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弟子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4:31: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弟子规》读后感

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理学,中国人的思想教育中,总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至孝、至仁、至义、至信,至学。我曾读《曾国藩家书》,亦颇有所感。近日又读《弟子规》,不免亦有所感,所悟,似山川之流水,落英之缤纷,叹为人子之理、处世之道、修身养德之法、自我提高之路。

正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圣人训话总是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道自古就被国人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孝敬父母长辈乃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之根本。在当下的社会中,融合了中西方的文明与思想,在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孝道的重要意义依旧不变,它始终是我们立身于天地之间的根本。思想是从幼年开始形成和培养,弟子规不愧为一篇启蒙教育、育德之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则孝’一章,从细微之处着笔,深刻的写出孝道的真正含义,在于每日的扼守,在于平时的言行举止,在于内心的真正发现。所以反观现今之社会,孝顺的意义不在于给父母长辈多少钱,不在于为家庭做多大贡献,重要的在于平日里对父母兄长的看望和关心,在于一言一行的体贴与呵护。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懂得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的规矩。虽然这是古人几千年来沿袭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这些规范却并不过时,它依然教会我们懂得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学会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在个人修养方面一直都将勤、谨放在一起。勤能持家,能成业,能养身,谨则修身,养德增福。“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时倾矣。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在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谨慎的重要。在我们的每日生活中,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修养,需要时刻注意,谨慎的行为作风,虽不是成功的保证,但是却可以时常使我们避免犯错误。谨是一种品德,不是搅扰造作的;谨是一种习惯,不是随意安排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像这些平常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为自己创造一个身心调和、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一直都被人们看作个人人格道德情操的根本。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条件,人无信不立。《弟子规》中一章中包含意义广泛,既有对人的诚信教导,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又包含做人要谦虚,要行向高处,择善从之;亦要知错能改,扬善隐恶,正是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当下社会不缺智者,为需德者,如果更多的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肯定有理由相信,社会将更加美好。

有人爱己,有人爱她,亦有人爱众生,此乃大爱无疆。“君子有容,其德乃大,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皆可养德,亦可以远害。”爱众人必是海纳百川、心胸宽广,不随意责备他人,容纳别人的过错。君子之为道也,爱众即是爱己。关怀大众,是厚德的体现,是人格的最高升华。一个人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立,不嫌贫爱富,亦如古人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真正成为文中“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样的人。

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则必当学而习之。读书是知识的丰富、是人格的培养。“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如若立志,必当学习,持之以恒,则博古通今,修身养性。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