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课两上操作(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课两上”操作流程

“一课两上”指一节课分成两次上课,第一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教师出示的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并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第二次是师生共同研究的研讨课,教师以教学重点和学生自学后还存在的新问题为线索,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拓展思维,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教育教学的长远任务。

“一备两案”指老师备课首先写出《学案》,以问题组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第一次上课使用。其次根据学生自学效果(批改作业、情况反馈),第二次备课,写出第二节上研讨课使用的《教案》。

“一课两上”突出了学生先自学后上课、先做作业后上课,教师先批阅作业后上课,其核心是先学后教,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当作了课堂主要行为,贯穿了“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全部课时统一调整,重新编排课表,上午主要安排“研讨课”,下午、晚上主要用于学生自学,下午、晚上教师按课表到教室做指导不讲课,但课前必须备好以“问题组”、“知识结构”为特征的《学案》,上课前公布给学生。

引领课的教学流程:

引领课,也可以叫问题课,或自主课,教师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要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并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特征为:问题引领+教材阅读,问题释疑+问题质疑。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 释疑质疑,完成作业”三个环节。引领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呈现“问题”,主要活动是学生的自学。相当于洋思模式的“先学”与“当堂训练”环节。有了引领课,不再强调课前预习。

引领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

1、导语、出示课题(1分钟)

教师从实际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现代教育多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4)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主要用于研究性学习),获取资料与素材。

用板书直接写出本节课课题,也可以用媒体呈现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准确、明确,这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一节课能否成功的标志。“教学目标”包含“教师教的目标、学生学的目标”两个方面,教师教的目标自己掌握,不予展示,但学生学习的目标必须展示给学生,且要让每一个学生明明白白,这是本节课的灵魂。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学习目标”一般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来确定)。同时,目标要落实,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节课结束,多少学生达标了,多少学生没达标,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如果心中无数就会“培养”出差生,日积月累,差生成堆。

学习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能偏离学科方向;第二,不能降低要求;第三,不能拔高要求;第四,辩证看待目标多元化。

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目标的内容。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认清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的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3、出示问题(学案)(2分钟)

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通过创设情境,明确给出三至四个问题,组成问题组(细一点就是学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我们这里说的学案是指帮助学生阅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提示性问题或资料。老师们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从思维发展、考纲要求、课程标准、单元重点、本节课重点、高考考点出发,设计出有针对性、有水平的好问题,切不可远离目标,浪费时间。学案首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在意念中存有,教材就是最好的学案。

呈现方式不拘一格,目的是要追求实际效果。“问题”呈现的办法有:一是印出学案人

手一份,二是用媒体呈现在屏幕上,三是简单的问题用口述,四是用小黑板写出,五是用一开大纸写出张贴墙上。在黑板上抄写虽然也是一种办法,但太费时间,效率太低,建议不采用。呈现学案时要处理好教材、教辅等资料的综合使用,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如果“问题组”这一步不能严格落实,保证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

“问题”体现着教学的重点难点,涉及到教学的成败,务必要精心设计。一个“好问题”应具有以下特征:(1)从易到难有层次性;(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有多种解决途径;(3)学生能据此导出其他类似的问题;(4)包含的数据或资料能组合、分类、制表或分析;(5)能借助于观察或实验解决;(6)学生有直接的兴趣或有一个有趣的答案;(7)能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或通过探索可达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推广。

编制问题组时,一要课时化,一课一案,设计好学习目标,让学生看的明明白白;二要问题化,设计好问题系列,把问题解决作为关键;三要系统化,注重知识的整合梳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四要方便化,便于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参,与教材、练习册结合起来使用;五要层次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六要具体化,收缴作业时便于学生写出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七要量化,不求量太大,能体现出主要任务即可,但应包含几个内容:知识框架、学法指导、问题组;八要作业化,学案就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底本(学生可以写在作业本上)。

4、出示学法指导(定时与学习目标循环播放 )(1分钟)

自学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

一是自学内容。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关键的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二是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三是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求实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看书时间可不一样,年龄越大看书时间越长。

四是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问题如何完成,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自学指导实际上是学习内容的具体化,要做到: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学习。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5、学生自学(20分钟)

自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作业。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看书。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检测。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我们主要采用完成作业的形式。

自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学生的自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这一步没有做好,后面的麻烦就会很大,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此时,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埋头钻进课本理解新知识。如果此时有学生做小动作不专心,那他这节课就完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退居二线”的工作,

一、不能走出教室。“老师在不在场,整个氛围完全不一样。你走了,学生就以为教师对自己漠不关心,”

二、不能板书,尤其不能板书即将要检测的题目,“你一抄题,孩子马上就不读书。

三、不能东张西望、打手机等,尤其不能辅导学生。

四、要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个别同学,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督促他认真自学。

五、时刻提醒学生:快、快、快一点!让学生像考试一样忙碌起来。

自学完毕,教师一个字不讲,立即转入“检测”或“作业”。

6、学生自主完成作业(10分钟)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问题解答、新的疑问交给老师。 作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就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常用练习形式:一是例题变形,举一反

三;二是题组训练。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知识、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5)让学生写学习报告。(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作业中的运用还是初步的、简单的,其题目不能太难,主要是课本上的习题,量不能太多。也可采用请2—3名后进生到黑板上板演——因为他们暴露的问题更多,最有典型性。

