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籍测量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1:17: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籍: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土地产权:是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具体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也可以称作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组合宗。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例如:宗地或丘、图斑、均质地域、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等)

宗地:是指由权属界限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边界系统: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包括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

普通边界:主要依靠自然或人造的边界要素,依据各地的普通规则,但没有精确的边界数据,或有边界数据但又没有法律手续固定下来的边界。

法律边界: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程序给予承认,并在实地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边界。

界址点——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图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在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分类标准的三级类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称作分类地块,

地籍图的概念: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 地籍的功能:(1)地理性功能(2)经济功能 (3) 产权保护功能 (4) 土地利用管理功能 (5) 决策功能(6) 管理功能.

地籍用途:(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地籍调查的内容

1.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

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 2.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

产权地籍调查是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3.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1)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包括权利人状况、权源、权利性质、权利限制等; (2)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等;

(3)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包括土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等。 (4)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包括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建筑物的结构、层数,各种房地产价格等。

(5)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各类别面积比例。 地籍调查的原则

(1) 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2) 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时,在依法与现状结合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历史背景。

(3) 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以科学的地籍制度为基础,保证地籍的现势性与系统性、可靠性与精确性、概括性与完整性。 (4) 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1 文件确认 2 惯用确认 3 协商确认 4 仲裁确认 宗地的划分基本原则

①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 ②如果同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

③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称为组合宗。

④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宗地草图的记录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在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分类标准的三级类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称作分类地块,俗称图斑。 按地籍的定义,房屋调查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房屋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 。 1.房屋的权属

包括权利人、权属来源、产权性质、产别、墙体归属、房屋权属界线草图。 2.房屋的位置

房屋的位置包括房屋的座落、所在层次。 3.房屋的质量

房屋的质量包括层数、建筑结构、建成年份。 4.房屋的用途

房屋的用途是指房屋目前的实际用途,也就是指房屋现在的使用状况。 5.房屋的数量

房屋的数量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面积、产权面积、宗地内的总建筑面积(简称总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等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基准 实测界址点坐标的作用:位置确定、法律保护、面积量算、界址点恢复

精度规定:A1 ±0.05 A2 ± 0.10 A3 ± 0.25 A4 ± 0.50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极坐标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极坐标法的方位与距离重合,精度较高,速度较快。极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

它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

角度交会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该法施测简单,不受距离限制,但外业设站多,工作量大。该法适用于对难以到达或难以量距但又通视的明显界址点的测定。

距离教会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距离交会法施测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二类界址点及原界址点位置的检查和恢复,变更界址点的测定等,在控制点上直接交会的测站点,也可用于一类界址点的测定,但应注意交会角不能太差。

内外分点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内外分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精度很高,但该法受地形限制,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它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

直角坐标法、特点及适应范围

直角坐标法是两次方位与距离交会的组合,施测简单,易懂易做,垂足点的精度不受地界和建筑物离测线相对位置的影响,精度较高。

缺点是目标点到垂足的距离受获取的垂足点位置精度的限制。在大量的界址点测量中,它仅仅是对极坐标法的补充 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基础资料之一。

宗地图的概念: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即分级控制,分级量算与平差。

两级控制,三级量算。 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调查。

1.作用

(1) 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2) 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 (3) 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 (4) 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5) 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2.特点: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变更同步、手续连续;任务紧急。

数据采集方法:全野外数据采集、航测法数据采集、模拟地籍图数字化数据采集

地籍测量重点摘要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合同

城镇地籍测量

新建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模拟题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论文

地籍测量重点
《地籍测量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