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1: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第十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沿线环境特征

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第十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沿线环境特征 10.1.1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情况见第五章。 10.1.2生态环境

泸溪县境为低海拔山区,气候适宜。县境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境内有大小山头2700多座,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处为县西南八面山主峰海拔高884.3米,最低点为老县城武溪镇东北大龙溪出口海拔为97.1米。在总面积中,山地占66.04%,丘陵占25.3%、岗地占2.31%、平原占3.43%,水面占2.92%。

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近20年年均无霜期285天,日照1432小时,年降水量132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境内成土母质较多,土壤可分为7大类,其中以紫色土居多,占总面积的65.85%,通气性能良好,但不利水土保持。土壤中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境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有大、小溪河127条,分属沅水、武水、辰水和酉溪四大水系,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在内,全县水资源总量年均为240亿立方米。全县有林地45922公顷,无林地24419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5.2%。县域有野生动物130种,野生植物616种;境内发现各种矿藏资源有4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4种。

县境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夏秋少雨而多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又处于沅水中游,溪河纵横,土质松散,故遇上大雨或上游暴雨,易造成河水陡涨、山体滑坡,形成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农作物病虫害及气象灾害等四种。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1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泸溪山水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沅水风景胜地,中国是年轻的氧吧县城,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众多,有盘瓠庙、辛女祠、悬棺、绝壁仙舟、盘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滩吊桥、浦市“小南京”等。自然风光秀丽,有马嘴岩、辛女岩、箱子岩、盘瓠洞、天坑群、十里画壁、天桥山等。 10.1.3社会环境

泸溪为五强溪电站库区淹没县,1995年泸溪县人民政府等机关迁入新县城办公标志着移民搬迁的历史性任务完成。近年来,泸溪实现了常吉高速公路过境、白沙至武溪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泸溪(1000吨级)码头、省道S2

52、S336线泸溪白沙-辰溪潭湾(泸溪段)已开工建设;电力、水利等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基础雄厚:土地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通过定方向、转观念、创环境、育龙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泸溪县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现在的泸溪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经济活跃。勤劳质朴、勇于开拓的泸溪人民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泸溪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共图发展大业。 10.1.4土地利用

路线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和建设用地。本项目新增用地102.67hm2。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配合绿化工程,确保沿线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人为破坏。 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0.2.1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1)公路占用土地,减少了耕地总量和植被的数量,将对当地的生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2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态造成一定影响;

(2)施工管理过程中,可能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 (3)填挖路段由于防护不当可能产生水土流失;

(4)施工人员及车辆的进出以及工程施工痕迹的产生,将对物种的入侵和扩散提供条件,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威胁;

(5)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驻及施工“三废”排放,将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首先是工程占地将减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次是施工“三废”排放,将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另外施工人员的进驻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潜在的危险。 10.2.2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会产生各种生产及生活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会产生对项目沿线水体的污染。

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1)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

(2)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泥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固废、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入河后,将影响水质。

运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1)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2)道路辅助设施(停车场、管理住所、加油站)产生的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结合地方城镇规划,排入下水道;

(3)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滴漏或翻入河流后产生严重的水污染;

(4)铅尘落水对水体的污染。其污染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地面径流随雨水排入水体的,铅的排放速率为0.0057~O.00758J/s;另一种是由空气落入水中引起,车流量大时,落入水中的量也多。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3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2.3对声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声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1)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路基、路面、桥梁施工机械,都属于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附近的学校、医院、居民的声环境产生影响;

(2)筑路材料运输道路和便道线路设计不当,运输车辆产生的高噪声将影响沿线人群的正常生活;

(3)运营期间,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源。车辆行驶中,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会产生噪声,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也会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 10.2.4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可能的影响:

