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强“关键少数”引领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强“关键少数”引领事业发展

【摘 要】就推动一方教育发展的力量而言,校长队伍无疑是“关键少数”,抓好了校长队伍建设,能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公论在更多学校化为现实。这其中,常年耕耘在办学管理一线、处于领导生涯中期的校长们又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干部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对此,南京教育多方施策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校长队伍;“关键少数”;生涯中期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2-0055-03

【作者简介】刘莅,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南京,210000)书记。

就推动一方教育发展的力量而言,校长队伍无疑是“关键少数”,抓好了校长队伍建设,能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公论在更多学校化为现实。这其中,常年耕耘在办学管理一线、处于领导生涯中期的校长们又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干部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对此,南京教育多方施策(按:因本文探讨的主题,以下未列主要针对新校长的选任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力促校长队伍“生涯中期”更精彩

(一)体现生涯肯定。南京市、区教育部门实行对所属学校(含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教学校等,下同)校长的专门管理和年度考核评价单列,在实施绩效工资大背景下,对校长专门安排年度考核兑现奖励,由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区别于并明显高于在校教职工,以与校长的岗位付出及贡献相适应。在事业单位仍对应行政职级的当下,市属各校均明确处、科级单位设置,核定领导职数,工委实行相应干部层级管理。区属学校中,若干区实行区委组织部与教育部门共同管理、考核、选拔使用校长的制度,体现重视;对在重要学校任职时间长、贡献突出的校长,有的明确区管副处甚至正处职级,以示肯定。结合“去行政化”的取向,近年来我们也在积极调研探索试行校长职级制,待时机成熟慎重推出、有序实施,以进一步彰显校长作为学校管理专业人员的独特价值和地位作用。

(二)注重生涯激励。南京是陶行知从事教育之地,其办学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影响深远。为此,南京教育除设“斯霞奖”表彰优秀教师外,在多年评选“名校长”之后于2007年设立“行知奖”,三年一届,专门用于表彰奖励校长。自实施以来,已有73人获奖,2016年将评第四届。这一制度的设计,对任职若干年的校长无疑是一大激励,促使更多校长立足岗位,倾力奉献,不懈探索,建树业绩。同时,在申报表彰各级劳模、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其他荣誉中,校长都占有一定份额,近年南京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人物中就有先后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殊荣的吴邵萍、葛华钦等杰出校长代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也不乏校长身影,他们不仅在人大、政协平台参政议政、发挥作用,其所享有的崇高政治地位对校长们也是一种激励。

(三)促进生涯提升。我们鼓励支持校长们立足所在学科耕耘不辍,努力成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及教授级高级教师等等,校长在学科专业上的造诣更有助于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领导力。同时,积极选送优秀校长入围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后备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持续培养造就。多年来,南京教育还与中央教科院联办“校长发展学校”,促进校长们更好地“充电”,进一步实现岗位发展;近年又与华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联办“教育家型校长高级研修班”,课程设计量身定制,以高层次、个性化的专业指导,助推一批有潜力的校长立足岗位不断提升。

(四)强化生涯互动。近年来南京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放大辐射,以名校兼并、托管、集团化、一体化办学为主要路径,一批学校重新整合或组合,总体效果是好的。这对无论是原为名校还是普通甚至较薄弱学校的校长们,都是一种新的生涯体验,激发了新的事业动力,也有利于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使好的经验、做法乃至办学理念、模式、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得以有效放大。同时,2015年南京决定依托现有品牌学校、知名校长建设一批市级“校长培训基地”,经评审,首批授予10所“高中阶段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普高

6、职校4)。2016年将全面推开,评审认定一批“中小学(含幼儿园)校长培训基地”,明确职责任务,安排经费投入。通过搭建平台,促进良性互动、共同提高,促进更多好校长在南京教育中涌现出来。

(五)保持生涯关注。为加强过程管理与队伍建设,南京市教委教育工委自2013年以来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所属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组织上认为有必要或本人提出要求的部分副职)每年安排至少一次专门的谈心谈话,由工委主要领导面谈,关心其工作、生活与思想实际,倾听意见建议,对其办学或个人予以关心支持和帮助,对个别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也予以必要的提醒告诫。这一举措,让校长们感受到自己始终处在组织的关注关心之中,不断得到正向激励,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同时,日常多渠道了解关心校长,包括经常深入学校,与班子见面勉励,对学校有关工作、活动希望上级支持的积极响应,对校长个人或家庭遇到困难问题时给予关怀帮助,等等。

