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丹麦猪场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养猪王国--丹麦猪场考察报告

[日期:2015-02-27] 来源:阳光畜牧网作者:阳光畜牧网阅读:233次

2014年11月8日–16日的丹麦德国及EuroTier考察行程已圆满结束。此次丹麦德国之旅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丹麦。在丹麦我们参观和考察了丹麦的设备厂、饲料厂、核心种猪场、无害化处理厂及丹麦最大的供精站,也了解了丹麦整个养猪行业的生态。丹麦之行,虽然见识了很多它们很先进的养殖技术,但是很多技术还是不大适合国内的国情,最有感触和启发还是观念的改变。以下就我个人在丹麦的所见所闻就整个养猪产业的生态做个分享。

沿途风景

一、丹麦国家概况

丹麦是个北欧的小国,土地面积43000平方公里,人口560万人,其中有一百多万的人口集中在其首都哥本哈根市,气候属于寒带型海洋性气候,日夜温差小,冬天寒冷,但夏天不热均温为19度,是个非常适合养猪的地方。生猪产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贡献其GDP的10%,丹麦年出栏生猪接近3000万头,全国平均每人饲养将近6头生猪,去年其全国每头母猪的平均PSY为28.8头。这些数据虽然算不上是养猪大国,但确是个实至名归的养猪强国,其生产效率之高(去年全国平均PSY28.8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养猪大国所望尘莫及的。

二、全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协会带动产业发展及技术提升

丹麦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生产效率,应该归功于其整个养猪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及机制,而非政府主导。在丹麦,行业协会是产业的火车头,它们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丹麦有几大行业协会,分别为养猪者协会、育种协会(丹育)、和屠宰行业协会。每个产业链内的成员分别归属于其所属的行业协会,而协会的运作资金,则从每位协会成员所卖出或屠宰的每一头猪提拨一定比例的金额到协会当做运作及研发资金。每个协会有专业经理人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主持,各职其领域的专业分工与职能。在丹麦,养猪是有准入门坎限制的,不像国内只要有钱,想养多少就养多少。在丹麦想养猪,是必须先加入行业协会。首先,想要养猪的人必须先经过农业学校几年的培训,然后考取上岗资格证,然后再看你有多少资金及多少土地,向行业协会申请,资格符合行业协会要求后,行业协会才会准许让你养猪,但能养多少猪也是行业协会分配的,不是农场主想养多少就多少,因此丹麦的出栏得以总量控制,其抗风险能力强。而且丹麦的行业协会还交叉持股,让每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分配。养殖者,每年在年底(就算是最差的年份)还能从屠宰(因为屠宰永远不会亏本)环节返回一些点。在整个协会运作机制之下,最值我赞赏的就是丹麦养殖者协会下面有一个一百五十多人的丹麦养猪研究中心,它们与各个农牧相关的院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很多的养猪相关的养殖技术(包刮生产上所遇到的瓶颈)及设备的研发,而所得的成果全部推广到农户,这就是为什么丹麦的养猪农民能这么有效率的养殖。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丹麦猪种的高繁殖一直让他们引以为傲,但是相对的其出生死仔及弱仔数也相对较高,而且仔猪哺育率也没有预期的好。因此,养猪研究院针对了这些瓶颈作了很多研究及改进,首先他们在育种选育的部分,把原本活仔及弱仔数,由原本的出生当日改到出生5日去做核定,它们由2004年开始去做这方面的选育,到现在他们的活仔数有0.5头以上的提升。另外针对生的多,母猪带不了的问题,它们在产床上发明了奶妈机,再配合三段式奶妈寄养技术,他们宣称他们的母猪可以比以前多育成2头仔猪。丹麦的协会机制真的很令人向往,他们能成功的运作,应该归功于他们人少,税收高,社会福利好,人民的互信机制高,能公平公正的去分享。但是这模式如果搬到目前的中国,未来还不知道,但至少在目前是行不通的。

