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1:1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绪论

第一节地籍与地籍测量 地籍的定义及含义

地籍是指由国家建立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权属、利用、位置、数量、质量等状况的簿册,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其含义去下: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对每一块土地都必须描述其权属、利用、位置、数量、质量等五个要素; 6.对于一个区域,地籍簿册是由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组成。 地籍的功能

1.地理性功能;

2.经济功能;

3.产权保护功能; 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

5.决策功能;

6.管理功能。 地籍的类别

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

a.税收地籍

b.产权地籍

c.多用途地籍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

a.初始地籍

b.日常地籍 3.按地籍的区域划分

a.城镇地籍

b.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的定义和含义

地籍测量是指立足于土地的权利和利用特征,为确定地块位置、形状和大小所进行的测绘工作称为地籍测量。其内容主要有: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地籍变更测量、根据土地规划、整治与开发的要求所开展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的技术体系 序号

工作内容

技术与方法

1

土地权属调查

野外调查、摄影测量与遥感

2

土地利用调查

野外调查、摄影测量与遥感

3

地籍控制测量

GPS、导线测量

4

界址测量

全野外数字测量、摄影测量

5

地籍图测绘

全野外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

6

面积测算与汇总

地理信息系统

7

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调查的含义、任务、目的及内容

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地籍测量的任务是根据科学的地籍制度,全面而持续地获取、更新土地的权属、利用和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结构状况等信息,并把它们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中和地籍图上。

地籍调查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的税收、城市规划、房产管理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础资料;根本目的是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和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可分为: 功能不同

a.税收地籍调查

b.产权地籍调查

c.多用途地籍调查 2.制度不同

a.土地权属调查

b.土地利用调查

c.地籍测量 地籍调查的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检查验收 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土地(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地籍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

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主要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土地所有权:具体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利。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表现形式

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反映在所有权上的是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占有、使用、收益、部分处分)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

土地划分城镇土地管理的重点在土地权属信息,而农村土地管理的重点在土地利用信息 地块、宗地与界址

界线类型可分为:行政界线、土地管理区界线、地块界线 界线形式有:普通界线、法律界线 宗地的划分 1.基本方法

·由一个权利人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

·如果同一个权利人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宗地

·若一个地块由若干权利人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清各权利人的用地范围的, 则划为一宗地,称组合宗

·对一个权利人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 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 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争议地与飞地

争议地是指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 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土地所有权地块 之中的土地所有权的地块。这些都实行单独分宗。

宗地草图: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 宗地草图记录的内容

·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利人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利人名称; ·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 ·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宗地草图的特征

·是宗地的原始描述;

·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所描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宗地草图的作用

·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资料;

·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 ·可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 绘制宗地草图基本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时,图纸质量要好,能长期保存,其规格为32开、16开或8开,过大宗地可分幅绘制;草图按概略比例尺,使用2H—4H铅笔绘制,线条均匀,字迹清楚,数字注记向北向西书写;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应在实地绘制,不得涂改注记数字,长度丈量用钢尺量,并精确至0.01m。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

采用二级的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农村土地侧重于土地的利用调查,城镇土地侧重于土地的权属管理的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1、主要程序有: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阶段。概括的说就是:首先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的准备等),然后就是外业调绘与补测,经过外业的一系列测量工作后便可转成内业绘制,主要是面积的计算、编绘土地权属界限图和利用现状图、编写调查报告和说明书,最后就是成果的验收和资料整理归档。

2、调查方法主要是:根据已有调查成果或最新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首先进行业内解读,然后持调查底图到实地,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物与实地一一对照,将各类地类的位置、界线用规定的线划、符号在底图中标绘出来,对底图上没有的信息或底图中无法勾绘的地物进行修补测。

地物补测:将需要补测的实地地物按调查底图比例缩小在调查底图相应的位置上的过程称 作地物补测。

影像判读:就是根据地面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在正射影像图上识别出地物的位置、性质和范围。

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良程度。

土地形状: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的依据。 城镇土地等级体系

城镇土地等级反映城镇之间土地质量差异;城镇土地级别反映城镇内部土地质量差异。 农用土地等级体系

农用地的等级反映农用地潜在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的不同所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农用地级别反映因农用土地现状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房屋调查的内容

1、按地籍的定义,房屋调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2、房屋的权属主要包括权利人、权属来源、产权性质、产别、墙体归属、房屋权属界 线草图、房屋权属登记情况。其中墙体归属一般分为:自有墙、共有墙、借墙。 部分产权:指按照房改政策,职工个人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拥有部分产权。 房屋的数量 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面积、产权面积、宗地内的总建筑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

共有面积:由两部分构成,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面积。 分摊的方法

应分摊共有面积的分摊方法主要有:按文件或协议分摊、按比例分摊、按功能分摊。 地级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 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 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控制网点的维护和补测等工作。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测图比例尺无关;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图比例尺无直接关系;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较多采用导线网;

·城镇地区由于界址点精度要求高,长度变形不得大于2.5cm/km.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

低级控制测量的精度是根据界址点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而制定的。 界址点测量

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测量界址点坐标的工程技术,包括土地所有权界址点坐标和土地使用权界址点坐标。它是确定地块地理位置的一句,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主要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方法。(课本P110) 勘界测绘各等级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

1、技术设计书;

2、观测手簿、计算手簿、计算成果、边界线调绘资料、航片等;

3、界桩登记表、界桩点成果表;

4、边界走向说明、界桩点位置说明、界桩点照片;

5、界桩点、边界上部分拐点展点图;

6、边界协议书附图;

7、技术总结检查报告。 区分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概念 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有关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地籍图的测绘 第一节概述 地籍图的分类

1、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2、按城乡区域的差异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3、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4、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5、按图幅的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

①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②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一般规定:城镇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1:1000、1:2000,其基本比例尺为1:1000;农村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可选用1:1万、1:2.5万、1:5万,其中基本比例尺为1:1万。

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素

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

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

3、土地上的总要附着物;

4、在地表以下的各种管线和构筑物,在涂上不表示;

5、地面上重要的管线;

6、还有界址点和控制点灯要素。 地籍图和地形图测绘的差异

1、图件表示内容的差异;

2、测绘过程的差异;

3、测绘精度的差异;

4、测绘成果的差异;

5、图件服务对象与用途上的差异。 第二节测绘地籍图的方法 ①全野外测图(直接):模拟测图,全野外数字测图 ②摄影测量测制地籍图(直接) ③编绘法成图(间接) 面积量算与平差方法

平差方法主要有5步((课本156)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合同

城镇地籍测量

新建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模拟题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论文

地籍测量实验报告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