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关键少数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4 08:36:06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键的少数——读后感

关键的少数,任正非说干部培养——读后感

任正非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财富》2012),他秉承了中国传统商人和知识分子的传统特质。隐忍、坚定,以及对于知识的追求,创立了华为也成就了任正非。第一次了解任正非是通过那篇《华为的冬天》,看文章时特意看了华为当年的经营数据,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本以为真是华为的冬天,而那时的华为却正在创造辉煌,此时的他大谈危机和失败,不凡的眼界让我对他本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多年后的今天,有机会读到《关键的少数》这本书,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是浅显的通读,对其中许多内容需要用时间来细细琢磨,但有些论述却让我醍醐灌顶。

田涛、吴春波所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写到,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算是一个。本有一些质疑,但读了这本书,从书中任正非对于干部的选拔、考核、培养,以及他对企业文化的理念认识中释怀了。严格的理论作为干部选拔的标准,完善的系统在干部任用中优上劣下,坚定的信仰培养干部发展。看“华为公司宏观管理的指导原则”及一系列干部管理的制度、标准、办法,透漏着华为多年来沉淀的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曾星智说,社会的未来和金融市场都不可预测。但是,强有力的信念及管理制度,却能让企业在跌宕的商海中稳健前行。正如我司的企业精神一样,诚信赢天下,稳健保一生。 什么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羁绊呢?书中说“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能够阻止我们的,就是内部腐败。最大的竞争者就是我们自己。”“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这句话似乎揭示了企业由盛转衰,甚至彻底消亡的原因。任正非居安思危所说的“华为的冬天”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企业反腐也是世界倡导的趋势。在国际,今年年初,“全球契约”组织曾向参加契约的1000多家企业发出调查信,95%的回复函认为应把反腐败原则加入到“契约”之中。他们认为,腐败行为损害公平竞争,败坏企业诚信,加剧社会贫困。由此可以看出,反对腐败作为商业伦理原则之一,已成为全球优秀企业家的共识,企业反腐已是世界趋势。在国内,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成效初显及由此所展现出来的反腐决心和魄力也已触及各个领域和行业。在我司,“金盾行动”提出财经纪律30条,“两个加强两个遏制”规范企业经营准则,这一系列行动的开展,也向企业腐败鸣响警钟。

什么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呢?便是那些关键的少数,MBA智库百科对于关键少数的解释是,所谓关键少数是指关键少数的成员,实际上就是关键的人力资本,忠诚、敬业的员工对组织负责而且生产效率极高,这就是组织中的关键少数。他们是企业的领头羊,操作杆,企业运营发展的传动轴,也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层。如何管人、用人、育人,书中的任正非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任正非本人个人能力也不得不提。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诞生了无数成功或失败的商人和企业家,但真正具有标杆意义的人物并不多,而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这三人,却称得上真正堪与世界企业家比肩的“中国范例”。按经典西方管理学的定义,他们三人都具有冒险家精神,能于无边的茫茫隧洞中,为追随者开路并指引方向„他们是卓越的商业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化教员和“牧师”。与此同时,他们也都是善于“无中生有”的企业战略家。他们完全具备:冒险精神,思想者,布道者,战略家,以及类似外交家的打动人心的本领。有学者说,任正非这25年的经理可以概括为: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件事。在他领导下的华为,20多年来确实只做了一件事:通信制造。

作为教父式的企业家,任正非个人魅力,在华为企业文化中的影响不可忽略。而其个人魅力之下的管理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书中首先讲的便是“猛将必发于卒伍”换句通俗些的话来说,就是“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过来理解,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从基本工作做起,对于基层业务的发展、运作熟悉掌握。能够在基层工作中做出成绩,做出效果,让知识在实践中成为经验和能力。这也是任正非所坚持的:要坚持从有成功经验的人中选拨、培养,反对纸上空谈。当然从基层,普通的岗位工作中,做出成绩来是相当不容易的,他需要时间的沉淀,实践的积累,丰富的知识,在恪守原则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的智慧,这样选拔干部,培养干部才能让企业生生不息。

书中还讲到“前端个性化,后端标准化”,“任正非强调:个性化就是效率。”“提升对客户需求理解的准确性,提高打中靶心的成功率。”个性化不是性格特立独行异于常人。而是“以客户为中心”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这也正是我司一直强调的。目前我司经营状况不佳,效益持续下滑,整个公司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这是坏事,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逆境更能考验人的毅力,提升个人能力。公司的瓶颈期也是一样,“穷则思变”,没有经历过风雨侵袭,逆风飞翔,怎么能傲视苍穹。这时候的我们更需要坦诚面对客户的需求,发展个性化的经营模式,并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然后标准化,基线化,最终要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并能善用之。

同时效益好时,利润遮蔽了冗滞管理对于效率的损耗。此时对于后端标准化的管理,也突显出来。财务部门作为后台管理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标准化有尤为的共识。我们也应以此为契机,规范后台管理。首先明确财务部门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能,确定分公司在财务活动集中统一的领导作用,发挥中支公司财务部门对业务发展的服务和推动作用,促进公司效益的完善和经营成果的提高。其次财务部对中心支公司的管理应建立完整的四个体系:

1、指导体系,对于经营数据的状况,费用的使用等建立辅导制度,并规范流程。以及定期检查中支财务管理状况的制度。

2、汇报体系,每月的会计报表和具体事项的呈报,时间、流程进行梳理,形成体系,提升效率。

3、沟通体系,不仅是指中支财务对于特别事项的单独沟通,更应该有形成制度的关于整体状况的定期沟通。确保分公司财务对于涉及中支财务诸多事项的及时了解,避免中支业务已向其财务做沟通,财务不了解情况未向分公司做汇报,而影响经营的情况出现。

4、考核体系,制定完善的财务考核体系,包括对人员,数据指标,事件完成状况的考核。以机制形成效率,完善财务管理。

推荐第2篇:建强“关键少数”引领事业发展

建强“关键少数”引领事业发展

【摘 要】就推动一方教育发展的力量而言,校长队伍无疑是“关键少数”,抓好了校长队伍建设,能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公论在更多学校化为现实。这其中,常年耕耘在办学管理一线、处于领导生涯中期的校长们又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干部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对此,南京教育多方施策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校长队伍;“关键少数”;生涯中期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2-0055-03

【作者简介】刘莅,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南京,210000)书记。

就推动一方教育发展的力量而言,校长队伍无疑是“关键少数”,抓好了校长队伍建设,能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公论在更多学校化为现实。这其中,常年耕耘在办学管理一线、处于领导生涯中期的校长们又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干部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对此,南京教育多方施策(按:因本文探讨的主题,以下未列主要针对新校长的选任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力促校长队伍“生涯中期”更精彩

(一)体现生涯肯定。南京市、区教育部门实行对所属学校(含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教学校等,下同)校长的专门管理和年度考核评价单列,在实施绩效工资大背景下,对校长专门安排年度考核兑现奖励,由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区别于并明显高于在校教职工,以与校长的岗位付出及贡献相适应。在事业单位仍对应行政职级的当下,市属各校均明确处、科级单位设置,核定领导职数,工委实行相应干部层级管理。区属学校中,若干区实行区委组织部与教育部门共同管理、考核、选拔使用校长的制度,体现重视;对在重要学校任职时间长、贡献突出的校长,有的明确区管副处甚至正处职级,以示肯定。结合“去行政化”的取向,近年来我们也在积极调研探索试行校长职级制,待时机成熟慎重推出、有序实施,以进一步彰显校长作为学校管理专业人员的独特价值和地位作用。

(二)注重生涯激励。南京是陶行知从事教育之地,其办学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影响深远。为此,南京教育除设“斯霞奖”表彰优秀教师外,在多年评选“名校长”之后于2007年设立“行知奖”,三年一届,专门用于表彰奖励校长。自实施以来,已有73人获奖,2016年将评第四届。这一制度的设计,对任职若干年的校长无疑是一大激励,促使更多校长立足岗位,倾力奉献,不懈探索,建树业绩。同时,在申报表彰各级劳模、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其他荣誉中,校长都占有一定份额,近年南京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人物中就有先后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殊荣的吴邵萍、葛华钦等杰出校长代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也不乏校长身影,他们不仅在人大、政协平台参政议政、发挥作用,其所享有的崇高政治地位对校长们也是一种激励。

(三)促进生涯提升。我们鼓励支持校长们立足所在学科耕耘不辍,努力成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及教授级高级教师等等,校长在学科专业上的造诣更有助于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领导力。同时,积极选送优秀校长入围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后备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持续培养造就。多年来,南京教育还与中央教科院联办“校长发展学校”,促进校长们更好地“充电”,进一步实现岗位发展;近年又与华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联办“教育家型校长高级研修班”,课程设计量身定制,以高层次、个性化的专业指导,助推一批有潜力的校长立足岗位不断提升。

(四)强化生涯互动。近年来南京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放大辐射,以名校兼并、托管、集团化、一体化办学为主要路径,一批学校重新整合或组合,总体效果是好的。这对无论是原为名校还是普通甚至较薄弱学校的校长们,都是一种新的生涯体验,激发了新的事业动力,也有利于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使好的经验、做法乃至办学理念、模式、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得以有效放大。同时,2015年南京决定依托现有品牌学校、知名校长建设一批市级“校长培训基地”,经评审,首批授予10所“高中阶段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普高

6、职校4)。2016年将全面推开,评审认定一批“中小学(含幼儿园)校长培训基地”,明确职责任务,安排经费投入。通过搭建平台,促进良性互动、共同提高,促进更多好校长在南京教育中涌现出来。

(五)保持生涯关注。为加强过程管理与队伍建设,南京市教委教育工委自2013年以来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所属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组织上认为有必要或本人提出要求的部分副职)每年安排至少一次专门的谈心谈话,由工委主要领导面谈,关心其工作、生活与思想实际,倾听意见建议,对其办学或个人予以关心支持和帮助,对个别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也予以必要的提醒告诫。这一举措,让校长们感受到自己始终处在组织的关注关心之中,不断得到正向激励,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同时,日常多渠道了解关心校长,包括经常深入学校,与班子见面勉励,对学校有关工作、活动希望上级支持的积极响应,对校长个人或家庭遇到困难问题时给予关怀帮助,等等。

