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丹麦农业科技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丹麦

一、农业面积及基本情况

丹麦是欧洲的低地国家之一。全境是一个波浪起伏的冰迹平原,平均海拔30米,全国最低点海拔 ―4米,最高点海拔173米。全国最肥沃的粘壤土集中在西兰岛的东南部和南部。东部和中部是棕色森林土,西部是灰化土,此外还有滨海盐土和流沙。人们在农田里可以看到田埂上堆放着大量的砾石,便是丹麦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改良农田的见证。丹麦的土地利用率非常高:农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在不适宜耕作的地方,已经被用来造林固沙。丹麦现有耕地255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50%,人均耕地约0.49公顷;牧场大约有21万公顷。丹麦的矿产资源比较贫乏,森林面积约45万公顷,针叶林面积占66%,阔叶林占34%,森林覆盖率11%。丹麦是欧洲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国家,但是全国几乎没有\"无用\"的土地。

二、农业概况

1、种植业 丹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麦、甜菜、土豆和牧草。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谷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农用地的60%左右,豆类和油料作物约占11%,甜菜、草种等经济作物约占4%,马铃薯和蔬菜园艺作物只占3%。

2、畜牧业 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发展谷物种植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畜牧业服务。199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40亿克朗,占农业总产值的73.3%。其中,养猪业又占畜牧业总值的43.7%,奶牛业、肉牛业各占34.5%和11.8%,其余为养貂、养马和家禽业,约占10%左右。由于欧共体的限产政策,猪和奶牛的数量呈稳定或减少的趋势,但单产稳步上升。同年,丹麦畜产品的出口值达到了390亿克朗,占同期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8%。

3.渔业 丹麦是世界的渔业大国,捕鱼量占欧盟的1/3。从业人员约1.2万人,辅助生产人员约1万,各类渔轮3200艘(1980年代中期数字),2/3是20吨以下的中小型渔船。1989年捕获量曾达到193万吨,人均占有量接近3.7吨;后来产量有较大的减少,仅140多万吨,1996年恢复到187万吨,在欧洲居第二位,仅次于挪威的264万吨。如按农业劳动力平均,在1970年到1990年期间,丹麦已从4.6吨上升到11.3吨,居欧盟国家之首。

4.农产品加工业 丹麦的肉类加工业非常发达。丹麦在农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从1982年的15.26万人减少到1988年的8.65万人,下降了43.3%;但是同期为农业加工和服务的就业人数只从12.68万人下降到11.68万人,只减少了7.9%。丹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上述16年期间,农业加工与服务部门\"领取工资\"的劳动者人数与农业劳动者之比,恰好从1比1增加到1.5比1,这不但说明了农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表明丹麦农业的产业链条在不断延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大幅度增加。

5.农产品对外贸易 丹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的净出口额从1980年的28.6亿美元上升到1998

三、农业技术

丹麦养猪场的主要生产工序完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喂料、饮水、温度、换气等全由电脑自动控制。生产各环节分工明确,培育种猪、生产仔猪、养肥出栏等分属不同猪场。现代化、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出栏1万头肉猪场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居全球之首。 科技进步是丹麦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丹麦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因此,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

领先地位,丹麦大量投资农业科研和新产品的开发。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农业基础研究。农业部直属的6个技术研究所,负责应用研究。由于考虑到农业产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农场的经营规模不大,不像工业界的大公司可以有自我研究开发能力,所以丹麦农业研究方面的经费90%以上来自于政府,主要是农业部和教育部,约占全国GDP的0.05%。养猪及猪肉产品、养牛及乳品、裘皮、有机食品、草种科研和生产、农业环保是其强项。农业部和行业部门每年都设立数百个科研课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例如养猪业,就有一个肉制品研究和开发机构。丹麦国立乳品研究所是乳制品产业的主要研究机构。丹麦从事农业科研的专业技术力量达万人以上。

丹麦的农业专业咨询队伍始终保持稳定,咨询人员普遍具有专业资质背景,并且

训练有素,富有实践经验。目前丹麦农业咨询服务中心在国家和地方两级共有3200

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约25个农民就有一名专职管理技术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其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前列。通常,一项新的技术推广到实际农业应用的周期不到一年。这支专门从事咨询服务的农业专家队伍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地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信息和管理方法传递给农民,对丹麦农业高效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农民增收节支和农场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环境、生态、节能等方面也带

来重要影响。例如,通过广泛采用新的耕作技术,丹麦平均每公顷土地所消耗的氮肥量已由八十年代初的136公斤下降到1996年的107公斤;磷肥由45公斤降至7公斤;钾肥则由43公斤减至30公斤。而且其中95%的磷肥和钾肥都采用复合肥形式。

丹麦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大型成套食品加工及设备和农机、饲养及农业产品处

理设备的生产,且技术含量很高,在世界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具体可以分为食品加工设备、肉制品加工设备、乳制品加工设备、各种家禽家畜饲养和屠宰设备、农田耕作机械、牧草耕作和收割设备、裘皮动物饲养和剥皮、加工设备。例如,猪饲料的输送全部实现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由丹麦开发的耳标,可以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的食槽栏上装有扫描仪,前后有活动挡,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计算机控制流入食量,进食后自动记录。如果在下次进食时间未到之前进入食槽觅食,计算机就不会启动开关放食。

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现代化程度相当高,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

品。生产线的前期工序如退毛、开膛、切头、腿、尾、身体大块切割等都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任务。其电子检测仪对猪的12个不同部位检测后,自动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个参数,自动算出每头猪的价格,而不是简单地以重量计价。丹麦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设备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四、科研成果

