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300(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43:38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弟子规读后感。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快乐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

推荐第2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家里人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

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们都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 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昭示!助人为快乐之源!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推荐第3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读完《弟子规》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许多礼仪,也有许多感悟,也懂得了做人也要有规则。

开头是“弟子规,圣人训”,意思是《弟子规》这本书是圣人的训示。第二“入则孝,出则悌”。 “入则孝”是指在家庭中要孝敬长辈,听从长辈的教诲。其中还包含了不能自作主张、还要让父母保持好的心情等“出则悌”则指在社会中要与人和谐相处,尊敬他人。其中还包含了兄弟和睦,优待长者,要谦虚等。第三“谨而信”。“谨”指做事要谨慎,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要有形式,有礼貌。其中还包含了衣着整洁,不挑食饮酒等。“信”指平时要将信用,有诚信,不能投机取巧。有错要改,还不可以虚荣。其中还包含了借人物要及时还,不可以散布谣言等。第四“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是要关心他人,为集体利益着想,不能揭人短,说别人的秘密,不能自私自利。“亲仁”指要仁慈地对待下级,还要报恩忘怨,不能以势服人,要以理服人。第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是说要努力实践仁义,学习经典文献。

这本书给人许多启示,许多道理值得细细品味。让我们一起阅读《弟子规》吧!

推荐第4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大学毕业两年多了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我是80后,有着80后的率真与担当、灵敏与随性,这本作为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优秀作品却透视着我的矮小,我认识它太晚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古代从三岁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知晓?中国人都重孝道,如果一个人被贴上了“不孝“的恶名,那么基本上他就被社会隔绝了。但是,孝道是如何的,如何才算是孝道呢?《弟子规》给了我们答案与镜子。

传统文化在我们80后的教育上是脱节的,对于传统经典我们懵懵懂懂,对于西方的物质精神文化我们也是肤浅的。但是深植于我们头脑的孝道文化、儒家信条通过几千年的传承早已经浸入我们的血脉了,虽然早期教育中不曾熟识经典如《弟子规》,但当公司提倡诵读起来时,我相信我们不是陌生的但会茅塞顿开之感,至少我有!

公司的读经活动很好,从侧面认识了我们的文化也加深了我们对于方太文化的认识,同时对于每个人的为人处事也是中很好的教育,希望公司的读经运动能

更加创新的开展,能够得到更多伙伴们的积极参与,如果有一条,读经与传经成为了我们血脉中的一种习惯时,我们方太人与方太文化的大出会大大的精彩,祝愿公司越来越精彩!

曹柏林2010年1月25日

推荐第5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学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目标,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其中的“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甜。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城市子弟还是乡村小子,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八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唐成

2013年8月1日

推荐第6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2011级一班尚进

寒假里,爸爸教我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名著,它是教育孩子和弟子如何做人做事的一本书。它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意思是说:做弟子的规矩,古代的圣人孔子教导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做事要严谨,做人要诚信;然后要广泛地爱护爱戴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并且还要亲近我们周围有仁德的人;最后,要抽出我们的空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弟子规》中讲过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如:黄香孝敬自己的父亲,在冬天为父亲温暖席子;孔融友爱兄弟姐妹,给哥哥姐姐让梨;管宁学习严谨认真,从不分心,坚决与学习经常分神的华歆割席断交;宋濂信守承诺,借书按时归还;刘备爱护自己的百姓,携民渡江;周公吐掉嘴里的饭菜去接待有仁德的人;曾国藩年轻时刻苦用功,通宵达旦地学习,以至于连房梁上的小偷都无法下手偷东西的故事。

《弟子规》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喜欢《弟子规》。

推荐第7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学后感

辛坤民 2011-11-5

《弟子规》为什么能在现代企业中还能如此遵从?还能让单代智者趋之诺鴽,他的魅力与实用性还能是当代社会人行事之准则。这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圣训,我辈应当为之发扬。笔者以为应是这样:我们都是社会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是关键因素,之所以能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必有他的一套发则。国家也有相关的法规,社会也必能有自己与之相匹配的行为规范;企业也有自己独特的成文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团体部门也有潜规则;人与人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有各自的可学可弃的为人行事宗旨,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行事原则。也就是一个底线了,跨越了这个底线,超越了不能容忍的程度范围,对不起,那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气了。当然,今天我们这里讲的是好的一面。是老板让我们成才,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学习→成长→融汇→升华→运用→提高→磨练→成才→产出→财富的一个壮举。