(六)适度生涯转换。教育是大系统,既有各级各类学校,也有各职能单位如教研、教科研、电教、教师发展(培训)中心、招办、考办等,还有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历年也有一些校长在三者之间交流任职或得到提拔使用,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转换。现南京市教育局班子中就有来自一线的校长,还有些校长被选用至市、区教育部门对口处(科)室或职能单位任职,有些干部也从局机关或职能单位到学校做校长,将获得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用于办学实践。近年来,南京有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在促进办成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同时,也促成了一些校长进入新的工作情境,获得新的办学体验,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在践行教育家办学之路上砥砺奋进

以上是讲教育行政层面,对于生涯中期之校长的领导与管理工作。此外,校长本人也当自我省思,自求改进。就此,本人有五句话与生涯中期的校长们共勉。

(一)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的话。行进在治学办学道路上,我们应成为“校长”这一从事学校管理专业工作的行家里手,致力于成为专家乃至名家、大家。也因此,要努力让自己超越“技”的层面。当然,对校长工作的技术层面,要努力掌握、具备、运用好,而在此基础上,应更孜孜追求办学之道,自觉超越短期行为,摒弃急功近利,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远发展,以更高远的追求来引领办学实践,引领师生共同提升价值追求,促进学校及自身不断实现新突破、达至新境界。也让我们不为繁杂的事务所累所限,能够经常“跳出来”,静下心来审视、回顾、反思、提炼、升华,再以新的思考去探索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接近、更接近于教育者理想中、我们心目中的那个“道”。

(二)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引自《礼记?学记》,也是大家熟悉的。如果一个校长在办学中,尤其是随着任职渐长、荣誉加身,感觉特别好,那么当警醒:你的感觉可能错了!办学无止境,过去的成就可能恰恰成为未来的“绊脚石”,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正是要出问题乃至出大问题的先兆。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及时代赋予的命题,面临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面对需要我们去带的教师队伍(随着事业发展,把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带出来是一大任务),我们更要为一届又一届学生负责,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知不足方能知所为,反过来要求我们不断去拓展、去突破、去超越。“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看到办学的困境,才能集中智慧和力量去研究、解决它。需要强调,这不是凭一己之力,而更多是在校长带领下,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校长应是其中的“主心骨”、灵魂人物。可以说,当我们深入研究思考问题时,才会是真正的“思想者”,才可能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成果;而只有当我们看到问题所在,才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三)觉今是而昨非,知来者之可追。此为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两句。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觉今是而昨非”,说明我们能不断扬弃、超越自我,不断总结反思,形成有益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同时,也善于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和过时、陈旧的已经变成“包袱”的老经验、老做法,大胆地扬弃,果断地告别,重新出发。“知来者之可追”,未来的办学之路更宽广,同行们在这条路上你追我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积极主动去感知,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不但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而且引领时代。这也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清楚地知道办学道路漫长艰辛,不能停歇前进的脚步。成绩属于过去,光环终将褪去,未来的路更长,当更奋力前行。

(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称誉君子不懈提升的诗句。切、磋、琢、磨都是借用工匠雕琢玉器手法的比喻,治学办学也当如此。大家作为同行,在一起切磋琢磨,深入探讨交流,彼此交换思想就有多个思想,交换办学智慧就有无数智慧。交流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观点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以利今后的办学实践。校长始终是一个学习者、一个思想者,才能始终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好舵手。各位优秀的校长能够把自身办学实践和所思所想与同行很好地切磋,深度地琢磨,日常工作、调研考察、同行交往等都是一个常设的研修班、无时无处不在的智慧论坛,包括加入的群、个人微信等等,建立起实时的联系、有效的互动,都成为无形的、跨越时空的智慧论坛,那么,相信大家身处其中的办学之路,一定会无比的精彩。

(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为《大学》记载的汤盘铭,提醒自己不但要洗涤身体,而且要有澡雪精神,每天都要有新收获、新提高。南京教育家型校长研修班的校长们,在其岗位上都已颇有建树。作为校长我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日新日进,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不断实现办学中的创新与突破,真正立起一座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师生、同行、理论与实践检验的丰碑。把这个“家”大大地写在我们的办学实践中,写在为之倾注心力、辛勤耕耘的校园大地上,写在一茬茬师生心坎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作为校长,这应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担当。希望校长们立足岗位不懈探索,与事业发展共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教育家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涌现!

推荐第3篇:抓住“关键少数”突出挺纪在前

抓住“关键少数”突出挺纪在前

——关于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盯紧“关键少数”的思考

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廉洁问题反映最突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抓住“关键少数”这个根本,坚持以上率下;又要用纪律管住“绝大多数”,用严明的纪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应当看到,“关键少数”是推动发展、引领发展的关键因素,既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关键环节,更是引领“绝大多数”创新实践的标杆。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两项法规,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把纪律挺在前面,扣紧责任弦,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言出纪随,把党章党规党纪落实到位之必须。

抓住“关键少数”,就要督促其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以尊崇党章为首要,深学笃用、创新手段、守住底线,做到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

深学笃用,学好法规“必修课”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领导干部提出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标准和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要求发挥表率作用,以更高更严的要求,把各项要求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心上,使尊崇党章、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是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不知不学党规党纪,无视规制、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没有戒惧之心。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学好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在学思践悟中增强纪律性。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深刻理解党的领导的丰富内涵,深学笃用,增强政治意识、

1 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也是一大政治优势。要加强纪律规矩教育,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引导领导干部坚决做到“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六大纪律”,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加强批评教育,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监督纠错和日常警示教育作用,完善并落实廉政谈话提醒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守住廉洁从政底线。

以上率下,拧紧责任“压力阀”

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一脉相承的。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揪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传导压力,看住“关键少数”,执纪必严,违规必究,拧紧责任“压力阀”,提高党规党纪的执行力,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薄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

有权就有责,各级党委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履行好党章赋予的重大职责,真正把纪律权威树起来、把纪律执行严起来。各级纪检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带头尊崇党章,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维护好党的“六大纪律”,切实将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

要坚持有权就要有责、挂帅就要出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厘清党委的权力和责任,以责任清单的形式科学划分各责任主体间的责任界限,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具体量化落实“两个责任”要求及责任追究情形,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履责有依、追责有据。要坚持问题导向,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把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要强化责任追究,坚持“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用好问责“撒手锏”,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等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典型问题要公开曝光,使失责必问形成制度、成

2 为常态。

挺纪在前,用好惩治“辩证法”

挺纪在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盯紧“关键少数”的重要举措。盯紧“关键少数”,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握好惩与治的辩证关系。惩是手段、治是目的,既要讲问题导向又重效果导向,切实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坚持纪在法前,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要深度聚焦“维护党纪”,用纪律盯紧“关键少数”,用纪律和规矩的眼光去发现、审视、甄别各类违纪行为,从“查办大案要案”向“执纪监督问责”转变,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准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五类标准”工作流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运用好政策策略,把握好纪律审查工作的力度和节奏,从“只看树木”向“护好森林”转变。要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让心存侥幸者收手、违规违纪者止步。

坚持纪在法前,重在严格执纪。要突出纪律审查重点,紧盯拥有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行政许可及人、财、物管理等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重点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善于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用严明的纪律抓好“关键少数”管住全体党员,确保管党治党落实到位。要突出做好纪律审查“后半篇”文章,加强对重大典型案件的剖析研究,及时通报典型案件,督促各项工作冲着纪律去。

创新手段,打好监督“组合拳”

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规党纪严肃性。抓住“关键少数”,必须紧紧围绕对党忠诚、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提供重要遵循。

要转变监督理念,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纪律建设,对领

3 导干部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对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开出“药方”,着力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让党内监督动真碰硬、展现刚性。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巡视巡察这把“利剑”,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不断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要创新监督方式,建立完善“互联网+监督”工作机制,拓展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强化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形成党内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使领导干部遵规守纪成为行动自觉。要开启监督全天候“探照灯”,把监督视野从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的社会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进行到哪里。要改进监督方式,抓好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等监督“关键点”,畅通监督渠道,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激发群众监督正能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突出“关键少数”,还要坚持正面倡导,延伸领导干部任用考察圈,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让领导干部在正确的导向面前严格自律、自觉立德。要重点抓好关键少数,督促其贯彻落实好干部的五个标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守住纪律底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推荐第4篇:“关键少数”靠什么引领大多数(材料)

“关键少数”靠什么引领大多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关键少数”,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担起管党治党责任。

自身硬,用人格操守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同志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带头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才能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起到上行下效的正向带动效应。

以忠诚的信仰激励人。“志正则众邪不生”。中国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特殊材料”只有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过程中不断砥砺信念才能炼成。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带头坚守信仰、自觉捍卫信仰、模范践行信仰,以自己的忠诚和信念激励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信仰的力量锻造“金刚不坏之身”,拧紧思想“总开关”,真正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信念信仰上,也体现在道德情操上。评判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不仅有看得见的政绩,还有看不见的政德。党员领导干部应把立德作为立身之本,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官德”不仅是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更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道德风尚的风向标。党员领导干部在道德上要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努力使自己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带动全体党员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诚实守信的示范者、无私奉献的先行者,充分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以廉洁的形象信服人。古往今来,清正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从政品德和政治伦理,一直被视作为政之本。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能否清正为官、廉洁用权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党员领导干部一旦在反腐倡廉的底线上失守,不能做到清廉自持,就会失去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任、支持、拥护,就无法树立威信、带好队伍、推动工作。“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以“澄湖万顷深见底,清水一片光照人”的磊落胸怀,推动全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讲规矩,以上率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排头兵。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一个政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党员领导干部在遵守党规党纪上必须严上加严,受更多的约束、负更重的责任、有更大的担当。按纪律来、按规矩办,不踩雷、不越线,才能站得稳、行得远。漠视规矩、肆意妄为,唯我独尊、无视组织,眼里有权、目中无党,任由这种人肆意作为,只会涣散党心、破坏团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党员领导干部自己首先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边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引领党员对照“五个必须”要求,严格按规矩办事,不逾矩、不越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中央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步调一致。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领头羊。“奉法者强则国强”。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衡量党员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法治思维、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从总体上看,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人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惯性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员领导干部的职权源于法律,必须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只有牢牢把握“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要求,自觉做到用权为民不偏向、用权依法不出格、用权廉洁不出轨,才能确立法治权威,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树立践行法治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做严守党内生活准则的带头人。一个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还是软弱涣散,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规定,努力提高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现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党内生活质量不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造成“台上他说人、台下人说他”。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威信,这样的党组织也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证明,党内生活严格、严肃,用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重要法宝,党员领导干部就会受到严格的党性锻炼。党员领导干部不论层级高低,都必须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严格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准则,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进而带领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的大熔炉中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敢担当,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干在管党治党第一线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员领导干部要冲在前、干在先,知责明责、履责尽责,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责任所系、使命所在。能否把管党治党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担起来,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检验。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责任落实虚化:有的把管业务和管党务截然分开,忘了自己党员身份、党内职务;有的认为抓党建是潜绩、抓经济是显绩,出工不出力,挂帅不出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抓党建作为首要任务,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牢固树立“善抓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责任感,真正把担子挑起来,把住手中的“方向盘”,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推动全体党员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