(六)适度生涯转换。教育是大系统,既有各级各类学校,也有各职能单位如教研、教科研、电教、教师发展(培训)中心、招办、考办等,还有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历年也有一些校长在三者之间交流任职或得到提拔使用,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转换。现南京市教育局班子中就有来自一线的校长,还有些校长被选用至市、区教育部门对口处(科)室或职能单位任职,有些干部也从局机关或职能单位到学校做校长,将获得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用于办学实践。近年来,南京有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在促进办成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同时,也促成了一些校长进入新的工作情境,获得新的办学体验,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在践行教育家办学之路上砥砺奋进

以上是讲教育行政层面,对于生涯中期之校长的领导与管理工作。此外,校长本人也当自我省思,自求改进。就此,本人有五句话与生涯中期的校长们共勉。

(一)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的话。行进在治学办学道路上,我们应成为“校长”这一从事学校管理专业工作的行家里手,致力于成为专家乃至名家、大家。也因此,要努力让自己超越“技”的层面。当然,对校长工作的技术层面,要努力掌握、具备、运用好,而在此基础上,应更孜孜追求办学之道,自觉超越短期行为,摒弃急功近利,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远发展,以更高远的追求来引领办学实践,引领师生共同提升价值追求,促进学校及自身不断实现新突破、达至新境界。也让我们不为繁杂的事务所累所限,能够经常“跳出来”,静下心来审视、回顾、反思、提炼、升华,再以新的思考去探索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接近、更接近于教育者理想中、我们心目中的那个“道”。

(二)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引自《礼记?学记》,也是大家熟悉的。如果一个校长在办学中,尤其是随着任职渐长、荣誉加身,感觉特别好,那么当警醒:你的感觉可能错了!办学无止境,过去的成就可能恰恰成为未来的“绊脚石”,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正是要出问题乃至出大问题的先兆。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及时代赋予的命题,面临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面对需要我们去带的教师队伍(随着事业发展,把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带出来是一大任务),我们更要为一届又一届学生负责,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知不足方能知所为,反过来要求我们不断去拓展、去突破、去超越。“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看到办学的困境,才能集中智慧和力量去研究、解决它。需要强调,这不是凭一己之力,而更多是在校长带领下,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校长应是其中的“主心骨”、灵魂人物。可以说,当我们深入研究思考问题时,才会是真正的“思想者”,才可能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成果;而只有当我们看到问题所在,才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三)觉今是而昨非,知来者之可追。此为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两句。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觉今是而昨非”,说明我们能不断扬弃、超越自我,不断总结反思,形成有益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同时,也善于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和过时、陈旧的已经变成“包袱”的老经验、老做法,大胆地扬弃,果断地告别,重新出发。“知来者之可追”,未来的办学之路更宽广,同行们在这条路上你追我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积极主动去感知,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不但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而且引领时代。这也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清楚地知道办学道路漫长艰辛,不能停歇前进的脚步。成绩属于过去,光环终将褪去,未来的路更长,当更奋力前行。

(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称誉君子不懈提升的诗句。切、磋、琢、磨都是借用工匠雕琢玉器手法的比喻,治学办学也当如此。大家作为同行,在一起切磋琢磨,深入探讨交流,彼此交换思想就有多个思想,交换办学智慧就有无数智慧。交流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观点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以利今后的办学实践。校长始终是一个学习者、一个思想者,才能始终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好舵手。各位优秀的校长能够把自身办学实践和所思所想与同行很好地切磋,深度地琢磨,日常工作、调研考察、同行交往等都是一个常设的研修班、无时无处不在的智慧论坛,包括加入的群、个人微信等等,建立起实时的联系、有效的互动,都成为无形的、跨越时空的智慧论坛,那么,相信大家身处其中的办学之路,一定会无比的精彩。

(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为《大学》记载的汤盘铭,提醒自己不但要洗涤身体,而且要有澡雪精神,每天都要有新收获、新提高。南京教育家型校长研修班的校长们,在其岗位上都已颇有建树。作为校长我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日新日进,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不断实现办学中的创新与突破,真正立起一座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师生、同行、理论与实践检验的丰碑。把这个“家”大大地写在我们的办学实践中,写在为之倾注心力、辛勤耕耘的校园大地上,写在一茬茬师生心坎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作为校长,这应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担当。希望校长们立足岗位不懈探索,与事业发展共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教育家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涌现!

“关键少数”靠什么引领大多数(材料)

关键的少数——读后感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榜样2》观后感:传承榜样精神 引领事业发展

抓住“关键少数”突出挺纪在前

建强党校 锤炼铁军 推动发展

《榜样2》观后感:传承榜样精神 引领事业发展_1

文化引领发展

诚信为本引领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

建强“关键少数”引领事业发展
《建强“关键少数”引领事业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