《弟子规》之行为处事之入则孝。在家听父母之言,敬生我养我的家,早睡早起,出入有常,出门在外,告知我之行踪,勿让人担忧,回来与人商量今日优喜得失,吸取经验助己成长。在企业单位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行事勿懒,争创佳绩创双赢。跟随智者学习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之团结友爱之出则弟。大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骨肉同胞心连一处。团结互助,尊长爱幼,礼数周到。在工作中尽快融入团队部门工作,与新老同事团结激励,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生活当中,把已有才能发挥出来,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创高支援片言片语。

《弟子规》之细节决定成败之谨。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优秀的工作作风延续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谦虚谨慎。讲卫生,注重个人形像、公司形象。我们都是冲在第一线的企业宣传者、推进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集体、企业、团队的利益。把关、维护、落实、优化资源是我们该有的使命。一点一滴,积少成多,最终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做出我们个人、团队应有的贡献。言谈举止,处事方略,入得厅堂,下得厨房。

《弟子规》之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之信为先。常言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

足斤足称,童叟无欺。在现实的商道中应遵循的不二法门。但行事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好的一面我们学习传扬,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加以规避,纠正。警醒不让错误一二连三的再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作业能力,创新精神,不要计较个人的一时不快。

《弟子规》之大爱造就大成之泛爱众。我觉得爱是世界上比原子弹更具威力的一种力量。你的爱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佛法无边的前提是普渡众生,耶稣的大能来自救赎世人的大爱。为社会,企业谋福祉,不仅可以开发自身的潜能,更可以获得宇宙智慧能量库的支持。为了一己私利努力,成就不会高出自身的能力。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弟子规》之主动付出关怀爱护之亲仁。敞开心扉,以心交心,让这个朋友对你完完全全的了解,让他了解你的情,让对方了解你对他的关怀、关心、体贴。我们只有细心,无微不至,倾心投入,倾情付出。仁慈的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和错误,维持优点和长处。

《弟子规》之每日总结自我完善之余力学文。成就事业之前,先成就自己。培养自己为什么样的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内在都有无比巨大的潜能,人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怎样发掘,发挥自我的能量。每个人自己完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开发潜能的过程,取长补短,及时总结和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走向完善。那么你的人生也就会走向伟大。

以上是我读《弟子规》的一点点心得,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观点。给在行事茫然的新人一点点指引。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推荐第8篇: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所感

《弟子规》这部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著作,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摘录为开篇总序,先总叙后分叙,结构明晰,意义隽永。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弟子规》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根。能够有幸得见,当是人生一件快事。如果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无穷。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一个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而科学管理的核心首当其冲是对人的思想教育。《弟子规》作为中国人道德的摇篮,可谓是东方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人的教化从根本的孝悌入手,详细规范了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提高个人品性等诸多方面的行为,无疑对单位的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有着直接而巨大的推动作用,《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认真学习弟子规,并身体立行,讲的就是我们的要养成良好的六常工作习惯。“守规矩、讲文明、我行动”《弟子规》教会了我这些。

任翔

卷包工段

推荐第9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思想洗礼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 “入则孝”中说到,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则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

通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小心做人,谨慎做事——我的人生信条。因为我觉得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我们都会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与此同时我们对朋友,同事也会热诚相待。但是为人处世不能仅仅因为做到这些就满足,不仅在我们潜心工作时要谨慎认真,在与他人交际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微小的事件会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感受了弟子规的思想后不仅提高个人修养,更加让思想得到升华。

推荐第10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深有感触。“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曾何时,母亲的唠叨没完没了,父亲的责怪响彻耳边,我心里抵触这些,偶尔还顶嘴,弟子规教导我“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承”能有几人做到,说起来惭愧。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是否在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厂规厂纪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九江人我们要做到人正,影自然也不会歪, 拥有铁的纪律,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我们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对待,企业与我们自身是一个整体,我们应当以对企业的忠诚来作为语言与行为的第一标准。

弟子规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弟子规》与其说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不如说,在教育国人,在教育

全世界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种东方文化,像一杯老酒,会随着时间的流淌,更彰显她的珍贵与浓厚。目前,钢铁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质量压力,乃至红线压力,在此形势下,我深深感到企业兴衰,匹夫有责。不论企业领导人,还是普通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静下心来,从满腹牢骚中走出,为企业摆脱困境献计献策,出力流汗。常言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为了企业的生存,更为了我们将来,我相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会闯过难关,迎来曙光,迎来美好明天。