把选好用好干部作为鲜明导向。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在实际工作中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用人,体现的是领导者的素养和操守,影响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荐贤者当自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对待和行使选人用人权力,不搞人身依附,不搞团团伙伙,不搞任人唯亲,真正做到五湖四海、公道正派、知人善任,让德才兼备、勤政为民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让阿谀逢迎、弄虚作假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对干部提拔任用是信任,从严管理是保护。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对照“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5方面要求,着力完善从严管理制度体系,把全面从严管干部与保护调动干部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为好干部成长夯实基础、开辟空间、筑牢堤坝,营造赏罚分明、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良好氛围。

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有力举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狠抓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和切入口。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新气象。但是,“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在,滋生歪风邪气的病原体尚未彻底清除。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松劲、不懈怠,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直至抓出习惯、抓出长效、抓出常态。当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旨在进一步固本培元,为党员领导干部强身健体增加“营养剂”,是新形势下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乘势而上、持续用力,自觉对照“三严三实”标准,从“严”上要求,从“实”处着力,在作风建设上再添把火、加把劲,推动好的作风真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四风问题: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解决“四风”问题,诚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需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推荐第5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董 泓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上强调,“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尤其是一把手这个关键中的关键”。这些重要论断,既体现了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战略思考,又明确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过程中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发挥的“关键作用”,令人深思,让人警省。

一、深刻理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着眼于发展大局和现实形势,对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指向发展和改革的要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治生态的好坏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发展大局。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是干事创业的现实需要,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全党发出的“动员令”。

(二)要充分认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十八大以来查办了一大批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触目惊心;“四风”问题反弹的潜在危险客观存在,有的“顽症”还在反复,甚至“变异”。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上指出的“十类问题现象”和省委作出的“三个不可低估”的判断,就充分说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准确把握“关键少数”与政治生态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抓关键、优生态的主动性

(一)“关键少数”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者。经济管理学中一个著名的“帕累托法则”,又称80/20法则,认为就“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关系而论,“20%的事态成因,可以导致80%”的事态结果。领导干部作为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火车头”,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关键少数”,是政治生态的“投影仪”,处在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名副其实的 “关键力量”。由此看来,一方政治生态环境是“天清气朗”还是“雾霾弥漫”,关键取决于这一“关键少数”。

(二)“关键少数”是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的引领者。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位于权力“金字塔”高层的少数人,对于全局变化往往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和制约力。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一个地区或单位的领导干部,言行品德都可能形成“广而告之”,如果当好“领头羊”,就能净化政治生态,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催生歪风邪气,污染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可谓一针见血。

(三)“关键少数”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捍卫者。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核心就是抓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作风纪律。当前,在一些地方或单位还存在着一些“反生态”、不正常的现象。领导干部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力量”和“关键要素”,责无旁贷,要对不良现象、风气及其根源准确判断、抓住关键,把准“脉搏”、诊断“病情”、对症“下药”,确实担当起良好政治生态的捍卫者。

三、“关键少数”要从我做起、从己抓起,加快自我完善,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中坚力量

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注重检视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自觉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当好政治上的“明白人”,争做事业发展的“实干家”,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贡献关键力量,发挥关键作用。

(一)坚持对党忠诚、匡正风气,不断聚积起“风清气正”的正能量。风清气正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对党忠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有政治立场、政治觉悟的“关键少数”。扶正祛邪。要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做一个品行端正、修养高尚的人。对党员干部队伍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果断采取措施,正风肃纪,扬善除恶,驱除歪风邪气。涤浊扬清。要坚持严字当头、防微杜渐,自觉引领“官风、民风、社风”,做良好风尚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为创新驱动、社会转型“鸣锣开道”。

(二)坚持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把“崇廉尚实”外化为自觉行为。崇廉尚实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底线,其核心内容就是干净、担当。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担起“一岗双责”、务实有为。严于自身管理。要严守红线,敏锐体查,即时发现自身不良思想倾向及问题苗头,用法纪制度的“硬约束”管住言行、用公德道德的“软约束”修好官德,清白为官、干净做事,简单为人、宁静生活。勇于挖潜落实。要认真贯彻省委书记王东明 “抓落实、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和省委思想政治建设“十项规定”,以更加忠诚求实的作风讲实话、以更加敢于负责的勇气出实招、以更加开拓进取的胆识办实事、以更加求真敬业的精神务实效。

(三)坚持专注事业、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引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尚。干事创业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任务。当前,我省正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跨越”的关键时期,任务极其繁重、挑战前所未有,这就更需要领导干部专于想事、善于谋事、勤于干事、精于成事。要有“想干”的主动意识。思想决定行动,成事贵在思谋。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干事首先要心中“记事”、用心“谋事”。要有“真干”的优良作风。要积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一线干、马上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努力开创新局面,争取新业绩。要有“能干”的落实本领。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新思维、探索新路径,挖掘新潜力,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科学领导能力。要有“敢干”的担当魄力。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做“过五关斩六将”的“现代关羽”,做闯关夺隘的“先锋干将”。

(四)坚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构建“遵纪守法”的善治良序。遵纪守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保障条件。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上作表率。讲政治就是要忠诚党的信仰。要把讲政治始终作为信念来坚守,作为品质来追求,作为使命来践行,坚定“三个自信”,坚持党的宗旨,在路线原则上站稳立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守纪律就是要遵守党规党纪。讲纪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模范遵守纪律、坚决维护纪律、带头敬畏纪律。要坚决执行省委“十项规定”,用“好干部”和“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做到慎独、慎微、慎行,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守规矩就是要守住原则底线。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要真正懂规矩、带头用规矩、自觉守规矩,牢固树立法纪面前人人平等,法纪面前没有特权的观念。要将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筑牢思想防线,守住道德底线,不越党纪国法的“红线”。

总之,领导干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少数”,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中坚力量,要切实把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大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持从我做起、敢于向我看齐,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者和引领者。(作者系绵阳市发改委主任)

推荐第6篇:少数民族教育(蒙古族小学)评估自查报告

天盛号蒙古族小学 民族教育评估自查报告

天盛号蒙古族小学对照《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县少数民族教育评估细则》的各项内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具体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

全面贯彻国家、省关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教育法规,建立县(市)政府依法履行少数民族教育的责任制度,优先或与当地教育同步发展。凌源市党委、政府应把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列入“教育强县”发展目标之中,并有按年度实现目标的责任落实机制。凌源市教育局小教科朱玉红科长分管民族教育,凌源市教师进修学校白雪峰主任主抓教研业务培训工作,三家子中心校王志英被任命为分管民族教育副校长。

二、经费投入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大型设备的添置等专项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天盛号蒙小2012年建校投入50万元。少数民族学校保障经费用于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有相应的教学经费。中心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双语教学”上,包括师资培训、教学设备添置、优秀蒙生表奖上。按照少数民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教育事业费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三、民族特色

学校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具有少数民族教学特点。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3%。学校的民族文化气息特别浓厚。

四、学校建设管理 我校校名“天盛号蒙古族小学”符合少数学校校名要求。我校共有7个教学班,其中学前班1个。1~6年级都是蒙汉混合班,学校单设蒙语教室,蒙生单独上课,最大蒙班19人。我校实行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外语三种语言授课,但仍然使用小学六年学制。我校单设民族幼儿园,但仍然属于蒙汉混编幼儿园,在校内实行的是学前一年教育,学前班没有开设蒙古课程。在布局调整时期,我校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保留下来,现在我校蒙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天盛号村、河南村、三家子村等。

五、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落实少数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教师所占比例要求。现有教师15人,其中蒙古族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的53%。我校保证少数民族学校的领导班子要以少数民族成员为主组成的要求,校长由办学主体的蒙古族教师乌孝峰担任,大队辅员由蒙古族骨干教师乌琼担任,事务由朝阳市优秀教师蒙古族的乌殿才担任,主任由年富力强的汉族教师吴秀金担任,领导班子4人中,蒙古族占75%。我校是蒙古语、汉语、外语三种语言文字授课的蒙古族学校,共7个教学班。班师比达到1:2.2。我校尊重少数民族教师的权益,少数民族教师在评聘教师职务、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时,都享受优先待遇。我校两名蒙语文教师,基本上能用蒙古语进行授课、说课、答辩等。

六、教育教学管理

我校开足开全规定课程,并保证蒙语文每周5节的课程计划。我校还保证保障少数民族学校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所有蒙古族学生都学习蒙语文。学校免费为蒙生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料。我校民族幼儿班未开设蒙语课程,这是由于师资不足的原故。

七、民族团结教育 我校有图书室1个,民族文字的图书、报刊和杂志数量不足,不能满足蒙生的需求。我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民族体育、(应组织学生习练蒙古象棋这个体育项目)民族文化习俗、民族历史等地方课程,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增强蒙生学好民族语言文字,弘扬民族精神品质的信心和决心。我校加强少数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具有民族特点的各项活动,促进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语文、民族体育艺术等事业的传播和发展。我校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提倡蒙生口语交流,倡导蒙生穿蒙古袍,鼓励学生坚持蒙古族传统习俗。我校建设学生德育活动室,积极展示民族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我校建有音乐室、舞蹈室、美术专用教室,有蒙古族演出服装,有1件民族乐器,部分学生会演唱蒙语歌曲,部分学生会跳民族舞蹈。但音乐室设备不足,缺少蒙古舞蹈教师。我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但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缺少民族体育器材。

以上是我校对民族教育的自查自评,整体上看硬件和师资方面应由中心校、教育局、政府协助解决,软件方面可以在短期内由本校努力完善。

2013年9月20日

推荐第7篇:党内监督必须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关键少数”

