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9: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中文系 新闻学 105 王丹 100507

摘要:

自鸦片战争后,战事四起,不平等条约接踵而来,中国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怀着一腔热情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前仆后继的探索着救国出路: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林则徐、魏源等人,有主张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有主张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孙中山,有主张思想救国发起新文化运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陈独秀等人,还有主张马克思主义救国的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阶级 器物 制度 思想

一、地主阶级革命派器物救国——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是最先放眼世界的人,他搜罗人才翻译外国书刊。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①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战胜先进者的可能,否则,将永远落后,永远挨打,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蹂躏。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所谓“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后来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妄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器物来维持封建统治,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这一救国方法的失败。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制度救国——维新变法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

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其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其中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主要有: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文教方面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书院和淫祠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消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但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所有政令都予以废除,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救国——辛亥革命

从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器物到戊戌变法再到清政府的立宪运动接二连三的失败,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意识到,要想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孙中山在1905年夏,在日本成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8月20日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自此,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

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不幸的是,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所以辛亥革命也失败了。

四、资产阶级激进派思想救国——新文化运动

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运动中,涌现出了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青年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后期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②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

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就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第一次高潮,新型农民运动开始兴起,青年运动有了新发展,妇女运动呈现出新面貌;为贯彻民主革命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结:

中国近代历经百年,各方志士、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探索救国之道,尝试了各种方法。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也只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注解:

①:《海国图志·叙》

②: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48年11月

论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思想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与抉择_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景观设计师的出路

中国创新出路在哪里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出路浅析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出路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