那现在也请理性的对待这个学校带给你的不满.

既然选择我不后悔

我的选择,我不后悔(900字)作文

不后悔选择的名言

选择职专我不后悔演讲稿1000字

我不后悔的歌词

精华学校复读感悟:选择精华不后悔

北邮数学

北邮常见问题

北邮导师

演讲稿:“我努力过我不后悔”

为什么我不后悔选择北邮
《为什么我不后悔选择北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