党内监督必须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关键少数”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楼继伟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6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都强调党内监督必须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重点论的体现,对于保证党的团结统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监督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必要性紧迫性

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参照和群众关注的重点。党内监督只有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才能更加有力有效,我们党才能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紧迫。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指挥部”和“排头兵”,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上理应带好头、作表率。党内监督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就是要对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督促其发挥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仍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存在“四风”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领导班子存在一言堂、家长制的现象。这些都与党内监督不到位有关,破坏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败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选人用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实现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激发党的生机活力,更好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

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执政是全面执政,执掌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任何权力都面临被腐蚀的危险,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掌握一定权力,主要领导干部权力相对更集中,用权必须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监督是关键。党内监督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的重要保证,是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必须以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的重点

根据《条例》精神,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遵守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模范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是否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令行禁止;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原则;是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是否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情况如何。结合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岗位、责任和作用,必须重点监督其政治立场、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执行党的决议、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廉洁自律情况。

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情况的监督,主要看其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一切违背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言行;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是否站稳群众立场,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身作则反对“四风”。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要重点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和考核;管辖范围内是否出现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其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从严治党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要重点了解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分级负责原则,层层传导压力,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是否当好第一责任人;是否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六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对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予以问责。

坚决执行党的决议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条件。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党的决议的监督,要看其是否坚持“四个服从”,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存在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倾向;是否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是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公道正派是干部工作的核心理念。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是否带头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是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看能力更看品行,既看政绩更看政德;是否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充分发扬民主;是否存在任人唯亲、搞亲亲疏疏,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和“带病提拔”等问题;是否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干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党委(党组)以及有关领导干部,要把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问责制度,做到谁提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主持会议讨论决定谁负责。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要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带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是否存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的现象;是否存在违反财经制度批钱批物批项目,利用各种借口或巧立名目侵占、挥霍公共财物,违反规定提高干部待遇标准等问题;是否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特定关系人。

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途径

按照《条例》要求,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要认真落实《准则》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各项要求,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不允许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及其常委会的领导。坚决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坚决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担责、善于集中,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不能搞一言堂甚至家长制。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在研究工作时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形成后一抓到底,不得违背集体决定自作主张、自行其是,要坚持讲原则、讲规矩,共同维护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按照《准则》要求,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设,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检查和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规则正确行使,该由上级组织行使的权力下级组织不能行使,该由领导班子集体行使的权力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行使,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决不行使。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违规干预司法。

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要加强对党委常委会委员、党委委员,同级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坚持授权要负责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强化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平时应多过问、多提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领导班子成员发现主要负责人存在严重问题,应及时提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状况,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应经常化,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应在会上把群众反映、巡视发现、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党的领导干部应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正视、深刻剖析、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每年在党委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上述责述廉,接受评议。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故意虚报瞒报个人重大事项的,一律严肃查处。

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不断深化,坚持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巡视是政治巡视,巡视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尊崇党章、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党的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选人用人情况。《条例》要求,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推动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使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监督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党员应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行使权利,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勇于触及矛盾问题、揭露缺点错误,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

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尺度。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监督观,充分认识到监督是一种关心和爱护,主动、自觉和乐于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

推荐第8篇:“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必须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这是新时期对严以用权最好的解释和最基本要求。

当前,我党正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以用权”是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所以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用在为群众谋福利上面,才能引导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产业,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严以用权,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此时,四川省委中心组举行“严以用权”专题学习会,表明了四川省委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视,四川省委狠抓中心组学习,并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身作则,深入落实“两个责任”,为美丽四川贡献新的力量。

众所周知,“三严三实”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共产党员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对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来说,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依法用权。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严格按照宪法和党章的规定,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坚决不越红线,不越底线,让权力真正造福于民。二是要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谨慎用权。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好了手中的权力,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如果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必将走向犯罪的深渊,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对权力怀有敬畏之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为民服务。三是要加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没有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腐败,其实有力的监督也是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必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总而言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自觉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做到依法依规用权,以严实作风助推小康社会建设。

推荐第9篇:督查案例征文盯牢关键少数 督查督办落实

盯牢关键少数

督查督办落实

江山市有力推进城乡危旧房整治工作任务

一、案例概况

近年来,城乡危旧房坍塌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委省政府从保障民生出发,于2017年全面启动城乡危旧房整治工作,目标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治理改造。经排查,江山市共有城区危旧房400幢,面积约40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农村危旧房3125幢,面积约38万平方米。城乡危旧房点多面广,个案众多,群众的需求不一,政策平衡的把握难度大,给整个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对政府推动面上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该市通过构建完善政务督查体系,力促工作落实,全市在浙江省率先完成农村危旧房排查登记造册、率先启动危旧房连片治理改造PPP项目试点,半个月内实现496户D级危旧房签约率、腾空率“双百”,创造了危房腾空解危工作的“江山速度”。

二、督查思路

1 督查工作

案例征文 通过抓牢关键人员,盯紧督实核心问题,注重啃硬骨头,把政府工作抓落实的人员和精力集中到对付瓶颈问题上来,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前期撬开突破口,实现快启动;中期注重晒进度,务求齐推进;后期全力拔钉子,逐一扫尾巴,全程跟进督查,助推该项工作圆满快速完成。

三、方式方法

(一)盯牢单位主官,压实责任。坚持主要领导挂帅,把各责任部门、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作为工作推进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压实“一把手”,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各部门签订“一把手”责任状,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列入专项考核内容。每项工作任务都明确了具体时间节点,并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逾期的由各单位“一把手”在市长办公会议上实行“一次说明、二次表态、三次约谈”。如在城区危旧房拆除腾空的任务中,44个腾空小组责任单位“一把手”上门动员、现场协调、快速处理,全市496户危旧房中由“一把手”直接参与完成签约达150多户。

(二)盯牢重点对象,示范引领。针对群众观望问题,发挥党员先进性,借助组织、监察等部门力量,督促全市党员干部带头配合政府重点工作,下发《关于要求党员和公职人员协助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党员和

2 公职人员主动做到“四带头、六不准”,先签约、先腾空,有效带动面上工作的推进。在全市城区D级危房腾空解危工作中,92名党员和全部公职人员3天内即完成签约和腾空;300多名农村党员带头推进农村危旧房整治工作,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全市危旧房整治的面上铺开。

(三)盯牢关键环节,破难推进。按照工作流程,科学安排督查节点,重点盯牢摸排、监控、腾空、拆除等关键环节的推进,通过钉钉督查群、江山信息网、今日江山等手机、网络、报刊平台,实时晾晒各单位工作进度,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2017年2月,重点督查农村危旧房的摸排登记工作,集中15天时间不间断跟踪各乡镇(街道)的摸排进度,在全省率先完成排查登记造册。在2017年3月,重点督查城镇危旧住宅动态监测设备安装工作,连续一周现场检查89幢危房的治理成果,提前完成三年治理改造任务。在2017年9月,重点推进农村危旧房的腾空和拆除工作,连续下发市长交办单10余件,超额完成拆除重建率70%的指标任务。

(四)盯牢重点难题,拔钉清障。重点关注工作推进过程中碰到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坚持一案一督、重点保障,集中人力、精力全力推进。市区一户房屋刚完成装修,业主对此项工作强烈抵触、避而不见,督查发现问

3 题后,整合多方力量,通过72小时连续蹲点攻坚,最终成功签约。跟踪扫尾阶段问题清零,逐一督查跟进,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不遗留尾巴。大陈乡一户主常年在外打工,成为该乡整治扫尾的“老大难”问题,督查人员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主管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协调,提出在乡政府公证的基础上,由其兄弟进行房屋修缮的建议,最终按期完成整治。

四、督查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政务督查作为政府推动决策落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也必须目标清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少数,通过关键少数推动大多数。这一案例中,江山市紧扣工作人员、工作对象、工作环节、工作难点的关键少数,通过抓“一把手”和党员带头,立标杆、作示范,形成强大的引领力量,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通过督节点进度,环环跟进,步步紧逼,有力推动工作进度;通过催个案要案,聚焦瓶颈问题,疏堵点、破难点、扫盲点,确保工作全面完成。我们可以发现,“关键少数”的人影响着绝大多数人,“关键少数”环节的进度决定着绝大多数环节的进度,“关键少数”的问题反映着绝大多数的问题。抓住“关键少数”,本质上其实是抓住了绝大多数。

推荐第10篇:少数党员干部

法兑现,工作不安心,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有的村党组织要求党员尽义务多,讲权利少,一些重事、难事要党员带头,而党员应享有的权利不落实,这样既挫伤了一些党员的积极性,也使党外群众觉得“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组织,不加入为好”。

第三,少数村支书狭隘思想作崇,怕发展新党员挤掉自己的位置,不做发展党员工作。借口发展对象不成熟,故意拖延时间,对要求入党的同志不培养、不教育,长期拒之门外,使具备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不能及时地吸收到党内来。

第四,少数村由于宗族势力干扰,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如果发展对象不是自己同姓同房股的,支部大会通过时他们就是不举手,使优秀青年难以吸收到党内来,他们不是从党的利益出发,而是从宗族利益出发,互相干扰,造成支部不团结,阻碍了发展党员工作。第五,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以权谋私,甚至有少数党员带头信教,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败坏了党的声誉。

第六,有些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业务不熟悉,不愿意搞党员材料,出现拖拉现象,最后不了了之。

第六,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农村中有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增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跟不上。

农村党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是不符合党组织发展要求的,它不利于农村党的建设。首先,农村党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造成农村生产一线党员过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等问题,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受到限制。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必须体现在党员的身体力行之中。一线党员同群众朝夕相处,他们的模范事迹,最有感染力,他们的先锋作用最有号召力。在改革开放中,在发展生产力中,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不但表现在领导、组织上,更多的是表现在脚踏实地地率领群众实战苦干上,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能迅速地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两个文明的发展,一线党员过少、年龄老化无异于

第11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体会:《条例》突出“关键少数”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体会:《条例》突出“关键少数”的极端重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大安排,它的实施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监督对象方面,老版党内监督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监督的重点对象,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并将其列为监督的重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决策和决策的执行都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这种特殊地位和影响,要求把他们作为监督重点对象之中的重点。同时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也是党内监督的主体。新版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更加明确监督的重点对象,突出关键少数的极端重要性。党章早就对领导干部包括主要领导特别高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党章第二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章第三章:在全国代表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这就明确了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党章第22条规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这就规定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常委会的职权。可以说,高级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的实效性,“以上率下”才能够培养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真正把党内监督“扛”在肩上。基层看上层,下级看上级,地方看中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少数”。抓住这部分“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牛鼻子”,有利于以上率下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

