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姚明自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姚明——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常常在各大网站和报刊上看到关于他的信息与报道。说他陌生是因为我们只知道他成功的光环却鲜少知道他所经历的种种坎坷不平与细碎体验,他曾经的平庸与挣扎,那些构成他成功的不可磨灭的人生印记。读过姚明自传后,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悟颇多。

初读姚明自传就被他的幽默和谦逊所感染。他的幽默是富有智慧的,是一个人在经历过浮沉变幻,并有了深厚的知识底蕴而迸发出来的对人事的潇洒与洞察。正如他所写的那样:“我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与过去经历截然不同的,全新的世界,另一个是我熟知的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很明显,他指的是美国与发展中的中国。这样大的文化生活跨越和冲突,让他的思维更多元化,是他智慧的来源。当然,智慧总是要经过一番风雨折磨才能饱满练达,他也不例外。纵观他的拼搏的历程,始终富有期望与压力,起起落落。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姚明在书中写到,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尝试,不该只重结果,而要在过程中学习。他看重学习,并从读书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并运用到了篮球生涯中去。细想自己,鲜少看书,更少从书中领悟出道理。而且作为大学生,我们常常以看专业书为有用,殊不知大错特错。书中他人或事件的错与对,是与非,对我们的启发是微妙而实用的。譬如看三顾茅庐而学谦礼惜才,宽以待人。这不是于我们大有裨益吗?

既然是自传,自然离不开这样一个问题:姚明是如何进入篮球这一领域的?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因为他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的缘故。其实不然,那时候中国篮球运动员的薪水偏低,姚明的父母并不希望儿子去打篮球而是希望他考大学。他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也是成就一番事业,无论是科学家或将军等都行。甚至姚明小时候也为他的过高身高而烦恼过。这时候,一些机缘巧合让他走上了篮球之路。那时候他所在的体校领导认为他身高突出,适合打篮球而把他推荐给了主管篮球的部门。一开始,他并不被看好,后来进入了东方青年队,在那里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再后来进入了CBA,又去了美国NBA。

从姚明的经历来看,世事的发展我们永远无法预期,也许我们将来会从事自己从未想过的职业。又或者说,人要在特定的机缘或适当的盲目体验后才能找到自己认为值得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于我而言,我能做到的就是既不过

早地定死自己的方向,束缚自己的发展又不颓废堕落,要淡然地接受生活带来的变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锤炼自己的毅力,变得更成熟。

寥寥数笔自然是无法把姚明整个的篮球经历说明白。书中着重讲的是他如何进入NBA打球的事情。在正式进入NBA前,他经历了CBA的历练,还有选秀与谈判,不可谓不艰难。姚明在CBA不是一开始就绽露头角的人,他花了许多时间与精力才成为较为优秀的运动员。后来,他受了朋友的启发与王治郅去NBA的影响,萌生了去美国打球的念头。可是当时他所在的球队依旧CBA都对他去美国进行了阻拦。可是姚明下定了决心后仍决定去尝试,这其中曲折坎坷不做细述。总之,最终姚明冒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来到异国他乡开拓了他篮球事业的新高峰。

人总是害怕未知,熟悉让人感到安全,这是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可从长远的,深层的角度来看,过分地拘束于我们熟知的环境只会限制自己的发展,固步自封。我是一个喜欢计划的人,计划性本是好的,可我的计划总是难免拘泥于陈旧的基础中。我总是不喜欢改变已有的习惯,以至于所谓计划常常沦落为熟知事物和步骤的重复。我要跳脱这种狭隘的视野,勇于革新,克服对要征服新环境或新事物,新观念而付出努力感到害怕及厌倦的不良心态。试想一下,如果姚明认为自己到NBA既要适应美国文化,又要面对技术压力而放弃出国的话能有今天的成就吗?这一点,与先前所说不因害怕而拒绝尝试有异曲同工之道理。

我认为姚明是勇敢而努力的。这两个词是天生的拍档,成功者缺一不可。同时两者又都不是天生的,是不可骤得的。自传中姚明写到,CBA比赛是鲜少记录个人成绩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对团队精神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NBA中个人成绩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自然有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有体育制度的原因。无论如何,这促使姚明更加重视个人成绩,提高篮球技能与水平。姚明也坦言曾经感到疲惫和累,但他总是能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进步,他始终十分期待自己的进步。