原料厂运煤二段

刘红利

2012/11/21

第11篇:《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有感

石斋小学 五年四班:指导老师:郑幼玉

一本经典,或许不能改变我的命运,但阅读使我心灵充实,使我充满力量。意想不到的是:一本书竟然能使我生活上的行为得到改正。

晚上我又在灯下诵读弟子规,读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时,脸就不由得红了起来。

平时我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挑三拣四。我专吃菜花,肉圆,水饺,白菜······等等。一碰到不喜欢吃的就不吃了。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参加大姨家的宴会,我在那儿大多只喝饮料很少吃饭,因为饭桌上我没有我爱吃的菜。爸爸对我说“你怎么不吃饭啊?”我说:“桌上没有我想吃的菜。”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这阶段你们不是在学习《弟子规》吗?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你忘了这句话了吗?”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天天嘴上读《弟子规》,生活中却不践行,真是大错特错呀!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挑食,吃饭吃八分饱,不吃过量,珍惜食物,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拒绝垃圾食品。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好处可不止这一点!以前,去别人家的时候,都是问也不问就走进去,回来时总不少妈妈

一顿训斥,但学了“将入门,问熟存”之后,我每到别人家就先问有没有人在家里,然后再走进去,因此得到不少人的表扬呢!

最近,弟弟也学起《弟子规》来了。以前,弟弟总是有借无还,现在学了“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句话后,不但借别人的东西用完之后马上归还给人家,还热于帮助别人呢!如:别人的东西不小心坏了,丢了,没带,弟弟都大方的借给他们。就这样,弟弟交了许多好朋友呢!同学们,《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高声齐诵《弟子规》吧,让《弟子规》伴随我们成长的脚步,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12篇:《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有感

“凡出言,信为先”早就熟悉这句话,也一直把他当做做人的准则之一,但是不知道这句话

从何而来,想要寻找,但苦于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结晶,想要在其中找寻这样一句话谈何容

易,所以就一直搁浅。放假时,老师一改以往写假期实习报告的传统,这次要求我们看《弟

子规》,并写一篇读后感,怀着忐忑的心在网上找到了《弟子规》,并下载了下来,开始郑重

其事的看了起来,边看边学者古人读书摇头晃脑的朗读,惹得弟弟妹妹哈哈大笑.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凡出言信为先。。。”高兴

地差点跳了起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由得对弟子规产生了敬意,

进而上升到膜拜,决定从头开始细细研读。。刚刚囫囵吞枣的读完,竟不知《弟子规》谁写

的。。于是又翻开总序,看到这样一句话: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

余力 则学文 ,对于古文知识一知半解,导致没看懂。。又查查字典得出:《弟子规》这本书

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粗读《弟子规》让我懂得许多道理:第一:孝,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弟子规教育我们做人最根本的就是孝了。第二:礼也是敬,要尊敬长辈,爱护幼

小,懂礼数。第三信,做人要讲诚信,古人言人无信则死,在今日一个无信得是不可能赢得

人们的尊敬第四爱,要有爱心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

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

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

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

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

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

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父母。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

之恩。弟子规里面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

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悌”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

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

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

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

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

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

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第13篇: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 《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为什么会有不善之人?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为什么?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习。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习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而亲仁。”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除此之外“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仿佛是老师一样,

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

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第14篇:读后感弟子规

恭敬深读《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青少年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若能恭敬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的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应该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感觉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回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也没有对他们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我们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怪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认为,一方面,作为子女,就应按照《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去做,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的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味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最大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非常深,因为这

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意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老师请教,含糊了事。这几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学习的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老师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时时刻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并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其实我觉得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们处处在感恩,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责罚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就让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写完这篇文章吧,抬头看看,《弟子规》散发的璀璨光芒照亮了前方。

第15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一本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写的生活规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它主要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而仁德的人,向其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

它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写的,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它分为: 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言、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部分,以朴实的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百事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本份,为人子女首先要做到孝顺,通过\"入则孝\"这一章的讲解,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百态,它也是我们做人的前提条件。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意味着,像我们这么大的年轻人,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是中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行。《弟子规》里面讲得就是做人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和高尚品德的培养非常重要。 这本书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说明古人更注重的是人的修养,而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就。孝和悌则是最重要的。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尊敬,那么他上学之后, 如何尊敬老师?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会爱护, 那么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样的人,纵使他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将来走向社会时,终究不会成功。因为他的品德和修养会导致他得不到朋友。然而,在我们走入社会后,能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失去了朋友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以他会失败。 同样谨和信也很重要。谨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井井有条, 遇事不要慌张,要镇静,在最紧张的时候, 要冷静思考, 而且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还要谨慎全面, 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信则是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答应别人。 同时,我们还要时刻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弟子规》教给我们的东西,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业、事业,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养和教育, 提高了我们走向社会后,与人交往的能力。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一个有道德,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认真对待学业的人。 这样,我们不仅赢得别人的赏识与认可,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修养。通过这段时间对 《弟子规》的学习和认读,我发现《弟子规》是让我们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并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足,惭愧之至!