从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中管干部来看,有一半与腐败高级领导干部相关,他们或是直接参与个别腐败高级干部的小团体,或是山头主义、团团伙伙的受益者。针对于此,此次六中全会要求要有效管住“关键少数”的权力,需要实行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要求领导干部管好自己,摒弃特权思想和作风,又要管好身边的人,不得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身边的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12篇:关于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盯紧“关键少数”的思考

关于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盯紧“关键

少数”的思考

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廉洁问题反映最突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抓住“关键少数”这个根本,坚持以上率下;又要用纪律管住“绝大多数”,用严明的纪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应当看到,“关键少数”是推动发展、引领发展的关键因素,既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关键环节,更是引领“绝大多数”创新实践的标杆。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两项法规,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把纪律挺在前面,扣紧责任弦,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言出纪随,把党章党规党纪落实到位之必须。

抓住“关键少数”,就要督促其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以尊崇党章为首要,深学笃用、创新手段、守住底线,做到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

1 深学笃用,学好法规“必修课”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领导干部提出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标准和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要求发挥表率作用,以更高更严的要求,把各项要求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心上,使尊崇党章、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是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不知不学党规党纪,无视规制、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没有戒惧之心。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学好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在学思践悟中增强纪律性。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深刻理解党的领导的丰富内涵,深学笃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也是一大政治优势。要加强纪律规矩教育,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引导领导干部坚决做到“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六大纪律”,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加强批评教育,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监督纠错和日常警示教育作用,完善并落实廉政谈话提醒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守住廉洁从政底线。

2 以上率下,拧紧责任“压力阀”

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一脉相承的。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揪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传导压力,看住“关键少数”,执纪必严,违规必究,拧紧责任“压力阀”,提高党规党纪的执行力,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薄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

有权就有责,各级党委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履行好党章赋予的重大职责,真正把纪律权威树起来、把纪律执行严起来。各级纪检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带头尊崇党章,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维护好党的“六大纪律”,切实将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

要坚持有权就要有责、挂帅就要出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厘清党委的权力和责任,以责任清单的形式科学划分各责任主体间的责任界限,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具体量化落实“两个责任”要求及责任追究情形,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履责有依、追责有据。要坚持问题导向,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把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要强化责任追究,坚持“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用好问责“撒手锏”,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等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典型问题要公开曝光,使失责必问形成制度、成为常态。

3 挺纪在前,用好惩治“辩证法”

挺纪在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盯紧“关键少数”的重要举措。盯紧“关键少数”,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握好惩与治的辩证关系。惩是手段、治是目的,既要讲问题导向又重效果导向,切实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坚持纪在法前,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要深度聚焦“维护党纪”,用纪律盯紧“关键少数”,用纪律和规矩的眼光去发现、审视、甄别各类违纪行为,从“查办大案要案”向“执纪监督问责”转变,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准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五类标准”工作流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运用好政策策略,把握好纪律审查工作的力度和节奏,从“只看树木”向“护好森林”转变。要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让心存侥幸者收手、违规违纪者止步。

坚持纪在法前,重在严格执纪。要突出纪律审查重点,紧盯拥有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行政许可及人、财、物管理等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重点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善于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用严明的纪律抓好“关键少数”管住全体党员,确保管党治党落实到位。要突出做好纪律审查“后半篇”,加强对重大典型案件的剖析研究,及时通报典型案件,督促各项工作冲着纪律去。

4 创新手段,打好监督“组合拳”

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规党纪严肃性。抓住“关键少数”,必须紧紧围绕对党忠诚、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提供重要遵循。

要转变监督理念,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纪律建设,对领导干部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对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开出“药方”,着力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让党内监督动真碰硬、展现刚性。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巡视巡察这把“利剑”,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不断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要创新监督方式,建立完善“互联网+监督”工作机制,拓展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强化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形成党内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使领导干部遵规守纪成为行动自觉。要开启监督全天候“探照灯”,把监督视野从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的社会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进行到哪里。要改进监督方式,抓好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等监督“关键点”,畅通监督渠道,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激发群众监督正能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突出“关键少数”,还要坚持正面倡导,延伸领导干部任用考察圈,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让领导干部在正确的导向面前严格自律、自觉立德。要重点抓好关键少数,督促其贯彻落实好干部的五个标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守住纪律底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13篇:龙岩公务员考试申论:守纪律讲规矩 “关键少数”须带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繁重而又艰巨。“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团结统一,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矩。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当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有的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有的乱评乱议、口无遮拦,不负责任地传播消息、发表议论;有的自由散漫,脱岗离岗,不向组织汇报;有的个人重大问题不向组织报告;有的对组织有关内部决定和考虑跑风漏气,插手人事安排,说情打招呼,等等。“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纪律和规矩不能很好立起来、严起来,就会恶化政治生态,危害党的肌体。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领导干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前提是尊崇法纪,认认真真学纪律、懂规矩。加强纪律和规矩的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方式。不注重学习各项纪律和规矩,就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摔了跟头,还不知身在何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深入学习党纪国法,深入学习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结合自己工作职能,学习和掌握与本系统、本岗位相关的“具体规矩”,做到心中有数、清楚明白。

领导干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关键是带头严格执行纪律和遵守规矩。纪律和规矩的生命在于落实,把纪律和规矩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当摆设、做样子、不落实,就会让纪律和规矩成为“稻草人”和“纸老虎”。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带头严格执行纪律、遵守规矩,时刻提醒自己、管好自己,做到知行合

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领导干部还须履行好严格执行纪律、遵守规矩的领导责任,既要管好自己又要带好队伍,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对纪律和规矩的执行力。

领导干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首要的是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中之重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绝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绝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做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

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领导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方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带领8600多万党员增进全党的团结统一。

第14篇:博州法院系统关键基础设施自查报告

博州法院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查报告

我院对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建立健全了网络安全保密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各科室负责各自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安全保密有关事件的发生,总体上看,我院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效果也比较好,近年来未发现失泄密问题。

一、计算机涉密信息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将涉密计算机管理抓在手上。对于计算机磁介质(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磁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处理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对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实行了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物理隔离,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了保密措施,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我院计算机保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落实了有关措施,确保了机关信息安全。

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情况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我院配备了防病毒软件、网络隔离卡,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

二是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实行领导审查签字制度。凡上传各类网站的信息,须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后方可上传;二是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主要对弱口令、操作系统补丁安装、应用程序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与升级、木马病毒检测、端口开放情况、系统管理权限开放情况、访问权限开放情况、网页篡改情况等进行监管,认真做好系统安全日记。

三是日常管理方面切实抓好外网、网站和应用软件“五层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U盘、移动硬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硬件安全,包括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安全日志管理、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应用安全,包括网站、邮件系统、资源库管理、软件管理等。

三、硬件设备使用合理,软件设置规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我院每台终端机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系统相关设备的应用一直采取规范化管理,硬件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单位硬件的运行环境符合要求,打印机配件、色带架等基本使用设备原装产品;防雷地线正常,对于有问题的防雷插座已进行更换,防雷设备运行基本稳定,没有出现雷击事故;UPS运转正常。网站系统安全有效,暂未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四、通讯设备运转正常

我院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配置合理,并符合有关的安全规定;网络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接口也是通过安全检验、鉴定合格后才投入使用的,自安装以来运转基本正常。

五、严格管理、规范设备维护

我院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我们一是坚持“制度管人”。二是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计算机技能。同时在局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使全体人员意识到了,计算机安全保护是“三防一保”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新形势下,计算机犯罪还将成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设备维护方面,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和处理情况进行登记,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六、网站安全及

我院对网站安全方面有相关要求,一是使用专属权限密码锁登陆后台;二是上传文件提前进行病素检测;三是网站分模块分权限进行维护,定期进后台清理垃圾文件;四是网站更新专人负责。

七、安全制度制定落实情况

为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行了网络专管员制度、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以有效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算机系统安全自查工作制度,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系统管理员于每周五定期检查中心计算机系统,确保无隐患问题;二是制作安全检查工作记录,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实行领导定期询问制度,由系统管理员汇报计算机使用情况,确保情况随时掌握。

八、安全教育

为保证我院网络安全有效地运行,减少病毒侵入,我局就网络安全及系统安全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培训。期间,大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九、自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意见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对于线路不整齐、暴露的,立即对线路进行限期整改,并做好防鼠、防火安全工作。

(二)加强设备维护,及时更换和维护好故障设备。

(三)自查中发现个别人员计算机安全意识不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人防与技防结合,确实做好单位的网络安全工作。

博州中级法院

2018年7月25日

第15篇:西域少数民族文化

西域少数民族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西域少数民族, 指的是西汉至清朝期间世代居住在天山以东的吐鲁番盆地及天山以南环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的各少数民族。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要冲, 各少数民族文化在生成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规律性特点。一是西域绿洲少数民族文化的盛衰与丝绸之路的兴衰密切相关西域绿洲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汇集点, 在维持古代中西经济、文化联系的同时, 也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二)西域绿洲少数民族文化的演化史也是外部文化传播影响史自从张骞凿通西域以来, 丝绸之路逐渐繁荣, 作为中西方物质、技术、文化交流的必经之道, 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缘优势和环境, 使其文化发展不仅深受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而且还深受来自北疆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浸润。三是游牧文化对西域绿洲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游牧文化由于其自身经济形态的单一性, 使其产生了与农耕文化交流的渴望与需要。同时又因经济社会生产极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使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西域文化是由生活在西域的众多古老民族共同创造的,正是由于民族的多样性,从而就造成了西域文化内容的多元化特征。

古代西域文化吸取各种古老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的特征。西域少数民族文学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这种多元文化基础上的西域少数民族文学多元特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因多种原因与各种因素