1.拥有培育世界一流猪种的先进技术

丹麦培育的丹育大白、兰德瑞斯(Landrace)、汉普夏(Hampshire)和杜洛克(Duroc)等四个优良品种早已以瘦肉率高等指标闻名于世。丹麦国家猪生产委员会NCPP

(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Pig Production)组织实施了丹麦种猪育种计划

(Danish Pig Breeding Program),简称“丹育”。其目的是继续改良上述四大品种种猪的性能。为了完成这项工程,NCPP和皇家农业和畜牧大学、丹麦农业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并联合42家种猪场,共约有72个种猪群。以上述四个纯种体系为基础,第一代为核心群(GREAT GRAND PARENTS),共有7,500头纯种母猪。核心群的选育是根据生产性能、繁殖力和胴体性状的测定结果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第二代(GRAND PARENTS),即种猪繁殖群。再在第三代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不同特点,用不同品种的母猪和公猪交叉繁育,生产屠宰商品猪。丹麦还采用无特定病源菌法(SPF) 进行种猪育种,以提高种猪的质量。采用该方法繁育种猪,是在具有高度卫生条件的猪场进行的,由专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养猪场实行隔离封闭式管理。该种猪群的生产多数是用剖腹产的方法,其目的是建立新种猪群。该类种猪交易都是通过SPF组织进行的,种猪的运输也是使用带有密封空气过滤器通风设备的专用车运输,其目的是避免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丹麦还十分重视提高母猪产仔率,主要通过提高受孕率、减小胎中猪仔体积,达到一胎多产仔猪的目的。

2、科学的饲养体系

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另外,加少量油长激素。猪饲料的输送全部实现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饲养一千头生猪,仅需0.3个劳动力。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丹麦猪的体重、身长、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标准的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丹麦生猪饲养出栏天数约160天。另一方面,养猪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饲养设备和肉制品生产设备的发展和现代化,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例如,丹麦开发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饲养设备,其原理是在猪的耳朵上装一芯片,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的食槽栏上装有扫描仪,前后有活动挡,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计算机控制流入食量,进食后自动记录。如果在下次进食时间未到之前进入食槽觅食,计算机就不会启动开关放食。各种饲养设备的生产厂就有几十家。

丹麦加大对环境无害饲养技术的开发力度。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有通过改进饲料减少粪便中氨的蒸发量、减少母猪饲料中磷含量、饲料钙含量与磷消化吸收关系、制定新的粪便标准和动物单位标准等,以努力将各种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丹麦的屠宰厂对生产线上的废水实行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为了防止氮流失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猪的肥料要经过发酵处理后按规定的时间(春秋两次)施入田间,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要严格按照专家推荐的标准施用,肥料和化肥施播后必须填写规定的表格,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农业部报告,农业部门定期抽查。

3.生产、加工、营销“三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运转

高效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早在60年前,丹麦屠宰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SFK),专门从事屠宰设备开发和研究。目前该公司的软硬件设备不但能满足丹麦屠宰厂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检测仪器,安装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探针对身体12个不同部位检测,能自动检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个参数,并自动扫描有关资料,根据固定参数,计算出每头猪的价格,不是简

单的以活猪称重计算价格。丹麦屠宰场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相当高,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品。生产线的前期工序如退毛、开膛、切头、腿、尾、身体大块切割等都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任务,不同生产过程和产品流向都通过安装在生产线上的自动系统输入控制中心。因为丹麦的劳动力成本很高,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屠宰场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作业。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猪肉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猪肉出口就按身体部位销往不同的市场,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人喜欢里脊肉,美国人喜欢猪排,瑞典是后臀的主要市场,母猪肉受德国人的欢迎,而猪蹄、耳朵、尾巴则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反之,如果没有市场分析和调研,产品与市场错位,不但价格平平,减少收益,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

五、与中国的相关农业合作

1、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 2012年11月26日由中国与丹麦两国农业部组建的“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授牌仪式在京举行。并向项目实施方中粮集团、蒙牛乳业与爱氏晨曦(Arla Foods)授牌,标志着中丹两国首个乳业国家级合

作项目正式运营。朱保成表示:“从丹麦引进奶牛、奶业管理技术经验、全套牧场管理模式,乳品研发等。”据悉,中丹中心在两国农业部和项目承担方的资金支持下,计划5年投入2.2亿,用于硬件投入、项目研发、专家聘请等方面,首个项目投入1900万,用于标准化示范牧场建设。项目正在蒙牛先行试点,引入丹麦先进的牧场建设、管理经验,如先进的奶牛住宿装置,为每头牛配备“果冻垫”卧床,将缓解奶牛长时间静卧带来的不适,极大提升奶牛的健康水平,通过保障奶牛的健康来提升原奶品质。同时,中心还借助国际合作伙伴的力量,联合丹麦FOSS、恒天然等共同开发了乳品检测设备新模块,采用指纹图谱识别技术快速检测原奶,极大的提高原奶的检测精准率。这一系列来自中丹中心的新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在成熟应用之后都将通过农业部向全行业进行推广。

佳和,

丹麦养猪业)

丹麦音乐

丹麦名牌大学

关于 “ 农业科技下乡 ”的调查问卷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童话王国 丹麦

丹麦hotel fox

丹麦猪场考察报告

丹麦农业科技调查
《丹麦农业科技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丹麦农业 农业科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