《弟子规》教给我们做人的基础规范,让我们获得了做人应懂的道理,了解处世应守的原则。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第16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我们沉淀。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的。那天学会分辨。

默默许愿。一千两百多年。好长好长的一大段的时间。 渐渐渐渐。在康熙的年间。那弟子规。微笑登场出现。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亲爱的。仔细听。这些事。要用心。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亲爱的。不能等。对的事。要认真。”

湖南小年夜上周笔畅演绎的中国风歌曲《弟子规》,旋律优美而动听,听得我心潮澎湃,不由得我想起当初读弟子规的一些深刻感想。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而世界倾国以利于世界强林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地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的辉煌称号,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首当推崇《弟子规》

中国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人的游民时期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不读的书目。对其为人处事和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被誉为启蒙学经典的《弟子规》,作为塑造“礼仪之邦”的有力支持,功不可没。

《弟子规》中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

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要我们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忍一,否则人品不好;《学文》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学习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社会上有很多学者、专家、精英一致认为,《弟子规》不同于以往的肤浅理论,二是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今年在全国各台兔年春晚“我最喜爱的春晚歌曲评选中”周笔畅演绎的《弟子规》更是以416万的点击率雄踞榜首,获封为“2011年春晚最给力歌曲”。由此足见,弟子规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分量,在全国的传唱度,一听便直达心境,如淋雨露洗礼。

例如“事勿忙,忙出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跂。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意思是看见别人友好的品德要想起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要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醒。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他必须由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弟子规》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做到之后它又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而且还要实践,这样

才能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的训诫,具有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肩负许都责任,全力以赴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都人生道理,他能叫你无合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遐想。

财经系09.3班刘雪丹14号

第17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弟子规》,多次的翻阅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分别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则。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按照中国的传统,百善孝为先,因此《弟子规》也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详细的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应常有感恩之心。对亲人至孝,为国尽忠,就是“礼”的表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章里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指出父母的过失所用的方法,过于消极,放到今天来讲就是迂腐,愚孝和愚忠。

应该又怎样的骨肉之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长幼有序?应该如何看待钱财?在“出则悌”这一章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就是儒家遵循的“礼”了,有“礼”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衣食起居应该怎么做?走路时的步伐体态是如何的?碰到人时

如何?独处时呢?借人东西时呢?“谨”这一章规定了言行举止的准则。我认为这是“礼”的又一个延伸,将它的内涵扩大,应该有“慎独”的意思,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问心无愧。这一章同样有我不能苟同的地方,那那就是“都闹场,绝勿近”,如果是正在进行的一场以强凌弱非正义的斗争,我们能够袖手旁观吗?“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否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倡导的呢?

“信”这一章重点介绍了诚信。如果大家都能以诚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氰胺,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来袭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大家是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信与智义”是相通的。“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我深深觉得应该将信用作为我们毕生的信条。

“泛爱众”这一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的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或者说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伸出来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总之要有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做到以上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

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千万。仔细想来,这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告诉今天的人们应该树立怎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应该又怎样的道德情操。在21世纪的今天,我想我们向外输出的不应该仅仅是价格低廉的商品和劳动力,咱们中国人给人家的印象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吃苦耐劳的方面,还应该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的灿烂悠久的文明。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的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当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读《弟子规》,这样,它就对我们的一生有益,在以后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第18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心得体会

英语组熊 慧

《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中学生,更对于咱们教师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我们教师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用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学生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认同的过程,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那还需要时间。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教师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思想升华的过程。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就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不断修炼自我的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学生,“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民教师!

第19篇:弟子规读后感

牧医工程学院 10级动物医学3班 学生:祁明普

《弟子规》读后感

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而我们的思想来自哪里?除了从处世中获得,作为大学生,我们的绝大部分思想是课本从获得的。《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这门课开课之初,老师就让组建读书小组,我在这里面读的是《弟子规》,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

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牧医工程学院

10级动物医学3班

学生:祁明普

第20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该做些什么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读后感300
《弟子规读后感3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