所致”[1]389。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在喀喇汗王朝前后,西域地区出现了穆罕默德·花剌子米、比鲁尼、费尔格尼、法拉比、伊本·西那、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等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诗人,以及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作品。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福乐智慧》。《福乐智慧》虽然是一部政治讽喻性的叙事长诗,但这部诗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治国安邦的政策,小到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平民百姓的吃喝拉撒、世态人情,都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描绘。还对当时西域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语言、文化、文学、教育、军事、外交以及天文、地理进行了分析和展示,是一部把诗情与哲理、内容与形式融合得十分和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诗作,也是表现西域文化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二、诗歌创作的异常丰富在西域少数民族文学中,数量最大、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创作。诗歌还被配上音乐在宫廷中和群众中广为传唱,如著名的十二木卡姆就是代表。

三、多种宗教思想的呈现在西域历史上曾经传播过的宗教有萨满教、景教、摩尼教、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等。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在古代不同阶段都分别信仰过不同的宗教类型。如: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民族曾信仰过萨满、景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塔吉克、撒拉、保安、东乡、回等民族信仰过伊斯兰教,俄罗斯族信仰过东正教,土族和裕固族信仰过喇嘛教

四、多种语言文学创作的并存西域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因此民族语言种类繁多鸠摩罗什、萨都剌、贯云石等诗人迁到中原后为了创作和交流的需要,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

主要用汉文进行创作,并且他们的汉文创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汉文化的认可。

五、翻译文学的异常发达西域翻译文学非常发达。由于西域地理位置的重要,东西方各大文化不断在此交汇,为了文化交流的方便和便 经济形态形成个性鲜明的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从经济形态看, 西域少数民族大都以畜牧或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 广阔无垠的荒漠和草原是他们驰骋、栖息的故土。游牧经济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牲畜逐水草而居, 射猎为俗, 食肉饮乳; 决定了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刚烈, 豪放洒脱, 以擅长射骑、摔跤为荣耀的性格特征。当时, 人类的思维极为简单, 使用的工具十分简陋, 人们主要靠自身的活动来防身和获取食物。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众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自然和社会形态选择与培育了不同民族并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技能。处于生存的本能,他们猎取野兽, 下河摸鱼, 上山采摘野果。在从事这些生产劳动中, 他们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跃、射箭等技能自然地得到了发展。这些奔跑技能最初是随着人类劳动的实践发展起来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逐渐成为一种与生产活动相分离的相对独立的运动形式。在天山岩画呼图壁县宽沟, 有一副双方以弓矛进行战斗的场景, 右侧刻有一人持弓箭和一名持长矛的人; 左侧则有五名手持长矛骑在马上的武士, 正持长矛刺向敌方格斗的场面。当他们猎获动物和采集果实之后, 就禁不住内心的兴奋, 手足舞蹈来宣泄这种激情。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0的描述, 表达出人们心理上的欢跃和集体和谐。西域岩画中集体舞蹈的情景[ 6] , 舞蹈中既有猎人角色, 又有野兽形象, 再现人与兽的搏斗。这种狩猎舞

其目的是庆祝与娱乐, 却有一定的传授狩猎技艺的含义, 认识兽性及锻炼猎人体魄的教育和体育功能。传统体育就是从民族舞蹈中分离出来的讲求狩猎和捕击技术练习的部分。这种既有情节又有节奏和运动量的原始舞蹈, 在今天看来正是体育最早的起源。由此看见,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制于环境, 同时刺激人们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改造周围环境。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才更富有特色。地理格局的变迁性生活在西域广大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而生, 过着游徙不居的生活。游牧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他们彪悍勇猛的性格和劫掠为生的习惯, 对马的驯化又使他们获得更强的机动性。这种劫掠习性和战斗机动性使得游牧者经常不断地对其他部落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 7] 。

在元代散曲发展史上, 各少数民族的作家也都以他们自己的创作成就为元代散曲的发展作出了他们各自的贡献。在元代, 各少数民族以其散曲创作著称于世并见于文献记载者共约有二十八人。其中西域少数民族作家约十八人, 此外, 蒲察善长, 奥敦周卿、王景榆为女真 人, 童童学士、李罗御史、伯颜等为蒙古人, 李齐贤为高丽人, 李伯瞻( 彻彻干) 为西夏人,犷这样看来, 西域少数民族散曲家为数最多,占整个兄弟民族创作队伍的百分之六十四。’从数量上说, 西域的少数民族作家是占优势的。西域少数民族作家传世的作品有: 小令一百七十八, 套数十八。查阅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仅有小令三十, 套数五。合计共有小令二百零八, 套数二十三。那么把西域少数民族

作家的创作和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相比, 西域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占全部传世作品的大半。其中小令达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套左右, 套曲达到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那么就创作数量而言, 西域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甚丰, 数量最大。西域少数民族作家从元初开始一直到元末, 可以说是连绵不断地出现,且前后相互衔接的。他们的创作几乎与元代的兴衰历史相始终。

龟兹乐舞, 作为一种独特而优秀的地域文化, 在历史上曾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中原乐舞文化, 特别是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 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龟兹文化的重大成就之一便是被中原文化浸染过的、美妙绝伦的音乐艺术和绚丽多姿的舞蹈艺术。自秦汉起, 龟兹乐舞就开始涌向中原, 至隋唐达到高潮。我国著名高僧唐玄奘对龟兹乐舞的评价是: 龟兹乐舞比西域其他地区的舞蹈更精彩。从唐代各类舞蹈中, 我们都可以见到龟兹及西域乐舞的深刻影响, 西域乐舞, 特别是龟兹地区的乐舞, 以它欢快的节奏、明朗健美、妩媚风趣、变化丰富的舞姿、俏丽动人的眼神和充满激情的表演, 赢得了人们深深的喜爱。上至贵族重臣,下至平民百姓, 人人喜歌爱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别具风采的快速旋转技巧, 令人眼花缭乱, 惊叹不已。龟兹乐舞具有独特、美丽, 充满激情风格的地域文化。在历史上, 对唐舞曾产生过深刻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从什么时候起用汉文创作文学作品, 从什么时候起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作品译成汉文, 笔者未作考证, 不知其详。但一千四五百年前北魏时期产生的《救勒歌》¹ , 作为今日维吾尔族族源

的救勒族的民歌, 当时就译为汉文, 流传至今, 并在文学史上产生很大影响, 是可以作为西域少数民族汉文作品的光辉开端的。救勒川固不属西域, 然救勒族演变为今日的维吾尔族, 主要聚居在新疆, 所以当我们论及西域古代少数民族汉文作品的时候, 将《救勒歌》作为它的开端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如果说《救勒歌》是西域少数民族汉文诗歌的光辉开端, 那么, 从现存资料看, 唐代《坎曼尔诗签>则可作为西域少数民族直接用汉文创作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唐朝以后,从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兴兵西征, 到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 历时七十多年; 从灭南宋到元朝复亡九十多年, 前后一百六十多年, 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征伐、大融合、大吸收的时代, 蒙古族以及较早归附的西域各少数民族, 进居中原以后,迅速吸取先进的中原文化, 并用汉文创造了大量作品, 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业绩。有元一代, 诗词的成就是不能与唐宋相比, 然而百年左右存诗达三万首, 比之唐朝三百年存诗五万首并不算少。其中少数民族作家二百余人, 作品数量在四千以上。西域少数民族的汉文诗歌创作, 在坎曼尔大胆尝试四百年后, 终于放出奇异的光彩。

第16篇: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以瑶文化为例

金螳螂建筑学院 13级园林 1341403023 冯颖 关键词:繁荣发展 瑶文化 文脉的传承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主流文化日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地位岌岌可危。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和民族的特色。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兼容性,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文化。物质文化指少数民族文化的饮食、衣着、住宅和生产工具。精神文化指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

一、从饮食文化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饮食文化,但是每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瑶家最出名的饮食是瑶家十八酿和瓜箪酒。这两样都是在瑶族重要的节日才会摆出来的菜肴,平时虽然可以吃到一些,但是并不是完整的瑶家十八酿。瑶家十八酿是把猪肉大葱的馅料塞进十八种食材里酿制而成的,然后经过盐、味精等调味烹制而成,味道丰富、鲜美可口。十八种食材是指水豆腐、辣椒、苦瓜、南瓜花、香菇、米豆腐、油炸豆腐、蒜头、茄子、冬瓜、莲藕、魔芋豆腐、竹笋、丝瓜、萝卜、牛耳菜、螺丝、鸡蛋。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豆腐酿。一般家庭大都会水豆腐酿,水豆腐酿最讲究火候的控制;火候控制过高,外面的水豆腐会糊掉,火候过低,里面的馅料估计还没有煮熟。瑶家十八酿花样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风味,而且味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来到江华做客,餐桌上总少不了\"十八酿\"。

瓜箪酒以杂粮为原料,如玉米粒或碎玉米、小米、旱禾米、红薯丝等混在一起蒸饭,然后将农历八月十五上山采集的山药制成的特种酒曲药粉撒在酒饭里拌匀。拌酒药时对温度特别讲究,因为酒饭由多种杂粮组成,粗细不

一、长短不

一、干湿不一,且四时气温不一,如果温度掌握不好,就不可能酿出好酒。拌好酒药后,盛入缸中,压个半实。然后在酒饭中开一个小碗深的酒井,将缸加盖,并保好温。两天后酒即酿成,揭开缸盖,可见“酒井”中已是满满的“香泉”。这时又将酒拌匀,盛入坛中腌放,保存期延长至数月或半年,这酒便是瑶家的“老窖”。饮用时,将酿好的酒从坛中取出,加水用大锅熬煮后再用瓜箪舀出。这瓜箪通常长约50厘米,形状像一个扩大了的弯把烟斗,又如同一段握紧了拳头的臂膀,圆圆的箪头有小碗般大小。细观之,会发现这原来是瑶家房前屋后种植的一种葫芦瓜,成熟后在瓜头上开一个圆口即成。也正因为酒具独特的外形,所以酒才被称为瓜箪酒。 瑶胞饮酒豪放、热烈,大家举碗,均须一饮而尽,不容细品慢咽。酒宴开始时,女主人手持瓜箪,依坐序给客人面前的酒碗斟满,男主人便率先站起来举碗,同客人们一饮而尽。女主人再依次给大家斟酒,嘴里用瑶语念叨着“年温年恩一瓜箪”,意思是各位吃这瓜箪酒感觉是浓了还是淡了呢?由于酒仍在大锅里,如果浓了可添水,淡了则可加酒糟,酒精度可随意变化。饮上几碗后,女主人会适时把瓜箪酒的度数再降低一些,以免酒量浅的客人不胜酒力。在瑶家饮“瓜箪酒”时,常可听到“苦年,苦年,再来一瓜箪(瑶语,即好酒,好酒,再来一碗!)”的赞酒声,饮酒的客人们无不连连叫好,沉醉于这瑶家佳酿之中,流连忘返。瑶族人民待客热情,有客上门,即用家酿酒盛情款待,以葫芦瓢作酒杯,因称之“瓜箪酒”。这种酒既吃酒又吃糟,浓郁香醇,清甜宜人。