训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使用跟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中的内容,坚决反对题海战术。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做作业的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独立完成,绝对不许抄袭,坐姿要端正,速度要快。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要当场批改作业,一批改就影响其他同学,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心做作业。

每堂课的练习与作业都是小考试,要求“堂堂清”,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

7、小组互相批改作业,收集新问题(5分钟)

学生完成作业,交给老师或小组批阅。老师要注意什么呢?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但千万不能辅导。这里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调整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作业,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由此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板演出错了,或小组批改时发现错误了,教师此时讲不讲,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通过实践解决,流程里无法具体界定。

通过当堂观察,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内容学生还没有会,下节课的重点应该如何定位。课后,老师抽查作业并搜集“新问题”。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第二次针对性的备课。通过作业,教师对学生引领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及时地了解学情,为研讨课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出充分准备。

研讨课的教学流程:

研讨课,也可以叫解决课,展示课,以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以师生研究讨论为主,主要解决“解决”,即把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解决掉。特征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即“资源共享,研讨问题 —— 实际应用,深化问题——回顾反思,发现新问题”三个环节。研讨课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主要任务是学生交流与教师点拨,相

当于洋思的“后教”环节。主要办法是学生教学生的小组研究讨论。这里有一个基本要求,即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把同学之间的交流研讨当作课堂的重要组成,而不是过去的想听则听,不想听不听,想说则说,不想说不说,反正教师还要讲,今后,凡是学生会了的,教师不再讲,学生讲对的,教师也不再重复,所以,务必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且要自己学会“吃饭”,而不是等着老师喂。

研讨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

1、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整理上一节课存在的主要疑难,结合课标和教学要求,将本节课新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以新的问题组的方式呈现。

2、讨论交流(兵教兵)(10—15分钟)

通过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面对问题,首先是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全班交流解决,学生解决不了老师解决。

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得到“答案”只是基本任务,要想真正理解就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找出规律。

讨论,首先是要有序。不要一道题一道题地讨论,而要一类一类地讨论。比如3个人做了同样的2道题,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而是先对比看3个人第一道题的第一步。这样就有比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老师不要下结论,而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来”,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不会时教师才简要指点几句,而且“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和练习中的问题归类,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或者抛出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与,但要先请后进生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的表演。这样的讨论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个学生的神经,它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的偏见、错误。

课堂上,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要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关于如何编组、如何确立小组运行规则,此不赘述。

讨论,要突出“三论”,即: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要求上体现“三允许”,即:允

许异想天开、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七嘴八舌。

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个学生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的重复或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现在,我们教师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放心,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讲一讲总觉得不行,其实,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讲再多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体验,因此,要放下,要让孩子自己从趴着到站起来,到会走路,到会跑跳。再好的教练,如果不让运动员亲自去训练,即便示范动作再好,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教学也一样。

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要求学生,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不要私下说话或做别的事情,一旦错过,便成疑问,长此反复,就成差生。

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讲的内容,明确讲的方式,明确讲的要求。

3、交流展示(5—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向全班交流本小组讨论结果,说清楚是怎么想的,结果是什么。教师要适时点拨并留心记下新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准备最后集中解决。问题解决、反思总结要放手去做。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培养出一批“小老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急需。

4、再次质疑释疑(5分钟)

集体交流后有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对还存在的疑问要及时提出,重新交流。

此阶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课堂难度大时就适当讲一讲,难度小时就让学生讲。

5、学生小结规律及收获(2—4分钟)

主动站出若干位学生,请他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存在的规律和自己的收获,可以互相补充。

6、拓展训练(8—10分钟)

针对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增加两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竞赛题、高考题、奥赛题、探究性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提高课堂的难度。这一个环节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任务重时间紧,可以将时间分配给别的环节。

7、教师小结课堂(2分钟)

临下课以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做一个小结,总结规律,述说前后联系,为下节课做好铺

垫。

以上是对两节课上法的一个大致介绍,具体到课堂,变数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落实不到位,教师粗粗略略的教,学生马马虎虎的学,结果就是含含糊糊,一旦考试便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同时,我们一直也没有解决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总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新的课堂教学下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提高效率,都参与到学习状态中;让每一个学生忙起来,紧张起来,看书练习像考试那样紧张忙碌。让“快、快、快”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三个教学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一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总的要求是:凡是个体能解决的,不要求同伴解决;凡是同伴能解决的,不要求小组解决;凡是小组能解决的,不要求组际解决;凡是组际能解决的,不要求全班解决;凡是全班能解决的,不要求老师解决。

二是立足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关系。教师及时将新近发生的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补充和完善现有教材,做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既要深化课内探究,又要注重课前延伸和课后提升。二是处理好教学环节中的课内外关系。课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课外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求教师将所有教学环节必须在单位时间的课内完成,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不允许将达标测评和拓展提升环节置于课外。

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要尽量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牧童之歌》一课两上

“两操一课”

两操一课总结

两学一课学习心得教师

三会一课、两新名词解释

两新操作指南

“两新”团建操作资料

“有效教学,一课两讲”活动实施方案

协议书和“两证”操作说明

国防教育的作文:国防教育必上一课

一课两上操作(推荐)
《一课两上操作(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