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5:43: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容提要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的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利益,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依法行政。一是依法行政的内涵;二是实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三是目前我国在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做好依法行政的对策。

1 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马佩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十六届四中全会由进一步提出依法执政,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深入分析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依法治行政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 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有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实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我们的国家是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尤为重要。然而,依法

2 行政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很难实现。只有实现依法行政,我们的国家权力的行使才意味着实现法治化,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民的合法权益也才能得到切实保护,从而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实行依法行政至关重要。

1、依法行政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 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法制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本条件。 依法行政原则契合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其尊严要靠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去维护。因此,要保障法律尊严,就必须要求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领导遵守法律,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三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法治进程中必须守法,当然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从而保障、维护了宪法的权威。

2、依法行政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只有通过依法行政,才能把我们党建成依法行政的执政党,通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法制化、规范化。此外,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将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

3 局下更加扩大,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在改革开放中,既要保护我国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投资方的合法权益。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首先考虑的事投资环境,而在投资环境中,对投资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法治环境。所以改革开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3、依法行政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作用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了 了解和督促,称为行政监督。包括: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政治监督和社会监督。依法行政基本原则既对行政机关的抽象立法活动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提出了承担法律责任的要求。因此依法行政基本原则对于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4、依法行政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职权存在于使用合法,从 而防止行政权无效、违法的运用,从表面上看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但这种要求的根本在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虽然直接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但客观上时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救济。

三、我国在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 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人治观念,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占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不善于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国家事务、文化、经济事业和社会事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1)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单薄,特别是一些非常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的实现。它们是:一是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臵法律于不顾。二是治民不治官德观念。有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三是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就拿来使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推行。

(二)在行政体制方面,现存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出现 执法冲突问题,影响了法律、与规章的执行效果

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具体表现在:一是政企不分,政

5 事不分。从法理上说,执法主体只能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拥有执法权,然而目前行政执法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并不少见。以政企不分为例,工商部门管市场,有办市场: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自己也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种子公司既是种子的生产经营者,又是种子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又是种子生产经营的管理监督者,等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人为形成监督不力。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工作形不成合力,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三是管理系统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如对个体户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多家执法部门,由于对同种法律行为有多种不同执法依据的交叉,客观造成少数行政执法者有利争着抢、无利互推等不作为、乱作为或难作为。

(三)在行政强制执行方面,行政强制行为不够规范 一是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不明确。除法律明确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外,法规和法律中也都设定了行政强制措施,甚至一些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还设定了行政强制措施;二是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形式繁多,同一类行政强制措施有多种表述,缺乏规范;三是行政强制措施的主体过乱。未经法律授权,一些没有行政强制权的行政机关也使用行政强制措施;四是我国法律对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缺少程序性的规范,行政机关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很大;五

6 是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亟待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制度。目前,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繁琐,时间长,往往造成“执行难”,影响了行政效率。

四在行政监督方面,现行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够好,存在执法有权无责问题。

目前,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权利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专门机关(审计监察)监督、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党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社会监督。应该说,我国的监督体系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行政权力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中权责脱节。实践中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滥用权力等现象,都是因为监督机制难以保障严肃执行造成的。(2)行政执法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当行政执法有权无责时,执法行为必将偏离法律的轨道,变得随心所欲,侵害国家、社会和群众的利益。在有些地区和部门,一些长期存在的执法违法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拿执法创收问题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暴露了执法中权责脱节的问题,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再次如

7 执法随意问题。在一些地区、一些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随意执法是一个公开的事实,乱罚款、乱收费、乱审批,无所顾忌。还有如粗暴执法问题,有些地方的城管执法人员对沿街摆摊的小贩,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强行扣车、扣货,甚至公开辱骂相对人。这些违法执法行为都是在广大群众的眼皮下进行的,究其原因,核心就是执法者没有责任观念,更没有责任约束,习惯于抖威风、耍特权,甚至把执法变为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

(五)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存在执法趋利问题,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甚至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可以说行政权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由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法律意识不同,执法趋利倾向严重扭曲了行政执法既定的目标追求,导致行政机关及执法人员以追求利益而执法,出现大量行政违法行为。如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活动中乱立章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扰执法、越权执法、滥施处罚、以罚代法、以罚代刑、贪赃枉法、不履行法定职责等执法违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现象表现得还相当突出。”(3)甚至有的干部贪污受贿,成为人们的罪人等等。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坚决地予以纠正和克服,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8 四如何做好依法行政的对策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战略层次上的要求,反映了各级行政机关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统管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依法行政决不是政府诸多工作中的一项,而是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都必须纳入法法化的轨道,同时我们必须明确,依法行政的要求是在我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4)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务必顺应历史的潮流,努力学法用法,认认真真地把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行政才能有保障,依法治国才有希望。

(二)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除执法壁垒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能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应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求,把职能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

9 督、社会管理和公关服务上来。要明确政府与市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限制政府对行政执法的干预,按照《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所提出的执法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科学稳妥推进,确保收到实效。以此来动摇执法壁垒的要基,确保行政执法的相对独立性,使行政机关能能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管理社会事务。

(三)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规范具体行政为 行政机关既要依法积极履行职责,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有行政执法权。没有执法资格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管理,把执法人员的入口关。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执法的资格,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加强监督考核。三是严格遵守行政絷地程序。注重调查取证,认定事实清楚。要注意保存证据,在行下诉讼中或行政复议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并不得补充搜集证据。四是规范行政强制措施。进一步明确强制措施设定权、具体形式、执行主体和执行程序。五是适用执法依据正确。要做到严格执法,就必须注意适用执法依据正确,而适用执法依据正确,就应当了解掌握法律条文的内容,弄清执法依据之间的效力关系以及依据冲突的解决原则。

(四)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0 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5)行政执法监督包括许多方面,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以及国家专门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自身内部的层级监督等等,其中层级监督是行政机关监督的理重点。要做好层级监督,一是要严格实行下午执法责任制。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三次人代会上指出: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现象。强化执法问责制,对执法过错要依法追究。(6)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科学设立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责任制。(7)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制度,纳入目标管理,加强考核奖惩,使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取得实效。二是要做行政复议工作。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复议申请,行政机关要认真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处理,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复议决定,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决不搞“官官相护”。三是要对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进行检查。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审叛机关的司法审查监督,强化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监督,完善行政赔偿、补偿制度,强化社会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切实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威信。

(五)要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坚决做到违法必纠 违法必纠,这是法律体身的要求,也是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依法对各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其职务行为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对于在依法行政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必须加大惩治力度,坚决予以严惩,决不能姑息迁就。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对侵害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追偿和追惩。既要追究经济责任,又要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此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追偿和追惩治,一方面教育本人,使其今后不再违法,另一方面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遵纪守法。这样全国上下才能形成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革除一切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必须理须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必须进一步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必须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条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

12 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参照北京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2005年,第44页

(3)张民锋、傅斯米:《当前行政执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第51页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决定》

(5)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议事业新局面》

(6)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农村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定稿)

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