二、从精神文化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和风俗。在瑶族人民心中,瑶族最盛大的节日要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湖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另据流传在宁远县瑶族地区的传说故事《长鼓舞的来历》说,盘王死后,官家欺压、逼迫瑶胞,中夺瑶山岭土。瑶上告状,禀帖(状纸)总到不了金鸾殿(皇帝)那里。后来,聪明的瑶民想了个办法,把禀贴藏在长鼓里面,闯州过府去打长鼓,表演民族民间技艺。这样,瑶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銮殿,打开长鼓,取出禀贴,才把状告准。以后,过盘王节时,瑶胞就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关于盘王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包括盘瓠说。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娶了三公主为妻。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未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有一次,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追赶一只受伤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伤,跌下山崖死了,尸体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将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蒙上,制成长鼓。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至今瑶族同胞还保留不食狗肉的习惯,而祭盘王也是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三、

第17篇:湘西少数民族文化

湘西,一个神话般的境域

湘西,这个神话一般的境域!能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真是此生之幸!当成长的年岁催促我去闯荡自己的人生之时,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踏出了离开的步伐。我看见,那属于湘西的神秘、古朴与天然,用它慈母一般的眼神祝福我的一路前行。如今因为诸多原因,已是不常回那片土地了,但是,记忆里装下的全是它的美,它的好。

按传统的说法,湘西有大湘西与小湘西之分。大湘西是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而小湘西则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包括吉首市与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7个县,其中,吉首市是其州府。

在我的印象里,湘西人自己说“湘西”二字,多指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概是因为“湘西”这个词曾经长期与“土匪”挂了钩,还因为这里的现代化起步较晚,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而大湘西中则不乏富裕之地,所以,大湘西人的心理中,总是不愿与之有特别的关联。我这里要谈到的,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相关地域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人民怀着对生命的热爱进行日常的劳作与生产。这里,民风淳朴,且拥有着宜人的气候条件,所以,自然物产较为丰富。这里的文化物质中始终保留着那份古朴与神秘,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极具奇特之处。

湘西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与美好共存的地方!

谈到湘西的奇诡与神秘,人们首先想到的词语可能是这些:苗族、土家族、土匪、蛮荒之地、湘西赶尸、巫术、蛊毒„„有些人甚至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的确,凡是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东西总免不了被蒙上神秘的面纱。然而,真正的湘西并不如此恐怖,湘西人虽然具有强烈的信巫好鬼思想,但这是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产生的,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深受巴楚巫傩文化的影响罢了。所谓的“吃得辣,霸得蛮”并不是真相,它多是被《湘西匪事》、《湘西剿匪记》这类影视作品进行了夸大化。

巫傩文化,其实是巫文化与傩文化的统称,巫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经产生,它是当时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和图腾崇拜支配下逐渐形成的。当它传承到农耕时代后,便演变为傩文化,成为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而这些傩神多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在这种文化形式以及它留给后世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庄严、蛮野与奇诡,这为湘西的形象增添了朦胧美,使得它更迷人。而人们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也生活得恬静、详和。如今,这种深厚的信仰观念仍然存在于一些现代化尚未触及的山野村间,更是显露出它的原生态、粗犷豪放与神秘奇特,非常具有审美、娱乐、科考的价值。

关于民族的问题,湘西主要是由苗族、土家族组成的,在古代这种山区民族是刚强而有血性的,这里的人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凝聚力,时时都是一致对外的状态,而它们为了生存又可以做到一种很残忍的地步,所以,蛮横、残暴、无知、荒芜这些词语就给湘西打上了烙印。土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正因如此,从湘西走出来的人们,身上都免不了带上一种大大咧咧的匪气,但如今,这种气息已经过滤掉了它的缺点,存留下的多是刚强、坚韧的气度。

其次,关于“赶尸”一说,除了有文字记录以外,并没有人真正看见过那种场景,可以说,它或许就并不曾存在过。人们口口相传的“赶尸”,是由一位法师在尸体前开路,带领尸体回乡的仪式。这位法师必须身穿道袍,也只能赶那些因外界因素非自然死亡的尸体,这些尸体的灵魂属于冤魂,必须使他们归乡。这种听来令人难以置信的仪式,其实也是湘西人叶落归根的思想的体现。正因为人们对这片土地给予了厚爱,才会担忧死后不能有安心的归宿,才会在精神层面的基础上创造这种慰藉模式。

最后,关于巫术,在传说中,它是有诅咒、招魂、驱鬼、辟邪、放蛊等用途的。在古代,人们是没有多少医学常识的,有人利用这种方式害人或给人治病,出现了想要的结果后,便认为正是巫术起了作用,并逐渐地把这种方式神化。于是,它的神奇与恐怖之处被代代相传,以至于提起这个字眼就会产生心悸的情绪。特别是蛊毒,它是把蜈蚣、蛇等毒虫制作成更毒的毒物,然后用它们去害人。小时候,外婆不允许我出门乱逛,说村里另外一些老太婆会放药,那时不明白这个“药”究竟是指的什么,现在想想,那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蛊了。只是,从小到大,也并未看见谁被下了“药”。

实际上,巫蛊之术真正盛行的地方是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至于苗人制蛊一直以来也只是传说而已。所以在我看来,正因为湘西是山区,与外界联系不便,林里田间又多毒虫,才使得“巫术”这一概念被人们的恐惧间接地宣扬开去。这使得湘西更具有“神秘”的气息。

不管人们说湘西有多么多么神秘与诡异,但是那山、那水、那人的美好却无法忽视。湘西的卜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等都有着它的出彩之处。

湘西的算命文化免不了带有迷信的色彩,但它的迷信更像是一种民族内部心照不宣的规则。在前面谈论湘西的神秘与奇诡的时候,就提到了湘西人有好巫信鬼的思想,正因如此,湘西人也对命理思想有着深深的信任。

湘西的村落,通常是一个家族发源而成的,有的村落甚至直接以“王家村”、“吴家寨”这样的名字相称,所以,这里的人们都特别注重辈分,从村头走到村尾巴,许多小孩子可能是一路“大阿公”、“二阿公”、“三阿公”的叫个不停。在取名上,人们总有一个字是代表辈分的,同时忌讳与受难受苦的名人重名。人们多半会请来算命先生,测算出五行,再取字以补,比如,一个人测出与水相克,那么即使辈分字是“清”,也得去掉三点水,像“瑶”这样的字也不能用,因为它与“瑶池”这样的固定事物相关。在婚俗上,也讲究卜算,男女双方的八字、结婚日子、领结婚证的日子都要经受一番考验,假若从八字测算时就证明两方不适合,那么这段姻缘几乎不再有可能有结果。

再谈到湘西的建筑文化,湘西自古以来就是湘川的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屹立在这灵山秀水间的湘西吊脚楼,正是湘西建筑文化中的精髓。它以它那独特的形式替这个民族挡去了时光中的风风雨雨,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湘西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的建筑,它有“单檐悬挑,屋面反翘”的“飞檐”,它的体积较大,分上屋与下屋两部分。其中,下屋是架空的构造,上屋则是铺着木板的居室。上屋供人们居住,包揽了人们的生活起居;下屋因其空间颇大,故多用以畜养家禽家畜,在人们开始另建专门畜养家禽家畜的窝棚之后,这下屋就成为了单纯的杂物间。这种建造方式与地形地势及其地理位置有关,众所周知,湘西属于南方的绝对山区地带,这样的区域多雨水,地面常常泥泞不堪落脚,空气与地表的温度都很大,所以下屋对于防潮与通风是极为有利的,它极大地减少了湿气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此外,在饮食文化方面,湘西人可谓是无辣不欢,这与辣椒去湿气和寒气的功能有关。辣的味道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每家每户的炊烟里都裹挟着浓浓的辣味。湘西的美食数不胜数,特别著名的要数腊肉、血粑鸭、糯米腌酸鱼、米豆腐、姜糖等食物。

特别要介绍的是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古丈县是一个茶叶大县,古丈的山间随处可见片片茶园,到采茶季节,人们纷纷进山采茶,场景之壮观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古丈县出名的茶叶就是毛尖茶,谷雨之前的古丈绿茶即为古丈毛尖茶,它是古今名茶,在唐代与清代都被列入贡品。湘西歌唱家宋祖英也曾为古丈毛尖茶代言,唱过一首《古丈茶歌》,将茶文化融入歌声中,展现了它的韵致,也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古丈毛尖茶,的确是集万千荣誉于一身,1929年古丈毛尖茶获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198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第一名,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88年获北京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古丈毛尖茶有着保健与医疗的作用,常与茶打交道的古丈人,深得其益,并努力把茶文化打造得更精彩,而古丈县也一直致力于将县城建设为一个茶韵山城。

第四个要介绍的是湘西的服饰文化,土家族服饰趋于生活化,实用性更强一些。土家族的头帕只能借不能送,因为这是土家人的吉祥之物,是美的象征。布鞋却是可送不可借的,因为,如果由姑娘送出,那它就是爱情的象征。

相对而言,苗族服饰花样更多,常常是穿金戴银的,但也是可以抵严寒防酷暑的。苗族的服饰中有着苗族传统工艺的沉淀。其一,苗族刺绣技法多样,有平绣、挑花、堆绣、贴布、锁绣、破线绣、钉线绣这七种,因而纹饰风格丰富。其二,苗服的头帕绚丽多彩,各尽其美,包头帕是苗人的传统,去赶场、走亲和参加会的时候必须戴上。有一点上,苗族与土家族有相同的地方,苗人也会把头帕当成礼物送给情人,经表情意。其三,苗族服饰中的银饰,多由苗族银匠精心设计,通常是手工制成,精美而种类繁多。在苗人眼中,银饰辟邪,同时也是幸福和财富的象征。苗家男子的银饰较苗家少女少了许多,而苗家少女最为重要的配饰就是“长命锁”,它有祈求平安吉祥的意思。

