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伤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宁静空虚的会馆,夜很重。偏僻的破屋里,烛光浑浊。涓生的脑海缓缓浮现着一年来的过往,掩面而泣。他捉着冷硬的笔杆,写下这手记,记述那段葬在遗忘中的关于子君的记忆。这段记忆是受过伤的,小心翼翼的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然而,它又似乎很期待曙光的到来,好让光明和温暖覆盖它的全身。

他们相恋了,在那所寂静的破旧的小木屋里。原本屋子很聊赖,只是因为萌发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这个破木屋竟然也略显得古朴和风趣。门口的悠长的眺望、焦急的期待的徘徊、高跟鞋扣起的回响、窗前嫉妒的偷窥、子君的含笑和嫩稚的目光、涓生的热情和骄傲。这是一段最美好的记忆,因为有爱充盈着两个年轻人的心。

涓生纯真热烈的爱唤醒了子君沉睡的意识。在旧时代的女子能坚决的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那是莫大的勇气和决心。似乎,她已经将一切阻挠视若无睹,她有与一切抗争的力量了,为了自己的爱情和自由,她要一战到底!不得不说这样的勇气难能可贵,它让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然而,子君说的话虽然是对的,却不会有实际的作用,干涉还是会存在,甚而更猛烈。而且,这样的勇气只是不成熟的情绪,爱是盲目的。说不上来它会是喜剧的开始还是悲剧的种子。

在旧中国,一个青年男子含泪握着爱人的手,单膝跪地,求婚。我想这是出乎当时任何一个女子预料的。浪漫、纯真、热烈的爱情。子君许了涓生。不需要任何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需要三媒六娉,重金彩礼。甚至一个名分。她许了他,便以为从此天涯海角:他有了她,便以为从此生死不离。他们单纯的爱着,并不知道生活将迎来怎样的风浪。

小家庭的生活似乎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生活太琐碎,琐碎得仿佛可以肢解掉一块爱情的磐石。双方都放弃了熟悉的环境和关系,两个人就一个世界,好像他们已经从大众的世界里剥离出来,独成气候。像孤身抗战的勇士,虽然豪迈,却还是有些不安和凄然。渐渐地,他们发现彼此的爱意冷淡了,生活的杂陈复杂了。隔膜、距离、怀疑、怨怒逐渐的侵蚀着爱情和生活。他不再爱她。那些宁静的夜和温暖的柔肠在生活以及生活之外的许多情绪中逝去了。彼此还能领会,却不再是从前的热烈和爱慕,而是一点点的苍凉和无奈。人是容易改变的,人的情感总会显出脆弱,就像涓生、子君,就像他们盲目的爱情,太脆弱了,经不起生活的风浪轻轻一拍,就碎了一片。

这时候如果要说同情,我会更加同情子君。在当时的社会伦理中,一个“离经叛乱”的女子没有藏身之处。等待她的命运会是什么呢?

因为爱,子君才有了勇敢和无畏。然而,涓生告诉她,他不爱她了。那么,她还有面对未来的勇气吗?涓生难以忍耐生活的空虚和寂寥,所以他告诉子君自己的真实感受,用真实换取了一个依然只有空虚的生活,却葬送了那个再也没有抗争力量的女人。

一所破屋子,涓生写下那段故事,从心里去乞求子君的宽容。他想用“唱歌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他想跨进新生路去,然而这跨出的第一步也不过是为子君、为自己写下悔恨和悲哀。把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用遗忘和说谎做生活的前导,默默前行。

这是一个伤逝的故事,融在旧中国的大背景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是自由的,却冲不破时代的封锁.他们的爱是纯真的却依然甩不掉生活的许多压迫和干扰。爱的脆弱,不仅是人的勇气和决心问题,更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权自由、平等的问题。悲剧是个迟早的必然。

今天,人们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恋爱自由已然成为时代的风气。然而,爱情的悲剧却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排演着。我想,这大多还是出于人们情绪的不成熟,对爱情的盲目。大致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的教育传统并不利于青年男女的相互了解和更多的接触,它或隐或显的压抑和回避男女生的交往。让他们无法正视男女之间的关系。当青春懵懂的心被惊醒,它将是盲目冲动的寻爱者。第二,爱情并不是单单纯纯的情感世界的事,爱情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情感的满足是一种精神追求,然而,爱情的生命若没有物质作基础,生命力就不会长久。爱情的色泽若没有环境的允许,也只能暗淡无光。或许这种说法有些不近人情,也许有些人的热烈和执着并不在意这些外在条件的有无,他们可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无悔无怨。这样的精神我是尊重的,但我并不欣赏。就个人而言,我以为有的条件虽然外在,却是客观的。太执着就会变得痴妄,爱也会变得自私。第三,爱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爱情可以简单纯粹,但婚姻不是爱情。婚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爱是它的基础,同时它也需要经济、社会关系等的支撑。当生活的柴米油盐,人情世故向你伸出触角的时,难免会有摩擦和争吵。而且,随着关系的确定和相处的时久,浓情蜜意并不似从前了。生活更多了些平淡和简朴。这往往需要两个人彼此有更多的包容和了解,婚姻比爱情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待。

总之,仅有一腔激情和柔肠不能满足持久生活的需求。只有用理性、成熟的情感来经营爱情和婚姻才会尽可能的避免盲目和悲剧。涓生和子君的结局在旧中国是个必然,不仅是时代的不成熟,也是他们情感的不成熟。今天的我们或许遇到一个成熟的时代,却也不一定有成熟的感情。面对舍取和抉择,我们往往会被感性的情绪影响,而忽视客观的条件和环境。固执和任性终于铸成大错。《伤逝》的故事并不只是停留在1925年,它也在今天的银幕上重演。虽不再有旧时期的压抑和封锁,却也添了新时期的忧郁和彷徨。

我想,生命总有遗憾。然而,遗憾并不是让人懊悔、颓废,而是要促使人觉醒、奋斗,因为生活还有希望,生活应该继续。情感总会有个和谐的归宿让我们幸福地守望。

读《伤逝》有感

读《伤逝》有感

读《伤逝》有感

读《伤逝》有感

读《伤逝》有感

作文 读《伤逝》有感

读鲁迅《伤逝》有感

读《彷徨.伤逝》有感(优秀)

读鲁迅短篇小说《伤逝》读后感

伤逝

读《伤逝》
《读《伤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伤逝有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