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第九册的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第25课。本篇课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本文以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方式,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文章形式新颖,语言简洁,情感丰富,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文章,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二、教学目标

(一) “三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三维整合的原则,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通过诗文对照阅读,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4、学习本文包诗的写作方法,尝试改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诗文对照阅读,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2、学习文包诗的写作方法,尝试改写古诗。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也是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诗文对照,情景同现

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本课教学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情感是要依托语境才能产生,脱离了语境的情感是敌情。为了让学生能置身于文本特定的情境,并从中获得具体而真实的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努力还原文本表现的情境,使得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二)、品词析句,词立而情立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巧妙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藏、烟花三月、伫立、凝视、脍炙人口、孤帆”等词语,赋予这些词语以具体、丰富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作者的心灵,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体验角色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渗透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是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与意图

围绕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再现情境,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多媒体创设文中友人离别的情境,一方面唤起学生对第一节课内容的感知,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感——“依依惜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快从现实世界走入文本世界,并且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学习1——3自然段,品味“黄鹤楼话别”

(1)、学生默读,从课文中找出能感受到“依依惜别”的句子。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3)、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体验角色读,领悟两位好友是如何藏情的。 (4)、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两人“对话叙情”部分。 a、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b、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

c、体会引用王勃诗句的用意。

(5)、角色表演,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目透纸背,发现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再通过学生分角色读,体会诗人和友人当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在此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

2、学习

4、5自然段,体味“吟诗抒情”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感受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

(2)、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及辨析的方法,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领会课文语言。

(4)、想象:李白望着滔滔的江水流向天边,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会想些什么呢? (5)、学生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配乐)(相机渗透“借景抒情”写法的指导。)

(6)、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7)、找出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词或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能读好。 (8)、引导学生说整首诗的意思,让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

(9)、指导背诵,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自由——同桌背——齐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推敲词语,探究用词的准确,以及体验角色的内心,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

(三)、有情赏读,发展个性

“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在脑海里想象文本所描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与文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

(四)、诗文荐赏,丰富积累

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别董大》《赠汪伦》,学生齐读,旨在让学生感觉离别词的意蕴,使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五)、内化迁移,形成积淀

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语文学习,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力求让学生在读、写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仿照本课文包诗的写作特点,改写一首古诗(以叙事为主)

2、阅读练习:在课余时间,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

五、板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

李白 ---------------- 孟浩然 伫立 人品令人敬仰 凝视 诗篇誉满天下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本节课板书除了包含文本中看得到的重点词语,还包含了学生透过文字读到的情,同时这则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黄鹤楼送别 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的说课稿

五上《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苏教版第九册的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苏教版第九册的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