湘西主要由少数民族组成,因而人们热爱歌舞,也能歌善舞,形成了别样的娱乐文化。这样的氛围也使得人们的性格粗犷豪迈,自然爽朗。在苗族的各类节日中,最重要的是苗年,在苗语中,它也称作“能酿”。不同的区域过苗年的日期并不统一,但大致是从农历九月至正月期间,一般为三天、五天或是十五天。苗年必须杀猪,还得准备好糯米酒,并由家中男子打“年粑”(也即“糍粑”)。苗族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赶秋节,在立秋时,人们穿上盛装,结伴成群进行打秋千、吹笙、打苗鼓、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之后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扮成“秋老人”,预祝大家丰收和幸福。这是苗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与幸福安康的追求体现。

在土家族的各类节日中,每年农历二月初七的摆手舞非常有特色,它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分为大摆手与小摆手两种,它反映的是土家人的生产生活,被列入中国每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摆手舞中,略有穿插的茅古斯是土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它也有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的时候,它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十分具有戏剧的表演性,是一种祭祀性舞蹈。苗族与土家族也有一些共同的节日,这些起到了加强民族交流的作用,如四月八,六月六等,它们使得民族发展更和谐。

最后,从湘西的美景与文化遗留来谈旅游文化。凤凰县有沈从文故居与墓地,熊希龄故居,北门城楼,南华山,奇梁洞,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等可以参观。泸溪县有能滩吊桥,浦市古镇等可以参观。永顺县有老司城,红区塔卧,猛洞河漂流,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王村芙蓉镇,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可以参观。吉首市有德夯风景区,流沙瀑布,矮寨公路奇观,乾州古城,三门开,天心庵,黄永玉博物馆等可供参观。古丈县有高望界,坐龙峡,红石林,默戎苗寨,栖凤湖等可供参观。自然风光与历史建筑数不胜数的湘西,是一个洗涤人性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湘西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当下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充分发挥民族个性的特色。对于如何发展,以“老司城”的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例。这就首先要做好它的市场定位,然后可以对它进行功能性质的区分,比如分为宫殿区,街道区,娱乐区以及周边文化区等。同时,要注意对土司文化古迹的修复工作,尽量做到仔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重要的点则是在宣传上,不妨考虑生产与土司文化相关的小产品,吸引大众的眼球。另一方面,关于导游,应当听取当地老一辈人口中的传说,并能为己所用,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其他县市的旅游文化发展也因如此,要有创新意识,才能不被淹没在历史的轨迹中。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在当下层出异彩的文化竞争中始终有一席之地。加油,神话一般的湘西!

第18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题目: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以回族为例

名 : 陈 瑞 生 学

号 : 11070502018 专

业 : 人 文 地 理 学 方

向 :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老

师 : 陈 亚 颦

系 :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以回族为例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根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数为9816802。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元代有“四等人”制,回回的地位一般高于汉族。回回中的贵族、官宦、学者及商人的活跃,对于元朝的开国和中西交通的开拓,以及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为回回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和在各项事业中的长期发展打下了根基。然而元朝回回人又是被征服者,在蒙古贵族劫持下辗转流徙,生活上不稳定,风俗习惯有时也不被尊重,为回回人形成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性以及抗争性的共同习理提供了主要条件。明代曾把回回称作“回夷”,说明回回已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而存在。回回人与蒙古人的地位相似,“善加抚恤,密切防闲”,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于各地陆续内附和归化的蒙古人和回回人的政治待遇。清代,在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刺激下,回族人的民族意识愈趋强烈,为了民族自尊和民族生存而进行着顽强的搏斗。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回族人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和文化发展缓慢。国民党政府歧视少数民族,不仅无视回回的风俗习惯,而且根本不承认回族的存在。回回族只能称回教徙,蒋介石操纵下的“国民大会”把回民称作“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回族内部的军阀、官僚和有宗教特权的教主,也加重对回民的剥削和奴役。

1949年前,回族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但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农村回民大多无地、少地,或只占有山地、沙地、盐碱地、词滩地,农民破产和逃亡现象比较普遍。以河南省辉县为例,1948年在430户回 1

族农民中就有赤贫、贫农和下中农414户,占总户数的93 9/5。广大回族贫苦农民缺吃少穿,生活极苦。云南省寻甸县一个自然村,70户回民竟有60多户每年缺3~6个月的粮食,不得不以土豆及野菜充饥。以农为主兼营商业、畜牧业或兼营运输、屠宰及制革、榨油等副业,是农村回族人民较为突出的特点。西北回族聚居地区封建占有关系更加严重,良田沃壤多为官僚、地主和教主所占有。国民党回族军阀马鸿逵、马步芳等统治下的宁夏、青海地区,沉重的军政费用都压在当地回、汉等农牧民头上。在西北众多的门宦、教派巧立名目盘剥役使回民,给回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种种不幸。

当时,回族经营的工商业多半同特有的生活习俗相联系,局限在饮食、鲜货及制革、皮货、香料、膏药、珠宝玉石等行业中。在北平、天津、上海、济南、开封等城市有回族工商业资本经营的面粉、纺织、制革、肥皂等公司和工厂。在西北、云南等地,回族商业资本有同印度、缅甸、蒙古等国的贸易交换活动,以及在中国边疆与内地之间用马帮、骆驼队进行商品运输的活动。工人阶级在回族中出现较早,以码头搬运工人、矿山采掘工人及黄河上的“筏工\'人数较多。回族中更多的则是推车摆摊、提篮叫卖的小商贩,本小利微,受季节和行业的限制,生活很不稳定。

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中国内地及云南的散居回民,接受新的思想较快,文化教育较西北的回族地区发达,在学术、文化和科学技术界有一批回族的教授、科学家、作家、工程师、画家、医生、戏剧家等等,并出现了一批由回族人士创办的中小学校和刊物。由于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广大回族农民和城镇贫民的子女根本无力入学读书,加之一般学校里不设回民伙食,更加限制了回族青少年求学的机会。西北地区的回族军阀,只知搜刮民财,根本不管文化教育。原宁夏全省到1949年只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没有高等学校。在甘肃临夏等地,回民文化娱乐活动也受教主干涉,对回族妇女的束缚更为严重。回族聚居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现象严重,有的阿訇甚至用“吹赌哇”(即用墨汁把经文写在碗里让患者冲服)等迷信方式给回民治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回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根据回族聚居程度的不同,于1958年10月25日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在甘肃省成立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及几个回族自治县和一些民族乡。在各级自治机关回族干部占了相应的比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对回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回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予了照顾和优惠。散居回民同样获得当家做主的平等权利。在历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回族代表。到1980年全国回族 2

干部已有12万6千多人。回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回民较多的城镇都设有回民饭馆和回民食品供应网点。在回族职工、学生较多的单位,一般都设立回民食堂,未设回民食堂的则发给回民伙食补贴。每逢回民三大节日(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各地在物资供应上和庆祝活动都给予照顾。回民的土葬习俗受到尊重,各地多设有回民殡葬服务处,并拨出荒地、山地作为回民公墓。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回族中得到了全面贯彻。

第19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地理学者有责

各位同学,诸位老师,大家晚上好!现在我身后的除了我的主题外,还有就是14年5月7日关于穿青人身份被承认的一则消息。虽然目前国家民委还不肯松口,但在这里我们还是要祝贺中华民族再添新丁。【开场】

但在欢喜之余,我们也能够从中反省出一些道理来。

为什么穿青族到现在才得到国家的部分认可?稍稍百度一下,我们就能知道,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种种信息都在明确的显示,他们应该被称作“穿青族”而非“穿青人”。

一直没能得到认可的问题背后,隐藏着穿青人在汉化进程中丢失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事实。然而,又不仅仅是穿青人,有资料显示,近二十年内,60%的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就是人和肢体的关系。没有了他们,我们如何更快更好的提高文化软实力?我国是一个主张民主的国家,民族平等政策也已颁布多年,可是我们在精心呵护正统汉文化的同时,又怎可以漠视少数民族文化的消逝呢?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时候我们知道去粗取精,但为什么在对待自身多样性文化的时刻又不懂得继承发展呢?

当我们在看到少数民族同学介绍他们的文化时,总能透漏出好奇的眼光。[我看到有人已经放大了自己的瞳孔]人类就是这么神奇的生物,我们总是在特点鲜明事物的面前能表现的兴奋。可见,一个有风格的人或种族往往令人崇敬。没有人愿意固步自封,也没有人乐意与众人相同,而我们自然也不想看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呈现趋于单调的场面。

我还想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每一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真正得到我们的认识和重视,那么各民族有了一份存在感之后,会不会许多民族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在保护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方面,地理学者的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地理学者,我们知道他们分布的地域——勤劳的傣族人民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耕作,高山族的儿女在台湾的阿里山上对唱情歌,„„我们最清楚他们在祖国各地的分布情况。

作为地理学者,我们还了解他们各具特色的风俗。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的汉子在摔跤;雪顿节里,藏族人民吃着酸奶子看着藏戏。回族的开斋,维族的古尔邦,还有那彝族排成龙的火把。每一份风俗都是各族人民沉淀出的智慧。

诚然,历史学者知道每一个民族的起承转合,政治学家知道每一份民族政策的变动。可是我们地理学者,清楚的知道少数民族生产力的布局,以及他们的迁徙规律,更关键在于,我们有机会了解每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

传播这些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举办宣讲会进行展览,撰写文章投稿,或者是在自己微博上,说说里,写下三言两语。不管转发量能不能破万,或者能否得到三十二个赞,这些都会是一种极好的表现„„

作为地理学者的我们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承担起一份呼吁众人认识与尊重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责任。

最后,感谢院马列部举办此次比赛,给了我,一个百分之九十被汉化的土家族演讲的机会。

更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第20篇: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古朴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而这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成为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旅游业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庸俗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失落以及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造成旅游地价值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着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了各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1]。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但是,并非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其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往往是那些显性文化和混合性文化,而隐性文化通常情况下难于被外来游客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难以被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发。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2]。但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3],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再生产”,也就是说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少数民族文化应是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下“本土文化的重构和表达”[4]。

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各少数民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项,以其丰富的内容、浓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构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由于其满足了游客的“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及“追求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本质规定”[5],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及现实的可行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以人为本,鼓励游客参与

2.以文化为本,突出民族化与地方化

关键少数自查报告
《关键少数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