(1)路基施工中,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都将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的大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的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2)施工材料、设备的车辆、内燃机械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公路营运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a.汽车废气的污染: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排放,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一氧化碳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碳氢化合物产生于汽缸壁面淬冷效应和混合气不完全燃烧。目前由于国内使用无铅汽油,因此铅的影响可以忽略;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c.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4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2.5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征地拆迁和分隔的影响。公路的建设造成了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使沿线居民的社会活动习惯发生改变,使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及基础经济发生改变;公路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必要的征地拆迁与再安置工作,影响到沿线居民的生活,改变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数量;同时,施工中堆场侵地和因工程需要,使一些水利渠道填埋或改线,破坏了农民的原有水利灌溉设施,施工也影响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安全。

(1)本项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项目建成后,为区域人民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加速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本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沿线诸多产业兴起和资源开发利用,由此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改善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城乡贸易流通,尤其是丰富的农副产品,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从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沿线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为满足这些社会需求,相应的能源、通讯、文化、娱乐以及教育卫生事业将会被更加重视,并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3)对基础设施的影响:项目建设不会破坏沿线现有水利设施。对于水利规划要求,在路线设计时将予以考虑。但是,施工期间必然拆迁一些照明线,输电线,通讯电缆等。这给沿线照明、通讯及企业用电带来一定影响。

(4)对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的影响:本项目路线走廊带未直接涉及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故对文物古迹及旅游风景区不发生负面影响。相反,本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5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10.3.1路线方案的对策

路线布设将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在遵循“近城而不进城,利民而不扰民”及优化线形的原则下,少占农田、少拆房屋,保护自然资源,保障人民健康,使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本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

路线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施工前全面踏勘电力、通讯设施,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做好这些公用设施的保护与拆迁工作。拆迁前妥善重建或临时组建电力、通讯线路,保证周围居民生活及企业生产不受影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结合地方城市建规划进行设计。

桥涵孔径将满足泄洪水流畅通,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和民用建筑,以及农田水利设施。

路线两侧宜林地带,尽量植树造林,使道路形成绿色林带。 10.3.2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路基防护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填挖高度分别处理。路堤通过水塘、水库及受洪水浸淹地段将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其它路堤采用草皮护坡或骨架护坡,路堑防护主要采用护面墙、骨架草皮、喷播草籽等型式。

路基路面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引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对地下水丰富地段,利用明沟、暗沟、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

通过水塘、水库和江河两岸等浸水或受洪水冲刷的地段均设置浆砌片石或砼防护工程。路堑地段以边坡自身稳定为前提,根据边坡岩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和边坡高度,适当设置防护工程,以防止边坡出现冲沟、滑坍、崩塌等工程病害。为改善公路沿线环境,路基尽可能多的采用植被防护。

10.3.3土石方工程及水土保持对策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6 泸溪县S2

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本项目借方尽可能采用其它填筑材料,避免借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弃土将设置专用场地堆放,并做好相关防护和绿化。

本项目将作好路基排水设计,以保护路基。沿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确保排水畅通,将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肓沟等排水设施,将水排到路基外的天然河沟中。

施工时,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水墙,并做好边坡防护。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坡脚边缘,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避免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不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为保护水资源,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随意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将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工程废料及时运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在大桥施工时,水中桥墩扩大基础施工的岩石、砂土及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按工艺要求,在规定地方堆放,不得任意丢弃在水中。 10.3.4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沿线自然景色优美,在这种背景下镶嵌一条线形优美的公路,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同时,道路修建是长距离的带状土建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必然要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地貌,因此,保护环境和进行防护工程及美化景观是必要的。如在公路边坡上植草,边坡外带状植树,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对碾压的农田松土,施工前将路基及施工占地表面耕作熟土铲在一起堆放,施工结束后,将熟土覆盖于耕作的土地表面。经过精心设计和工程的实施,能使公路建成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对沿线的环境必将起到改善和美化作用。 10.3.5其它对策

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和各项管理措施,使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全生命周期内,能实现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0-7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分析123

大桥工可的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露天开采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电子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

环境影响评级

第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第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