种猪场新场图

三、核心场母猪超过100%以上的年更新率-遗传进展快速

本人从事种猪行业,因此对育种这方面特别感兴趣。在丹麦有幸进入丹麦25家核心种猪场的其中一家猪场内参观学习。这家场有1200头母猪,全部为大约克种猪,其中400头为纯繁,800头为扩繁,为2点式饲养,参观的该母猪场内只有5名员工。据场主介绍,该场母猪去年每头母猪平均产子数17.3头,平均活仔数为15.5头,每头母猪的PSY为31.5头,考虑到它是个原种场,他个人觉得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据介绍,在丹麦商品场的PSY,最高的能做到40头一年!这个成绩是非常惊人的!在国内商品场能做到PSY24-25头已经是很顶尖了,更何况是种猪场。国内跟他们的差距的确是太大了!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该场的年更新率竟然高达1500头母猪,种猪第一胎全部做纯繁,第二胎以后就打下去做扩繁。高达125%的年更新率,这也难怪丹麦种猪这几年的遗传进展能快速的进步那么多。这点,在国内的种猪企业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成本及商业利益考量,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全国联合育种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各场基因资源共享。进场参观后,对丹麦种猪的体悟是丹麦猪体型不大,初配母猪体形基本很小,在产房的一二胎母猪体形也不大,但是繁殖能力确实不错,而且出生整齐度也很好。体型不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丹麦屠宰厂设备的问题,所以20几年来对出栏体重一直定在不超过106公斤,因此丹麦猪的育种对体型及屠体的大小没有进行特别的选育,只着重在繁殖与料肉比。在国内,丹麦猪的体形可能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省份市场的需求,但是在繁殖性状方面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品种改良的来源。

四、全国联合育种-以丹育为一个整体,基因资源公平公正的共享

此外,我们还发现他们核心场内不养种公猪,所有种公猪的精液全部由供精中心提供。在丹麦最大的供精公司HATTING参访时,他们也介绍了丹麦的育种体系,丹麦所有核心场最好的种公猪全部都要进到丹育体系下的供精中心(HATTING),每头指数高的种公猪会公平的指配给下属的25家核心场,每场5头母猪做纯繁配种,然后剩下的精液就全部用去做扩繁或商品用。而不是因为这头公猪是某场的,所以某场就可以多拿一些精液。而种猪提供者所得到的报酬是从卖精液每头份剂量的所得提成,因此公猪精液质量的好坏及产精量的多寡是决定这头公猪经济回报的关键。此外,丹麦种公猪的更新率也非常高,据介绍,丹麦的长白及大白公猪的平均使用年限为6个多月,而杜洛克则稍长一点为13个月(因丹麦的杜洛克少)。这么高更新率的原因是,他们大概每6个多月就会有指数更高的种公猪替补上来。可见丹麦猪育种进展的速度,也跟他们养猪一样的高效。

公猪站实验室

五、丹麦的环保是以还田为主–适合中国西北及东北地区

丹麦养猪场的环保处理方法,在中国也不是完全可行。在丹麦它们的粪污处理很简单,就是配套一个很大的粪污发酵池,配套容量足以储存场内粪污至少9个月的量,然后在每年春季播种前喷灌还田。之前有提到丹麦养猪的准入制,在丹麦,猪场允许养殖的头数是要与土地相配套的,所以他们没有粪污处理的问题。但在国内,这个模式只有在西北或东北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可行,在南方完全行不通。

六、体悟–观念的改变:高度分工及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生产

在整个协会体系的运作下,丹麦的产业链是充份分工的,生猪生产注重TurnOver(年出栏率),丹麦人认为只有提高出栏率才能降低成本,而不注重体形差异的附加值。丹麦人从育种、猪舍设计到生产管理的技术提升都围绕着如何提升猪只出栏率。因此丹麦人相信专业舍得花钱在猪舍建造及设备上,在技术上,他们有养猪协会的支持,在品种上,他们有丹育的支持,在商品猪销售上,他们有屠宰者协会的支持,因此丹麦的养猪人是幸福的,他们只要专心的把猪养好,提高出栏率就会有所回报,而且是比国内快。丹麦人深知他们控制不了猪价,但是他们却控制的了成本,所以唯有提高出栏率才能降低成本,与全球竞争。而反观国内呢?目前国内猪价7块钱一斤还很多人亏本,但是丹麦呢?他们现在猪价4块多钱一斤还能保本!在国内,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想着如何从猪舍设计和设备上去减少投入而降低成本,或是从其它不该省的方面去省,而不试着朝如何提高出栏率和产出的方向去思考。高产出确实是未来中国养猪的方向,而且国内确实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身在这个产业各个环节的我们,应该围绕在这个前提下发展。当然国内的环境和丹麦确实差异很大,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后的趋势毕竟会每个环节越来越细化分工。大家只要把专精的某个环节做精作强,自己自然就会做大了!

本文作者:王伟-兴泰(扬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丹麦养猪业)

丹麦音乐

丹麦名牌大学

猪场

童话王国 丹麦

丹麦hotel fox

丹麦养猪业先进经验

丹麦农业科技调查

立场文件丹麦

教案六 丹麦

丹麦猪场考察报告
《丹麦猪场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