书中姚明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写了文化冲突。可见文化冲突对他的影响之深。他举了许多事情来说明这一点,多是生活工作中的细节。作为一个年轻人,他觉得自己适应美国生活是较容易的,对他父母来说却比较困难。姚明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人,尊重父母和重视家庭。他在书中写到自己23岁还和父母一起住。这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写道:“从妈妈那儿,我继承了想要完全了解一个情形的欲望,一点也不能含糊不清。而从我爸爸那儿我遗传了他的幽默感,特

别是当我真的不能把事情弄明白的时候。他的哲学是,退一步,给自己时间调整,然后再去试。你最终得弄清谜底,但是中途休整一下没什么不对。” 而他与父母会谈论许多关于篮球的事情,谈论比赛是怎样打的,需要更快还是慢下来,是否需要加强进攻或防守。因为在姚明的大多数比赛中他的父母都在场,或是看实况传播,他们对情况看得很清楚。于是他们跟姚明说其它队的防守,当其它队对姚明进行双人盯防时,人是从哪里来的,还有告诉姚明可以从哪里做快速突破上篮。他也谈到了父母的某些篮球观念与美国打球观念的差别。当然,姚明坚持了自己的主见。

他对王治郅的论述更是让我深受启发。许多人认为王治郅在达拉斯小牛队一年后拒绝回国参加国家队训练的决定,让CBA对是否该让姚明去NBA谨慎起来,使得姚明的NBA之路愈加困难。姚明却认为如果没有王治郅,自己绝没有今天的成绩。这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把王治郅当成自己的目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人如果有目标的话,他就会想办法尽快达到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他就会松懈下来。从开始的时候,王治郅,就是我的目标。我总是在追赶他,而且我知道要想赶上他,就得加快脚步。”

小牛队在1999年选秀时选中王治郅,这件事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轰动。可是那个时候国家队的教练不希望有什么明星球员的出现,于是有意冷落王治郅,而给当时经常坐板凳的姚明更多机会,向王治郅显示有人在他的背后追赶。姚明并不在乎教练为何让他上场,而是抓住机会努力赶超。这当然是姚明的机遇,他成功抓住了这次机会。

他在书中承认自己刚开始对王治郅被NBA选中时的嫉妒。他认为嫉妒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你怎么行动。他说:“如果你因为别人拥有你想要的东西而恨那个人,那你就错了。如果你因为别人拥有你想要的东西而对那个人不好或者生气,那你也错了。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嫉妒心理,你应该把它当成你更勤奋工作,并且努力得到那个人拥有的一切的动力。总有方法能够在实现愿望的同时又不伤害别人。”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姚明身边的人对他的篮球生涯是有很大影响的。父母如是,女朋友叶丽如是,甚至王治郅如是。首先,他是幸运的,一次次的机缘巧合使得他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帮助他走到了今天。其次,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亲人朋友倾力支持。最重要的是,他的端正平和,勇于向上,善于学习等

诸多优秀品格帮助他走过一个个难关,才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对此我的感悟是,一个人想要成功是难免需要别人的帮助的,这种帮助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总之,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我很庆幸,在我身后有亲人朋友的支持,他们是我进步的动力和坚强的后盾。我认为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只会让别人远离,一旦失去了周围人的认可,即使再出众的能力也难以成功。我的个性较为固执,较真,难免因为小事而与人争执,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为此,我将努力改正这个缺点,学会平和待人。

虽然我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姚明是截然不同的,不过通读他的自传,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人要学会从别人的事迹中去反思自己,这跟历史的借鉴意义是一样的。你看到别人的错误就避免去犯这个错误,看到别人的明智之举就思考自己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该怎么做。我读姚明自传是偶然,而人生的许多收获都是在不经意间的。

《姚明传》读后感

篮球明星姚明读后感

《像姚明那样宽容》读后感

姚明演讲

姚明退役

对话姚明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姚明41225038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沈从文自传读后感

《姚明自传》读后感
《《姚明自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姚明自传 读后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