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0: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该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部分内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等过程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讲述本部分教材的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该部分内容是大气环境的第二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部分热力环流和风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迁移,也是学习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并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中“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要求注意到,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结合上述内容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地理技能。

②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阅读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变化规律图,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一下几个内容: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是(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的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对气候影响作出了铺垫,具有迁移性。

2、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

难点: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知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主要运用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和引导法。由于本部分的知识点不多,思维量大,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示,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力,加强内容间的联系。

对难点三圈环流的突破,则应考虑到“课标”未深入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需通过绘图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感知即可。

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图文转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增强感知。同时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全面理解掌握。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具体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说有关在二战时期,日本放飞氢气球炸弹炸美国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发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讲复习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一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二也能更好地过度到今天所讲的知识。 下面就是我要讲的本节课新的知识: (1)单圈环流

我将抛出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仅考虑赤道和极点两地的热力因素差异,那这时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半球的大气运动情况。请同学思考后回答,引导其讲述单圈环流的概念。 (2)三圈环流

并继续提问: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考虑热力因素差异和地转偏向力,这时大气环流的情况又是怎样?让学生思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通过步展示,先用图示讲解低纬环流的具体内容。进而讲述高、中纬的环流,引出三圈环流的概念。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分析风带的形成。最后,让学生参考图2-32用逆向思维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这样能利于学生对前部分知识的消化、理解,其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并通过提问: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承转: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自转产生了三圈环流,那大公转对三圈环流有何影响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结果。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养成探究精神。并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认识复杂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讨论完成后面的活动内容,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温习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下面就是我讲课环节了。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六节 气压带与风带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